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22|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中国两千多年最大的悲剧:错误地重视孔子轻管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9 19:5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家,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孔子而不是管仲,即便是在过去一百年中反孔最激烈的年代里,也没有多少人想到要重视管仲。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大的悲剧,就是错误地重视了孔子的思想而没有重视管仲的思想,如果我们今天还不果断地纠正这一错误,中国将继续错误下去。   管仲(公元前723年-前645年)出生于当时的齐国,即今天的安徽省颖上县。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出身于当时的鲁国,即今天的山东曲阜。从时间上来说,管仲是孔子的前辈老师;而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孔子实际上只继承了管仲思想的十分之一二。管仲说"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之",孔子继承和发扬了管仲的这一思想,形成了儒家思想,但是却没有理解或者说否认了管仲同时提出的另外一个重要思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因为,孔子既不懂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仓廪实、衣食足",也不赞同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是最重要的,甚至鄙视立志务农的人。孔子在《论语》中公然把向他请教怎样种庄稼的樊迟说成是小人,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儒家思想崇尚空谈、追求意识形态,把空谈和意识形态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其继承者甚至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地步。   管仲的才华,除了表现在伦理道德上面以外,还表现在经济、哲学、政治、法学、军事、外交,教育、人才、管理等方面。管仲的思想博大精深,即有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实践经验,也有怎样治理国家的理论总结,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也被人称之为"儒道法思想的先驱"。管仲在齐国国君初亡、全国陷于一片混乱的状况下,受命于危难之中,三年便使这个边陲小国民富国强,然后使其国君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执政四十余年而善终。孔子虽然也在《论语》中自夸:"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而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孔子52岁的时候,曾被鲁国国君重用过,但是到孔子55岁离开鲁君的时候,完全没有出现三年有成的局面。孔子不懂经济、不懂军事、不懂外交、不能像管仲那样教育农民怎样种庄稼、也不懂得怎样从全国选拔人才,只会重复那一套恢复周礼的论调。孔子天真地以为只要实现了他所倡导的那一套意识形态,就能治国安邦平天下了,一切的国计民生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孔子的空谈和强调意识形态的治国理念是被他的时代所唾弃的,所以尽管他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一国聘用他,因为当时的国君都知道,凭孔子的那一套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   然而,汉朝之后的封建君主们为什么反而重孔子而轻管仲呢?我想主要原因是汉朝之前,尤其是秦朝统一之前,国君们都懂得人才的重要性,甚至把得人才看得和得天下一样的重要。所以,在那样的情况下,管仲这样的有实际治国安邦才华的人是得到尊重的。但是汉朝之后的国君,往往都觉得自己才是最聪明的最至高无上的天子,所以从内心上不再重视人才,因为他们更加需要的不再是人才,而是孔子一样的奴才顺民,需要的是儒家思想这样的顺民忠君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他们来说,能不能让老百姓富裕、能不能发展经济、能不能治理好军队、能不能管理好国家等都不重要,只有保证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君主的皇权统治的安稳才是最重要。   宋朝由于儒家思想的发达,被文化欠发达的蒙古族灭亡了;明朝也由于儒家思想的发达,被文化欠发达的满族灭亡了;清朝的皇帝们被儒家思想汉化之后高喊着"孝治天下",结果被西方列强和革命党的枪炮灭亡了。文革中我们被极端的意识形态搞得天怒人怨,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现在一些人又在高呼要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或者以自由主义治理国家等,其实不管是什么主义,都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中国人两千多年来重孔子而轻管仲的最大悲剧是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总以为只要推行了一种意识形态就能治理好国家,两千多年来的中外历史已经证明这样的思维其实是错误的。   国家是一个由多种系统构成的复合体,怎样治理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最最粗略地划分也可以分为经济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政治体系、军队国防外交体系等,而意识形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由于历代封建皇帝对儒家思想的推崇、文革的极端化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冷战思维下不同意识形态的国际间较量,使得意识形态的作用被无限放大了,以至于给了许多的爱国志士一个错误的观点:只要推行了某种意识形态就能治理好国家,就像孔子当年所幻想的那样"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使得许多很有才华的能人志士误入"务空不务实"的歧途,整天热衷于空谈,无心立志于实干,实在是害人不浅啊。所以,现在应该是中国人从重孔子轻管仲的悲剧中清醒过 来的时候了。   当然,孔子的儒家思想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孔子的《论语》作为一部劝学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书,还是非常值得看的。但是作为一部治国安邦的书,实在不值一读,甚至应该多加批判,以免被误导。相反,管仲的《管子》却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治国安邦的好书,值得有此志向的人们认真学习,多多借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3-19 21:12:11 | 只看该作者
“国家是一个由多种系统构成的复合体,怎样治理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最最粗略地划分也可以分为经济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政治体系、军队国防外交体系等,而意识形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说得比较空,意识形态也是比较不准确的说法。

关于儒家思想大行其道的原因分析也比较业余,这一点易中天分析得不错(当然,那些分析也不是易的原创,他只是总结梳理了一遍。)。

治国当然需要一个理念,这是基础,问题在于如何寻找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理念,要在开放性和约束性之间找到平衡。

然后才是建立并不断地摸索、完善一套系统去实践这种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2:23:55 | 只看该作者

提个和楼上完全相反的想法

社会发展可不可能是先通过实践产生一整套可行方法,然后再通过抽取核心架构来完善理论呢?

因为我觉得那些能传世的独家大思想家的理论真的都不是很实用的,看看这些独家思想的体系吧:孔子,耶稣,摩哈默德,马克思等等。而实用的思想往往是通过多人多代的实践逐渐建立起来的---看看物理、化学、民主、政治等等体系吧,都不是学者或者文人在自家书房主观设计的产物。

回到原来的话题,是否正是由于他们花了太多时间在书房里设计、在课堂中记录,在教堂祠堂内传播,而恰恰花费在这些诸如培养弟子的时间使他们没有更多闲暇在经世致用方面去提取理论。而管仲这样的实用思想家的确没能被独家传播。

另外,有劳楼上阐述一下比较不空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最好再介绍一下什么是开放性和约束性的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3-20 00:49:00 | 只看该作者
晕,说实在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我还没这么大能耐啦,不然我就该去实践这些东西了,哈哈

关于这篇文章为什么空就不多说了,聊几句应该从实践中获得理念,还是先应该有理念这个问题吧,大家探讨下吧。

首先,你说“社会发展可不可能是先通过实践产生一整套可行方法,然后再通过抽取核心架构来完善理论呢?” ,这个其实和我说的不是相反,而是人类正是这么做的,或者说,这是理念产生的一个步骤和方式。

因为每一个思想家的治国理念就是建立在分析和比较他所处社会、邻国社会、他之前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社会要运行,首先就得有套规范,然后这套规范通过不断地通过试错来改进,可改到什么程度算“可行”呢?谁来跟踪、记录、总结、提炼这套方法?谁来从中抽取出合适的理念呢?这就是一些思想家前赴后继做的事情,而且往往是单独完成自己的部分,属于个体工作(不然谁最后来拍板呢?)。

所以古往今来的不同的治世之道都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之所以实践后果有别,主要也由于社会和文明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没有绝对可行、持久生鲜的理念。还因为执行过程合不合理、彻不彻底的问题吧;

回到管仲,他的那些磅礴思想也不可能是自己单独获得的,他的成功和孔子的失败,笼统地说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而你说的几个人,孔子、耶稣、默罕默德、马克思,中间两个是宗教领袖,他们的思想并非治国之道,他们四个也都可算作思想家而已,也都受到了前人的影响(耶稣和默罕默德的思想其实是集体产物,孔子有老师,马克思也受到黑格尔等多位哲学家的影响),并能算做“独家”。

再说为什么得先有一个理念,要知道,这个世界如今不在某个政府统治之下的地方几乎没有,而有政府的地方其实就已经有治理理念的存在了。而且要从已有的理念里寻找一个可以用或者可以改进再在用的,要比重新构建一个要现实很多。拿中国的情况来说,无论是孙中山还是共产党,他们的理念无一都是借来的。他们需要借来的理念来告诉处于旧时代的人们,他的理念为什么好——而说明好最有说服力的无非是别国有成功经验。

还有一个得先有理念的原因在于,我们都知道人治是不行的,得法制,即使实际上是人治的国家,它也也要打着法制的旗号。又回到管仲和孔子的话题,文章的作者强调了管仲的多方面才华,经济政治法学教育等等,我觉得这些被夸大了,没有谁这么厉害,或者说即使懂都达不到那个领域的专家水准,最多就是博学而已。但管仲的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博学,而可能是他确实有领导才能——跟很多成功的领导一样,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也能找到会做的人来帮他做。

至于说不空的理念和约束性、开放性之间的平衡,这两个放在一起说,可能还真不得不说,好的理念可能都是看起来比较空的,谈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它可能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又有强大的约束性,这就像现代框架建筑的那些框架,一根柱子和另一根之间可能很远,可以容纳很多空间,但同时每一根柱子都很坚实,不可以移动。

最容易想到的例子莫过于美国《独立宣言》,就拿里面开始几句来说:“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几句看起来很空泛,但是实则很有约束性,要真的维护好并不容易。而将《独立宣言》的理念变成治国的具体方法的就是《美国宪法》(再加上第一修正案)。前一个理念和后一个的宪法无疑是美国立国之本。

说到这里,想起昨天看的最新一集《24小时》,里面那个参议员对jack说了一句话:“……有时候我们不能不承受可怕的事情,就为了坚持理想(in order to uphold the ideals),这些理想是我们国家的基石。我们怎么能领导世界,除非我们自己是好榜样。”他这句说完的时候,jack冷笑了一下,看的时候也让人觉得说教了一点,然后细下想,他还真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20 00:52:01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篇很经典的文章,易中天写的,题目叫做《一部宪法和一个国家──读《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其“第一修正案” 》,我当时读完的时候感慨了很久,太TM不容易了……

http://bbs.news.163.com/bbs/zhongmei/10479659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0:35:2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半生的补充,看你推荐的这篇文章去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20 11:54:20 | 只看该作者
易中天那个我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20 13:20:30 | 只看该作者
易中天对美国宪法的分析已经很保留了, 这书还是禁了?

要看就直接看美国宪法吧,  很短,  但是有的地方却不惜笔墨的描述的非常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22 16:43:55 | 只看该作者
管仲没有孔子那么会炒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25 14:36:57 | 只看该作者
管老爷子 破天荒的提出 促进齐国经济发展的方法。。
以后 老鸨 龟公什么的每天上班 都要拜拜这一位 开山鼻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3-25 17:42:14 | 只看该作者
只赞同主贴里的倒数第二段。
不知道这是否作者想表达的真正意思。如果是,那么无论是孔子、老子、墨子,哪怕是作者推崇的管仲本人……恐怕不管谁是被后世供到了“独尊”这个地位,都要承担起反对者“重视错了方向”这个指责。
从这点上说,被拉来作大旗的孔子和儒家也真是倒霉(算了,谁叫他也享用了千年的冷猪肉呢)~

美国立宪那个帖子很长见识,不过个人觉得结合我们的实际来说现阶段还仅限于借鉴——大概是因为建立在流动性基础上的工商立国和稳定性基础上的以农工立国的诞生、发展和未来,各种问题上也许初看相似,但具体牵涉到的层面都完全不一样吧。

[ 本帖最后由 红蝶 于 2009-3-25 17: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2:11:55 | 只看该作者
"建立在流动性基础上的工商立国和稳定性基础上的以农工立国" 红蝶这个描述很深刻很形象啊,这个感觉就好像是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区别,又有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

有没有对流动性立国和稳定性立国具体的分析和比较评价文章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4-8 16:32:53 | 只看该作者
他们的定位不一样

孔子的思想是治世之道,而管仲是治国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4-13 11:44: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蓝色高棉 于 2009-3-30 12:11 发表
有没有对流动性立国和稳定性立国具体的分析和比较评价文章咧?


起码能留在我印象中没有……大概是因为这个命题广度和深度都大,写过了容易泛泛其谈,展开来写往往困于资料搜集和分析解读,写好后又少于有人耐心看下去吧。

国内这方面能看到的论述少一些,已经有的大多数是从具体的专业领域实践来反映了这个问题,可能连作者本人都没发现自己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国外的相关作品多一些,不过总觉得长出的种子还是受土壤本身水分、肥力等等限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冷漠的机械感和莫名其妙的指点江山状,像饭里掺了砂……他们比较多偏流动性基础上的立国阐述,而且这方面研究得也不错,非常值得借鉴。

总之这方面文章我是没法推荐,只能自己留心搜集资料,不断补充思考的范畴,坚持要达到目的,慢慢锤炼吧。

越是大的命题,越需要思考出自己的结果,并不断修正这个结论,我是这么认为的,嗯嗯~

[ 本帖最后由 红蝶 于 2009-4-13 11: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4-13 11:59:47 | 只看该作者
对了,回到这个帖子题目,我推荐一下《大秦帝国》这部片子。现在拍出来的第一部51集是讲商鞅变法,六部会一直写到秦朝灭亡,法家思想贯穿始终。

对比着主流宣扬的儒家思想及其它学派的诸子看看吧。

两木相撑,已是绝顶。
嗷嗷~至于从里面看出了学术方面的其它东西,不管我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4-13 13:25:28 | 只看该作者
易中天那个美国宪法的帖子涉嫌抄袭林达的三部曲中的《历史深处的忧虑》和《总统是靠不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4-13 14:03:22 | 只看该作者
易中天那篇文章很多内容是来自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应该是林达和他都看了那本书而已。

另外,要说抄,林达书里很多东西才是抄的,或者一些读书笔记而已。

比起在易中天身上的那些争议,林达这个人只能用水来形容,他的书五页都翻不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4-13 14:29:35 | 只看该作者
易中天的书我连三页都翻不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4-13 14:33:58 | 只看该作者
意料之中,最好不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4-13 14:35:31 | 只看该作者
意料之外,最差不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9-4-13 14:39:5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一年不见,你还是喜欢唱这么工整的反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4-16 21:24:2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统治者和政府来说,推行意识形态的统一要比实现"仓廪实、衣食足"来得容易得多...
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社会结构总是呈现着金字塔结构,处在金字塔底层的占社会多数的大众如何驯服和满足,靠"仓廪实、衣食足"吗?不行...即使今天的他们已经"仓廪实、衣食足"了,也依然会仰望着金字塔上层而惆怅痛苦...他们接受得了仓廪不实、衣食不足,但他们接受不了落差...统治者既然消除不了这种落差,消除了不了物质贫困,那如何使大众驯服和满足呢?如何使他们安于现状不再精神痛苦呢?推行意识形态吧,孔子耶酥都不错...这不需要流血牺牲,面对现实苦难的大众们驯服了,满足了,安然了,幸福了,统治者治下的政局稳定了...这样的满足和驯服是靠"仓廪实、衣食足"所不能达到的...一个能使面对苦难的人们获得幸福感的意识形态绝对是伟大的...
当下的中国,上层努力地在"仓廪实、衣食足"和推行意识形态之间搞两手抓两手硬,但效果不甚理想...思想的泛滥和意识形态的单一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明显...我们是吃饱了穿暖了,但精神上还痛苦着...
"没有什么比信仰自由更诱惑人也更折磨人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1:42:3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兄弟聊聊数语点出了问题的又一个核心---统治者该注重经世致用还是意识形态,从而找到在激发民众的同时又能兼顾稳定社会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4-17 10:19:5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统治者和政府来说,推行意识形态的统一要比实现"仓廪实、衣食足"来得容易得多...

~~~~~~~~~~~~~~

推行意识形态其实也很难,一种意识形态要成功推行,需要系统的理论、缜密的规划、大量细致的工作、长期的努力等等。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应该说过去有很多经验,比如独尊儒术,焚书坑儒,文字狱,这都是推广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但就效果而言,算不上成功——独尊儒术也是花了很多朝代才算成为常情。

如果把推广意识形态看成项目竞赛,做得最好的,宗教里,伊斯兰>犹太教>东正教>天主教>信教>佛教;国家里,纳粹德国>军国日本>苏联>78前的新中国,但这些国家都只是完成了阶段性成功,并且他们的许多致命缺陷注定他们不可能取得长远成功,真正取得长远成功的例子目前只有美国,他们那结合了新教伦理、文艺复兴精神、普世观念的美国梦。

我们国家现在的这种“精神文明”建设方式,就推广意识形态这一行的技术而言,是非常差、非常落伍的,它的效率非常之低以至于造成的后果只是双输——对促进国家建设的影响不大,给民众造成的也只是迷惘和痛苦。

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和文化现实适应力的问题,中国文化有足够底蕴,但却缺乏现实适应力。我记得前段时间看到国内一个很著名的经济学家(名字没记起来)的计算,他说中国目前的国民文化水准只能支撑最高5000美元的GTP,而在沿海有些地区,基本上已经达到这个程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4-17 14:00:19 | 只看该作者
说到易中天,我很感激他对曹操形象的描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4-28 20:2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