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32|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雷激:古琴的悲风与流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15 17: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雷激一身中式丝绸服装,端坐琴凳,手抚古琴,闭目沉吟。他的背后是绢灯、青花瓷器、蓝色线装古籍和青铜器,是曲折的木制的阶梯和雕梁画栋的阁楼。琴案前是四足的古鼎。古曲《高山流水》响起,陈雷激自己却沉浸在寂静中,在寂静中寻找古曲的意境和古琴的韵味。   在全国政协礼堂西厅的华宝斋,陈雷激和素有″亚洲第一排箫″之称的演奏家杜聪联袂袂演出“琴箫之夜”专场音乐会。《广陵散》、《阳关三叠》、《平沙落雁》、《秋风词》,这些远古的乐音通过古琴弹奏出来,在柔美的排箫和幽婉的埙音的和奏中,回旋在宁静清雅充满书卷气息和历史遗迹的厅堂。   每次弹奏前,陈雷激都需要沉静,让自己进入寂静状态。“古琴音乐需要在一个万籁俱静的氛围,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种感觉。我感觉不好,会影响到听众的感觉,只有我感觉好了,才能把听众带到我所感觉到的世界。我觉得音乐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东西,它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演出结束之后,陈雷激如此评说他的古琴。   陈雷激1967年出生于上海音乐世家,9岁开始学习古琴,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直至大学毕业,十余年一直师从古琴大师龚一先生,在古琴演奏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演奏出音刚劲,徽分精到,音准从不含糊游离;表现上追求拙朴纯真,摒弃矫揉造作,重功力而轻外表,听来既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惬意,意味无穷。   1989年,陈雷激赴法国学习钢琴、作曲及指挥。像那个时期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当初陈雷激也是把出国当作寻求新生活的开始。但他一踏上法国,就感到梦幻的破灭。“在学校时,我一直用的是学校的一张名为‘琅石泉’的宋代名琴,毕业时,只能万分遗憾地交回去。要去法国了,却始终没找到一张心仪的琴。龚老师把他刚收藏到的名为‘养和’的清代琴送给了我。‘养和琴’由于不太适应飘泊的生活,状态一直不太好。”   在欧洲举办的第一场演出是在德国的海德堡。那时陈雷激刚到法国不久,他的法国太太帮他联系,做他的翻译。那是在海德堡大学的一个演出中心,他在那里演出,台下都是跟他不同肤色的人。“我感觉气场不对。”于是,他就想回家。那次演出完以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国,那是第一次回国,回家的时候归心似箭。   但回家没有多久又不顾一切的出去,但是到了法国他就面临着现实的生存的困扰。一个古琴演奏家在国外生存并不容易。“古琴不一样。如果我是拉二胡的,会活得很好,拉二胡很容易赚钱,你可以到处拉,总比端盘子容易赚钱吧。就是那些学西洋乐的人,比如钢琴和小提琴,也很容易活,学钢琴的人很多,他可以教学生。而古琴就不一样。对很多异国的人来说它是陌生的。   真正的问题还在于对待古琴的态度。“我一直把古琴看得很尊贵,它的历史和它的音乐的表现力,让我觉得它不是一件随意对待的乐器。最初到法国的时候我很少参加演出,有很多演奏家到了国外为了生存,会到各种场合演出,往往找你做这种演出的场地都是嘈杂的,不安静的。有人叫过我,我坚决不去。我想如果仅仅为了赚钱,我情愿去端盘子,去做苦力。”“那不是脆弱。我就认为古琴最适合中国。别的地方、别的国家让我有不适宜的感觉。在欧洲的生活经常会让我有文化的飘零之感。印象最深的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演出。以前我觉得我是在想象音乐,但那次我是在体验音乐。音乐的感觉在你体验的时候会特别深。那次我弹的是《潇湘水云》,是南宋浙派琴师郭楚望所作的,音乐表现云水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但也透露出作者对国势日危的关切心情。那次演出我的感觉特别深,而且在演奏的时候强忍着才没有哭出来。”   到法国的第二年结婚,然后有了第一个孩子,但陈雷激还是没有归属感。文化的断裂和差异给他的感觉依然很惶惑。直到有了第二个孩子,陈雷激才决定学习法语,开始想在法国落根。这之后,陈雷激平均每个月有一场古琴音乐的演出,一年是12场,在法国十多年算下来怎么也有百多场了。   “现在应该感谢那段生活。某种程度上说是法国人帮助了我,法国把我的中国文化养活了,养到现在。没有法国这个市场,我可能在法国一天也呆不下去。   我看到很多到海外的中国音乐家为了生存出去打工,到饭店,到餐馆。”   陈雷激最难忘的是自己举办的一次音乐会。“为什么我自己办音乐会,因为那时候我没钱了。我说开个音乐会吧,就去找我家附近的教堂,有一个波兰牧师,还会说汉语。我进去跟他聊了聊,我说我想租这个地方开音乐会,他说行,而且免费给我提供,教堂还给我做广告。我就给朋友打电话,朋友又给朋友的朋友打电话,音乐会就成了。也不卖门票,我卖唱片。那场音乐会获得的收入相当可观,让我觉得我可以依靠音乐生活了。”   在法国,陈雷激接触了更多的西方音乐,先学习钢琴、作曲,后来又学习指挥,同时仍继续着自己的古琴音乐之旅,在欧洲经常参加各种音乐节,举办古琴音乐会,努力把古琴音乐传向西方。他与一些作曲家合作,尝试用一些西方音乐的表现形式与古琴艺术相结合,如罗忠鎔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琴韵》、刘湲作曲的古琴协奏曲《幽兰》、陈其钢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等作品。   在法国陈雷激最要好的朋友就是陈其钢,他们合作过古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有一次,陈其钢要给马友友写大提琴协奏曲,不知道怎么写,陈雷激就给他把所有的古琴曲弹了一遍。陈其钢最终选择了《梅花三弄》的旋律。以前,陈其钢不觉得古琴有什么意思,这之后,他对这种乐器总是心怀敬意。   在异国他乡,从最初的水土不服,到后来的生长扎根,这个变化在陈雷激看来其实是音乐意识的变化。   “学音乐不是学乐器,你要把音乐这一门学通了,而不只是精通一件乐器。我学习钢琴、作曲和指挥,与交响乐团合作,尝试演奏古琴协奏曲……所有这些就让我有机会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再看古琴就不一样,我会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这件乐器。我发现以前的态度有那么点不对,我们总是谈古人怎么弹。对古人的敬仰、对大师的崇拜会让我们对自己信心不足。等我真正把世界音乐作为古琴的背景来观察的时候,我为古人自豪,但也对自己很满意。我觉得我自己也不错。我不能说自己怎么样,但我能说自己对乐器的把握具备了某种境界。”   “当然我知道这很难。”陈雷激最后说。 < url=http://www.633.cc"> [url=http://633.cc]ヒ金ヒヒヒ时ヒ彩ヒ [url=http://7773.cc]ヒ合ヒ投ヒ注ヒヒ [url=http://bbs.1113.cc]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4-4-15 17:58:00 | 只看该作者

古琴不会灭绝,但是古琴音乐会流失

记者:古人弹古琴的时候,经常会在有自然的声音的地方,比如海边、高山之上。
  陈雷激:古琴演奏的时候自然的声音会给你很多灵感。有一次我在葡萄牙演出,那是海边的一个教堂,周围有松涛,有海浪,声音很响。但你发现那些声音并不会影响你,反而会丰富你。音乐来自大自然,你可以把那些声音融到你的琴音里。为什么古人在弹琴的时候会点一炷香?他的周围是有气场的,而且这种气场会影响到人。
  古琴在我看来就是交响乐,弹拨时候发出的那一声有千千万万个泛音,和交响乐队发出的泛音是可以抗衡的,那就是它的力量,尽管它很轻。
  记者:作为古琴演奏家,你有把中国音乐和文化带出国门的感觉吗?
  陈雷激:不要去想这个,我们不是为了给外国人听才走出国门。老祖宗几千年前也没有想到要给什么人听,只是为了给朋友听,甚至只是给自己听。给知音弹就可以了。作为一个古琴演奏者,我很愿意跟人分享古琴音乐的神秘和魅力,而无所谓去刻意迎合什么。
  记者: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一直很令国内的民族音乐家心仪。金色大厅的演出也成了民乐走向世界的标志。你怎么看中国民乐在世界的影响力?
  陈雷激:在金色大厅演出成功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这些演出都是国内的专业演出团体,不惜老本去演出的。我知道有个老板把金色大厅给承包了,每年有多少场音乐会,谁给钱多就让谁去。乐团过去,完全是钱在后边操纵。
  说实话,我们并不知道西方人真正等待的是什么,西方人等待的是中国原生的音乐,属于中国民族的原汁原味的音乐。但是中国人带出来的多是学西方人的东西,把中国民乐西方化的东西。
  记者:古琴演奏对环境和观众的要求使它始终处于小众状态。这会影响古琴的生存吗?
  陈雷激:古琴没有生存问题。几千年的战争、离乱,它都能活下来,现在就更不是问题。古时候弹琴的人就很多吗?照样也是少数,照样也会有人听不下去,一样是属于很少的人。我甚至觉得现在比过去要好。我们还有那么多需要古琴音乐的人,联合国也把古琴确立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说明古琴受到善待。
  古琴没有危机,古琴也不会灭绝,有危机的是古琴音乐。古琴诞生了2400年之久,在琴文化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音乐风格倾向于静态、含蓄、和雅、清淡的美。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一种恬淡、闲适、虚静、幽远的意境。琴意得之于弦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要做到这点你才能感动观众。人家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古琴音乐,才会喜欢而学。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能把古琴的音弹下来,指法也差不多,但是古琴音乐家的灵魂他不具备。现在90%弹古琴的人并不懂古琴。
  记者:古琴怎么面对现在的音乐环境?一方面是音乐的市场化,另一方面是音乐的通俗化。
  陈雷激:那就让古琴也市场化,也通俗化。古琴应该走出文人雅士的小书房。当然你的地方要稍微选择一下,不要太嘈杂,不要太喧闹。首先要走向观众,让想了解它的人了解它,呼吁中国各界给以帮助、鼓励和支持。如果故宫要倒了,你总得去修吧?这是历史遗产!古琴的历史比故宫长。想想看,如果没有古琴,中国音乐的历史真的什么都没了。在音乐上中国输给西方不知道多少,现在只有古琴,中国还可以跟世界较较劲儿。
  记者:现在民族音乐也在改革,吸收了很多时尚的元素,比如“女子12乐坊”,它使民乐对观众形成一种亲和力。
  陈雷激:女子12乐坊在北京演出时,我看了12分钟就走了,它对我没有吸引力,没有任何共鸣。说实话,演出现场的灯光极其糟糕,电声是业余的。
  但我觉得女子12乐坊的想法比较好,我觉得她们的成功是想法的成功。有这个想法就很有卖点,12个女子站在一起,把中国的民乐重新配一配,你就是对民族音乐再不感兴趣,也会去看。据说日本人早晨上班为了有股劲儿,就在上班前听女子12乐坊,我觉得它肯定有它的意思。或者仅仅因为12个女子很漂亮。也许以后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后她们会获得新的包装,会做得更细致。
  我在纽约看过加拿大的一个组合,11把小提琴,1把二胡,有男有女,水平比女子12乐坊高好几倍。小提琴手都是一流演奏家,他们不光能拉琴,还能跳踢踏舞。
  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好的。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有人喜欢吃中餐,有人喜欢吃西餐。那我觉得她也有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理由。
  记者:在中国和在欧洲弹琴,哪里令你更舒服?
  陈雷激:音乐会是从西方来的。过去没有音乐会,我们现在所热爱的音乐大师当年都不会期待音乐会,像瞎子阿炳,他们的音乐从来没有职业化,音乐只是他们寄情养性的器物。甚至他们的音乐都跟观众没有关系。
  国外再重视古琴,再欣赏你,也不会欣赏到你的文化灵魂。做古琴在哪儿都可以,不一定非要在中国,但是在中国做古琴你会感觉很舒服。在中国弹古琴所受到的共鸣会更普遍。我觉得我在国外能被接受,很大程度是他们把我当成一个音乐家。他们不知道古琴是什么,只是觉得你弹得好,在技术层面他会接受你,但是他很难理解你想象什么。
  1977年,美国宇航局“旅行者号”向太空发射了一枚能运行1亿年的金唱片,古琴曲《高山流水》代表中国音乐载入这枚唱片中,向宇宙寻找知音,知音难求啊!但是在中国可以,在国内演出,有的时候你的观众完全能够听到你灵魂的声音。那样的观众就会成为你的知音,就像古人所说琴为知音而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4-15 18:01:00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
陈大师是我超级喜欢的古琴演奏家。

他用“琅石泉”奏的《广陵散》
无论是编曲还是演奏,都几尽登峰造极了!

强烈推荐陈雷激大师的古琴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4-15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4-15 18:06: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知道。。重逢竟是这样一个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4-15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里说的好,琴者,禁也。
作为所有乐器里最高贵最矜持的一种,曲高和寡,也许也是注定的命运。
那么一个悠然自闭孤高的世代,已经流逝了,古琴的衰微,是不可避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4-15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凤姐人未到而声先闻,这位人还没来,倒是文章先来了,让我们好先把地扫扫干净,焚上香,沏壶好茶,最重要的是。。沽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4-15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把酒抚琴,何等雅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4-15 21:59:00 | 只看该作者
素琴难抚,知音难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4-17 02:20:00 | 只看该作者
鸣琴不为求知己
飘向人间化太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4-4-23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推荐了这么好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4-25 16:44:00 | 只看该作者
若有知音见采
不辞唱遍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
重掩罗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4-4-25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晏殊好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21:29:00 | 只看该作者
[MP=500,350]http://sucai.ruiwen.com/myfile/2832广陵散-古曲(古琴).mp3[/M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4-4-25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浪子心在2004-4-25 21:22:00的发言:
晏殊好词。


多谢知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4-4-26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嵇康死前就是谈的广林散啊!
哎!
太悲了
我喜欢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4-4-27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广陵散不是广林散
第二:广陵散一点都不悲,反而是燕赵慷慨豪杰气度。你没听明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5-15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味旧事,把酒话中散,是为琴酒之交。今知己零落,广陵不忍再闻,美酒亦不开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5-17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听万弦琴,饮万樽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5-17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5-5-17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真想听到遥远的绝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5-17 21:24:00 | 只看该作者
绝响在各人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5-17 21:30: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要理性,只求感性慰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5-17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恐怕是不可得了。
还不如让老夫五柳给你来一段幽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7 21:38:0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5-17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幽兰,只要东篱之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5-11 20:1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