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4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实与电影中的可可西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6 1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可西里概况,先给大家感性的认识。 可可西里山位于青海西南部,部分延伸至西藏、新疆境内,属昆仑山系南侧支脉,北西-南东走向,涟湖、饮马湖、可可西里湖以南,永红湖、西金乌兰湖、移山湖之北,长300余公里,宽20-30公里,平均海拔5000-6000米,地貌表现为宽浅底山,山坡平缓,相对高度500-700米,最高峰岗扎日峰海拔6305米。海拔5600米山地夷平面上,发育有零星的平顶冰川,青新交界处的山峰汇集众多冰川,最大冰川面积1000平方公里,为通天河支流楚玛尔河发源地和青藏高原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年均气温低于-8℃,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属高寒荒漠气候。 可可西里地区一般指青海省西南部,昆仑山以南,青藏公路以西的所有地区,行政区划归该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所管辖。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西长近400公里,南北宽约280多公里,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蒙语为“青(或绿)色的山梁”被誉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青公加”。 可可西里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处于羌塘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密集,具有高原湖泊特征,多为构造湖,主要湖泊都呈近东西方向展布。湖面由于青藏高原抬升气候变干而日趋萎缩,矿化度逐渐提高,向盐湖转化。据调查,本区30%的湖泊已发展到盐湖或干盐湖阶段。可可西里地区共有湖泊约121个,湖水面积3349.8平方公里,其中0.5~1平方公里的湖泊54个,面积35.6平方公里;1~10平方公里的湖泊35个,面积43.7平方公里;10~50平方公里的湖泊7个,面积391.1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5个,面积2879.4平方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著名的还有可可西里湖、西金乌兰湖、卓乃湖、太阳湖、库赛湖等。 可可西里湖 位于可可西里山与马兰山之间断陷盆地东段,东经90°55′-91°20′,北纬35°31′-35°39′。东西长39.4公里,南北宽14.7公里,湖水面积300平方公里,水深一般30米,湖面海拔4878米。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矿化度13.41克/升,密度1.008,pH值8.8,属半咸水湖。水色浅绿,汇水面积1125平方公里,以冰雪融水补给。西北部冰川融水形成的连水河从湖面端注入;源于西南面汉台山的冷水河从湖西南注入;北面兴军山、东面黑石山、南面可可西里山均有溪流以潜流形式汇入该湖。湖岸多为砂土带,植被覆盖度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07:00 | 只看该作者
地势  可可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海拔4200米,本区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区内中部较低缓,具有西部高而东部低的地势特点。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缓,河谷盆地宽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昆仑山为本区最高大山脉,几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冰帽冰川。横贯于本区中部的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除少数高峰超过5600米并有小规模的冰川分布外,一般山地海拔5100~5400米。上述两个宽谷湖盆带主要由宽坦的高海拔平原和台地组成,其间镶嵌着众多的湖泊,海拔高度一般在4900~4600米之间。它们之间高海拔丘陵广泛分布。从垂直方向看,本区从上向下有冰雪覆盖的极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宽谷湖盆三层。



气候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缘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风力作用地貌等。冰川作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冰川仅在少数高山、极高山上分布,以大陆性冰川为主。冻胀作用、冰融作用、寒冻风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冰缘地貌。流水作用虽然亦很普遍,但由于水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都较弱,在现代河床中砾石磨园往往很差。湖泊作用如前所述,湖滨沉积物亦以砂砾石为主。风力作用也很醒目,某种意义上亦反映冰缘环境的特点,高原风力较大,风蚀作用使地表粗化十分普遍。综上所述,本区现代地貌过程显示了寒冷半干旱环境的气候地貌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山,于本区中北部,西北一东南走向,长300余公里,断块山,为东昆仑山南部的一条支脉,平均海拔5000-6000米,地貌上表现为宽浅低山,最主峰为岗扎日东峰,海拔6136米。

祖尔肯乌拉山,蒙古语意为"像心脏的山",位于本区中南部,近东西走向,长240公里,宽40-60公里,平均海拔4700-5500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余座,最高峰岗钦扎仲,海拔6137米。

可可西里地区附近主要地区海拔为(米):

玉珠峰 玉虚峰 唐古拉山 龙亚拉峰 雪山峰 格拉丹东 马兰山 布咯达坂峰
6178 5933 6205 6104 5804 6621 5790 6860
五雪峰 姜根迪如 岗扎日东峰 岗钦扎仲 可可西里湖 苟鲁错 勒斜武担湖 镇湖岭
5577 5800 6136 6137 4878 5167 5400 5126
纳赤台 昆仑山口   风火山口 沱沱河沿 唐古拉山乡 唐古拉山口
3700 4771   4907 4700  4517 5206
不冻泉保护站 楚玛尔河站 沱沱河保护站 五道梁保护站 卓乃湖保护点 索南达杰站   
4600 4600 4630 4680 4790  4500  


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藏原羚
藏原羚(Procapara picticaudata),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原羚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原羚别名藏黄羊、黄羊、小羚羊,个体较小,体长不超过1米,体重不超过20公斤,体格矫健,四肢纤细,蹄狭窄,行动敏捷。吻部短宽,前额高突,眼大而园,耳短小,尾短,雄性有一对较细小的角,雌体无角。通体被毛厚而浓密,毛形直而稍粗硬,特别是臀部和后腿二侧的被毛硬直而富弹性,四肢下部被毛短而致富,紧贴皮肤。吻端亦披毛。头额、四肢下部色较浅,呈灰白色,吻部、颈、体背、体侧和腿外侧灰褐色,臀部白色,尾背黑色,尾下及尾侧白色,胸、腹部,腿内侧乳白色。该物种为典型的高原动物,栖息于青藏高原各种类型的草原上,活动上限可达5200米,无固定的栖息地,在平缓的山坡、平地以及起伏的丘陵等均可见到,一般多集小群生活,数量不等,数只或十数只的群体较为常见,但在夏季也有单只活动的个体,而冬季往往结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游荡。上百只的大群目前已很难见到。

    雌雄、成幼终年一起生活。性机警好奇,行动敏捷,视、听觉灵敏。遇到异常情况时,总是先抬头凝视,发现危险后,迅即奔驰逃跑,奔跑的姿势比较特殊,看起来好象一颠一颠的,藏原羚以各种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

    冬未春初,藏原羚开始交配,每年繁殖一次,产羔期集中在7月份,交配期间,雄体之间没有激烈的殴斗现象,只在群内相互驱赶,虽个别雄体有时被逐出群外,但交配期一过,又合群生活。初生幼仔体色与成体相同,但额处常有一白斑,随着生长有消退,产下不久的藏原羚幼仔即能跟随母体活动,数天后就能奔跑,雌性藏原羚在产仔期间无选择特殊环境的习性。狼、猞猁是藏原羚的主要天敌。

    藏原羚在青藏高原分布广泛,过去曾是一些人狩猎取乐的对象,分布区牧民也有捕食的现象,长期以来数量逐步下降,分布范围也明显缩小。

    与藏羚相比,藏原羚较难与人接触,幼龄个体生性更加好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秃鹫
秃鹫(Aegypius rnonachus),隼形目,鹰科,秃鹫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秃鹫别名豹头雕,座山雕。体形大,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成年秃鹫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白褐色。上体暗褐色,翼上覆羽亦为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色,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胸前具绒羽,两侧具矛状长羽,胸、腹具淡色纵纹,尾下覆衬白色,覆腿黑褐色。秃鹫虹膜褐色,嘴端黑褐色,腊膜铝蓝色,跗蹠和趾灰色,爪黑色。

    秃鹫栖息范围较广,在海拔2000-5000多米的高山、草原均有分布,多单独活动,有时结3-5只小群,最大群可达10多只,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而是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当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食物主要是大型动物的尸体,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在可可西里的秃鹫尤其对藏羚幼仔的威胁较大,是幼藏羚羊、藏原羚的主要天敌之一。

    秃鹫形态特殊,可供观赏,其羽毛有较高经济价值。在牧区,秃鹫受到民间保护,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常有人捕杀制作标本,做为一种畸形的时尚装饰,加上秃鹫本身繁殖能力较低,使本种群受到了一定破坏。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红隼

红隼(Falco tinnunculus),隼形目,隼科、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隼别名茶隼、红鹰、黄鹰、红鹞子。体长314-360毫米。雄鸟头顶、后颈、颈侧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额基、眼先和眉纹棕白色,耳羽灰色,髭纹灰黑色,背、肩及上覆羽砖红色,各羽具三角形黑褐色横纹,腰和尾上覆羽蓝灰色,尾羽蓝灰色,具黑褐色横斑及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下体棕白色,颊近白色,上胸和两胁具褐色三角形斑纹及纵纹,下腹黑褐色纵纹逐渐减少,覆腿羽和尾下覆羽黄白色,尾下面银灰色。雌鸟上体深棕色,头顶具黑褐色纵纹,上体其余部分具黑褐色横纹,其他部分与雄鸟同。虹膜暗褐色,嘴蓝灰色,先端黑色,嘴和腊膜为黄色,附蹠和趾深黄色,爪黑色。

红隼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飞行较高。能捕捉地面上活动的啮齿类、小型鸟类及昆虫。红隼的价值和保护现状同猎隼差不多,惟黑市交易价格稍低于猎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6 19:12:1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猎隼


猎隼(Falco cherrug),隼形目,隼科,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猎隼别名猎鹰、兔鹰、鹞子。体重510-1200克,体长278-779毫米,头顶砖红色,具暗褐色纵纹,后颈色较淡,具较窄的纹;颊部白色,背、肩、腰暗褐色,具砖红色点斑和横斑;尾黑褐色,具砖红色横斑;翅亦黑褐色,飞羽内翈和覆羽具砖红色横斑和淡色羽端;颊、喉部白色;下体余羽白色沾棕并具暗褐色纵纹;下腹、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白棕色,具较细的暗褐色纵纹。猎隼虹膜褐色;嘴褐色;跗謶暗褐色。爪黑色。

可可西里的猎隼栖息于山地、河谷及草原,多单个活动,飞行速度较快,以鸟类和小形兽类为食,如岩鸽、百灵、雪雀等,还捕食兔、鼠兔等,猎隼数量较少,且活动范围较大,很难发现它们的巢。

猎隼易于驯养,经驯养后是很好的狩猎工具,历史上就有猎手驯养猎隼。在阿拉伯国家,驯养隼类是一种时尚,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国内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捕捉猎隼从事走私活动,给该物种造成了较大危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金雕

金雕(Aguila chrysaetos),隼形目,鹰科,雕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雕别名鹫雕,洁白雕,红头雕,是雕属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嘴形大而强,头顶暗褐,后颈赤褐色,肩羽色较淡,呈赤褐色,尾上覆羽尖端暗褐,羽基暗褐色,具暗色斑,尾羽先端1/4为黑色,其余为灰褐。飞羽内翈近基部的一半为灰色,具有宽而不规则的黑横斑,次级飞羽呈云石状色,近羽基一半呈灰白色。下体暗褐色。

金雕是雕属中最大,最凶猛的一种,在可可西里栖息于东部高寒草原环境中。飞行速度极快,常沿着直线或圈状滑翔于高空。营巢于难以攀登的悬崖上,营巢材料主要以垫状植物的根枝堆积而成,内铺以草、毛皮、羽绒等。金雕主要捕食大形的鸟类和中小型兽类,所食鸟类有赤麻鸭、斑头雁、鱼鸥、雪鸡,兽类有岩羊幼仔、藏原羚、鼠兔、兔、黄鼬、藏狐等,有时也捕食家畜和家禽。

金雕是珍贵猛兽,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行重要的位置。数量稀少,而且因其羽毛在国际市场价格昂贵,特别需要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兔狲
兔狲(Felis manul),食肉目,猫科,猫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兔狲别名海青、羊猞猁,体形较粗而肥,尾粗而浑圆。耳短,圆形,两耳间距离较远,体后部背面和尾巴有黑色横纹。体色有两种,一种背面沙黄色,背毛基部浅灰色,上部锈棕色,尖端黄白色;另一种背面青灰色,背毛基部浅灰色,毛尖黑褐。兔狲被毛长而密,绒毛丰厚,背中线棕黑色,体后部有较多隐暗的黑色细横放,头部灰色,带有一些黑斑,眼内角白色,颊部有两个细黑纹,下颌黄白色,体腹面乳白色,颈下方和前肢之间浅褐色,四肢颜色较背部稍淡,亦有2、3条短而模糊的黑色横放,尾部有6-8条黑色斑文,尖端黑色。幼仔身上横纹显着,比较宽而长,尾上有明显的6条环纹。

兔狲常栖息在荒漠草原或丘陵地带,是比较典型的漠原动物。常单独栖居,筑巢在岩石裂缝和石块下面,也利用旱獭的旧洞等,巢穴通路弯曲,深两三米。夜行性,多在黄昏开始活动和猎食,冬季食物缺乏时白天也出来觅食。视觉和听觉发达,遇到危险时迅速逃窜或隐藏在临时的土洞中,叫声似家猫,但性情较粗野。食物以鼠类为主,是高原草地上的捕鼠能手。交配期在1-2月,雄兔狲有争偶现象,交配时发出特殊的叫声。4月底至5月初产仔,每胎2-4仔。

兔狲是比较珍贵的猫科毛皮兽,绒厚毛密而长,被非法猎捕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17: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猞猁
猞猁(Lynx lynx),食肉目,猫科,猞猁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别名马猞猁,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四肢较长,尾极短,耳尖上有明显的丛毛。脸面酷似猫,身体粗壮,四肢粗长、矫健,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耳尖丛状毛显著,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毛色变异较大,有乳灰、棕褐、土黄褐、灰草黄褐及浅灰褐等多种色型,但有些部位的色调是比较恒定的,如外耳缘黑色或黑褐色,内耳缘乳灰色,耳尖丛毛纯黑色,其中夹杂几根白色毛,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污白色至暗褐色,颌两侧各有一块褐黑色斑,尾端一般纯黑色或褐色,四肢前面、外侧均具斑纹,胸、腹、鼠鼷为一致的污白色或乳白色。

猞猁的气息环境较宽,可可西里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和高寒草甸等都有猞猁的足迹,栖居于岩洞、石缝之中,夜行性,活动隐蔽,听、视觉发达,捕食各种鼠类、旱獭、兔、鼠兔和一些鸟类,有时也猎食体型较小的幼龄岩羊等中型动物,还会游泳。

猞猁是珍贵的毛皮兽,被毛细软丰厚,色调柔和。20世纪80年代末期,猞猁皮黑市售价竟高达每张2000元之巨,巨额非法经济利益使猞猁种群遭受了空前的灾难。目前,在野外很难见到猞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石貂
石貂(Martes foina),食肉目,鼬科,貂亚科,貂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貂属中石貂的个体相对较小,别名扫雪。头部短、宽,鼻垫有较深的纵沟,耳壳短而宽阔,躯体细长,四肢显短,尾长超过头体长之半,呈圆筒状,尾毛蓬松。毛色除耳缘、颌、喉和胸部白色外,其余各处均为较一致的谈褐色(谈咖啡色)。

石貂生活在海拔4800米以下的地带,多在沟谷、乱石山坡筑窝,一般活动于夜间,但在育幼期间,也常在白天出没,抗寒力极强。石貂主要以啮齿类小动物为食,对保护草原有益,有时也会食鸟卵和雏鸟,偶尔也捕食青海沙蜥等小型爬行动物。

石貂皮坚韧轻薄,毛被细软、丰厚,具光泽,是有名的珍贵毛皮兽。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长期猎捕,石貂数量持续下降,现在在野外很难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20: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豺
豺(Cuon alpinus),食肉目,犬科,豺属,国级二级保护动物。

豺别名红狼,豺狗,体形似犬,头宽,额低,耳圆,体形大于狐而小于狼,体长1米左右,体重20公斤上下,尾较狼尾稍细,尾毛长140毫米左右,全身被毛较长,通体毛色呈棕褐色,毛尖黑色,所以脊部色深,两胁色较浅,头上暗棕色,吻部浅褐,鼻梁周围黑褐,鼻端黑色,耳钝圆,耳边侧毛长,呈乳白色,耳背棕褐,胸、腹色淡,呈乳白色,四肢外侧较体背色至浅淡棕色,尾背面有一条黑色纹,末端2/5处全部黑色。

该物种栖息环境较为广泛,可可西里的荒漠,草原、丘陵均能生存。性耐寒,凶残,以免形目和啮齿类动物为主要食物,豺群还捕食岩羊等中型草食类动物,有时出会攻击人。

每年1-3月份发情,交配动作似大,怀孕期为66-69天,每胎产4-9仔,约2岁性成熟。豺在保护草原,维持生态平衡中有积极意义,数量特别稀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21: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棕熊
棕熊(Ursus arctos),食肉目,熊科,棕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入附录1。

棕熊别名藏马熊、哈熊。体形庞大笨重,成体体长在1米以上,所见最大个体体长约在2.5米左右(2002.10,可可西里,卓乃湖以东),头宽而吻尖长,耳壳圆形,肩高超过臀高,站立时肩部隆起,尾特短,四肢特粗壮,前足腕垫不与掌垫相连,毛被丰厚,背部毛长130-150毫米,体侧毛长200毫米左右,毛色变异较大,有棕褐色、褐黑色、污白色,褐黄色等,但不管何种色型,其表现的色调总是模糊不清,个别个体胸部有“V”字形大白斑,幼体的毛色变异更大。由于人为干扰较少,棕熊在可可西里分布较广,数量也叫多,夏季遇见的机率比任何地区都多。在保护区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等各种环境中均有棕熊栖息。有冬眠习性,冬眠时,多寻找偏僻的山洞,入眠和觉醒的时间变动很大。

棕熊性凶猛而力大,食性杂,主要以翻掘洞穴的方法捕食鼠兔和旱獭,也涉水捕食水禽的雏鸟,在牧区也捕食家畜,盗猎者葬身熊腹的情况也有发生,还吃没有腐烂的动物尸体。在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发现棕熊掩埋藏野驴、藏羚羊的尸体,应该说是其储存食物的一种行为。

棕熊也吃各种植物,还经常有窜入帐房偷吃食物的现象。棕熊每年8、9月交配,怀孕期约7个月,来年3、4月份产仔,每胎多为2仔,但也见到过大小7头棕熊一起活动的场面,幼子跟随母体生活一直到第二年冬季。长期以来有一种“熊全身是宝”的说法,特别是熊胆为名贵的药材,熊掌为肴中珍品,加上过去曾一度把棕熊列为害兽加以猎杀,使其种群遭受巨大灾难。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盘羊
盘羊(Ovis ammon),偶蹄目,牛科,山羊亚科,盘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盘羊别名大头弯羊,大角羊,是一种体形庞大的羊类,四肢稍短,尾极短小、不明显。雄羊体长可达1.89米,雌羊体长可达1.59米,肩高等于或低于臀高。通体被毛粗而短,唯颈部披毛较长。有眶下腺及蹄腺。乳头1对,位于鼠鼷部,雌雄均有角但形状和大小均明显不同,雄羊角自头顶长出后,两角略微向外侧后上方延伸,随即再向后下方及前方弯转,角尖最后又微微往外上方卷曲,故形成明显螺旋状角形,角基一般特别粗大而稍呈浑圆状,至角尖段则又呈刀片状,角长可达1.45米上下,巨大的角和头及身体显得不相称。雌羊角形简单,角体也明显较雄羊短细,角长不超过0.5米,角形呈镰刀状。但比起其它一些羊类,雌盘羊角还是明显粗大。盘羊体色一般为褐灰色或污灰色,脸面、肩胛,前背呈浅灰棕色,耳内白色,喉部浅黄色,胸、腹部,四肢内侧和下部及臀部均呈污白色。前肢前面毛色深暗于其他各处,尾背色调与体背相同,通常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个别盘羊全身毛色为一致的灰白色。

盘羊是典型的山地动物,喜在半开旷的高山裸岩带及起伏的山间丘陵生活,分布海拔在3500米至5500米左右,可可西里的盘羊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区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草甸等环境中,夏季常活动于雪线的下缘,冬季栖息环境积雪深厚时,它们则从高处迁至低山谷地生活,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习性。

盘羊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相当敏锐,性情机警,稍有动静,便迅速逃遁。常以小群活动,每群数量不多,数只至十多只的较常见,似乎不集成大群活动,笔者所见最大群为27只(1991年11月,曲麻莱,岗当)。冬季雌雄合群在一起活动,配种时期每只雄盘羊和数只雌盘羊一起生活,配种季节结束后又分开活动,雌盘羊产仔在第二年夏季,怀孕期约180天,每胎1仔,可能2岁性成熟。盘羊食性较广,分布区的各种植物均食用,有一种说法是:老龄雄性盘羊由于巨大的角妨碍,往往无法采食,被活活饿死。在交配期间,雄性盘羊争偶激烈,巨角相撞响声巨大,人们在山坡上可以听到山的另一侧雄盘羊争偶时巨角撞击的声音,所以雄盘羊角上一般都能看到许多撞击的痕迹。

据说盘羊肉味鲜美,所以猎捕者较多,特别是20世纪末期以来人们追遂以动物头骨做居室装饰的时尚,而雄盘羊头骨又被认为是最好的装饰动物头骨,所以盘羊数量下降很显,目前数量极少。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雪豹

雪豹(panthera uncia),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别名草豹、艾叶豹,头小而圆,尾粗长,略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体重35-45公斤,体长1.2米,尾长约1米。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几个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内灰白色,无黑点,在背部由肩部开始,黑斑形成三条线直至尾根,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耳背灰白色,边缘黑色。鼻尖肉色或黑褐色,胡须颜色黑白相间,颈下、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及尾下均为乳白色,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差别不大。

该物种为高山动物。在可可西里,雪豹夏季居住在海拔5000-5600米的高山上,冬季一般随岩羊下降到相对较低的山上。雪豹的巢穴设在岩洞中,一个巢穴往往一住就是好几年。雪豹以岩羊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等小动物,所以其栖居地也就在岩羊集中分布的山区。黄昏时,岩羊开始离开岩石到草地觅食,雪豹则随岩羊群活动,常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捕食岩羊,咬其喉部使之死亡。为了猎食,雪豹往往出去很远,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需要许多天沿原路返回,夜行性, 白天很少出来,或者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在黄昏或黎明时候最为活跃,上下山有一定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

雪豹性情凶猛异常,但在野外一般不主动攻击人。行动机警,四肢矫健,动物非常灵活,善于跳跃,十几米宽的山涧一跃而过,三四米高的山岩一跃而上,由于其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舵”,它在跃起时可在空中转弯,因此其捕食的能力很强。雪豹3岁性成熟,发情期在1-3月, 怀孕期98-99天,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产仔,每胎1-3仔。

雪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一直是人狩猎和捕杀的对象。特别是因其有固定的活动路线,偷猎者在其必经之路埋下铁夹就可将其捕获,导致其种群濒危。同时,岩羊数量下降也给雪豹这个靠捕食岩羊生存的种群造成了灾难。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23:0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珍稀动物---藏野驴
藏野驴(Equus kiang),奇蹄目,马科,马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野驴别名亚州野驴,体形酷似驴、马杂交而产的骡子,因尾稍似马尾,所以有人又称其为“野马”。

藏野驴头短而宽,吻部稍圆钝,耳壳长超过170毫米,鬣鬃短而直,尾鬃生于尾后半段或距尾端1/3段,四肢粗,前肢内侧均有圆形胼胝体,俗称“夜眼”,蹄较窄而高。吻部呈乳白色,体背呈棕色或暗棕色(夏毛略带黑色),胁毛色较深,至深棕色,自肩部颈鬣的后端沿背脊至尾部,具明显较窄的棕褐色或黑褐色脊纹,俗称“背绒”,肩胛部外侧各有一条明显的褐色条纹,肩后侧面具典型的白色楔形斑,此斑的前腹角呈弧形,腹部及四肢内侧呈白色,腹部的淡色区域明显向体侧扩展,四肢外侧呈淡棕色,臂部的白色与周围的体色相混合而无明显的界限。成体夏毛较深,冬毛较淡,幼体毛色较深,呈沙土黄色,绒毛很长,第二年夏天换毛后毛色似成体。

该物中为高原型动物,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多半由5、6头组成小群,大的群体在10数头,最大群体可达上百头,小群由一头雄驴率领,营游移生活。清晨从荒漠或丘陵地区来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大部分时间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觅食和休息,傍晚回到荒漠深处。藏野驴的行走方式是鱼贯而行,很少紊乱,雄驴领先,幼驴在中间,雌驴在最后,藏野驴走过的道路多半踏成一条明显的“驴径",在其经过的地方有大堆的粪便,因此很容易辩别出其活动路线。从宿地到水源草场,藏野驴每天要奔跑20多公里以上的路程,有很大的迁移性,有时与藏羚等偶蹄动物同栖一处,以高山植物为食,可以数日不饮水。

繁殖时间,雄驴争偶激烈,互相撕咬,身上经常留下明显的伤痕,交配期在7至8月间,怀孕期350天左右,6-7月分产仔,每胎1仔。4岁性成熟。

藏野驴5月中旬开始换毛,至8月中旬完全换成新毛,并开始肥壮起来,游移范围逐渐扩大,秋末为逐渐聚集大群生活。藏野驴视觉、听觉、嗅觉均很敏锐,尤其视、听觉更为发达。奔跑能力强,时速可达45公里,喜欢与越野汽车赛跑。当超过汽车时会停下来回眸注视,然后再跑,一直跑跑停停。藏野驴的叫声短促而嘶哑,远不及家驴洪亮,但能从鼻孔中发出与家驴同样的喷鼻声。

藏野驴(雄)可以与家马(雌)杂交生出骡子。





可西里珍稀动物---白唇鹿
白唇鹿(Gervus albirostris),偶蹄目,鹿科,鹿亚科,鹿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又名黄鹿,白鼻鹿,因其角叉的分叉处特别宽扁,故也称做扁角鹿。

该物种为大型鹿类,体重在200公斤以上,体长1.55米至1.9米,肩高1.2米至1.45米,臀高1.15米至1.35米,站立时,其肩部略高于臀部,雄鹿具茸角,一般有5叉,个别老年雄体可达6叉,第二叉离眉叉远,雌鹿无角,鼻端裸露,上下嘴唇,鼻端四周及下颌终年纯白色。

白鹿鹿的毛被及色调在冬夏有差别。冬季毛被厚,毛略粗而稍有弹性,毛形直,毛尖处稍弯曲,通体呈现一致的枯黄褐色,胸腹及四肢内侧乳白或棕白色,四肢下端棕黄浅褐色,臀斑黄白色;夏季毛被薄而致密,通体色调多变异,有褐棕色、灰褐色或灰棕色等,臀斑棕色或黄棕色。出生鹿羔毛被柔软,在浅棕色的体背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

白唇鹿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分布海拔在3500米以上,活动上限达5100米,在可可西里仅分布于东南部沱沱河沿到乌兰乌拉山东端之间,保护区外围通天河岸、杂日尕那等地有分布。白唇鹿姿态优雅,喜群居,除交配季节外,雌雄成体均分群活动,终年漫游于一定范围的山麓、平原,开阔的沟谷和山岭间。主要在晨、昏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卧伏于僻静的地方休息、反刍,在气温较高的月份,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地区,9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又慢迁往较低的地方生活。受到惊吓时,雄鹿往高处跑,而雌鹿则向较低处跑。

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是白唇鹿的主要食物,但随着栖息环境的不同,其食物比例和成分也有所改变。白唇鹿每年繁殖一次,秋末交配,翌年夏季产羔,在交配季节,雄鹿之间争偶激烈,经常有茸角被碰断的现象。雌鹿3岁即可参与繁殖,而雄鹿一般要到5岁才能参与交配。每年长茸、脱角一次。

白唇鹿浑身是宝,所以从历史上就是被人狩猎、捕杀的对象。目前分布区都有半野生养殖,野生白唇鹿数量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27:00 |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看电影中的可可西里。


片名:可可西里(KeKeXiLi)
    导演/编剧:陆川    
    副导演:赵祥 温泉
    摄影指导:曹郁     美术:韩春临 吕东
    主演:多布杰 饰 日泰
       张磊 饰 尕玉   赵穗 饰 洛桑
       赵雪萤 饰 冷雪  亓亮 饰 刘栋
    出品:华谊兄弟太合影业 哥伦比亚(亚洲)影业
    制作:西影华谊 中影集团
    
    电影《可可西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来,发生地便是可可西里,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 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可可西里》原先计划由小分队在可可西里拍摄部分镜头,然而经过主创的讨论,决定改为剧组大部队进入可可西里、五道梁周边地区拍摄重头戏,五道梁地区海拔4500米-5000米,天气恶劣多变,气候异常,剧组大多演职人员包括陆川在内高原反应强烈,身体不适,头疼、头晕呕吐、缺氧、感冒发烧,晚上缺氧睡不着觉,甚至有的人出现肺部感染,心脏病等疾病。剧组11月7日转场来到冷湖之后,已经是严冬季节,大队深入当地雪山无人区,在零下二十度的风雪中进行拍摄,剧组成员上上下下至此早已身心疲惫,陆川和主创部门依然不放弃对影片质量的追求,艰苦与劳累反而让剧组成员倍加团结。直到昨天,影片在冷湖的群山之中,用一个长达3分钟的长镜头完成了全片的拍摄。
    
       陆川和《可可西里》剧组,用勇气、意志和最本质的拍摄方式,完成了一次电影的旅程,也是一次对电影人考验的旅程,严寒酷热、艰苦病痛甚至是意外的死亡,种种似乎是上天赐予的艰难……




日泰和巡山队的兄弟们。淳朴与野性并存,正是因为热爱生活,他们才舍弃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近几年来最好看的一部国产电影,建议有机会的都看看
可可西里》给我最大的感觉是真实 那种离我们遥远而又仿佛在身边的真实!


在冰水中狂奔,抓偷猎者一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神秘的可可西里,你所踏下的一个脚印。都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所踏上的第一个脚印,电影中的对白!



结束语:

《可可西里》是以一支青藏高原保护藏羚羊志愿巡山队追击盗猎者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我们看到,片中没有任何时尚与花哨,它完全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朴实无华得令人心颤。而那群同样朴实无华,心却如冰雪一样洁净的藏民,他们无私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藏羚羊。影片表现的是真实的残酷,这包括生存环境的残酷和偷猎现状的残酷;当看到巡山队员刘栋被流沙吞没的那一幕时,我想任何人都会震惊和揪心的。
在可可西里,你要经历的是生死的挣扎,在那里,生命是如此脆弱,就像一片叶子,随时会随风飘落。这是我们在繁华的都市中永远都无法体会的。我希望通过《可可西里》让大家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一切。--陆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4-11-12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听说电影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4-11-12 18:41:00 | 只看该作者
找个时间看看去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4-11-12 20:31:00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楼上的马甲是?怎么冒充偶们师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4-11-26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我晕,第一眼看到,以为是讲西西里与教父~
表打我,闪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4-11-27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5-1-9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很震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1-11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会有那么多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5-18 06:49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