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专用帖]  高乔餐厅开业!

[复制链接]
1526#
发表于 2008-1-12 21:44:00 | 只看该作者
过来顶,让楼上的温暖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8#
发表于 2008-1-13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那再顶两顶...是不是好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9#
发表于 2008-3-5 09:39:06 | 只看该作者
传传

080306-2.jpg (97.34 KB, 下载次数: 35)

080306-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0#
发表于 2008-3-5 09:45:05 | 只看该作者
再传

080306-2.jpg (77.24 KB, 下载次数: 40)

080306-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1#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2:08:59 | 只看该作者
颜色调的好PP啊~~8过等了半天总以为下面好象没做完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2#
发表于 2008-3-6 19:09:35 | 只看该作者
那是她做给自己的生日版头~

啊,颜色真绚烂,春天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3#
发表于 2008-3-6 20:44:31 | 只看该作者
果真是灌水的地方。。。。。北京为啥还不下雨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4#
发表于 2008-4-22 15:12:52 | 只看该作者
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5#
发表于 2008-4-29 17:16:06 | 只看该作者
好怀念以前在这里潜水的日子
大家怎么都不经常来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6#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23:36:28 | 只看该作者
老板不在,客人都跑了嘛,想出兑也没人接..谢谢贝壳还能来经常看看,惭愧啊....
希望过段时间我能闲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7#
发表于 2008-5-1 19:03:10 | 只看该作者
本班五月第一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11:37:34 | 只看该作者
1

[ 本帖最后由 紫 于 2008-6-10 12:12 编辑 ]

2008-06-10_11-37-12.jpg (135.78 KB, 下载次数: 12)

2008-06-10_11-37-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9#
发表于 2008-6-16 09:24:02 | 只看该作者
误打误撞进风暴首页,又要当爹的人了,父亲节就是老大啊~
http://www.argstorm.com/shownews.asp?newsid=9575

看这四口幸福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发表于 2008-6-16 17:13:55 | 只看该作者
好温馨的画面,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1#
发表于 2008-6-16 17:18:07 | 只看该作者
祝福萨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发表于 2008-12-18 18:19:17 | 只看该作者

唃厮啰 青堂羌相关

唃厮啰(997—1065),清人译作嘉勒斯赉。唃厮啰政权的创建者。原名欺南凌温。吐蕃王朝赞普后裔。
生于高昌磨榆国。十二岁时,被河西羌人大贾何郎业贤带至河州(今甘肃临夏)。旋被当地大户耸昌厮均移至移公城,取名唃厮啰,义为“佛子”。受河州吐蕃首领控制,被誉为佛的化身。吐蕃俗尚贵种,重血统,故诸族竞相拥之。后为宗哥族首族李立遵;邈川族首领温逋奇以武力挟至廓州(今青海化隆县群科古镇),尊为“赞普”。不久,将王城迁至经济比较发达的宗哥城(今青海平安驿)。后与李立遵失和,率众走邈川(今青海乐都),为温逋奇所拥戴,以温逋奇为论逋(相),拥兵六、七万。宋天圣十年(1032),以温逋奇发动宫廷政变,欲废己自立,平息叛乱。为扩展势力,举族徙青唐(今青海西宁市),立法建制,拥众数十万。此后近百年间,青唐成为甘青地区吐蕃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与宗教的中心。史称其所建政权为“唃厮啰”。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睦邻关系;奉行附宋抗夏以自保的政策。天圣十年(1032),受宋封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邈川大首领。与宋开展茶马互市,积极发展与西域的贸易。景祜二年(1035),西夏李元昊领兵来战,攻下牦牛城(今青海西宁市北),他坚守青唐,乘机反击。获胜。康定元年(1040),与宋使刘涣共商讨夏大计,并奉献誓书及西州地图,重申与宋协力抗夏的决心。受宋加封保顺河西军节度使。两次击败西夏主李谅柞军

吐蕃五朝崩溃后,各属部相继叛离,在今青海、甘肃屯垦的吐蕃奴隶,自称“末”,(意为“藏军”或“藏人”)首先发动了起义。继有吐蕃驻守在陇西(今甘肃东南部)的大将论恐热与当时吐蕃镇守在鄯州(今青海乐都)的节度使尚婢婢长期争战,《资治通鉴》记载这场战乱的后果“二知里间,寂无人烟”,“赤地殆尽”,名族人民蒙受了学生的战争灾难。青海河湟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一直没有统一政权,没有法律,部落之间烧杀屠戮,出现了社会危机,加上农牧业经济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战事加天灾,民不聊生。佛教劝善止恶,力戒杀生,调解平息部落纠纷,主张业果报应,劝人积德行善,使用权广大受苦难的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从而佛教在河湟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这里僧人的数量不怕增加,活动日益积极起来。公元11世纪,在河湟地区出现了圈套的部落集团首领,如河州耸昌厮均、邈川(今乐都县)的温逋奇、宗哥(今西宁市以东大、小峡一带)的李立遵。其中,李立遵又叫“郢成蔺逋叱”,“蔺逋叱”即“仁波切”的异写,是对藏传佛教大喇嘛的尊称,他本为僧人,后还俗,但一直以佛教号令民众,颇有影响,曾与温逋奇(公元?——1032年)一起,迎立唃厮啰,为统一河湟做了贡献。唃厮啰(公元997——1065年)本名欺南凌温,号瑕萨(意为王子),《续资治通鉴长编》译为置勒斯赉、嘉勒斯赉、齐囊凌衮,为吐蕃王室后裔。其先祖吐蕃末代赞普达磨被杀后,王朝解体,王室成员逃离逻些(拉萨),有的流落于高昌磨榆国,唃厮啰生。12岁时,河州羌何朗业贤见其相貌奇伟,并访知为吐蕃赞普后人,即带加河州,安置于心城(今甘肃夏境)。后被当地豪酋耸昌厮均接至移公城(今青海循化城),欲于河州“立交法”,恢复吐蕃旧地。其时,被宗哥首领李立遵和邈川首领温逋奇得知后,以武力劫到廓州(今青海化隆境),尊之为赞普,后移宗哥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率帐下归附干什么州,宋授其为殿直充巡检使。次年,向宋贡名马,受赐锦袍、金带等。是年,自称聚众数十万,派人向宋请求讨平西夏未果。九年,与李立遵等率众3万余人攻打秦渭一带城寨,与秦州守将曹玮战于三都谷(今甘肃甘谷境),败归。三都谷战役后,与李立遵矛盾日深,以致破裂。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请降于宋。宋仁宗天圣无年(公元1023年)后,五城徙邈川。后与宋贡赐不断,关系甚密。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被授宁元大将军、爱州团练使、邈川大首领。是年平息温逋奇政变,并举族迁至青唐城(今西宁市),独立建立了以藏族为主体的封建地方政权,确立了青唐主的地位。中经董毡、阿里骨、瞎征、陇拶、小陇拶执政,至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发动第二次河湟战役,王厚、童贯攻占青唐,政权宣告解体,前后历120多年,其势力所达范围,大致东南至秦州西部的三都谷,北接祁连山,南至今青海果洛州界,西逾青海湖,人口约百万。其政体为部落联盟,强盛时直接归中心政权节制,归属的部落约300多个。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方面,基本上继承了吐蕃的做法,并有一定发展。

宗喀政权始末
10世纪后期,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与其弟用近20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原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吐蕃政权崩溃后,吐蕃各部族占据一方,青藏高原处于割据状态。当时,青海东部处于吐蕃人唃厮啰的控制之下。8世纪初,唃厮啰建立了以吐蕃族为主体的地方封建政权。这个政权在青海传4代,统治近百年,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北宋时期,是青海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吐蕃族地方政权。
宗喀政权兴起  唃厮啰,本名欺南陵温,生于今新疆高昌地区,吐蕃赞普的后裔。12岁时,被河州(今甘肃临夏)商人何郎业贤,从高昌带到河州,取名唃厮啰。“唃厮啰”,是藏语译音,“唃”即“佛”,“厮啰”即“儿子”,合起来就是“佛子”的意思。   
公元1015年,唃厮啰在宗哥城(今平安),被李立遵、温逋奇等湟水流域地方势力人物,拥立为青海东部吐蕃人首领,标志着宗喀地方政权正式建立。
后来,因与李立遵意见不和,他把都城迁到邈川(今乐都)。不久,大相温逋奇发动政变,企图加害于他。他平定温逋奇叛乱后,完全掌握了军政大权,并将都城又迁到青唐城(今西宁市)。从此,宗喀政权开始了唃厮啰时代。而青唐城从此成为宗喀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唃厮啰统治时期,迅速发展,辖河湟11州,人口数十万。公元1065年,唃厮啰病死,其子董毡继位。唃厮啰死后,其名字成为河湟地区吐蕃人的部族名、政权名。
与宋结盟抗夏
宗喀政权兴起时,由青藏高原迁居宁夏一带的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对宗喀政权和北宋王朝,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为了牵制西夏,解除对西北边境地区的威胁,北宋政府对唃厮啰采取笼络政策。而唃厮啰为求得其势力的发展与巩固,抵挡西夏向南扩张的势头,也希望与宋和好,以北宋作靠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双方互相遣使,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西夏的扩张。   
公元1015年,唃厮啰遣使入宋,与宋通好。公元1032年,宋仁宗封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公元1038年,又封他为保顺军节度使,兼邈川大首领,后又加封为河西节度使。宋王朝还数次派使者到青海,共同协商夹击西夏之事。唃厮啰按唐蕃关系的旧例,称宋朝皇帝为“阿舅天子”。
董毡继位后,继续执行父亲助宋攻夏的方针,加强与宋朝的友好关系,宋朝也累加封赏。公元1070年,宋、夏在甘肃境内大战,董毡出兵救援。公元1081年,北宋出击西夏,董毡又出兵配合,并由此晋封为武威郡王。
宗喀政权与北宋结盟抗夏,多次挫败了西夏南进侵吞河湟的野心。同时,也减轻了西夏对北宋的威胁。   
宗喀政权衰亡
公元1083年,董毡死,其养子阿里骨继位。北宋王朝封他为冠军大将军、河西节度使、宁塞郡王等官爵。他在位时,宗喀政权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1096年,阿里骨死,其子瞎征继位。当时,宗喀政权更加衰弱不堪,随时会被西夏侵吞。如果青海东部落入西夏之手,对北宋会造成更大的威胁。而此时的北宋王朝,也失去了继续扶植宗喀政权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099年,北宋乘宗喀政权内讧的机会,进军青海,先后取得邈川、青唐等地。并且改邈川为湟州,恢复青唐在北魏时鄯州的名称。
由于这次宋军孤军深入,战线太长,后援不及。公元1100年,宋军撤走,河湟又被宗喀政权控制。
公元1103年,宋军第二次进军青海东部地区。第二年,宋军占领宗哥、鄯州(令酉宁市配图),宗喀末代国王逃奔西夏,河湟地区尽归宋军所有,宗喀政权灭亡了。
北宋加强对青海的统治  为了加强对青海的统治,就在宗喀政权灭亡的当年,北宋政府改鄯州为西宁州,这是“西宁” 配图一名称的起源。同时,设立陇右都护府,还在西宁州治设立倚廓县(今西宁市南川)。公元1105年,又置积石军(今贵德)。公元1118年,改湟州为乐州(今乐都)。从此,青海东部地区纳入了北宋版图。  
为了巩固在青海的统治,又在河湟地区组织屯田,其中以西宁州首任知州赵隆在这方面贡献最大。他主持引宗河(今湟水)水灌溉土地,增开水田数百顷;湟州知州何灌广开水渠,发展农业,时人称为“广利渠”。
北宋的这些措施,对青海东部的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金、夏对青海的争
从北宋末到南宋时期,河湟地区又进入混战之中。
北宋末,西宁州一带经常处于受西夏支持的吐蕃各部的不断袭击之下。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河湟地区又陷入了混乱状态。
公元1131年,金军大将宗弼、阿卢布率金兵,进入青海东部地区,占领乐州、西宁州、廓州、积石州(今循化)等地。公元 1136年至1137年,西夏从金军手中夺走了上述地区。从公元1210年到1222年,双方为争夺这些地区,多次战争,反复数次。一直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从甘肃进入青海,上述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之后,金、夏混战近百年的局面,才告结束。
宗喀政权的社会经济
宗喀政权建立后,重视农牧业发展,河湟地区的牛、马、羊等遍布四野,畜牧业经济非常发达。
那时候,北宋与辽、夏长期交战,战马奇缺。而宗喀政权辖境内的人,必须以茶为饮料,而当地又不产茶,需以马匹与中原地区交换。于是,马匹成为向宋王朝进贡的特产和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的主要产品。据史书记载,公元1016年,一次就向宋“贡马”582匹,换回茶叶、药材等必需品,价值黄金万余两。而北宋政府专门派人在河湟等地买马,每年能买到 5000匹。后来随着双方关系的密切,双方互惠的茶马贸易逐渐兴盛。宋王朝专门设置茶马贸易的机构,获得大批良马。
宗喀政府的贸易经济,在当时也极为发达。其贸易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与中原地区茶马互市;二是重拓丝绸之路青海道。
自西夏崛起后,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受阻。于是,中、西亚商人纷纷改走青海,使青海道再度兴起。当时从中原地区来的商人和从西域来的商人,云集青唐城和林金城(今湟中多巴),使之成为中西贸易的重镇。尤其是作为宗喀政权都城的青唐城,因贸易而日益繁荣,域内人民由此而致富。青唐东城(相当于今西宁东梢门附近)聚居许多西域商人,说明早在八九百年前,这里已经是各族商贾交易的场所了。

青堂羌本吐蕃别族。唐末,蕃将尚恐热作作乱,率众归中国,境内离散。国初,有胡僧立遵者,乘乱挟其主蛔逋之子?厮?,东据宗哥邈川城。?厮?人号瑕萨狠逋者,胡言“赞普”也。?厮,华言“佛”也;?,华言“男”也。自称佛男,犹中国之称天子也,立遵姓李氏,?厮?立,立遵与邈川首领温音温反。逋相之,有汉陇西、南安、金城三郡之地,东西二千余里。宗哥邈川,即所谓“三河间”也。
祥符九年,立遵与?厮?引众十万寇边,入古渭州,知秦州曹玮攻败之,立遵归乃死。?厮?妻李氏,立遵之女也,生二子,曰瞎毡、磨毡角。立遵死,?厮?更取乔氏,生子董毡,取契丹之女为妇。李氏失宠,去为尼;二子亦去其父,瞎毡居河州,磨毡角居邈川。?厮?往来居青堂城。赵元昊叛命,以兵遮厮?,遂与中国绝。
屯田员外郎刘涣献议通?厮?,乃使涣出古渭州,循末邦山,至河州国门寺,绝河,逾廊州,至青堂,见?厮?,授以爵命,自此?通。磨毡角死,?厮??取邈川城,收磨毡角妻子,质于结罗城。?厮?死,子董毡立,朝廷?授以爵命。瞎毡有子木征,木征者,华言“龙头”也。以其?厮?嫡孙,昆弟行最长,故谓之“龙头”。
羌人语倒,谓之“头龙”。瞎毡死,青堂首领瞎药鸡罗及胡僧鹿尊共立之,移居滔山。董毡之甥瞎征伏,羌蕃部李铖星子之也,与木征不协,其舅李笃毡挟瞎征居结古野反。河,瞎征数与笃毡及沈千族首领常尹丹波合兵攻木征,木征去,居安乡城。
有巴斯温者,?氏族子,先居结罗城,其后稍强。董毡河南之城遂三分:巴欺温、木征居洮河涧,瞎征居结河,董毡独有河北之地。熙宁五年秋,王子醇引兵,始出路骨山,拨香子城,平河州。又出马兰州,擒木征母弟结吴叱,破洮州,木征之弟已毡角降。尽得河南熙、河、洮、岷、叠、宕六州之地,自临江寨至安乡城,东西一千余里,降蕃户三十余万帐。明年,瞎木征降,置熙河路。
范文正常言:史称诸葛亮能用度外人。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常患近己之好恶而不自知也;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
青堂羌本吐蕃别族。唐末,蕃将尚恐热作作乱,率众归中国,境内离散。国初,有胡僧立遵者,乘乱挟其主籛逋之子唃厮罗,东据宗哥邈川城。唃厮罗人号瑕萨篯逋者,胡言“赞普”也。唃厮,华言“佛”也;唃,华言“男”也。自称佛男,犹中国之称天子也,立遵姓李氏,唃厮罗立,立遵与邈川首领温音温反。逋相之,有汉陇西、南安、金城三郡之地,东西二千余里。宗哥邈川,即所谓“三河间”也。祥符九年,立遵与唃厮罗引众十万寇边,入古渭州,知秦州曹玮攻败之,立遵归乃死。唃厮罗妻李氏,立遵之女也,生二子,曰瞎毡、磨毡角。立遵死,唃厮罗更取乔氏,生子董毡,取契丹之女为妇。李氏失宠,去为尼;二子亦去其父,瞎毡居河州,磨毡角居邈川。唃厮罗往来居青堂城。赵元昊叛命,以兵遮厮罗,遂与中国绝。屯田员外郎刘涣献议通唃厮罗,乃使涣出古渭州,循末邦山,至河州国门寺,绝河,逾廊州,至青堂,见唃厮罗,授以爵命,自此复通。磨毡角死,唃厮罗复取邈川城,收磨毡角妻子,质于结罗城。唃厮罗死,子董毡立,朝廷复授以爵命。瞎毡有子木征,木征者,华言“龙头”也。以其唃厮罗嫡孙,昆弟行最长,故谓之“龙头”。羌人语倒,谓之“头龙”。瞎毡死,青堂首领瞎药鸡罗及胡僧鹿尊共立之,移居滔山。董毡之甥瞎征伏,羌蕃部李铖星子之也,与木征不协,其舅李笃毡挟瞎征居结古野反。河,瞎征数与笃毡及沈千族首领常尹丹波合兵攻木征,木征去,居安乡城。有巴斯温者,唃氏族子,先居结罗城,其后稍强。董毡河南之城遂三分:巴欺温、木征居洮河涧,瞎征居结河,董毡独有河北之地。熙宁五年秋,王子醇引兵,始出路骨山,拨香子城,平河州。又出马兰州,擒木征母弟结吴叱,破洮州,木征之弟已毡角降。尽得河南熙、河、洮、岷、叠、宕六州之地,自临江寨至安乡城,东西一千余里,降蕃户三十余万帐。明年,瞎木征降,置熙河路。  

南滩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青唐城是唃厮啰政权的都城,建于公元1034年。
唐代这里叫鄯城。青唐城周围10公里,有8座城门,规模宏大。城中分为东西二城,西城是王城,建有规模宏大的议事大殿、宫室、寺院、军政机关和贵族宅院等;东城是商业区,店铺林立,各国商旅云集,仅于阗、回纥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每天人流熙熙攘攘、摩肩擦背。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军手中夺取了鄯城,那时候,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参天,青翠葱茏,所以吐蕃族称为青唐城。青唐城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当时西夏国兴起,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带,来往于宋朝与西夏城之间的各国商队、使臣常常遭到掠夺,于是绕道改走青唐城,再由青海湖南北部经柴达木盆地西去。青唐城就成了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镇。
由于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曾受阻,青唐城一度成为中西交通和贸易的枢纽。公元1009年,宋军攻破青唐城改名鄯州,旋即被唃厮啰收复,公元1104年,宋军再次占领青唐城,又更名为“西宁州”,西宁一名沿用至今。
太祖洪武19年,在原青唐城的北半部改建西宁卫城后,青唐城被废弃。现存的这段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
河湟地区从唐末、五代一直到宋初,互不统属的吐蕃各部处于分裂局面。而北邻的西夏此时东侵宋边,西略回鹘和凉州,南下吐蕃,大有统一西北之势,河湟吐蕃首领们在这种形势下推出吐蕃后裔唃厮啰。
唃厮啰(公元九九七一一○六五),本名欺南凌温,是吐蕃家族雅隆觉阿王的后裔,河州商人何郎业贤从西域高昌将放羊的他带回。唃厮啰是人们对他的尊称,意为佛子。
河州大豪耸昌厮筠将十二岁的佛子视为自出,教他研文习武将他抚养大,不久宗哥大首领李立遵等人又将他劫持到廓州(青海化隆),后到宗哥城(青海平安),尊称为唃厮啰,并把二个女儿都给他纳入后宫。宗哥势力大发展,宋朝出使安抚。李立遵谋叛反宋,被宋击败。唃厮啰离开宗哥投邈川。邈川首领同样谋叛反宋,并将唃厮啰囚在一口井中,然后捕杀唃厮啰亲党,唃厮啰逃出后利用赞普名号,结兵击杀了邈川首领的叛乱,然后迁居青唐城(西宁市)。
绍圣三年(一○九六年)唃厮啰后裔青唐主阿里骨死,子瞎征继位。不久,唃厮啰政权发生内讧,瞎征杀死其叔父苏南征。苏南党征之子投宋出策请宋军收复河湟,宋军包围青唐城,青唐主瞎征弃城出逃,河湟地区陷没,吐蕃后三百多年第一次中央王朝所收复。 至此,吐蕃王朝宣布真正的崩溃。
太祖洪武19年,在原青唐城的北半部改建西宁卫城后,青唐城被废弃。现存的这段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

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笔发,以麝皮为絤旅之,柔薄而韧。镇戎军有一铁甲,匵藏之,相传以为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扎,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未留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
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谓之“瘊子甲”。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无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青堂羌【青堂羌】古代羌族的一支,以居住在青堂城附近而得名,旧址在今青海西宁附近。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綇旅【綇旅】串甲片的带子。旅:整齐排列,这里指串扎。綇,音xiǔ。之,柔薄而韧。镇戎军【镇戎军】治所在今宁夏固原。        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以为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札【札】铁甲上的甲片。,乃是中其钻空【钻空】甲片上用来穿带子的小孔。,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瘊子】皮肤上的一种疣疮。
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土笋】高出于地面的土柱,像竹笋一样挺立,故称为土笋。也,谓之“瘊子甲”。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原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青堂羌人善于锻造铁甲,铁甲颜色青黑,光洁透亮可以照见毛发,用麝皮为带子串扎起来,柔薄而且坚韧。镇戎军官府有一副铁甲,用柜子珍藏着,把它作为宝物相传。韩魏公作泾原路统帅时,曾经取出来试验过。在距离铁甲五十步远的地方,用强弩来射它,不能射进去。曾有一支箭射穿了铠甲的甲片,原来是射中了它穿带子的小孔,箭头被钻孔刮削,铁都反卷起来了。铁甲的坚硬竟达到了这种程度。大凡锻甲的方法,开始时铁片很厚,不用火加热,用冷铁锻打,比原来的厚度减少三分之二就成了。在它的末端留下筷子头大小一块不锻,隐约如皮肤上长的疣子,用它来验证没有锻打时铁片的厚度,如同疏浚河道时留下的测量地面原来高度的土柱一样。这种甲叫作“瘊子甲”。现今的人往往在铠甲片的背面故意造出突起的小块,假充瘊子。这种铁甲虽然有瘊子,但原来就不是优质钢,或者是用加热锻打的方法制作的,所以都无补于用,只能作为外表的装饰罢了。

[ 本帖最后由 红蝶 于 2008-12-18 18: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3#
发表于 2008-12-18 18:36:13 | 只看该作者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赞普达磨被弑,建国二百数十年的吐蕃王朝解体,后经贵族、边将混战和奴隶平民大起义,王朝在各地的统治机器被彻底摧毁。因此,到9世纪晚期至11世纪,无论在吐蕃本部(今西藏),还是在河陇地区,吐蕃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封建农奴制的因素不断增长,奴隶制逐渐为封建农奴制所代替;政治上则是出现了一些僧俗首领割据的地方势力集团。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有赞普后人建立的政权,河湟地区的唃厮啰,就是其中之一。
唃厮啰政权的建立
唃厮啰,本名欺南陵温,“绪出赞普之后”①。藏文史籍《西藏王统记》也说唃厮啰是吐蕃王朝达磨赞普五世孙赤德的后人。当他12岁时,被大贾何郎业贤带到河州(今甘肃临夏),安置在■心城;不久,又被大户耸昌厮均迁到移公城,“欲于河州立文法”(即联合各部落首领聚众举事,建立政权组织)。当时“河州人谓佛为‘唃’,谓儿子为‘厮啰’,自此名唃厮啰”,故史称其建立的政权为“唃厮啰”。
吐蕃人有尊崇贵族的传统,被奉为佛的化身的唃厮啰在河湟吐蕃人中有巨大的魅力。因此,宗哥(今青海平安)李立遵、邈川(今乐都)温逋奇等大首领,得知河州有赞普后人这样一位政治人物后,旋即以武力将唃厮啰劫持到廓州(今化隆境),立文法,尊之为“赞普”。不久,李立遵将王城迁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宗哥城,自立为相(论逋),挟“赞普”以令诸部,遂“帐族甚盛,胜兵六七万”①。大中祥符八年(1015)九月,李立遵派人到宋朝,号称聚众数十万,“请讨平夏以自效”,争取宋室的支持。后又上书秦州宋朝守将曹玮,请求朝廷册封其“赞普”号。“朝议以赞普戎王也,立遵居厮啰下,不应妄予”,仅“授立遵保顺军节度使”。对此,李立遵甚为不满。遂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亲率3万余众攻打秦(今甘肃天水)、渭(今平凉)二州一带城寨,与曹玮战于三都谷(今甘谷县境),为宋军所败,落荒而走。
李立遵得势后骄恣好杀,御下严暴。唃厮啰对他的所作所为日渐不满,相互之间嫌隙日深,遂带领亲信及属下部族到邈川。以温逋奇为首的当地首领拥戴唃厮啰为主,自为“论逋”,并派人到宋朝进贡修好,请求封赐。明道元年(1032),宋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邈川大首领,温逋奇为归化将军。后来,温逋奇对唃厮啰的势力增长甚为不安,欲取而代之,于是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唃厮啰。唃厮啰被守卒放出,以“赞普”的地位和威望集部众捕杀温逋奇及其党羽。平息政变后,唃厮啰举族迁徙青唐(今青海西宁)。此后的近百年间,唃厮啰政权遂以青唐为首府,成为这一地区吐蕃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与宋、辽、夏、金的关系
正当唃厮啰刚刚立足青唐,专心经营河湟之时,近邻西夏又继占领甘、凉二州后,把矛头直指唃厮啰。西夏广运二年(1035),元昊亲率大军进入湟水流域,攻城占地,掳掠人畜,吐蕃人甚苦之。唃厮啰指挥吐蕃诸部奋起反击,与之激战二百余日,终以奇计破元昊,大获全胜。唃厮啰抗击元昊之胜利,不仅保卫了新生的政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在吐蕃人中的威望,许多不甘屈服于元昊统治的凉州(今甘萧武威)的六谷部吐蕃人和甘州(今张掖)回鹘人都纷纷南下投奔唃厮啰,进一步壮大了与西夏抗衡的实力。后来,宋、辽、西夏为争夺西北战略要地而互相角逐,唃厮啰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宋宝元元年,1038)十月,西夏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宋室为之大震。宋朝为了牵制西夏南下,不得不重赏在西北地区能为之效力的唯一“同盟者”。十二月,加封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使”。次年六月,派左侍禁鲁经带上宋仁宗的诏书和2万匹丝绸的厚礼出使唃厮啰,“使背击元昊以披其势”。宋康定元年(1040)八月,又派屯田员外郎刘涣到青唐,与唃厮啰商议讨伐西夏事宜,受到隆重接待。唃厮啰并上“誓书及西州地图”②。宋加封唃厮啰为“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①。
唃厮啰与辽国亦有往来,元昊称帝,辽夏关系恶化。辽为了继续牵制西夏,曾西联甘州回鹘、唃厮啰为外援,策划对西夏用兵。为此,辽于清宁四年(1058)以公主(当为宗室女)下嫁唃厮啰子董毡,共图夏国。吐蕃与辽贡使之往来,自李立遵时起皆不乏记载。
宋治平二年(1065)十月唃厮啰卒,次年五月安葬,终年69岁。其第三子董毡继位,史仍称唃厮啰后裔的政权为唃厮啰唃厮啰有三房妻子,前二妻为李立遵之女,各生一子,一为瞎毡,一为磨毡角。李立遵死后皆失宠,各携其子逃出青唐,磨毡角居宗哥;瞎毡居龛谷(今甘肃榆中境),后其子木征迁河州。董毡为乔氏所出,甚为唃厮啰宠爱,从少年时代起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唃厮啰在世时,董毡就已参与军政事务,征战沙场,屡立战功。他即位后,仍继续执行其父的施政措施,与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宋熙宁三年(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70),西夏出兵攻宋环(今环县)、庆(今庆阳)二州,董毡提兵助宋,乘西夏西线空虚,沿边抄掠,迫使西夏撤兵,宋军大部分将士遂得生还。但是,这种友好关系在王安石任相后就蒙上了一层黑色的幕纱。这时有一个“试科不中,客游陕西,访采边事”的王韶,向宋朝廷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②。王安石遂命王韶前往秦州主持边事。熙宁五年,又命王韶率大军向唃厮啰政权属下的熙河地区发动了进攻,到次年九月,相继占领熙(今临洮)、河(今东乡西南)、洮(今临潭)、岷(今岷县)、叠(今迭部)、宕(今宕昌)等地,“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帐”①。熙河之役给董毡政权造成了严重威胁,加剧了宋朝与河湟吐蕃的民族矛盾,从此这一带成为战争频仍、烽火不灭的地方,给吐蕃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
宋军占熙河后,遇到董毡的奋力抵抗。他首先与西夏通好,夏国以公主、秉常妹下嫁董毡子蔺逋叱,结为婚媾,共同对付宋朝。同时派出部将鬼章攻打河州,杀宋将景思立于踏白城。董毡侄河州大酋木征也率部助鬼章围河州宋军,后因军力悬殊而败绩。木征降宋,赐名赵思忠,成为宋朝的命官。
熙河之役后,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董毡和宋朝恢复了中断七年之久的友好关系。熙宁十年十月,董毡派人到宋进贡,宋依旧例回赐。董毡由保顺军节度使改为西平军节度使,后又由常乐郡公进封武威郡王,其他首领则依其实力授团练使、刺史、本族军主、副军主等职。宋神宗接见董毡使者时也称赞“其上书情辞忠智,虽中国士大夫存心公家者不过如此”。
元丰六年(1083)十月,董毡卒,终年51岁。其养子阿里骨继嗣。
《宋史·吐蕃传》记述:“阿里骨本于阗人,少从其母给事董毡,故养为子。元丰兰州之战最有功。自肃州团练使进防御使。”由于阿里骨非唃氏家族,所以遭到唃厮啰族人的竭力反对,在这种形势下,阿里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一度改变前朝依宋抗夏以自保的政策,欲利用夏国的力量收复被宋占领的熙河地区,并通过战争缓和内部矛盾。遂与西夏相约在对宋的战争中如能取胜,熙、河、岷三州归阿里骨,兰州、定西归西夏。元祐二年(西夏天仪治平元年,1087)四月,阿里骨令鬼章攻洮州,西夏也出兵围河州。后因鬼章被宋军俘获而结束战争,阿里骨收复失地的希望破灭。
阿里骨受挫折后,于次年派人携带厚礼到宋朝上表谢罪,并要求释放鬼章,边界息兵。宋朝同意了阿里骨的请求,亦“依旧许般次往来买卖及上京进奉”,后又加封阿里骨等人官爵②。自此,阿里骨与宋朝的关系重归于好。
绍圣三年(1096)九月,阿里骨卒,终年57岁。其子瞎征继承青唐主位。
瞎征执政后,唃厮啰家族溪巴温及其后人、各地的部落首领纷纷据地而治,自立为王,整个政权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瞎征执政之初,宋朝授其为“河西军节度使”。后来看到瞎征不能控制政局,属下各有篡夺之心,窥伺河湟已久的北宋认为进取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元符二年(1099)六月命王愍、王赡为正副统军,由河州北渡黄河进入湟水流域,连下宗哥、邈川诸城,直逼青唐。
瞎征和其他首领纷纷往宗哥城降宋。
瞎征出走,青唐无主,大首领心牟钦毡父子迎溪巴温入青唐,立木征之子陇拶为主,陇拶不能控制早已造成的残局。遂于同年九月同契丹、西夏、回鹘三公主以及大小首领出城降宋,迎王赡入青唐城①。
宋军占领河湟后,由于遇到吐蕃人的反抗,后方供应不继,于次年开始撤出河湟,当地首领又立溪巴温第三子溪赊罗撒为主。河湟一带“仍旧文法管勾”①。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宋朝授溪赊罗撒为“西平军节度使、邈川首领”②。
蔡京当国后,复主开边事宜,于崇宁二年(1103)六月再次出兵河湟,次年四月取青唐。龟兹公主及诸大首领开青唐城出降,溪赊罗撒走投西夏。
北宋在濒临崩溃前夕两度占领河湟。仅维持了20年统治。
北宋宣和七年(1125)以后,金兵大举南下,宋朝江山危在旦夕,无暇西顾,由陕西经制使钱盖寻唃厮啰血统封立,以图为之守边。有益麻党征者,是为陇拶之弟。“素为国人信服”,遂命其为“措置湟鄯事”,赐名赵怀恩,这是北宋在河湟的最后一名命官。南宋绍兴元年(1131),金人占河湟。绍兴四年,赵怀恩“弃离部族田宅,驱携老小”来到阆州(今四川阆中)投附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赵怀恩由熙州观察使改授“鼎州观察使,充成都府路兵马钤辖”,至死亦未再回到河湟③。唃厮啰政权及其后人在河湟地区百多年的统治从此结束。

经济、文化
唃厮啰政权统治河湟期间,特别是在唃厮啰和董毡时期,在内外施政方面制定了一些较为得体的措施,因此,其经济和文化都有长足的发展。据载,牧业是河湟吐蕃人的传统经济部门,牧放牲畜是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李远《青唐录》说当地人们善逐水草,“以牧放射猎为主,多不粒食”。又农业比较发达,在湟水、洮河、黄河诸水两岸,宜五谷种植。李远笔下的河湟竟是一派江南村色,邈川一带“川皆活壤,中有流水,羌多依水筑屋而居,激流而硙”。宗哥川则“川长百里,宗河行其中,夹岸皆羌人居,间以松篁,宛如荆楚”。
贸易也是唃厮啰的重要经济支柱。西夏崛起后,传统的“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威胁,到景祐三年(西夏大庆元年,1036),西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夏人对过境商人十分苛刻,沿途“夏国将吏率十中取一,择其上品,商人苦之”①。因此,来往于宋朝和西域的商队和贡使绕道青唐,改走青海故道。当时,在青唐城东就居住着好几百家往来做生意的于阗、回鹘商人。所以《宋史·吐蕃传》说:“厮啰居鄯州,西有临谷城通青海,高昌诸国商人皆趋鄯州贸易,以故富强。”
唃厮啰使用传统的藏文,向宋朝上表皆用“蕃字”,时人称之为“蕃书”。“无正朔”,“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曰兔年如此,马年如此”。宗教以藏传佛教为主,古老的本教在民间仍有极大影响。据藏文史籍记载,河湟地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传”的发源地,对藏传佛教在西藏再度弘传起了重要作用。唃厮啰迁青唐后,“尊释氏”,开始在青唐城西建寺院,“广五六里,缭以周垣,屋至千余。为大像,以黄金涂其身,又为浮屠十三级以护之”(《青唐录》)。此外,在河州有“积庆寺”,在青海湖海心山岛上,也有“习禅者赢粮居之”,佛塔则遍及各地。唃厮啰执政者不仅大力提倡佛教,而且自己也信奉佛教,“有大事必集僧决之”。国主处理军政大事的宫殿旁就供有高数十尺的“金冶佛像”。岷州“广仁禅院碑”,也说广仁禅院之建成与当地吐蕃大首领赵醇忠、包顺、包诚等施财造像有关①,这些都是河湟地区藏传佛教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
①本节主要参考书目有:王辅仁、索文清:《藏族史要》,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黄奋生(吴均校订):《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①《宋史》卷492《吐蕃传》。
②《文献通考》卷335《吐蕃》。
①《宋史》卷324《刘涣传》。
②《宋大诏令集》卷239《唃厮啰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制》,康定二年正月乙未。
①《宋史》卷328《王韶传》。
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
①《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22。
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6,元符二年闰九月壬申;《宋史》卷350《王赡传》,陇拶,《王赡传》作“溪巴温之子”。此据《宋史·吐蕃传》:“陇拶乃木征之子唃厮啰嫡曾孙。”
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9,元符二年十二月癸丑。
③《皇宋十朝纲要》卷16。
①《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42,兵17之2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5,绍兴二十三年九月癸巳。
①《西夏书事》卷15。


唃厮啰,本名欺南陵温,藏文史籍《西藏王统记》中说唃厮啰是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达玛五世孙赤德的后人。当他12岁时,被大贾何郎业贤带到河州(今甘肃临夏),不久,又被大户耸昌厮均迁到移公城,欲在河州联合各部落首领聚众举事,建立政权。当时河州人称佛为唃,称儿子为厮啰,自此欺南陵温又叫唃厮啰,故史称其建立的政权为唃厮啰。
吐蕃人有尊崇贵族的传统,被奉为佛的化身的唃厮啰在河湟吐蕃人中有巨大的魅力。因此,宗哥(今青海平安)李立遵、邈川(今乐都)温逋奇等大首领,得知河州有赞普后人这样一位政治人物后,立刻以武力将唃厮啰劫持到廓州(今化隆境),建立政权,尊唃厮啰为赞普。
不久,李立遵将王城迁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宗哥城,自立为相,挟“赞普”以令诸部,势力大增。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九月,李立遵派人到宋朝,号称聚众数十万,争取宋室的支持。后又上书宋朝的秦州守将曹玮,请求朝廷册封其赞普称号。宋朝廷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仅授于他保顺军节度使一职。对此,李立遵非常不满。于是在第二年亲率3万余众攻打秦(今甘肃天水)、渭(今平凉)二州一带城寨,与宋将曹玮战于三都谷(今甘谷县境),为宋军所败,落荒而走。
李立遵得势后骄恣好杀,御下严暴。唃厮啰对他的所作所为日渐不满,相互之间嫌隙日深,于是带领亲信和属下部族来到邈川。以温逋奇为首的当地首领拥戴唃厮啰为主,自为国相,并派人到宋朝进贡修好,请求封赐。明道元年(1032),宋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邈川大首领温逋奇为归化将军。后来,温逋奇对唃厮啰的势力增长甚为不安,想取而代之,于是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唃厮啰。唃厮啰被守卒放出,以赞普的地位和威望集部众捕杀了温逋奇和其党羽。平息政变后,唃厮啰举族迁徙到青唐(今青海西宁)。此后的近百年间,唃厮啰政权遂以青唐为首府,成为这一地区吐蕃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正当唃厮啰刚刚立足青唐,专心经营河湟之时,近邻西夏又继占领甘、凉二州后,把矛头直指唃厮啰。西夏广运二年(1035),李元昊亲率大军进入湟水流域,攻城占地,掳掠人畜。唃厮啰指挥吐蕃诸部奋起反击,与西夏激战二百余日,终以奇计破元昊,大获全胜。唃厮啰抗击西夏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新生的政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在吐蕃人中的威望,许多不甘屈服于西夏统治的凉州(今甘萧武威)的六谷部吐蕃人和甘州(今张掖)回鹘人都纷纷南下投奔唃厮啰,进一步壮大了与西夏抗衡的实力。后来,宋、辽、西夏为争夺西北战略要地而互相角逐,唃厮啰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十月,西夏李元昊称帝建国,宋室为之大震。宋朝为了牵制西夏南下,不得不重赏在西北地区能为之效力的唯一的同盟者。十二月,加封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使。次年六月,派左侍禁鲁经带上宋仁宗的诏书和2万匹丝绸的厚礼出使唃厮啰,使其从背后牵制西夏。宋康定元年(1040)八月,又派屯田员外郎刘涣到青唐,与唃厮啰商议讨伐西夏事宜,受到隆重接待。唃厮啰献上誓书和西州地图。宋加封唃厮啰为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同时,唃厮啰与辽国亦有往来,元昊称帝后,辽夏关系恶化。辽为了继续牵制西夏,曾西联甘州回鹘、唃厮啰为外援,策划对西夏用兵。为此,辽在清宁四年(1058)以公主(当为宗室女)下嫁唃厮啰的儿子董毡,共图夏国。吐蕃与辽贡使的往来,自李立遵时起皆不乏记载。
宋治平二年(1065)十月唃厮啰病逝,终年69岁。其第三子董毡继位,史仍称唃厮啰后裔的政权为唃厮啰
唃厮啰有三房妻子,前二妻为李立遵之女,各生一子,一为瞎毡,一为磨毡角。李立遵死后皆失宠,各携其子逃出青唐,磨毡角居宗哥;瞎毡居龛谷(今甘肃榆中境),后其子木征迁河州。董毡为乔氏所出,甚为唃厮啰宠爱,从少年时代起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唃厮啰在世时,董毡就已参与军政事务,征战沙场,屡立战功。他即位后,仍继续执行其父的施政措施,与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宋熙宁三年(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70),西夏出兵攻宋环(今环县)、庆(今庆阳)二州,董毡提兵助宋,乘西夏西线空虚,沿边抄掠,迫使西夏撤兵,宋军大部分将士才得以生还。但是,这种友好关系在王安石任相后就蒙上了一层黑色的幕纱。王韶向宋朝廷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王安石于是任命王韶前往秦州主持边事。熙宁五年,又命王韶率大军向唃厮啰政权属下的熙河地区发动了进攻,到次年九月,相继占领熙(今临洮)、河(今东乡西南)、洮(今临潭)、岷(今岷县)、叠(今迭部)、宕(今宕昌)等地,“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帐”。熙河之役给董毡政权造成了严重威胁,加剧了宋朝与河湟吐蕃的民族矛盾,从此这一带成为战争频仍、烽火不灭的地方,给吐蕃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 宋军占熙河后,遇到董毡的奋力抵抗。他首先与西夏通好,西夏以公主、秉常妹下嫁董毡的儿子蔺逋叱,结为婚媾,共同对付宋朝。同时派出部将鬼章攻打河州,杀宋将景思立于踏白城。董毡侄河州大酋木征也率部助鬼章围河州宋军,后因军力悬殊而败绩。木征降宋,赐名赵思忠,成为宋朝的命官。 熙河之役后,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董毡和宋朝恢复了中断七年之久的友好关系。熙宁十年十月,董毡派人到宋进贡,宋依旧例回赐。董毡由保顺军节度使改为西平军节度使,后又由常乐郡公进封武威郡王,其他首领则依其实力授团练使、刺史、本族军主、副军主等职。宋神宗接见董毡使者时也称赞“其上书情辞忠智,虽中国士大夫存心公家者不过如此”。
元丰六年(1083)十月,董毡卒,终年51岁。其养子阿里骨继嗣。
《宋史·吐蕃传》记述:“阿里骨本于阗人,少从其母给事董毡,故养为子。元丰兰州之战最有功。自肃州团练使进防御使。”由于阿里骨非唃氏家族,所以遭到唃厮啰族人的竭力反对,在这种形势下,阿里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一度改变前朝依宋抗夏以自保的政策,欲利用西夏的力量收复被宋占领的熙河地区,并通过战争缓和内部矛盾。于是与西夏相约在对宋的战争中如能取胜,熙、河、岷三州归阿里骨,兰州、定西归西夏。北宋元佑二年(西夏天仪治平元年,1087)四月,阿里骨令鬼章攻洮州,西夏也出兵围河州。后因鬼章被宋军俘获而结束战争,阿里骨收复失地的希望破灭。
阿里骨受挫折后,于次年派人携带厚礼到宋朝上表谢罪,并要求释放鬼章,边界息兵。宋朝同意了阿里骨的请求,自此,阿里骨与宋朝的关系重归于好。 绍圣三年(1096)九月,阿里骨卒,终年57岁。其子瞎征继承青唐主位。
瞎征执政后,唃厮啰家族溪巴温及其后人、各地的部落首领纷纷据地而治,自立为王,整个政权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瞎征执政之初,宋朝授其为“河西军节度使”。后来看到瞎征不能控制政局,属下各有篡夺之心,窥伺河湟已久的北宋认为进取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元符二年(1099)六月命王愍、王赡为正副统军,由河州北渡黄河进入湟水流域,连下宗哥、邈川诸城,直逼青唐。
瞎征和其他首领纷纷往宗哥城降宋。
瞎征出走,青唐无主,大首领心牟钦毡父子迎溪巴温入青唐,立木征之子陇拶为主,陇拶不能控制早已造成的残局。于是在同年九月同契丹、西夏、回鹘三公主以及大小首领出城降宋。
宋军占领河湟后,由于遇到吐蕃人的反抗,后方供应不继,于次年开始撤出河湟,当地首领又立溪巴温第三子溪赊罗撒为主。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宋朝授溪赊罗撒为“西平军节度使、邈川首领”。
蔡京当国后,于崇宁二年(1103)六月再次出兵河湟,次年四月取青唐。龟兹公主及诸大首领开青唐城出降,溪赊罗撒走投奔西夏。
北宋在濒临崩溃前夕两度占领河湟。仅维持了20年统治。
北宋宣和七年(1125)以后,金兵大举南下,宋朝江山危在旦夕,无暇西顾,由北宋陕西经制使钱盖寻找到唃厮啰的后裔,任命他为措置湟鄯事,赐名赵怀恩,这是北宋在河湟的最后一名命官。南宋绍兴元年(1131),金兵占领河湟。绍兴四年,赵怀恩率众来到阆州(今四川阆中)投附南宋,至死也未再回到河湟。唃厮啰政权及其后人在河湟地区百余年的统治从此结束。
唃厮啰政权统治河湟期间,特别是在唃厮啰和董毡时期,在内外施政方面制定了一些较为得体的措施,因此,其经济和文化都有长足的发展。据载,牧业是河湟吐蕃人的传统经济部门,牧放牲畜是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李远《青唐录》说当地人们善逐水草,“以牧放射猎为主,多不粒食”。又农业比较发达,在湟水、洮河、黄河诸水两岸,宜五谷种植。李远笔下的河湟竟是一派江南村色,邈川一带“川皆活壤,中有流水,羌多依水筑屋而居,激流而硙”。宗哥川则“川长百里,宗河行其中,夹岸皆羌人居,间以松篁,宛如荆楚”。
贸易也是唃厮啰的重要经济支柱。西夏崛起后,传统的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威胁,到景佑三年(西夏大庆元年,1036),西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夏对过境商人十分苛刻,沿途“夏国将吏率十中取一,择其上品,商人苦之”。因此,来往于宋朝和西域的商队和贡使只得绕道青唐,改走青海故道。当时,在青唐城东就居住着好几百家往来做生意的于阗、回鹘商人。所以《宋史·吐蕃传》说:“厮啰居鄯州,西有临谷城通青海,高昌诸国商人皆趋鄯州贸易,以故富强。” 唃厮啰使用传统的藏文,向宋朝上表皆用蕃字,时人称之为蕃书。唃厮啰没有年号,记年则用十二属代替,如兔年如何,马年如何。宗教以藏传佛教为主,古老的本教在民间仍有极大影响。根据藏文史籍记载,河湟地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传”的发源地,对藏传佛教在西藏再度弘传起了重要作用。唃厮啰迁到青唐后,开始在青唐城西建寺院。
此外,在河州建有“积庆寺”,在青海湖海心山岛上,也有建有佛院。佛塔则遍布各地。唃厮啰执政者不仅大力提倡佛教,而且自己也信奉佛教,国主处理军政大事的宫殿旁就供有高数十尺的金冶佛像。岷州的广仁禅院就是当地吐蕃大首领赵醇忠、包顺、包诚等施财建造的,这些都是河湟地区藏传佛教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


海东地区因位于省内的青海湖东部而得名,在青海省是一个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根据考古发掘,大约6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秦汉以前,这里居住着羌族。公元前121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全军进入湟水流域。从此,这里被纳入汉帝国的郡县制体系。公元前61年,汉后将军赵充国统兵击败湟水流域的先零羌,招抚黄河沿岸的羌人归降汉朝,并在河湟地区留兵屯田,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这里。公元397年,鲜卑族的一支秃发部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史称“东晋十六国”之一的南凉割据政权,其都城就设在今海东地区的乐都县。隋朝时,乐都为西平郡地。唐朝时,全国行政区域为十道,今海东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即为其中的陇行道,其政治中心就在乐都县。宋朝时,这里又是土蕃之一部温人噘厮罗部发迹和建立割据政权的地方,先后在宋歌城(今平安县),邈川城(今乐都县)等地建立统治中心,历时近百年。
唃厮啰十二岁的时候,被一个叫何郎业贤的河州羌人从西域接回。当时,吐蕃国势早已衰微。西藏本土,四分五裂;河陇一带,更是“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宋史-吐蕃传》)然而,居住在吐蕃东北地区的党项族在杰出的领袖李继迁的领导下,在北方强国契丹的大力支持下,一天天强盛起来。他们以灵、夏地区为中心,南侵赵宋边郡,西略吐蕃、回鹘,大有一统西北之势。公元1003年(宋真宗咸平六年),李继迁攻破河西走廊的大门——凉州;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李继迁的儿子德明用计擒杀吐蕃西凉六谷部领袖潘罗支。以潘罗支为首的河陇地区第一次吐蕃部落联盟被西夏军队打垮,吐蕃各部落失去了统一的领袖,“西蕃无主”(《乐全集》卷二二),如鸟兽散;而强悍的西夏铁骑却日日进逼,河陇吐蕃大有被西夏军队吞食的危险,形势十分紧迫。在这种情况下,唃厮啰——这个在吐蕃人的心目中带有神圣灵光的王室后裔,就被带回了河湟。
唃厮啰被接回以后,名义上虽然是吐蕃至高无上的赞普(吐蕃之王称赞普),但实际上却是河湟地区宗教领袖和地方豪强手中的傀儡。当时,河湟地区业已强大的宗教和地方豪强两大势力都将唃厮啰当作名贵猎物一样来追逐。他们知道,唃厮啰这个名字,对于吐蕃各部落来说,无疑是最有权威的;唃厮啰年仅十二,这对于豪强们来说,无疑又是最好控制的。因此,何郎业贤将唃厮啰接回后,先是安置在心城(甘肃夏河一带),马上就被大姓耸昌厮均移到了移公城(甘肃临夏西南),接着,又被宗哥(青海乐都西)僧李立遵和邈川(青海乐都)大酋温逋奇劫持到廓州(青海尖扎),后来,李立遵又单独将唃厮啰迁到宗哥城。年幼的唃厮啰在这些豪强大姓的眼中,不过是历史上的“刘盆子”、“汉献帝”,可以使他们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借以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唃厮啰逐渐成熟。那种任人摆布、受人控制的局面,他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与论逋(吐蕃相称论逋)李立遵之间的矛盾首先爆发。
李立遵是一个贪残暴虐的淫色之徒,他常随意杀人,为了满足他那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娶了蕃部十八个女子作老婆。特别是在外交上,他推行了一套与宋王朝为敌的政策,引起了各部落的强烈不满。李立遵为了控制唃厮啰,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唃厮啰作妃,但是,唃厮啰对李立遵的专横跋扈、倒行逆施十分反感。唃厮啰乘李立遵被北宋名将曹玮打得一败涂地,势力大为减弱的机会,离开宗哥,来到邈川,摆脱了李立遵的控制;并且,下令罢废李立遵论逋之职,起用邈川大酋温逋奇为论逋。
温逋奇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地方豪强,早就觊觎唃厮啰的赞普之位。唃厮啰来邈川后,他一面暗中与西夏勾结,一面秘密策划叛乱。公元1032年(宋仁宗明道元年),温逋奇发动了政变,逮捕了唃厮啰,并将他囚置井中。但是,温逋奇的阴谋并未得逞。一天,温逋奇带兵外出,负责守井的士兵将唃厮啰从井中救出。唃厮啰当机立断,迅速集结拥护自己的部族,诛杀了温逋奇,平息了这一场叛乱。随后将国都从邈川迁到青唐城(青海西宁)。从此,这个河湟地区的吐蕃政权才真正掌握在唃厮啰的手中。
唃厮啰亲政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李立遵和温逋奇时代投靠西夏、与宋为敌的外交政策,他极力主张“联宋抗夏”。因此,唃厮啰政权得到了宋王朝的大力支持。公元1032年,宋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授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公元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加保顺军节度使,兼邈川大首领,并且,屡次给唃厮啰以物资上的援助。
唃厮啰的亲宋政策,引起了西夏政权的不安。唃厮啰所统治的河湟地区正处于西夏国土的肘腋之间,再加上唃厮啰拥有一支六、七万精兵的强大军队,这对于西夏来说,无疑是一大隐患。因此,西夏景宗元昊想用自己强大的武力迫使唃厮啰就范。公元1036年,元昊率军亲征河湟。此时的唃厮啰不仅在政治上已经成熟,而且,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知道,西夏军队勇猛善战,刚到河湟,士兵正旺,且众寡悬殊。于是,他下令坚守青唐,不与敌军交战,以此来拖垮西夏军队。另外,他又派人探听西夏军队的虚实,得知西夏军队渡宗哥河(湟水)时,插旗帜表示水浅。他就暗中派人将旗帜移到宗哥河的最深处。当两军会战时,唃厮啰亲率精锐的吐蕃军队冲向疲惫不堪的西夏军队。西夏军队逃归时,以插旗的地方为标志渡河,水深流急,仓惶失措的西夏军队溺死十之八九。这一仗,将所向无敌的西夏军队打得威风扫地,尔后,又“数以奇计破元昊”(《宋史-吐蕃传》),使这位骄狂无比的西夏皇帝再也不敢侵犯唃厮啰的疆土。
唃厮啰由于采取了联宋抗夏的政策,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南侵,保卫了河湟地区的吐蕃各部落,一时威名大振。熙、河、洮、岷、叠、宕、湟、鄯、廓、积石等州军的吐蕃部落都集合到唃厮啰的旗下,连原来投靠西夏的一些吐蕃部落都纷纷反正归蕃,甚至,一些被西夏打散的回鹘部族也归依到唃厮啰的麾下。幅员迅速扩大,号称三千余里,直接与北宋、西夏、回鹘、于阗、卢甘等国相连,人口达到一百多万户,形成了较第一次更为强盛的第二次东吐蕾联盟,达到了吐蕃分裂后的最盛状况。
唃厮啰政权的强大,迫使西夏不得不另眼相待。西夏皇帝主动向唃厮啰表示友好,并将公主嫁给唃厮啰的小儿子董毡;原来嫌唃厮啰没有势力的回鹘人,也主动来与唃厮啰联姻;连远隔千里的契丹,也派出使者到青唐,要求与唃厮啰合作,并将契丹公主送来配与董毡为妻。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隔断唃厮啰同宋王朝的联系,也没有改变他坚持“联宋抗夏”的立场,他仍然对宋王朝纳贡修好,奉表称臣。一方面,他将吐蕃各部落所出产的良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原,以补充宋王朝战马的不足;另一方面,紧密配合宋王朝的各项军事行动,从侧面出击西夏。唃厮啰的行动不仅抵制了西夏对河湟吐蕃的侵犯,而且掣肘了西夏对宋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支援了中原汉族人民对西夏的斗争。故苏东坡言:“吐蕃遗种,唃厮啰一族最盛,惟西夏亦畏之。朝廷封其长为西平王,用为藩翰。”(《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三八)
如果从公元1032年唃厮啰迁都青唐时算起,一直到公元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唃厮啰逝世止,他真正执政达三十三年之久。在他统治的三十多年中,河湟地区部落繁衍、牲畜滋息,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不论农业、畜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一位吐蕃酋长的透露,象青唐、邈川这样的城市,它的粮食储存量均可供一万士兵十年之食。牛、羊、马的产量也很高,从宋对吐蕃的马贸易量就可知道,最多的时候,吐蕃地区一年要向宋朝输送将近四万匹马。由于经济的发达,这一地区的人民也富裕起来,家资二、三十万贯的蕃户不为罕见。青唐城更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宝城,城内殿宇嵯峨,梵宫林立;金冶佛像,金碧辉煌。据张舜民《画墁录》记载,青唐宝货不赀,人们将真珠、翡翠、金玉、犀象都用柜子装起来埋在土中。这一切都说明,在唃厮啰的统治下,河湟地区的吐蕃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唃厮啰在历史上对藏族人民确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唃厮啰治理河湟的几十年中,他还做了一桩为世人称道的大好事,就是恢复和保护了中西商路,促进了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河湟地区,正是中西交通之“古吐谷浑路”的必经之地,有名的宋云西行就是途经此地而去天竺的。公元四、五世纪时,这条商路曾经十分繁荣,后来由于战争的影响而渐趋衰落。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对于这条具有国际意义的中西商道大加破坏。他们在途中剽劫贡商,扣留旅人,对商人征收苛税,妄图扼断西域各国同宋王朝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唃厮啰担负起恢复和保护中西商路的重任,将从西域经河湟入中原的“古吐谷浑路”重新开辟,并在青唐、邈川、临谷等城设立国际贸易市场,还派兵护送各国商队直至宋边境。这样,被西夏扼断的中西陆路交通在唃厮啰统治的河湟地区又畅通无阻了。西域各国的贡使、商人不远万里,绕道河湟,直趋宋朝都城——汴京。西方的财货源源进入中国,中国文化也不断输入西方。在这中西经济文化不断交流的过程中,青唐成了当时的国际城市,城内胡商簇拥,宝货山积,据《青唐录》载,城东定居的各国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
公元1065年,这位藏族人民的杰出领袖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唃厮啰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拥兵自立,从此,河湟地区又陷入了自相残杀的内乱之中。吐蕃从公元840年内乱直到蒙古征服西藏,在这漫长的三百多年中,一直处于黑暗的分裂时期。但是,唃厮啰对河湟地区三十多年的统治却是这个黑暗时期中的一个闪光的阶段。唃厮啰不仅对藏族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发展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4#
发表于 2008-12-18 18:48:41 | 只看该作者
宋史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第二百五十
◎ 外国八
○ 吐蕃(唃厮啰 董毡 阿里骨 瞎征 赵思忠)
http://bbs.tiexue.net/post2_965869_1.html
中有详细记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5#
发表于 2010-1-13 21:20:18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想填旧坑了,放点资料~

西夏史研究:http://www.du8.com/books/fre0906542.html

张元,原为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今陕西华阴人),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才华出众。在北宋累试不第,出投李元昊,颇得信任,官至国相。在好水川之战中打败大败韩琦等人率领的宋军,宋军仅阵亡就高达七万多人,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西夏军师张元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以同胞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并在诗后题言讥讽韩琦,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据清人吴广成的《西夏书事》记载:张元“国有征伐,辄参机密,常劝元昊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宋朝)一身二疾,势难支矣!既元昊议和,争之不听,及与契丹构兵,知所志不就,终日对天咄咄,未几,疽发背死。”《宋史》中只模糊言及,“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 “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意窥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国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曾经豪气振中原,却来崆峒参狂禅。
何事广陵曲意冷,只缘梅花落犹寒。
铁笛潇洒强客走,银剑峥嵘顽石镌。
轻将肝胆付夏域,张郎梦里抱春眠。
注:1 张元,宋仁宗时,陕人也,博学多才,颇具韬略,有侠士名,宋人诗话曾记其诗名,有《咏雪》"七星仗剑决云霓,直取银何下帝畿。战退玉龙三百万,断鳞残甲满天飞。"颇豪气干云,名传一时。又有"崆峒山叟笑无语,饱听松声春昼眠"诗题于崆峒山寺壁。故云。
2 广陵散,梅花落皆古曲名。
3 张元吹铁笛,绿林豪杰闻之皆避,又曾与好友吴昊、姚嗣宗,将述志诗刻巨石上,令人拖石投军不为用。
4 张元、吴昊欲报国失意后,遂投元昊受重

累举不尽意,世事两茫然。
剑语凭谁寄,笛音兀自传。
徒倚七星笑,赖听五鼓喧。
若言弃家国,谁于勒石顽。
注:1 此句记张元等将述志诗勒于巨石,哭到边营欲投军之事。

张元、吴吴是西夏开国君主赵元吴的两个谋臣,募中张元还担任过赵元吴的国相。二人深得元吴宠信日尊宠用事,夏人依为谋主。鉴于张元、吴吴对于赵元乒的影响颇大,其事本末,国史不书,仅散见于宋人野史、文集。如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沈括《梦溪笔谈痧、田昼《承君集》、洪迈《容斋三笔》、王巩《闻见近录矽、岳柯《裎史》、陈鹄《耆旧续闻》、王林( o9永)《燕翼冶谋录》等书。因此,钩稽一下张元、吴吴的生平事迹,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一番考证和评论,对于研雾赵元吴建立蕃汉联合统治,尤其是研究在他统治期间的宋夏关系,似乎是颇有裨益的。

张元、吴吴原名叫什么?清人王仁俊认为:其妒名不可得而知。《西夏史稿》的作者吴天墀先生认为:原名久佚.其实,吴吴原名虽不可知,但张元原名矽源,似乎有据可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云:诏陕西都部署司,令张元弟侄张起、张秉彝、张仲经等往塞下,诱接张源。候还日,优与恩泽。仍秉彝为华州长史,仲詈为文学。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张元兄弟二人,均以一字为名曰源日起。他有两个侄儿,均以二字为名,日秉彝,日仲经。秉彝、仲经并未因张元投奔西夏而立即罢官,仍。然担任了华州长史和文学的职务。另外,情入周春《西夏书》云:元初名源,字雷复。不仅肯定他的原名为源,而且还指出了他字雷复。

张元与吴吴之名,加在一起,为元吴二字,正好与赵元吴之名相同。为什么会相同呢?宋人洪文敏谓二人名偶与,酋同,这是因为洪氏实不祥其昕更之意。原来张元、吴吴在投奔西夏时,为了引起西夏最高笺治暂的注意,故意析、夏主元吴之名,各取其一字。这便是他们更名的动机和原因。

张元、吴吴是什么地方人?周春认为:张元、吴吴,皆关中,而王仁俊则认为是许州人。周氏的说法当本宋人田昼《承君集》,而王氏的说法当本宋人王巩《闻见近录》。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个对呢?显然前者是对的。因为从宋人的野史和文集的记载看,其证据比较充分。李焘《长编易.不只一次地提到张元为华911人。如卷126仁宗康定元年二月丁。拳条云初,华州进士张源逃入贼界书事》、戴锡章《西夏记》也都认定为华州人。此外,还有华山和华阴等说法。这些说法,从一个大的范围讲都是对的。因为根据《宋史》卷87《地理志·华州条》以及《元丰九域志》卷3《华州条》的记载,华州在关中境内而华阴乃华州所属五县之一,在华州之东五十里,则有太华山。可见,从大的范围讲说张元、吴吴为关中人没有错,从小范围讲说他们是华阴或华山人也没有错,但确切地说应该认为他们是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或华山)人。

张元,吴吴年轻时,胸际坦荡,性情豪放,颇有侠士之风。尤其是张元,常以侠客自许。(元)客于长葛(今陕西长葛县)间,以侠自任。县河有蛟数丈,每饮水转桥下,9111人为之断行。一日,蛟方枕大石而饮,元自桥上负大石中蛟,蜿转而死,血流数里。以石击蛟之事,虽属传闻,但却反映了张元能助人为乐,其以侠自任,并非纸上谈兵。

张元、吴吴与姚嗣宗相与友善,而且都少年气盛,颇有才华,负气倜傥,有纵横才。当时盛行科举制度,一般知识分子要想飞黄腾达,必须十年面壁寒窗,一步一步地经过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考试,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张元,吴吴当然也不例外。但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往往埋没人材,而张、吴正好是被埋没的人材之一。

关于张元、吴吴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考中了进士。如熊克复《九朝通鉴》和李焘《长编》均认定张元为华州进士。另一种意见认为张元仅肯中了举人,屡次考进士都没有考取;至予吴昊,也同张元一样,累困历屋。这两种说法,当以第二种说法比铰中肯。因为:第一,这种看法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情况,为多数学者所肯定。王巩《闻见近录》云:(张元)累举进士不第,又为县令笞之。《西清诗话》云:华州狂士张元,天圣间坐累终身。此外,如吴广成《西夏书事》、周春《西夏书》、张溥《西夏纪事本末》以及王仁俊《西夏文缀》、戴锡章《西夏纪》诸书都一致认为张元、吴吴受有考一芦进士。其中吴广成和戴锡章还一致指出,熊克复《九朝通鉴:>和李焘《长编》记载张元为华州进士,是明显错误;第二,张吴累举进士不第,科场逼反,成为他们后来投奔西夏的主要原因。《燕翼诒谋录》云:旧制殿试皆有黜落,或三取二,或二人取一,亦有屡经省试取进,而见摈于殿试者。张元邃以积忿而投元吴,以为中国之患。于是群臣建议归咎于殿试黜落,嘉祜二年三月辛己,诏进士殿试,皆刁黜落,遂为定制。这说明不仅张元因科场逼反而投奔西夏.而且赵宋统治者还从中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从而改进了进士的考试工作。

由于张元、吴吴和姚嗣宗累举进士不第秒,在科场上一再碰壁,落魄不得志,心中积满了一股怨气,无以自伸,因此,他们经常借酒消愁,托兴吟咏。如张元作咏雪诗云:七星仗剑搅天池(一作决云霓),倒卷银河落地机(一作直取银河下帝畿)。战退玉龙三百万(一作战死玉龙三十万),断鳞残甲满天飞(一作败鳞风卷满天飞);作咏鹰诗云:有心待搦月中兔,更向自云头上飞;又作咏鹦鹉诗云好垒笼趺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姚嗣宗作述怀诗云;:℃开烈匀限,只见一青天。又云:踏破贺兰石,扫除西海尘 衣能效死,可惜作穷鳞。吴吴王写了二些哮,可惜波有流传下来。这些诗虽然给人以浪漫怪诸之感,但却流露了张元、吴吴、姚嗣宗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他扪有时到边塞之上去邀游和考察。一面欣尝塞上风光,一面解边界磅礴.山死地多和人情风俗,以便为将来经略西己边疆仁点准备工作。常薄游塞上,觇览山川风俗,概然有置略西郦三,为了抒发他们经略西北边疆的雄心,他常题诗于山中寺庙。如姚嗣宗题诗于崆峒山寺壁云:南粤卜戈未息肩,五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无语,饱听松声春昼眠。

他们常常夜游山林,乘着月色,一边散步,一边吹着铁笛。据说这种笛声很大,连瓷贼听见都苦怕。声闻数里,群盗皆备。

由于他们在思想上有经略西鄙之意,因此,他们在行动上必然不甘心放意诗酒,幽游度日,老死空林。他们爵刻想到当时陕西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当时陕西无统一领导,具体投靠哪位将军,因无确切记载,无从考实)的门卞、当一名座上客,以便协助他们谋划抗击西夏事宜。他们本想亲自登门拜访,毛遂自荐,但耻自屈,不肯往,于是我了、一块大石,将其所写的出语惊人的诗句刻在大石之上,然后用绳子绑好,强力壮之人拖着走在通衢之上,三人汝在蓐面痛哭流涕,企圈以此来鼓动诸帅,结果果然被召见。

但晋见他们的那位将军却犹豫不决,不敢马上使用他们。张元,吴吴遭此冷遇,盛怒之下,扬长而去,径走西夏国。负责接见他们的那位将军发觉张、吴投奔西夏之后,立即派骑兵迫赶,但已经来不及了。他感到有些后悔,只好上表推荐姚嗣宗为其幕僚。

张元、吴吴在离开宋境之前,路过项羽庙并面对着这位失意的英雄痛饮。他们用酒浇在泥像之上,放声歌唱秦皇草昧刘项起兼并的诗词,然后带着伤感的心情,离开宋境。他们首先来到夏州(今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俗称白城子,原属陕西横山县,现改属靖边县),在进入夏州前,张元高声朗诵他自己写之七绝道:太公年登八十余,文王一见便同车。如今若向江边钓,也被官中配看鱼。朗诵完毕,进入夏州。然后再从夏州向首都进发。一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夏首都兴庆府(今银川市)。他们在城外的一家酒店里整天饮酒,并故意将其姓名改为张元、吴昊,在酒店的墙壁之上,大书张元、吴昊来此饮酒?(一作起饮此楼)。当地的巡逻队见此情景,知道他们不是西夏人,于是侦察其行踪去迹,出其不意地捉拿他们去见元昊,元昊责怪他们擅自进入夏国,并问他们为什么要犯讳称元称吴?二人大声回答道:姓尚不理会,乃理会名耶(当时元昊尚未更名趣霄,用的仍然是宋统治者的赐姓~赵)元昊见此情景,竦然异之,决定给他们;受予官职,加以重用。北宋朝廷得知张元、吴昊投奔西夏并为赵元吴重用的消息之后,有的大臣建议对他们的家属实行怀抚,行反问之汁。戊申,赐其家米十石,钱二十千文;接着,命令华州地方官护送张元的家属前往京师;同时下诏给陕西都部署司,命令张元弟弟张起,侄儿张秉彝、张仲经等前往宋夏交界之处,诱接张源,答应等张元返宋之后,优与恩泽。但这些措施并未收到任何效果,于是埘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州(一作随州),凡察出入,饥寒且死。后来,张元、吴昊派遣间牒,深入房州,矫中国诏释之,迎此二家而去。从此,张元、吴昊解除了后顾之优,更加死心踏地替赵元昊效劳了。

张元、吴昊究竟何时来到西夏?宋人野史和文集均未记载确切的时间。吴广成《西夏书事》把它定在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五月。是月华州生张元、吴昊来投,官之,而戴锡章《西夏纪》则把它定在仁宗景祜四年(1037年)一至六月之间。是时宋士人张元、吴昊来归。吴天墀先生《西夏史稿》一书也采用此说。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自己的逻辑推理。吴广成由于深信张元、吴昊投奔西夏之前,欲谒韩、范二帅,并且最后被二帅召见。而韩琦、范仲淹同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的时间,最早为康定元年五月。是时宋以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范仲淹副之。因此,张元、吴昊投奔西夏的时间,不得早于康定元年(1040)五月。

戴锡章由于深信元昊之叛,其谋皆出二华州二二人张元,对张元、吴昊被韩、范二帅召见之事持否定态变,因此,认定张、吴投奔西夏的时间,大体上在景祜四年的前半年。我们如果将两种说法加以比较:第一种说法,似乎存在着明显的漏洞。漏洞之一是这种说法与李焘《长嫡》相抵牾。《长编》把张元投奔西夏的时间放在康定元年二月之前,吴氏既未否定李氏之说,当以李氏之说为可信;漏洞之二是张元、吴昊投奔西夏之前,被韩琦、范仲淹召见之事,早为宋人洪文敏所质疑。洪氏云:比得田昼承君集实纪其事云:张元、吴昊、姚嗣宗皆关中人。......将谒韩、范二帅,耻自屈,不肯往,乃砻大石,刻诗其上,使壮夫拽之于通暂,三人狄后哭之,欲以鼓动二帅,既而果召与相见,踌躇未用间,张、吴径走西夏。......承君所记如此。予谓张、吴在夏国然后举事,不应韩、范作帅日,尚犹在关中。岂非记其岁时先后不审乎?明确指出韩琦、范仲蒲在陕西为帅之时,张元、吴昊早已离开了陕西关中地区。也就是说,张、吴投奔西夏之时,韩、范二公尚未到陕西为帅,因此,张、吴不可能被韩、范二帅所召见。鉴于第一种说法有漏洞,第二种说法比较能够自圆其说,当以该说为是。

张元、吴昊大体上于宋仁宗景祜四年(一O三七年)六月以前到达西夏,至庆历四年(一四四年)十二月(一作十一月)疽发背死,首尾将近六年。在此六年之中,张元先后担任过国相、太师中书令等官。至于吴昊任过何官,无从考实。

六年之中,张元、吴昊,究竟是舀是赵元吴的谋臣,他们对赵元吴的立国(即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和侵宋,究竟起了怎么样的历史作用?对于这一问题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赵元吴的立国规模和侵宋方略都是由张元、吴吴泡制而成。王仁俊云:夏人以(张元、吴昊)为谋主。;凡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说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大体有史可据,说立国规模皆二人导之,似乎查无实据(详后)。

另一种意见认为元昊之所以背叛宋朝,都是张元、吴昊谋划的结果。戴锡章云:元吴之叛,其谋皆出华州人士张元与吴昊。戴氏的这种看法,其源盖出于宋人洪文敏。洪氏云:西夏曩霄之叛,其谋皆出于华州士人张元与吴吴。这种说法根本否认了赵元吴背宋自立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夸大了张元、吴昊的历史作用。第三种看法与一、二两种看法相反,即从根本上否认张元、吴昊在赵元吴统治期间起过任何历史作用。蔡美彪等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第六册有关西夏部分,只提野利仁荣如何替赵元昊出谋划策,确定立国方针,绝不提张元、吴昊在立国与入寇方面是否起过作用,这种忽视张元、吴昊在赵元吴统治期间所起的作用,至少与当时的历史事实是不相符合的。

究竟怎样全面和实事求是地估价张元、吴昊的历史作用呢?,我认为应当把握以下三点:第一,赵元吴的建国及其侵宋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并非少数一两个谋士出谋划策就能导致。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王夫之指出:元昊必反,弗待其后字而知之、今立于五百年之余,不揣而信其必然,况当日乎?粤自继迁之死子弱国危、弗能制其死命,漫日以恩致之,实则输锦绮以献笑.丐其不相凌暴而己。于是西陲撤备,将帅戢身,戍兵束手者垂三十年,而吴始反。计德明之世,无亡矢拆镞之患,拥盐池苑马之资,籍中国金缯之利,休养其人,以募岸,于河山险固之地,虽将鹰饱而飞,况吴以雄狡之才,中国久在其目中,而欲使弭耳以驯于柙也,庸可得乎!王夫之在这里正确指出了赵元昊的建国和侵宋,有它的内因和,11天。在内圆方面,它是党项族长期发展和日益强大的必然产物,在外因方面,它是宋朝不重视边防以及对西夏不断进行资助所带来的后果。另外,他还正确指出它与赵元昊的才能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二,赵元昊所建立的统治,不是单纯的党项贵族的统治,而是有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的蕃汉联合统治。在这些参予联合统治的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赵宋统治境内的失意士人。宋仁宗时的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富弼上疏云:顷年灵州屯戍军校郑美奔戎,德明用之持兵,朝廷终失灵武。元吴早蓄奸险,务收豪杰,故我举子不弟,篁贱无归,如此数人,自投于彼。元吴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推城不疑,倚为谋主。彼数子者,既不得志于我,遂奔异域。观其决策背叛,发愤反藏,肯教元吴为顺乎!其效郑美必矣。这说明宋朝的失意文臣武将和知识分子投奔西夏早在德明之世即己开始,而到元昊统治期问数量日渐增多。而张元、吴昊等失意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得到赵元昊的重用,正是适应了这种蕃汉联合统治的需要。
第三,张元、吴昊作为蕃汉联合统治的成员,在赵元吴统治期间所起的作用,似乎应该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所谓前期,即从景祜四年(1037年)六月到康定元年(1040年)元月。在这不到三年的时期里,赵元昊的主要任务是改革礼乐,设立蕃、汉二字院,称帝、建国、改元,任命官吏,制定朝仪,即王仁俊所谓的奠定立国规模应该包含的内容。在王氏看来,这些任务的完成,得力于张元、吴昊的谋划,多二人导之。但这种说法是缺乏史实根据的。因为;其一,如果张元、吴昊参加过谋划,那么,在赵元昊称帝建国后任命的第一批官吏中,除特殊情况外,似乎应该有他们的名字。但当时实际任命的情况却不是如此。李焘《长编》云:赵元昊......始大补伪官,以威明硕统、张陟、杨廓、徐敏宗、张文显辈主谋议,以钟鼎臣典文书,以沁布开沁、尚对乌扎、如定多特马、窦惟吉主兵马,叶勒仁荣主蕃学。置十八监军司,委酋豪分统其众。《宋史、夏国传》的记载同《长编》大体雷同。其不同之处是:西夏人名译音不一,如威明硕统,《宋史》译作嵬名守全,叶勒仁荣《宋史》译作野利仁荣;《长编》未载张绛,《宋史》却载有张绛之名。
其二,从当时留存下来的史料看仅能找到野利仁荣为元昊出谋划策的证据。如野利仁荣曾为赵元昊谋称帝号,劝元昊按照党项民族的状况和风俗去建国和采取措施等,但却找不到张元、吴昊像野利仁荣那样替元昊出谋划策的蛛丝马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大可能是这个时期的张元、吴昊官卑职小(张元、吴昊被重用应该有一个过程,如张元直至庆历元年四月才当上相国)本身不是主要谋臣,尚不能有直接影响赵元吴进行重大决策的行动。由于张元、吴昊在前期的活动,史无具体明文记载,因此,对于他们在这一阶段所起的历史作用,是无法三出正确的估价的。
所谓后期,即从康定元年(1040年)元月,到庆历四年(1044年)十二月,张元去世,首尾五年。在这段时间里,宋夏发生了三次大会战,即康定元年的三川口之战,庆历元年的好水之战和庆历二年的定川砦之战。这是宋夏关系最紧张的时期。张元、吴昊尤其是张元在这个阶段里活动比较频繁,其.主要活动如下:

(一)为元昊规划总的入寇宋朝方略。
吴广成《西夏书事》云:国有征伐,辄参机密,常劝元昊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一身二疾,势难支矣。可见,联结契丹,夹击宋朝,先取宋关中之地,然后直捣长安,这便是张元为赵元昊所谋的入寇总方针。事实证明,后来赵元昊大体上就是按照这个总的战略方针采取行动的。

(二)派人行刺韩琦。
戴锡章《西夏纪》云: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五月,时(韩)琦领四路招讨,驻兵延安。忽夜有人携匕首至卧内,遂褰帏,琦起坐问:谁何?日:某来杀谏议。又问日:谁遣汝来?日:张相公遣某来。盖夏国相张元正用事也。琦复就枕日:汝携予首去。其入日:某不忍,愿得凉议金带足矣。遂取带而去。明日,琦亦不治此事。俄有守陴卒以原带献。盖刺者故张其事,以摇中圈军心:这野记载来源亍王得臣的《鏖史》。细读这条史料,有以下两条疑问:其一,张元藏人行刺韩琦的时间,戴氏把它放在康定元年五月,行刺地点放盆延安。检《长编》仁宗衰定元年五月乙未条:以起居舍人知制浩韩琦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吏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邾署司事。这就是说,康定元年五月,宋尚未分陕西为四路,韩琦也未担任招讨使之职。直到庆历元年冬十月,宋才正式分陕西为四路,但韩琦并未担,壬四路招讨,驻兵延安,仅领秦风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驻兵秦州(今甘肃天水)。枢密直学士、起居舍人管勾秦,风路部署司事、兼知秦州韩琦为礼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刑部郎中、管勾泾原路部署司事、兼知渭州王沿为右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管勾环庆路部署司事、兼知庆州范仲淹为左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礼部郎中、管勾郎延路部署司事、兼知延州庞籍为吏部郎中,并兼本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可见。戴氏所认定的行刺时间和地点都是很有问题的。
其二,刺客行刺情节离奇。韩琦刺见了刺客,不呼唤左右将他拿下,而无缘无故地自愿将首级奉送给敌国的刺客,岂非精神失常?刺客见了韩琦不刺,只取其金带,经过一番张扬之后竞物归原主,其目的是想以此来动摇宋朝军心。似乎获得金带而故意张扬,比刺杀纬琦,取其首级更易动摇军心,岂非咄咄怪事!
鉴于张元行刺韩琦之事,无论时问、地点和情节均属可疑,因此,可以初步认为,这件事很可能是予虚乌有。

(三)参加好水川之战,题诗于宋夏边界寺壁。
《西夏书事》记载张元参加这次著名战役的情形云:庆历二年(041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春.侵渭州,诱官军于好水川,败之,杀行营总管任福等。......
是役也,张元题诗界上寺壁云: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后书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题。关于张元参加好水之战及其题诗界上寺壁之事,见于宋人王巩《闻见近录》和周辉《清波杂志》,但两者有所不同。前者把张元题诗放在康定元年元吴攻廊延,执刘平、石元孙之时,后者放在好水川之战大将任福兵败自杀之质。吴氏采用了周辉之说,认定周说为是,这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的。

(四)献计取定川寨,并为元吴作露布之诏。
《西夏书事》云:.(庆历二年闺九月)元昊见李文贵不还,与张元等议。元中国精骑并聚诸边,关中少备,若季兵围胁边城,使不得出战,可乘间深入,东阻潼关,隔绝两川贡赋,则长安在掌中矣。元昊从,遂于天都(山)点集左右厢兵斗万芬东西二道,一出刘瑶堡,一出彭阳城,合攻镇戎知渭州王沿使葛怀敏率兵据瓦亭寨以拒......。夏兵薄之,遂杀怀敏并将校四十人。定川寨之战,西夏大获全胜,于是耍吴乘胜南掠,直抵渭州,破栏马、平泉二城,焚荡卢含,毁夷寨栅,令张元作露布,有郑今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之语。关辅居民震恐,多窜山谷问。

以上四项,是张元殳奔西夏之后见于记载的全部活动。从这些活动可知他们在西夏听起的作用,不是促进汉族和党项等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而是破坏这种友好关系,中断它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就是说不是促进历史向前发展,而是把它拉向倒退,并且至死不悟。挑起宋夏战争的罪魁祸首,当然是赵元昊,但是张元鼓动赵元吴发动这场战争,为他出谋划策,充当其帮凶的丑恶形象,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综上所考,结论如下:(一)张元原名源,吴昊原名久侠。二人之名加在一起之所以与赵元昊之名相同,是因为他们投奔西夏时,为了引起西夏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故意把元昊二字拆开,各取一字为己名.
(二)张元、吴昊均为永兴军路华州华阴(或华山)人。
(三)张元、吴昊均为落第举人。
(四)张元、吴昊到西夏后所起的历史作用,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前期活动因为史无明文记载,无从考实,后期活动主要充当了赵元昊入寇宋朝的谋士和帮凶。他给宋夏人民所带来的危害是推卸不了罪责的。
(五)张元、吴昊年轻时,不仅有才华和经略西鄙的雄心,而且颇有侠士之风。这说明他们在投奔西夏之前并非坏人,但他们后来为什么要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愿意抗击两夏,为赵宋王朝出力,转变为叛宋投夏,成为赵元昊侵宋出谋划策的帮凶呢?这除了与他们个人思想品质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朝的科举制度埋没人材,科场逼反,以及为县令所笞,不为边帅所用等等所造成。张元、吴昊轻弃宗国,事至不足为训但他们给当时和后人所留下的历史教训却是深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6#
发表于 2010-1-13 21:30:09 | 只看该作者
随手丢几个可能用到的资料:
大话西夏:http://cul.qidian.com/#Show.aspx?mid=44&rid=164982
夏宋三大战役: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 ... ontent_15093306.htm
三川口之战(详):http://baike.baidu.com/view/325043.html
三川口之战(略):http://baike.baidu.com/view/479933.html
定川砦之战:http://baike.baidu.com/view/2857905.html
百度百科 韩琦(原来乃就是相公==!):http://baike.baidu.com/view/81834.html
落日余霞 推荐blog资料: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1624983_1_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7#
发表于 2010-1-18 22:49:19 | 只看该作者
那天无意中看见这帖被蝴蝶顶上来回了新帖,没打开之前,我以为要说餐厅关门了呢~~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8#
发表于 2010-1-18 23:21:03 | 只看该作者
准歇业状态[扇扇子ing]
其实也挺好的,蛮安静~随意捣鼓点小菜自酌自饮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9#
发表于 2010-1-18 23:30:03 | 只看该作者
恩~来看看今晚有没有夜宵供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0#
发表于 2010-2-25 14:18:02 | 只看该作者
夕阳西下的海滩
风起,浪涌,无人


马六甲某酒店大厅后堂天井小院,绿影婆娑


马六甲之眼。
夕阳西下,无人游玩,萧瑟颇重


Tioman岛


岛上旅店外的海滩(镜头宽度不够,三连拍拼接起来)
靠左边海岩尽头两个隐约可见的小岛,附近可看到珊瑚。


住的地方


黑云压顶,暴雨之前的阳光尤其灿烂


此景此色,无须多言


原谅俺这种能从下水道中看出美感的家伙吧……纯粹被色彩所吸引T_T


附赠俺家最小的萝莉一枚,于正午骄阳下毫无畏惧的沙滩嘻戏(T_T晒死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5-21 15:0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