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99|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于非闇的工筆花鳥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25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非闇(1887-1959)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正是于非闇及其同志者的努力,使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得以传承,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他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室名玉山砚斋。从小喜欢豢鸽艺菊,写有《都门钓鱼记》、《都门艺菊记》、《都门养鸽记》等书,影响颇大。曾在北京师范学校、华北大学、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3年后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建国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著有《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 于非闇的工笔双勾重彩花鸟画,主要吸收了三方面的营养。一是从古代绘画遗产中汲取传统精华。二是于非闇注重从写生中体察物理、物情、物态。三是于非闇不时借鉴民间绘画中优秀的技法。比如装饰风格、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以及朴素祥和的题材与审美习惯。这些都使他的作品获得了广大的接受群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5 13:00:50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玉蘭斑鳩圖

從工筆花鳥的角度來看,玉蘭和斑鳩都是比較難以創作的題材,也都有非常喜慶的喻意,而藍底設色是於非闇的一個特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5 12:55:2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牡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荷花 1941年作 纸本 设色 纵63厘米 横34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5 13:01:4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山水
设色纸本 1927年作 立轴二屏
题识 : 一、丁卯二月初十日,大雪终日,为近数十年未有,呵冻作此非厂于照 二、丙寅小阳写於灯下,非厂于照
尺寸 :133x21cm
钤印 : 非盦 非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峨眉木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画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梅雀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于非闇、张大千 朱竹翠鸟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非闇、大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扇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4-27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亦狂亦狷在2004-4-25 12:46:00的发言:


從工筆花鳥的角度來看,玉蘭和斑鳩都是比較難以創作的題材,也都有非常喜慶的喻意,而藍底設色是於非闇的一個特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5 12:55:21编辑过]


偶在央视的鉴宝节目中看到了真品,颜色果然艳丽,蓝色特别好看。现被一名人收藏,估价80万RMB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4-28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到那期鉴宝了,不过那幅不是我帖的这幅,那幅是彩鸠。是于非闇的同类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4-4-29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偶眼花了。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9 13:16:0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4-4-30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喜欢水墨画,工笔画过于雕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5-1 12:37:00 | 只看该作者
徒弟说起水墨,倒想起个人来,是以前教过我的老师,只可惜对他这人印象不怎么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5-1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武千嶂,原名吴志坚,浙江温州人。1989年7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在学院期间,曾荣获刘海粟奖学金。1998年3月8日,上海教育电视台在"诗情画意"节目中专题介绍其中国画艺术《醒写山水,醉写花脸》。作品已收入《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名人大辞典》、《中国美术选集》、《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国际现代书画集》等,其人也进入《世界名人录》,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北京文潮艺术交流中心艺术顾问等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5-1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他原本是画山水的,好像还习点武(他自己说的,没亲眼见识过),所以自己改名姓武叫千嶂。后来他画的脸谱倒是小有名气,所以现在网上也就找得到几张他的脸谱,其实我倒觉得他的山水还比脸谱好点。不过这个人太能混了点,居然可以在刘海粟徐悲鸿那里两头吃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4-5-1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5-1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4-5-1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4-5-1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4-5-1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转]醉写“花脸” 作者:汪晓东

武千嶂,上海画坛崛起的一位新人,山水、花鸟、人物,样样拿手。有人
说他“人是异人,画是异画”。其实,他的为人并不见“异”,谦和、低调,
不过像他这样既是习武又作画的人未必很多;但其画确“异”,“异”就“异”
在他独创的醉写“花脸”。
  “花脸”,又称“净”,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行当。京剧中的净,分为正
净、副净和武净,人物的忠、奸、善、恶、侠义都可从那张“脸”上表现出来,
因而它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化的立体艺术。把这种立体艺术移植到纸上,使之变
为平面艺术的,在画界大有其人。一种是“依葫芦画瓢”,把台上的脸谱按原
样搬到纸上;另一种是戏曲人物画,把特定的脸谱和特定的人物结合起来,颇
有舞台速写的味道。
  武千嶂笔下的“花脸”,则显得有些“另类”。他离开了特定的剧情、特
定的人物、特定的脸谱,以一种超脱的视野,恣意泼写,洋洋洒洒,把“花脸”
画得抽象而夸张,试图表现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完全超越了“花脸”传统的象
征意义。
  在进行这样一种全新的艺术探索的时候,画家表现出某种独到感悟和心得。
他跳开传统戏曲“花脸”的凝固格式与寓意,用古老“花脸”的艺术来表现现
代人的喜怒哀乐,大胆却又不悖理性,混沌却又墨彩交融,这是一种新的美学
境界。有画家评论:武千嶂的“花脸”,是一种朦胧美与流动美的结合。
  武千嶂原名吴志坚,44岁,浙江温州人,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
系,在校期间曾获刘海粟奖学金;1992年应邀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自
称由此“出道”。1995年上海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主办“武千嶂醉写花脸艺术
研讨会”,1996年他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醉写花脸书画展,其人其画开始为画
界瞩目。
  醉写“花脸”,灵感来得并不偶然。武千嶂自小生活在一个戏迷之家,从
小就会跟着爷爷哼上几句京剧。不过,京剧脸谱在他年少的心里还是模糊的。
后来,成为画家的他有空就常去剧院走走,看演员化妆、彩排。忽而有一天,
他从“花脸”脸谱中找到一种绘画的灵感。那夸张的线条、丰富的用色、变形
的谱式,透射着一种古朴而张扬的美。作画之前,他会静静打坐许久,酝酿心
境,然后起笔,在驰骋性情之间驰骋画笔,顷刻,色彩如溪流般泻涌。他说,
这就是“醉写”。
  一个“醉”字,常人似难解其妙。武千嶂解释,那当然不是醉后作画,醉
汉是作不了画的,那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在画中,就是“像与不像”,
随意夸张。有画评家认为,武千嶂的醉写“花脸”是“中国的水墨、书法和西
方现代艺术的结合”。
  “正因为如此,一开始我的画引起很大争议,连我自己也怀疑,这样的画
能站得住脚吗?”武千嶂这样回忆。
  本来,这位青年画家的山水画曾让人刮目相看,可偏偏在前辈看好他的时
候,他突然改变了画风,做了中国画的“离经叛道”者,这让一直关爱他的人
感到惋惜。而现在,更多画坛前辈则为这位青年画家的独到感悟而感动。
  “艺术不是1+1=2,它应当给人们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让人们从不同
的角度来理解、感悟。也就是说,一幅画,是要通过作者的创造和读图者的观
赏共同来完成。”武千嶂这样为自己的“花脸”注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4-5-1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4-5-1 12: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7 09:38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