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8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北故宫典藏文物之书法织画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5 17: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冊/紙本 縱 23 公分 橫 14.8 公分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王羲之(約303~361),祖籍山東,出身仕族世家,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游。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他學書歷程是由近而古,轉益多師,取資廣博,尤其精研體勢,將秦篆漢隸各種不同的筆法,融於真行草體中,形成最佳體勢,所以唐朝人稱頌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這是一件行楷書短簡,內容是大雪之後向友人問候。明代鑑賞家詹景鳳指出,此蹟筆法圓勁古雅,意態閑逸,對趙孟頫的行書有很深的影響。從用筆來看,此帖多圓鈍的用筆,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體平穩勻稱,在優美的姿態之中,流露出質樸內斂的意韻。乾隆皇帝極珍愛此蹟,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乾隆十一年,他將此蹟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寶藏在「三希堂」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5 17:52:04编辑过]

RjhmlGYe.gif (91.23 KB, 下载次数: 10)

RjhmlGYe.gi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26:00 | 只看该作者
唐/孫過庭/書譜 卷/紙本 縱 26.5 公分 橫 900.8 公分   孫過庭(活動於七世紀後期),一說名虔禮,字過庭,河南陳留人,一說名過庭,字虔禮,浙江富陽人。根據本卷自題,為吳郡人,名過庭。出身寒微,遲至不惑之年始出任率府錄事參軍之職,以性高潔遭讒議而去官。之後,遂專注於書法研究。   本卷卷首題:「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卷尾題:「垂拱三年寫記」。內容主要為書學體驗、書譜撰寫要旨及學習書法的一些基本原則。一般認為本(上)卷為「序」,宋元明時分為兩卷,入嚴嵩之手時,裝為一卷。下卷為「譜」,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孫過庭專習王羲之草書,筆法精熟,唐代無人能與他相比。本卷紙墨精好,神彩煥發,不僅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書學理論,也是草書藝術的理想典範。卷中融合質樸與妍美書風,運筆中鋒側鋒並用,筆鋒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隨時都在變化,令人目不暇給。筆勢縱橫灑脫,達到心手相忘之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唐/顏真卿/祭姪文稿
卷/紙本
縱 28.3 公分 橫 75.5 公分


  顏真卿(709~785),後世尊稱顏魯公、顏平原。祖籍山東臨沂。李西烈叛亂,魯公奉命前往諭降,貞元元年(785)八月三日,以不屈殉節。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後魯公派長姪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祭姪文稿〉之作,時年魯公五十歲。評論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本卷最為論書者所樂舉。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起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

  本卷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當是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名墨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唐/懷素/自敘帖
卷/紙本
縱 28.3 公分 橫 755 公分


  懷素(約活動於八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本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生於湖南零陵縣,後來移居長沙。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並熱衷草書藝術。約大曆七年(772)北赴長安及洛陽,尋求進一步發展。由於他個性灑脫,草書絕妙,受到顏真卿等書家、詩人及名流貴卿的激賞,紛紛贈以詩文。大曆十二年(777),他摘錄部分贈詩和序,以狂草寫成此卷。

  本卷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此外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迴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蕩,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30:00 | 只看该作者


宋/蘇軾/寒食帖
卷/紙本
縱 34.2 公分 橫 18 公分


釋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子點去),病起鬚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雨點去)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 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右黃州寒食詩帖二首。

  蘇軾(1036~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曾被控以文字訕謗君上,被貶黃州。東坡一生,宦海浮沈,命運偃蹇,於文學藝術卻有不朽之地。〈黃州寒食詩〉作於1082年,書當在此後。詩是東坡自己明顯有悲奮感情的文詞,字裡行間也就隨著文詞不同的情緒波動,有所節奏變化。就行草書言,字形可大可小,較有自由變化,蘇東坡自謂字體「短長肥脊各有態」,在這卷書法裏字體的大小組合,揖讓進退,乃至於如「年、中、葦、紙」諸字,最後一筆直下成一長豎,在布白與行氣以至於整篇的章法形成一特殊行間布白。蘇書為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之一。黃庭堅(1045~1105)於1100年陰曆九月前為此卷作跋,黃庭堅作跋,字形體之大,超過東坡本文寒食詩,雖自謙無佛處稱尊,然實百代爭勝,雙美並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31:00 | 只看该作者


宋/黃庭堅/七言詩(花氣薰人帖)
冊/紙本
縱 30.7 公分 橫 43.2 公分
宋四家墨寶冊第九幅

釋文: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江西分寧人。二十三歲中進士,歷官山西太和知縣,校書郎,著作佐郎,起居舍人,鄂州、涪州、戎州、宜州等知州。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同游蘇軾門,世稱「蘇門四學士」,尤長於詩,與蘇軾齊名。書法淵源多種,主要受顏真卿、蘇軾和南朝刻石<瘞鶴銘>影響,紹聖元年(1094)貶黔中,見懷素草書<自敘帖>,受到很多啟發,用筆趨於圓勁,多連綿草勢。
這件書蹟無款印,原是附在元祐二年(1087),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之後,今已單獨成一帖。前面原有識語,說:「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嬾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可知原詩是為王詵作的,表示難於作詩。用筆剛強挺健,墨色有濃潤枯澀的變化,是一件難得的小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31:00 | 只看该作者


宋徽宗/詩帖
卷/絹本
縱 27.2 公分 橫 265.9 公分


釋文: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零露霑如醉,殘霞照似融。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宋徽宗(1082~1135),姓趙名佶,宋代第八位皇帝,生活奢華,致使成為亡國之君,然性好書畫,且稟賦極高,書畫無不精工,並善體物情,花鳥畫描繪,刻劃入微,尤為擅長。主導北宋晚期畫院,影響中國繪畫至鉅。

  宋徽宗書法,自號「瘦金書」。這種書風源自唐代薛稷(649~713)、薛曜(活動於684~704),再上則是同出自褚遂良(596~713)。
瘦金體書,特徵是筆畫細瘦,在轉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等痕跡強化並保留下來,那就成為瘦金書的基本筆畫架構。如寫一橫,起筆處是尖,先斜下,而後橫行,收筆留有一頓點,即是特點之一。結體雖楷,而整體運筆,大都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本幅朱絲欄界格,字大近5寸,為傳世所見徽宗書法字跡最大者,行筆於瘦金體中屬剛勁一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33:00 | 只看该作者


元/張雨/書七言律詩
軸/紙本
縱 108.4 公分 橫 42.6 公分

釋文:
緣雲覓路作清遊。身似飢鷹曉脫韝。一上怒臨飛鳥背。載盤驚天巨鰲頭。神來甲帳風飄瓦。月墮下方鐘隱樓。為問登高能賦者。陸沉誰復灘神州。登南峰絕頂。

  張雨(1283~1350)字伯雨,號句曲外史、貞居。浙江錢塘人。三十歲時入茅山(江蘇句容縣句曲山)為道士。六十歲棄去道服,埋葬冠劍,恢復儒者身份,往來江浙一帶,與當地文學藝術家相與酬唱。他在文學修養與書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在元代道教、佛教與文人間,頗負聲望。

  張雨的書法曾得趙孟頫指授,字畫清逸舒放,明代批評家說他:「師北海(李邕),間學素師(懷素),雖非正脈,自有一種風氣。」這幅字形體忽大忽小,傾側動蕩,用細筆寫大字,運墨燥濕互濟,鋒勢勁銳,別具縱逸峻厲之勢,尤其第二行與第四行中,一些乾筆飛白的連綿草書,與懷素<自敘帖>十分接近,而楷、行、草書體的交互運用,顯示他能放縱能收斂的高度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35:00 | 只看该作者


宋/繡/倫敘圖
軸/紗本
縱116.6公分 橫62.6公分

  設色紗繡。鳳凰、鴛鴦、鶺鴒、鶯、鶴,飛翔棲息於日、水、芙蓉、竹、梧桐間,暗用五倫典實。

  紗繡是用紗做繡底,有規律地按紗眼用各色散線或絲線戳納花紋而成。
  此幅構圖與繡工皆為上品,圖案用紗繡「二絲串」法繡成。所謂「二絲串」是每隔兩根經緯垂直戳納一針繡花線(針腳與緯線垂直)的繡法。利用深淺色線戳紗暈染,花紋突出,層次分明,有強烈織紋感和裝飾效果。惜鶴頸與尾繡線腐蝕破損,後人用絹修補並用墨筆添繪,略損畫面。紗繡多為小品,早期大幅之精品極為少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36:00 | 只看该作者


宋/緙絲/仙山樓閣
冊頁/絹本
縱28.1公分 橫35.7公分


  淺褐色地設色織。仙山樓閣,雲鶴飛鳳,煙雲縹緲。

  本幅設色沈靜,界畫精工,織紋緊密,極細微處亦能織出。構圖似對稱圖案,然富生趣,是無上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38:00 | 只看该作者


宋/繡/梅竹山禽圖
軸/絹本
縱130.8公分 橫54.5公分

  絹地設色線繡。老梅翠竹蒼勁挺拔,上下山禽三對,各具形態。繡者對禽鳥觀察入微,用色線短針撚線,層層繡出羽毛之生長狀態,傳神生動,極得原畫之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39:00 | 只看该作者


元/繡/先春四喜
軸/綾本
縱87公分 橫48.5公分

  藍色地綾五彩繡梅花、水仙、山茶、喜鵲二對。

  元繡之作傳世極少。是幅用線粗鬆,長針交錯平繡,色線變化較少。梅幹繡線幾乎磨損殆盡,露出繡稿白線,坡陀上小草,繡後以墨筆添畫。通幅設色清雅,用針平整,由是幅可略窺元繡品之風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元/緙絲/嘛噶喇佛像
軸/絹本
縱86.3公分 橫63.4公分

  褐色地設色織。吉祥喜金剛是密教五大金剛之一,守護修密行者的本尊,膚色深藍,裸上身,腰繫虎皮裙,手執金剛長杖,配戴降魔人頭瓔珞,八面十六臂四足,以展左立的姿態,踏住四魔波旬,立在蓮華座上。十六臂表十六空,手中持有十六嘎布拉(頭蓋骨)做的缽,分別盛著象、鹿、驢、牛、駝、人、獅、貓等「八物」(右手)及天地、水、火、風、日、月、閻魔及財神等「八天」(左手),波旬誘人趨惡遠善,不得正覺,故足踏波旬即表喜金剛能調伏慾望,除貪、嗔、癡毒。本幅所織應為吉祥喜金剛,原題誤為嘛噶喇佛。

  是幅畫面很小,織工極精密。少見之元緙絲佛像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明/緙絲/崔白花卉
軸/絹本
縱102公分 橫44.4公分

  淺綠色地設色織宋崔白畫。兩石之間,秋葵、菊花、海棠序而生,大石上一山雀正啄食所捕之昆蟲。織款:崔白製。織印一:崔白。

  此幅原織設色明麗,或懸掛日久,淺色部份略褪,而深色部份則趨暗淡,反覺風格沉著樸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明/粵繡/博古圖
軸/綾本
縱215公分 橫47公分

  白色地綾彩繡。粵繡博古圖共八軸,本幅為其中一屏。八屏圖案所摹繡之鼎彝古器,多取材於宣和博古圖錄。是幅繡古物十一件。幅中山水及桌面大理石紋,皆繡後添繪。然舖針細密,自然工整。唯古琴及下方古瓶座之繡線皆已腐蝕不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清/緙絲/邵彌書詩
軸/絹本
縱75.2公分 橫36.4公分

  素地黑色織。草書五言句一首:「谿聲聽不住,引出翠微間。晴壑雲無跡,山見數灣。邵彌。」織印三:種瓜五色、吳下阿彌、僧彌。

  此幅緙工精勻,得明邵彌書法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7:43:00 | 只看该作者


清/繡/峰頭十丈
冊頁/絹本


  絹地五彩繡。為繡閬苑長春之第六幅。閬苑長春冊,原冊十二開,繡書畫各十二幅,每開左各繡一年中不同之花卉,幅右各繡七言律詩一首。

  此繡翠鳥荷花。原畫稿極為寫實,繡者度其形勢,精心摹繡。觀其繡幅,針線之細密,幾與繡底合一,設色之精妙,光彩射目。花鳥生動傳神之態,較畫更勝,如此幅翠鳥緊盯水下游魚,蓄勢即發,栩栩如生。畫幅絹底,繡畢後用藍料塗平。對幅絹地先用紫色染勻再灑泥金,而後用黑繡線繡上篆書七言律詩,得書法之神韻。書畫皆精,略有染色,觀賞藝術價值極高,是繡品中極佳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4-5-5 17:46:00 | 只看该作者
部分圖片因爲太大看不出來。請點繫文字上面的空白部分察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9:44:00 | 只看该作者

[补充]徽宗《秾芳依翠萼》诗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4-5-5 19: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5-10 10:0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