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inkgo Biloba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14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银杏,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早的树种,早在2 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就已经扎根于太古世界之中,有活化石之称。银杏树的生命力极之顽强,在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灾灭之后,是最先重现大地的植物,而且毫无受辐射影响的变异情形,实在令人啧啧称奇。正因如此,在日本银杏被誉为“希望的使者”。银杏的扇形对称的叶子由于叶子边缘分裂为二而叶柄处又合并为一的奇特形状,又被视作“调和的象征”寓意着“一和二”、“阴和阳”、“生和死”、“春和秋”等等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和谐特质银杏叶子也可以看作心型,所以又可以看成爱情的象征,寄予两个相爱的人最后结合为一的祝福。 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深深地被银杏的特质所触动,于1815年9月15日凭诗寄意,写下了短诗“Ginkgo Biloba”,作为向其爱人Marianne von Willemer示爱的礼物。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科学家、植物学家、哲学家。歌德曾寄给玛莉安.魏尔玛一片银杏叶,并于1815年9月15日在法兰克福的Gerbermühle城堡向她和她的朋友朗诵了该诗的初稿。1815年9月23日,他最后一次见到玛莉安.魏尔玛,带她观赏了那棵银杏树。歌德在其诗中亲自贴上的两枚银杏叶即采自该树,可惜该树现已不在了。此后歌德将该诗写下并粘上了两枚叶片,于1815年9月27日寄给了玛莉安.魏尔玛。因此该诗落款时间“1815.9.15”是指歌德在Gerbermühle朗诵的那个晚上。该诗载于歌德的著作“West-östlichen Divan”中,收录于1819年出版的《Suleika》之中。Suleika即为玛莉安.魏尔玛。在该书中,歌德按照字面推理,将题目中的“ginkgo”改写为“gingo”。 德 文 版 Gin(k)go biloba Dieses Baums Blatt, der von Osten Meinem Garten anvertraut, Gibt geheimen Sinn zu kosten, Wie's den Wissenden erbaut. Ist es ein lebendig Wesen, Das sich in sich selbst getrennt? Sind es zwei, die sich erlesen, Dasz man sie als Eines kennt? Solche Frage zu erwidern, Fand ich wohl den rechten Sinn: Fühlst du nicht an meinen Liedern, Dasz ich Eins und doppelt bin? 英 文 版 Ginkgo biloba This leaf from a tree in the East, Has been given to my garden. It reveals a certain secret, Which pleases me and thoughtful people. Does it represent One living creature Which has divided itself? Or are these Two, which have decided, That they should be as One? To reply to such a Question, I found the right answer: Do you notice in my songs and verses That I am One and Two? 1993年,Mueller 从一部德国纪录片(Ginkgo, Leaves of Hope)中获得了灵感,并请他的好友——日本女油画家 Atsuko Kato为他的专辑绘画封面,由此完成第一张 以GinKgo Garden之名发行的专辑(Leaves of Hope)。而3年后 Ginkgo Garden的第二张专辑(Secret Call)面世,迅速成为大热。Mueller以其独一无二的和谐之音征服了无数乐迷的耳朵,成为炙手可热的New Age音乐家。 东方与西方、音乐与绘画、人类与自然、人间与天堂。 灵感和情绪完全渗入到音乐中:其间包括日本诗诵,圣经的引用,流行声乐,优美的萨克斯,合成器迷人的旋律线条和充满了银杏梦幻色彩。 注:和这一主题的音乐相比,更爱这一组灵动美妙的油画,SO,和大家分享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Flight Over The Ginkgo Forest 远古传来的天籁, 神秘但又觉得那么亲切, 神秘的召唤径直冲向人们的心扉, 把人的思绪引向了遥远的时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In The Water


一枝枝绿嫩的幼芽,
浴在光的丝弦上,躺在透亮的露珠里;
它沿着大地的边缘跑来,
鲜活的生命,所到之处便泛起一层新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In The Fire


飞扬的生命,
飘扬在半空,
舞动的幻影,
变幻出激情的生命之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In The Earth


尘世喧嚣远去,
融入清澈的空气。
在这一方净土,
给予心灵的放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In The Air


像一朵云飞起,舞动漫天的风情,而微笑
像一线风流动,旋转空中的弧圈,而飘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Forest (Spring)


飞舞花间的精灵,
展开透亮的翅膀,
淡淡的香氛,
盛载在这一季的天堂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Ginkgo


阳光明媚撒落,万物沐浴在金黄热暖之中。
仿佛闻到了花香,如菊,如荷;
清新的诗篇,生命将安详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Dew-Drop


薄雾透着单纯,溢漫在湿润的晨曦里。
路在静静的延伸,看不见的尽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油画原名:Light-4


旋转的银杏叶,
幻变的色彩
如影随行,
聚集在闪烁的光影华丽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6:35:00 | 只看该作者


Ginkgo Tree...

There's a way for us to wander
If you look straight to the east,
Leading back into the garden
To the leaves of an old tree.

"One And Twain" keeps me still wondering,
But it shows a big harmony.
Lead me back into the garden
To the leaves of that tree —— Ginkgo Tree!

Ginkgo Tree...

See the leaf, two parts united,
For so long, millions of years
Living thing, stronger than mankind
Did survive fires and fears.

And I know two poles surrond me
In the world, wherever I'll be.
It's the same as in the garden
At the leaves of that tree —— Ginkgo Tree!





http://www.flamesky.org/raynal-onwer/ginkgo_tree.wm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4 16:36:4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3 10:26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