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5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新购“一粒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3 19: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松风竹炉,提壶相呼</p><p>——借东坡居士佳句小述我与茶相伴的适意生活</p><p></p><p>作为正宗的福建人的后裔,从小到大可以说是伴着茶长大的。</p><p>但因为身在上海,从小远离福建本土的茶文化氛围,茶曾经并不能给我以解渴以外的其它感受。</p><p>真正沉迷到茶中奥妙里去,自己也忘了是什么时候,是怎么开始。</p><p>在此时,算是小有心得之际,与同道者共享。</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7:21:14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9:54:00 | 只看该作者

紫砂

先拍了几张紫砂,就先来说说壶。

紫砂 是一种粉砂质黏土。

现在真正懂紫砂的人不多,因为好的紫砂泥料已经越挖越少,不少制造者以次充好,市场上产品稂莠不齐,且大多数都不是天然紫砂。见过真正好紫砂的人日渐减少,鉴赏能力也就普遍下降。

上乘的天然紫砂泥料颗粒细腻,光泽温润如玉,含有大量的铁、云母等物质,在高温烧造的过程中,铁达到一定温度形成爆点,紫砂壶上会呈现出细小黑点;含有云母的紫砂会有细小的亮点,成为“银星闪点”。正因其温润如玉,色泽褐紫,加之含有云母之处隐约闪亮,被譬为“紫玉金砂”。

现在很多人误以为紫砂壶上的小黑点、小银点是因为泥料不纯含有杂质,其实,自然的铁质爆点和银星闪点正是判断天然紫砂的依据之一。

也有很多商家为了“营造”出“紫玉金砂”的感觉,在泥料中加入含有紫色的物质还戗入了金粉,使得壶看上去颜色怪异,表面有明显的颗粒很大的金色、银色斑点,丝毫不能给人以天然之美,极其造作。

好的紫砂质地细腻,看上去颗粒很小,但不是颗粒越不明显的就是好紫砂,因为紫砂毕竟是一种粉砂质黏土,具有砂状颗粒是其基本特征。一些制砂者为了让泥料看上去细腻,采用“泥浆冲砂”的制作原料,那壶乍看是“细腻无比”,其实根本就是一堆泥烧出来的,当然没有“砂”的颗粒感了。

紫砂会因为其中含有的矿物质成分不同会呈现出各种颜色,但一般来说,比较正宗的泥料总是越紫越好。尤其在现在这个泥料日渐稀缺的时代,大多数颜色稀奇的壶都是由于泥料中刻意掺杂了其它物质形成的。

养壶

紫砂因为其透气性吸收性和耐高温性,成为泡茶器具的上选材料。放在紫砂壶中的茶叶,不容易馊坏变质,紫砂壶本身又会吸收茶汤,长久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装入茶叶本身也会富有茶的清香。因此在用紫砂壶泡茶的过程中,壶与茶可谓是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一把壶就像一个人,并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它也有生命,也会成长。所以一把壶,需要养。

一把新壶,会有很浓重的陶土味甚至还带有窑味和窑灰,所以在使用一把新壶之前,需要开壶(一如使用一只新毛笔要开笔一般)。

传统的开壶过程一般分四步:
第一步,将壶身与壶盖分开放入盛有水的锅中,水量约是壶高的2-3倍,文火煮1小时,除去泥灰;
第二步,将壶身与壶盖分开放入盛有水的锅中,同时放入老豆腐,文火煮1小时,为紫砂去火气;
第三步,将壶身与壶盖分开放入盛有水的锅中,同时放入甘蔗,文火煮1小时,滋润紫砂;
第二步,将壶身与壶盖分开放入盛有水的锅中,同时放入自己喜欢的茶叶,文火煮1小时,开壶完成。

但我一般开一把新壶都不会严格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因为懒得找老豆腐和甘蔗。。制作第一步和第四步,一把新壶就已经焕如新生了。

在接下来每次的泡茶过程中,都要常以茶汤浇盖滋润茶壶,以茶巾擦试茶壶帮助茶汤吸收。久而久之,紫砂壶会历久弥新,呈现出一种温润莹亮的光泽。洋溢着陶土味到散发茶的馨香,我常把这个过程比做一个山里来的小野人慢慢变为一个亭亭玉立的才女,这也就是一个养壶人颇有成就感的时候。

选壶

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首先一把壶的泥料好坏应该是最重要的,泥料不好,你再怎么花功夫费心思养也是养不出来的。判断泥料好坏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经常观察比较各种泥料,更需要多多欣赏好的紫砂,才能提高眼界。优良紫砂的主要特点在紫砂一栏中已有略述。选壶的时候,不能光看壶表的泥料,还要看看、摸摸壶盖里和壶身里泥料的细腻程度,这也非常反映泥料的质量。

其次,是壶的形制。这个依照个人喜好,千变万化。我比较喜欢古朴简洁的造型,另外,也因为对东坡的偏疼而倾心于他的“东坡提梁壶”。

各种形制的壶固然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但有一些涉及到壶的功能。衡量一把壶的功能有一点就是看它的出水。所谓出水就是指将壶中的水倾出时水流出的情况,水流是否顺畅,是否会抖动,以及壶中的水是否能被倒干净。总以水流顺畅稳定,壶中的水能被完全倒干净为上。

壶的大小要根据个人喜好的投茶量来判断,一般壶壁薄的适宜于冲泡绿茶、铁观音,壶壁厚的可用于冲泡普洱。

另外,一把壶的烧造工艺对壶的品质也很重要。窑温越高的壶越好,一方面能经得住高窑温的泥料品质好,另一方面经过极高的窑温烧造,壶的透气性、吸收性都会得到良好的铸造。如何判断一把壶是否经过了高温锻造呢?可以把壶盖放在壶口上轻轻磨砖,倾听壶盖与壶身摩擦发出的声音,或者将壶盖放回壶身时轻叩壶身,倾听两者轻微撞击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越是清脆,音高越高,则窑温约高。烧造工艺上乘的壶应该发出悦耳的“金石之声”。

————————————————————————————————————————————————————

以下是我自己常用的两把壶。

 

这把提梁壶是我几年前买的,痴迷于提梁壶只因为苏轼。泥料和烧造都非常一般,但是梅枝的自然形制和做工让我非常喜欢。从功能上来说,出水率很不错,只是壶身比较小,泡一般的一泡铁观音的话容易出水闷味儿。

这把壶是一个多月前买的新宠。泥料特别的好,在买了它以后,又几乎逛遍了上海的茶铺,都没找到能明显胜过它的。不过它是把模具壶。

上面有非常漂亮的铁质爆点和银星闪点。

相比那把提梁壶,它的形制非常古朴圆润,放在手里感觉也很温润。

美中不足的就是出水不够稳定。

俯视

两把壶放在一起比较

虽然那把提梁壶的泥料不如后者,但毕竟养了那么长时间,竟比第二把亮多了,真有成就感。[em15]

壶中的乐趣,有意思。

———————————————————————————————————————————————————— 

昨天在茶博会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批好壶。台湾臻味号的展位,既没有噱头十足的装修,也没有华而不实的产品,陈列的都是很精致很专业的东西,有各色高档台湾茶,还有一批标有宜兴老料的壶。吕礼臻老先生亲自当垆卖“茶”,听说他太太也弹古琴,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边上那位与他年龄相去甚远的美女。[]

吕老先生自己说这批壶用的料是当年宜兴一厂最后一批料,被一个人全部买下了,这批料现在一般只做样壶供着,不太会用来制作平时使用的低端产品了。当然这只是他的说法,我们姑且听之,来说说我自己对这把壶的感觉。

茶博会这种地方,其实是显有好东西的,如果我是商家,也会趁此机会把一些囤积已久的滞销货卖给那些闻风而来凑热闹的门外汉,极少的好东西,是要耐心去淘的。仅有的几个卖壶的摊位中,那些专业制壶者自己摆的摊料差工也差。因此初见臻味号的这批壶十分惊艳。

料确实是好料,观之细洁无比,确有早期天然紫砂的风范,叩之声若环佩。但可能是做工不精,壶盖里和壶身里的料显得粗糙,还有很多泥屑,整把壶握在手里摩挲,也不似看上去那么光润。

此壶形曰“一粒珠”,吕老先生唤之“圆珠壶”,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倾慕不已的壶型。整体造型圆润饱满,着实可爱,壶柄的流动曲线和壶嘴的昂然翘起显得富有节奏韵美。这批壶中“一粒珠”有大小两种,我需要一把小的,选了其中唯一一把颜色较深的。拥有这把壶可谓圆了我长久以来的心愿,刚开始逛茶博会时,我怕漏逛,特地给自己安排好了线路,有秩序地一排一排看,结果看到那把壶以后,走出臻味号我就满脑空白,完全不知该继续朝哪里走了。

除了手感略为粗糙以外,此壶的另一个软肋就是半手工壶,壶底附近有明显的模具制部分和手工制部分的拼接痕迹,壶底是“臻味号”的底款。工是糙了些。

 

今天开好壶以后,粗糙的手感和光泽都已经大有改观了,相信过些时日它会变化得很快。

三把壶放在一起比较,其实“一粒珠”是其中最小的一把,只是放得近,看上去似乎和边上的差不多大。现在初步决定,用提梁壶泡肉桂和黄枝香,用一粒珠泡普洱,另外一把最大壶壁最薄,用来泡铁观音和冻顶。

 不过能拥有一把喜欢的壶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诚如吕老先生所言,不必用它来泡茶,只是拿在手里玩之观之,心里的喜悦也是冒着泡地洋溢出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7:20:3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9:54:00 | 只看该作者

瓷具

瓷质的茶具自然是饮茶必不会少的,我所有的一些宝贝中,每件都各有特色。

首先是一套蛋壳碗,手绘梅兰竹菊四种花色,梅画得最好,菊基本上就是这套杯子的败笔,我还是挑了一个比较看过得去的。这套杯子是我寻觅了将近一年才求得的,走到哪里老板都说是非卖品,所以现在放在橱里供着,没舍得用。

但这套杯子的特色在于薄胎,几乎是薄如蝉翼,故名“蛋壳碗”,别看它那么薄,可是绝对不怕高温的哦。

另外,每个杯身上除了有手绘花纹外,还有玲珑图案:蝴蝶和金鱼。从小就特别喜欢带有玲珑的瓷器,晶莹剔透。

更妙的是,在杯中倒入茶汤,金黄的色泽便从玲珑的花纹中透了出来。

————————————————————————————————————————————————————

一只较大的白瓷碗,其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上面的手绘荷花特别漂亮,墨色浓淡得宜,荷花飘逸俊秀。只是太大了点,基本不做喝茶的用处,只供献来把玩观赏。我特别偏爱带有手绘的白瓷,当然对手绘的要求也比较高。

————————————————————————————————————————————————————

接下来是一套手绘的盖碗。我很少用盖碗泡茶,但这套盖碗配上清虚寥廓的手绘山水,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完美,它的图案颇有倪云林的风范,浮云、远山、白帆、鸥鹭、石罅之苍松、湖岸之浮苇,尽收于此一碗。从胎到花纹完全是手工制作,用它来泡茶可以说真是有神游山水间的感觉,若再配上龚老师的《山水情》,就不必再去寻找什么桃花源了。

碗盖

碗身一面 

碗身另一面 

底托 

一盏山水情 

————————————————————————————————————————————————————

另有一套白瓷的盖碗、小杯、闻香杯还有公道壶,是很早的时候买的,翘起的杯口也颇娇俏,只可惜盖碗的底托被妈妈给敲了。后来就再没有这样成套地买过盖碗和杯子。

————————————————————————————————————————————————————

于是接下来迷上了收集各种各样的小杯子,根据心情和所泡的茶叶换着用。

首先还是两个手绘的,第一个形态广口平扁,有一身淡蓝色的底釉,画风写意。

第二个最让我喜爱的是它特别的釉色,而且画得很活,寥寥数笔,却有无限天地。 

第三个是前两天刚买的白瓷小碗,非常非常迷你,圆润可爱,用它品茶正合适,不多不少正好一口。釉色润如凝脂,薄薄的胎却让人有种厚度感、深度感。

净白的颜色配上红亮的普洱和黑枝的杯托煞是好看。

————————————————————————————————————————————————————

最后是我的最爱,一套仿汝窑的粉青斗笠,台湾横连出的。早就在博客里讲述过它的来由,最近听杭州太音琴社的一个朋友说她那里有那套天青小葵,希望这次去杭州能如愿以偿。

粉青色调,光泽柔和,香灰胎,蟹爪开片。 

一套虽有六只,但我只盯着一个用,于是开片的地方渗入了茶汤而愈发明显。

也很适合普洱、岩茶这样深色的茶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8:29:0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9:55:00 | 只看该作者

茶具

除了以上瓷具以外,还使用一些其他质地的茶具。

两个茶漏分别是不锈钢和葫芦的,葫芦虽美,但用的时间长了就发酸了,打算再添置一个竹的

————————————————————————————————————————————————————

这个玻璃的公道壶是艺鸿斋的,底下有“艺鸿斋”的底款,也是特别耐高温不会爆裂的。用玻璃的公道壶最能观赏到茶汤的色泽,比如这款普洱的琥珀镶金边。

————————————————————————————————————————————————————

余者今后再添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8:36:0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9:55:00 | 只看该作者

辅泡器

介绍一组很简单的辅泡器,是和我的茶盘配套的。

最上为茶挟,用于夹取成块的紧压茶。

中间左边是茶通,右边是茶匙,茶通可疏通壶口,茶匙用于盛取小型的散茶或茶粉。

最下为茶则,将茶叶放在茶则内可以方便地倒入口小的壶,不会倒在外面,而且也可以仔细观赏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与此功能相同的还有茶荷,过两天就要从朋友那里购得一个大理石的茶荷,质地和手感都似玉,到手了再拍上来供诸君观赏。

————————————————————————————————————————————————————

随着普洱的盛行,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用于紧压茶的茶刀,有金属的,也有牛角的。

但我不喜欢用茶刀,俺喜欢直接用手掰,实在不行就用茶通戳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10:40:0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9:55:00 | 只看该作者

茶叶

 这是最近常吃的几种茶。

从左到右分别是:

庄硚古茶,熟茶,两年,双江勐库大叶种,等级特级,基本上全是嫩叶,最可贵的是这一款茶的口感,非常具有普洱醇厚悠然的香味,可以说虽然是熟茶,却在工艺上做得很巧妙,很讨饮者的喜欢。

大益普洱沱茶,估计也是一两年的熟茶,从云南回来的时候班机延误实在无聊时买的,冲着是大益的牌子,口味还不错,就是汤色比较混浊,不太喜欢。

武夷肉桂,岩茶一直被我认为是茶中的“白酒”,一入口就强烈地刺激舌头,让我觉得有种势不可挡的入侵感,喝过很长时间舌头两边还有微麻的感觉。“肉桂”香气,很耐泡,越跑越甜,因为其中的多酚物质化解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是糖类。

黄枝香,属凤凰单枞,其独特的果香一直令我倾心不已,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况味。

冻顶乌龙,爸爸的同事给他的,一喝就知道是非常上等的冻顶,虽然没焙过火,却拥有沁人心脾的兰花香,只有一小包,不太舍得喝哦。

铁观音,都是福建稍来的家常喝的,比较耐泡,但没什么特点。

现在家里的茶叶实在太多,弄得我想买茶叶都很不好意思,接下去还打算弄点文山包种和宋种来尝尝。另外伯伯那里还有一饼据说多年陈的生茶要给我,嘿嘿,真希望他快点回上海来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9:03:19编辑过]

dSN08Qjl.jpg (55.21 KB, 下载次数: 15)

茶叶

茶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9:56:00 | 只看该作者

冲泡

这是一个大问题,以后有空再慢慢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9:04:0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9:57:00 | 只看该作者

小玩意儿

很多人都喜欢在茶盘里养些小东西,我对这种东西的形态和意味要求独特。

一般的造型我都觉得死板,带有招财进宝、福禄寿喜意味的一律不要。

这只田螺上的小青蛙是在琦泰一眼看中的,田螺之肥美,青蛙之生动都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蛙神态逼真,两眼闪亮,花纹优美,那块粗粗的白白的肚皮更是像极了。最可爱的是用热水浇淋,青蛙的嘴里会远远地吐出水来,让人想到那句“银蟾气吐吞”。

这样的造型,烧制起来非常麻烦,因为田螺很大,青蛙很小,青蛙烧好了田螺还没好,田螺烧好了青蛙只怕早就爆了,也许是两者分开来烧好再拼合在一起的?却也找不到任何拼合的痕迹。

非常可惜的是,第一次使用时青蛙的右前脚就断了,没有摔过,许是因为受不了热胀冷缩?那么高的窑温都过来了,这点热水又算得了什么呢?想不通……不过它的造型实在生动,不比其他俗物,虽形全而尤死,它在我眼里即便断腿仍如生。

说到养这只青蛙,我一直很汗颜。很多朋友买了这些东西都不拿回家,直接放在茶铺里养,倒是个个养得肥肥饱饱。而我一直说养这些东西,不但要用茶汤养,更要用心来养,于是带回家亲自培养感情,但是到现在它似乎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没有什么变化。。。看看它的泥料也不算差,为什么会这样呢。。。又想不通了…………

————————————————————————————————————————————————————

茶叶罐

一个像绿玻璃的锡罐,等过两天到手了再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9:20:1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9:57: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4-24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那把梅枝杆壶:)

以福建功夫茶为代表的茶道,从器皿角度来说个人总觉得略显小气(颦卿的第二把壶很好的体现了这点哈~)。而第一把顶上提梁的装饰就能比较好的缓冲这个矛盾——就像在给定体积较小的空间里,用分隔造型的方法处理,一来可以诠释这个体积为什么比较小(因为造型要消耗);二是分隔开看过去的视线,营造想象空间(就像大宅中影壁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4-24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em13]突然发现是不是写得太玄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4-24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素来喝茶如饮牛饮驴的俗人默默路过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9:25: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红蝶在2007-4-24 11:41:00的发言:

我喜欢那把梅枝杆壶:)

以福建功夫茶为代表的茶道,从器皿角度来说个人总觉得略显小气(颦卿的第二把壶很好的体现了这点哈~)。而第一把顶上提梁的装饰就能比较好的缓冲这个矛盾——就像在给定体积较小的空间里,用分隔造型的方法处理,一来可以诠释这个体积为什么比较小(因为造型要消耗);二是分隔开看过去的视线,营造想象空间(就像大宅中影壁的作用)。

第二把壶其实不小的说,俺还有一把爷爷传下来的“海量”的大壶没敢拿出来给大家看^ ^感觉大壶泡茶挺浪费的,好像我一个人住别墅一样[]

很多照片都是在室内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拍的,诸君凑或着看吧,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4-29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那把提梁壶

看美眉娓娓道来,从文字里就能读出隽永茶香

可惜在这方面俺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太少,以至于俺现在喝茶最考究也就是普洱+玫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4-29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只杯子很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4-29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知道宜兴紫砂壶,飘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5-3 19:27:00 | 只看该作者

那个蛋壳瓷好漂亮~~~

不过最心水的是那个手描荷花的白瓷碗,太口水了

颦儿,我要抢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5-7 19:05: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颦儿在2007-4-23 19:54:00的发言:

第三个是前两天刚买的白瓷小碗,非常非常迷你,圆润可爱,用它品茶正合适,不多不少正好一口。釉色润如凝脂,薄薄的胎却让人有种厚度感、深度感。

我喜欢这只,明朗圆润。

那套山水盖碗画面太多,留白不足,空间想象感严重压缩,可惜可惜……其它几只精描细绘,工笔味略重,失之沉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5-12 02:4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