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专用帖]  高乔餐厅开业!

[复制链接]
1026#
发表于 2005-9-2 19:00: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是很好

不要帝王将相的,要平民或社会的一种现象的阐述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7#
发表于 2005-9-2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8#
发表于 2005-9-4 05:42:00 | 只看该作者
郁闷。。看了肚子饿。想去品尝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9#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忧郁王子竟成绝唱 为什么说卡卡魔力级别不及巴乔


2005-08-24 16:02:00  体坛周报

  

  《米兰体育报》专供 专职评论员斯孔切蒂

  看着今年夏天各队备战的情况,我不禁问自己:如果今天有一个20岁的罗伯特·巴乔,将是一番什么样的味道?

  卡卡不具备巴乔同一级别的魔力,他更符合现代足球对阵型的要求。或许罗比尼奥 在前锋位置和巴乔最相似,但这个名字代表着一个足球禁区——巴西,这个国家的足球代表着足球世界中的一个风格超越和区别于其他任何地区的独立王国,他们的很多动作甚至别的地区无法模仿的。

  世间已无巴乔,就是说在巴西之外,尤其是今天的欧洲足球视野里,已经没有了这样一个魔力人物:速度、控球、射门和过人,全是常人可以做出的,但这些动作从他的脚下流出来,却只让你看到一个词:魔力。

  巴乔已经退役15个月之久,他甚至没有再碰过1次足球,就好像终于脱去了一个重负一样。人们关于巴乔这个名字,已经不再知道任何消息,最近20年中 意大利足球最伟大的运动员就这样消失了。

  巴乔的沉默是不可思议的,他在维琴察附近盖起了一个新家,然后将一切对于他的注意和爱都关闭在大门之外。有人说巴乔亲手关闭了一个神庙,今天的意大利足球界,甚至没有人能够令球迷在想起他,即使是卡萨诺,距离巴乔的距离也非常远。

  我却一直对巴乔的沉默感觉不理解,或许是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代表着什么?他就是马拉多纳之后全世界最热爱的足球运动员。他可以将退役后的时光留给旅行,为足球担任大使,甚至获得很多赞助商合同和金钱。如果当年巴乔在足球上遭受的痛苦最多就是身体上的,尤其是两个膝盖,那么今天他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来开始足球,过去的问题都不会重现,半月板、韧带、膝盖都会好好的。

  所有人都在寻找巴乔,但巴乔甚至不会去谁的家里做客。他就呆在自己的那个堡垒里,守着3个孩子,或许今天巴乔在乎的艺术已经不是足球,而是厨艺,几周前他甚至对马拉多纳发出邀请,承诺可以在家里亲手做出地地道道的阿根廷烤肉。

  今天的巴乔显然比过去狩猎次数更多了,他退役后已经4次去光顾自己在潘帕斯草原上的领地。每天起床后用佛教方式祈祷两个小时,为了那些将要死去的动物。或许这是一件别人看来荒唐的事情,但对巴乔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对巴乔来说,这种正常的事情太多了——没有别的任何球星用巴乔的方式来退役,他退役的时候和退役以后,没有向任何人要求什么,例如未来在俱乐部的职位,未来电视台的评论员收入,未来在哪里担任教练,他的退役就是关闭,关闭一切。

  难道真的是足球让巴乔承担了太多的痛苦?使得他决定彻底地结束这种痛苦?或许对巴乔这样一个收获了太多的爱的球员来说,收获的失望和痛苦是同样多的,他在很多年内从未感觉到自己自始至终都是某支球队主力阵容不可或缺的一员,他的身边有很多友谊,也有同样多的嫉妒,来自队友,也来自教练。

  或许巴乔并不像一个纯粹的意大利球员,更像一个阿根廷人。意大利足球从未有过这样一位球员,也从未完全地理解过他,或许这也是巴乔消失的原因。当然,为了那么多关心他的人,或许也到了巴乔需要清晰地解释这种消失的时候了。

  我仍然想对巴乔再表示一番感谢。他和我们,除了一些仍在执教和踢球的人,仍然是朋友,但罗伯特,我想对你说,曾经的问题,现在已经都是这些人的了,真的。



VN1mwEpe.jpg (53.02 KB, 下载次数: 18)

VN1mwEpe.jpg

Yk0wY9Pl.jpg (54.11 KB, 下载次数: 19)

Yk0wY9Pl.jpg

N9o7fis1.jpg (80.96 KB, 下载次数: 16)

N9o7fis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1#
发表于 2005-9-5 23:44:0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truth-light.org.hk/article_v1/doc/S1_1.doc
  
技术第一  (2005-09-02 12:30:4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1%8B%E7%AB%A5
  
技术第一  (2005-09-02 12:30:10)
http://www.vmans.com/2004/11-21/2146101605.html
  
技术第一  (2005-09-02 12:29:28)
http://tw.netsh.com/eden/bbs/707585/html/table_3681299.html
  
技术第一  (2005-09-02 12:28:52)
http://www.99se.com/lady/info/802-1.htm
  
技术第一  (2005-09-02 12:27:38)
http://forum.cul.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43&fid=1352&itemid=19509
  
技术第一  (2005-09-02 12:27:14)
http://www.csssm.org/145gb.htm
  
技术第一  (2005-09-02 12:24:57)
http://netvision.qianlong.com/8796/2004/04/23/60@2020260.htm


   
  
神仙姐姐需要的,哎,怨气啊怨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2#
发表于 2005-9-6 08:35: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3#
发表于 2005-9-6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拜托,蹄膀你这个也不是我需要的。

我要的是那种首先承认中国历史上同性爱的这种社会现象,然后包以对这种现象中正的态度去记录研究分析的资料报告。

你这个太带有亵玩的味道了,我根本没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4#
发表于 2005-9-6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分析,哈哈,有必要吗?恩,这个东西,本原就是生理现象,而非社会影响。受到社会影响的大致可看做跟风的流行行为,大致可看做流行现象和宫廷影响。这种东西要成为社会流行文化肯定是自上而下的影响,而非自下而上,所以见于皇帝名士的记载是正常的,因为在这种行为是正常群体的极少数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形成基础条件的。只有自上而下的影响,才能成为流行的基础。一个很富有的人去种地玩,于是很多人都去种地以显示他处于高端阶层和时尚前沿,尽管他也许不喜欢种地。

这样看来,以你的态度,是否是中国的其实不重要了,社会性方面去研究也许有人做过,但是其实一想,也就那么回事,比学学流体力学简单多了。

再找找国外的吧,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比较多。但是国外的研究恐怕大多是真正的同性恋者,而非像中国那样相当多的双性恋或者说仅仅是跟风者而已。就像很多看女同,侃球的一样,无聊而已。哎,的确无聊啊。

而说到底,有的东西,你不是那个人,是不会明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5#
发表于 2005-9-6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http://tech.sina.com.cn/focus/gay/index.shtml

http://www.csssm.org/25gb.htm这个还可以

有一本专门研究同性恋的书,但是要买,估计你没有兴趣,香港的

http://www.med8th.com/humed/2/20030901azdys.htm这个也可以,国外的确更注重生命特征

要在中国找这个是比较困难的了,到现在才开这课,你真要研究,说不定自己写点东西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发表于 2005-9-6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http://new.cn.bbs.yahoo.com/yahoo/threadview?bn=homoerotism&thread_id=773

http://www.jingqi.com/book/ADE04F16/EE63/44A9/A133/A7DC911EE787.html这本书也许符合你的标准,但是这样的东西不买书很难有完整的版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发表于 2005-9-6 12:54:00 | 只看该作者
嘿嘿,一点没错,最后那本要买的才符合我的标准。

这个东西虽然是生理现象但既然漫溢了历史这么长的时间必然也有他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面。我想看看研究这个现象的人笔下记录的古代历史里,当时的风气和这个圈子里的一些规则是怎样的,不是要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生理现象。

就像我吃一只蹄膀不代表我就要知道这只蹄膀是怎么长出来的,也不代表我就要变成这只蹄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8#
发表于 2005-9-6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明白古代为什么那么多断袖之癖了。。。。。。怨气啊怨气。。。。。。

神仙姐姐,原来你要的是这个,太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9#
发表于 2005-9-7 00:06:00 | 只看该作者
天,同性恋……

这是我最,最,最,最,最鄙视的一项运动……ymp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0#
发表于 2005-9-9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戳,这是姐夫帮你找的资料……

————————————————
红蝶来,你要的东西~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回顾历史悠久的同性恋(1)

有个统计数据说,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约占地球上总人口数的2%-4%。为什么看起来没有那么多?那是因为有些人并没有很鲜明的取向,或者有很多人并没有付诸现实。
  当然,我没有这个偏好,但是我并不排斥别人这样做——前提是别找我。在这方面,偶和偶姐姐的观点比较接近:爱同性或爱异性是各人的自由,比起一些专情的同性恋人来说,不专注于配偶,而到处勾三搭四的异性恋,还更要可恶。
  
其实,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同性恋曾经被看得很神圣。古亚述人就已对同性恋推崇备至了。特别是到了古希腊人那里,就更不得了,他们把男同性恋关系,看成是男人武德表现的巅峰,而且还往往给予他们富于理智、美观、道德高尚等等评价,觉得男人爱男人,要比爱女人要尊贵得多。
  据说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就是个同性恋,虽然他有皇后,但那不过是为了礼仪和子嗣考虑。
  ——做为女人,偶对这个时代表示不满:好男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多,而品貌都出类拨萃的男人居然爱同性,一下子浪费女人两个好机会,简直是岂有此理。
  
现在来说中国。中国倒从来就没有把同性恋看得这么尊贵过。特别是到了宋以后,同性恋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中国人来说,同性恋不可能产育有自己血统的子嗣,那是大大不行的,为此,“娈童”的地位连娼妓都不如——娼妓是女人能生育,可能还有“母以子贵”的机会,而娈童行吗?
  不管对同性恋的观感,怎样变来变去,历史却是同样悠久的。
  
对于中国的同性恋最早记载,在《杂说》中曾经提到:“娈童始于黄帝”——氏族部落前就有了,真是不得了。《诗经》的“郑风 子矜”一章,其实就有不少是关于男同性恋间的情爱描写。
  那是个一片混乱的漫长岁月。“三十六计”故事就出在这段日子。其中有一条最出名的妙计,叫做“美人计”。很多人都以为,“美人”就是美女,其实不然。
  虞侯就不爱美女。晋献公想麻痹虞侯,就听了谋臣荀息的主意,精选了一批美少年送到虞国去。这些“美人”在虞侯面前大施媚术,离间虞侯与重臣的关系,最后逼得宫之奇出逃。于是晋国顺利地灭了虞国。
  那个时期,著名的同性恋爱情故事也层出不穷。
  
当然,首先就得提提魏国的龙阳君。
  记载上说,龙阳君乃是俊俏小生一名,惹得魏王宠爱无比。但是以色事人方面,处于弱势的一方,无论是男是女,所想的事情都是一样的,龙阳君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有一天,当他陪魏王钓鱼的时候,就触景伤情,抹起了眼泪。
  魏王十分吃惊,连忙问他是为什么?
  于是龙阳君回答说:“我觉得,自己也不过是王的一条鱼而已呀。”
  魏王不解,追问理由。
  龙阳君对这个粗心大意的情夫没有办法,只好解释给他听:当王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满心欢喜好好收起。可是很快又钓上了一条更大的鱼,于是前面那条鱼便被弃之不顾了。这就好象我现在得到您的爱宠,受封得位,人人都因此敬畏我。可是四海之内,漂亮的年青人那么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地接近您,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姿色超过我的人代替我的位子陪伴您。到那时,我龙阳君不就成了那条被丢弃的鱼了吗?想到这凄惨的未来,我怎么能不哭呢?
  魏王一听原来如此,连忙赌咒发誓:打令,原来你如此心事重重啊,干嘛不早点跟咱说呢?咱可不是那种不懂怜香惜玉的老粗!
  于是魏王郑重其事地发布命令:有胆敢向咱推荐其它美男子的家伙,咱就要把他满门抄斩。
  龙阳君目的达到,当然笑逐颜开。
  魏王一看宠臣容光焕发,顾盼生辉的样子,自然更是神魂颠倒。
  
  从此以后,同性恋就得了一个雅称:“龙阳之好”。

汉惠帝、汉文帝、汉武帝、汉哀帝都是同性恋者。


恺撒征服了高卢,尼科美得斯征服了恺撒。

慕容冲还是从娈童起家,当上皇帝的呢。


史上第一美男子(据说)韩子高就是和陈茜吧,还差点封后,应是唯一的男皇后,虽然只是提名(被老夫子们极力反对才作罢的),呵


《晏子春秋》上还讲了个齐景公的故事。
  各位不要一听见“公”就以为他是个老大爷啊,这不过是他的头衔,他即位的时候还年轻着哪。
  不但年轻,而且比女人还要漂亮姣柔。于是有一天,在某个场合里,就有这么一个有特殊爱好的小官儿忍不住死盯着齐景公看个不住,而且看的时候模样还很不地道。
  齐景公发现了,忍不住又羞又恼,想要杀了这个色胆包天的家伙。
  晏子(又是他,闲事管得挺宽)连忙开声劝阻说:这小官儿对主上乃是心存爱慕之意啊,你就算不接受,也不能憎恶他,阻隔别人的欲望还要加害于人,可是“不祥”的事情。
  齐景公倒也从善如流,说:原来还有这样的道理,那是我做得不对。好!我给他一个恩典压压惊——让他来侍候我洗澡,给我搓搓背吧。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对这小官儿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不过齐景公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好奇心,小官儿的艳福便只止于此。
  大臣劝君王理解同性的欲望,而君王听后不但消了气,甚至还对这个臣子的爱恋产生了同情之心,说明当时的人对此事的态度十分开放。
  
对比襄城君的属下,这个小官儿的运气还不是最好的。襄城君俊美飘逸,惹得属下心动神摇,百般示好挑逗,最后居然得偿所愿,与之情好如夫妇。
  —— 55555……又一个帅哥报销啦…………
  
汉武帝是双性恋,汉哀帝是真正的同性恋,居然为了董贤想把皇帝的位子也让给他,这般痴情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汉哀帝没有子祠,应该是彻底的同性恋者。


讲到同性恋间的真挚之爱,就添一个故事。
  
  平常我们常听到什么“夫妻树”之类的事情,其实在这里也有。
  
  战国时,有两位颇有名望的士人,一个叫潘章,一个叫王仲先。虽然同为男子,却一见钟情,不但相依相守,而且果然同生同死。人们虽然对他们的同性行为各有看法,却都为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于是将他们合葬。
  后来墓上长出了一棵枝叶繁盛的大树,枝枝相抱,叶叶相对。
  世人遂将此树称为“共枕木”。认为他们之间的情意感动上天,特降此祥木以示后人。
  
楚国的安陵君与楚共王间,也是同性恋的关系。他们之间应该也是真心的,他甚至主动向共王提出,若是共王辞世,他愿意为他殉葬,生死相随。
  当时的人,因此对共王宠封尊崇安陵君的行为,表示十分理解。


但是更多的时候,君王对男宠的态度,和对后宫妃嫔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把他们视为玩物而已,一旦色衰,则必爱驰,甚至为了给新宠让位,旧人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就象后妃失宠一样的遭遇。)
  
  这就不得不讲到同性恋故事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分桃。
  卫灵公的男宠名弥子瑕,聪明漂亮,还是孔子高徒子路的亲戚。卫灵公自然对子瑕千般宠爱。
  有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
  私用君王的马车,按法律是要砍掉双腿的。得知消息的卫灵公却非但不怒,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
  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红绿相间,正是初熟时候。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了灵公。灵公几口便将桃子吃下肚,还洋洋得意地说,弥子瑕是怕桃子不够熟,所以先替他尝尝是否酸涩的,乃是关心主上的表现。
  
  然而花无百日红,时间长了,卫灵公对弥子瑕便心生厌烦,看上了更年青漂亮的对象。这时,从前“私车”、“分桃”的举动,便都成了他秋后算帐的原材料——这个家伙,从前居然敢私驾我的马车,目无主上;还把他吃剩不要的桃子塞到我手里,蔑视君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么一清算,弥子瑕不完蛋都不行了……
  
  当然,卫灵公绝对不是一个用情专一的人,而是一个好色无能之辈。
  他还有一个男宠,即大夫公子朝。公子朝既是因姿容出众得宠于灵公,自然出入宫闱。美男子入了后宫,自然会惹出风流事儿。
  和公子朝发生异性恋爱的对象,就是灵公的王后南子。
  公子朝颠鸾倒凤之后,想想都觉得后怕,于是干脆发起动乱,把灵公赶了出去。
  后来灵公终于重整江山,回国复位,公子朝怕他秋后算帐,就带着南子溜到晋国去了。
  嘿,这位灵公不知道是不是有点犯贱,对背叛过自己的人反倒觉得更有味道。居然找了个借口,又把这一对儿请了回来,照样亲亲热热、左拥右抱。
  
  虽然此事已过去三千年,偶还是忍不住要晕倒……
  
秦朝太短命,没有留下什么明确的同性秩事。
  但是汉朝就乖乖不得了啦,似乎他家有这方面的传统,打高祖刘邦开始,便创下了此一风气,而且还一代代地发扬光大,为此惹下了不少麻烦。


刘邦的男宠名籍孺,倒没有留下什么事迹。刘邦子刘盈的男宠闳孺,却留下了汉朝男宠的第一桩秩事。
  刘盈即位时年方十六,即位不久,他的母亲吕雉就将刘邦宠妃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毒杀。刘如意是刘盈疼爱的幼弟,被杀时仅仅十四岁,被害的现场就在刘盈的寝宫里。刘盈尚未回过神来,就被母亲吕雉骗去看了“人猪”。从前美丽动人的戚夫人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做依靠,居然变成那般恐怖的模样,更让刘盈无法承受。他惊吓成疾,卧病一年有余。
  
  刘盈既吃不消吕太后,自己宽仁温和的性格又干不过她,只好转而沉泯酒色。
  除了后宫美眉群之外,刘盈还有了一位男宠闳孺。他对闳孺千依百顺,宠爱备至,此事遂朝野皆知。
  儿子沉泯酒色,吕雉也没闲着。多年守活寡的她在皇帝老公死了之后,终于找到了第二春:风度翩翩的辟阳侯审食其。
  刘盈早已对母亲满腔怒火,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更下定决心要杀了这个冒犯皇家的审食其,让老娘也尝尝滋味。
  审食其向情妇求助,吕后虽然急得团团转,却没有脸面向儿子求情。
  这个人情谁敢做?审食其的好友平原君朱建想到了闳孺。
  于是朱建向闳孺求助,并且软硬兼施,说,皇帝之所以要杀审食其,乃是要向吕太后示威;而皇帝杀了太后的情人,太后自然会向皇帝的情人报复,到那时,闳孺恐怕也死到临头了。
  闳孺觉得朱建的解释丝丝入扣,于是就出面向惠帝求情。惠帝居然真的给了闳孺这个人情,放了审食其一条生路。
  
当然,惠帝对闳孺虽然用情很深,但也并非十分专一。他身边的内侍宦官都长得颇有姿色,而且个个装扮得风致楚楚。惠帝对他们也都广施恩泽。
  但是惠帝并非真正的同性恋者,他虽然与自己的皇后张嫣保持距离(吕后硬逼着儿子娶了亲外甥女儿),却与后宫中的美眉们非常亲热,还和她们生下了两个儿子(或者还有女儿,但是史书没有记载。)
  
同性恋绝对不是病,国人对此误解很深,主要原因还在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同性恋者、异性恋者,纯属私人生活。
  
  关于兄妹恋,也曾经是世界历史所共有的一段。在中国,伏羲女娲就是兄妹成婚。但是事实证明血亲间的婚姻殆害子孙,还不如同性恋。所以各种文明发展成熟后,都排斥血亲间的“乱伦”行为。——那是血泪得来的教训。


汉文帝刘恒,是汉帝中最节俭的一个,皇后要亲事蚕桑,宠妃慎夫人的衣裙上连绣纹都没有,他自己更是常穿旧衣,不舍得随便换新。
  可是这么个勤俭持家的皇帝,在自己的男宠身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挥霍无度。
  史书上记载的文帝男宠有三人:赵谈、北宫伯子、邓通。
  赵谈与北宫伯子都是宦官,名声也没有邓通那么响亮,但是结局也比他要好得多。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四川既出美女,自然也出美男,邓通便是其中的表表者。
  据说,文帝曾经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在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貌若美玉的少年,助了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文帝在梦中打量这美少年,对他的美色十分动心。
  梦醒之后,文帝仍然记得,那少年的衣带从身后穿过的样子。
  不久,文帝就在渐台遇到了邓通。邓通的模样、衣着,居然与梦中少年一模一样。特别是他的名字“邓通”,更是一下子就让文帝想到了“登天”的事情。


  于是文帝将邓通带回了皇宫,跟他形影不离,还封授他做上大夫。
  汉时对相士十分推崇,文帝也不例外,他召来一位有名的相士,为心爱的邓通看相。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相士居然告诉他说,邓通的富贵只是暂时的,此人日后定会贫饿而死。
  文帝一听,简直大跌眼镜。为了帮助心爱的人避开这句预言,文帝一不做、二不休,居然将邓通老家蜀郡严道铜山送了给他,让他随意采铜铸钱。一时间,邓氏钱布天下,摆渡出身的邓通富可敌国。
  
  然而命运仍旧一步步地沿着既定的轨道向前。
  不久文帝生了重病,身上长出了脓疱,痛苦不堪。邓通侍候在旁,用嘴为文帝将脓血吮吸干净,使文帝痛苦尽消。文帝十分感动,便说,普天之下,最爱我的人就是你了。邓通倒也聪明,回答道,最爱陛下的,应该是您的太子。
  于是文帝便叫来太子,让他照样为自己吸脓。太子面有难色,文帝便将邓通的所做所言告诉了他。
  太子十分羞愧,转而恨上了邓通。
  
  文帝四十六岁去世,太子刘启即位,立马便将邓通废为庶民,遣退回乡,然后抄家、处罪——最后,邓通真的饿死了。
  
  邓通倒也聪明,回答道,最爱陛下的,应该是您的太子。
  
  看来是弄巧成拙了


  从为人母亲的角度来说,偶希望国人能够从小就让孩子正视同性恋的问题。如果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有这种倾向,不会觉得自己有罪过……假如孩子没有这种倾向,则从小就能够从另一方面保护自己。
  
  前不久才看到某地,一个变态的同性恋者杀死了十几名男孩的案子。——这些男孩的父母,就从来没有想过,男孩子也有这方面的危险……
  
  (偶说这个案子,不是给同性恋的朋友戴黑帽——异性恋而变态杀人的事儿更多……)
  
郑重声明:偶是绝对纯粹的异性恋,偶从小就喜欢帅哥……

  刘启虽然灭了邓通的小命,自己却也不可避免地看上了郎中令周文仁,同性恋照样搞得有声有色。
  
  接下来是刘启的儿子汉武帝。这家伙真是精力旺盛,后宫美女过万,生了一大堆儿女,还整了一群男宠——最后居然还能活到七十多岁,真是天纵神武。
  少年汉武帝的男宠名韩嫣。韩嫣与刘彻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感情十分的好。韩嫣受封为上大夫,汉武帝甚至把他的侍丛级别提高到跟自己一样的程度。
  然而韩嫣的命连邓通都不如——由于有邓通的前车之鉴,朝野都对韩嫣侧目而视。江都王更向王太后哭天抹泪,请求皇嫂为天下作主。
  韩嫣聪明过人,自然知道自己要糟糕,于是想出了一个向太后讨好的馊主意:把王太后从前在民间跟草民生育的女儿替她找了回来。
  ——王太后若是早想寻回女儿,还用等到如今?自然是有她不可告人的理由。所以韩嫣聪明反被聪明误,王太后母女抱头痛哭之后,更是下定决心要干掉这个丢她脸的臭小子。
  于是就有人上告太后,说韩嫣公然出入宫闱,定有淫乱后宫女眷的行为。
  王太后立马传出懿旨,赐韩嫣自尽。
  汉武帝闻讯,披着头发就跑去找老娘,求她饶了韩嫣的性命。
  可是面对太后的质问,刘彻无法为韩嫣出入后宫的行为,作出一个让母亲满意的解释——难道能说他是自己的心上人乎?
  
  韩嫣只得服毒自尽。


  韩嫣之后,就是乐师李延年。李延年家是世代为娼优的人家,能歌善舞,而且长得秀色可餐、家传的万种风情。
  李延年虽然当上了皇帝的男宠,但他比韩嫣要清醒,知道自己身为男子,不可能为皇帝生儿育女,没有在皇帝身边稳固地位的重要本钱。
  于是他在武帝面前唱了一曲《佳人》之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即令倾城与倾国,我依然爱她,只因佳人难再得。
  武帝听得十分感叹,渴欲一见如此美女。
  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早已跟李延年通好了气,便恰到好处地告诉弟弟: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倾城倾国的美女。
  
  李夫人遂顺利入宫,并果然将皇帝迷得七荤八素,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汉武帝对同性恋,似乎仅是业余爱好,他还是更迷恋于千娇百媚的美女。李夫人病逝后,他为她做诗写赋,招魂追思,忙得不亦乐乎。李夫人后来甚至还被追封为孝武皇后。
  因为妹妹的原因,李延年一家都极富极贵,李延年更佩二千石印,弟弟李广利成了上将军,宰相刘屈牦也与他家结了亲。
  
  然而汉武帝其实只爱他自己。当他觉得李家试图扶立李夫人之子为太子,继承皇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屠刀。李家的下场是被灭族。李广利此时正在外征战,闻知消息后,不敢回国,只得向匈奴投降。
  只有李夫人的儿子万幸地被父亲饶恕过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9 14:55:5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1#
发表于 2005-9-9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同性恋当然并不仅仅发生在男男之间,女女之间也不例外。
  中国女同性恋的最早记载,我所见的就发生在汉武一朝。
  由于皇帝的性欲望,他的后宫佳丽无数,女人们常年连男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伤情怀春的时节,没有寄托的对象,就很容易将心事转付在同性的身上。
  汉武的皇后陈阿娇,由于不能生育而失宠——她是刘彻的表姐,不能生育的真正症结,恐怕就在“血亲”两个字上。
  失宠后的陈皇后,常让女巫替自己卜卦问天,何时能摆脱寂寞。久而久之,女巫成了她的精神安慰来源。
  于是,不久女巫就穿上了男装,与陈皇后同寝同食、如同夫妻,并为她行巫蛊之术,诅咒武帝的新宠卫子夫。
  汉武帝追究陈皇后行巫术的事情,结果顺藤扯出了陈皇后与女巫间的同性恋关系。
  汉武帝对“巫女男淫”事件的怒火,甚至还远过皇后诅咒新宠的行为。遂废陈阿娇于长门宫。
  
  这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自己搞三搞四就理由直气壮,陈皇后的同性恋跟他比起来,可是小KS呀。

打个岔:《诗经》不知道大家仔细读过没,里面有不少的噢~,好,来看一下
  偶可没有搞臭诗经的意思。关于《郑风 子矜》中有同性爱情的描述,这话不是偶胡说,而是许多专门研究《诗经》的专家学者的共识。现代扫黄的书籍也绝对不会提及这个。
  学者举例如下:“山有扶苏”、“狡童”、“扬之水”、“维予二人”……
这位学者是谁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潘光旦

另外,古人的“娈童”“狡童”以及“人妖”都是指的同性恋,“娈童始于黄帝”见于《杂说》;《商风》则指好色之徒“四愆”之一就是“比顽童”。
  北齐有个自命高洁的许散愁,向皇帝表示自己寡欲养生的态度时,就是这么说的:“……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
  但是当时的社会与现在不同,很多人并不反感同性恋爱。
  阮籍就曾经写诗歌颂——不要反感内容,诗确实写得很美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夙昔同衾裳。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丹青著明誓,千载不相忘……”

可惜潘光旦先生是性学家,充其量不过是性学方面的专家,而不是历史学方面的专家.因为在历史学家眼里,他的历史学成就不会比蚊子的翅膀更值钱.说他是学者更是可笑,他要是学者,贺龙,许世友就是大学毕业了.


  中国上古文献中的同性恋事例
  
  潘光旦
  
  同性恋的现象在动物生活史里就有它的地位。它和人类的历史是同样的悠久,
  大约是一个合理的推论。一般的历史如此,中国历史大概也不成一个例外。
  
  清代的文人纪昀(1724-1805)号称博古,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
  里说“杂说称娈童始黄帝”,下有注说,“钱詹事辛楣如此说,辛楣能举其书
  名,今忘之矣。”纪氏称“杂说”,好像也引着一种记载,又说同时人钱大昕
  (1728-1804)能举其书名,又像别有所本。无论如何,他以娈童始黄帝之说
  “殆出依托”。每一件事物,每一种现象,都要替它找一个最初的来历,找一
  个原始,原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中国人的一个长处,但一定要把一件事物的起始
  确定一个年代,和传统的历史联系起来,那我们以为就有几分迂阔了。实际
  上,像同性恋一类的现象,既可以在人类以外的高等动物中发见,就根本无法
  追溯出一个最早的起点来,娈童始黄帝,也许是后世好事者的一个依托,好比
  许多别的事物我们大都追溯到黄帝一样。当代史家既怀疑到黄帝的存在,即黄
  帝本身亦未始不出依托,则纪氏的怀疑自更见得有其力量。不过,就事实论,
  无论黄帝有无其人,同性恋的存在必犹在黄帝或黄帝所代表的时代之前。
  
  《商书·伊训》说到“三风十愆”,说“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
  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三风之一叫“乱风”,乱风包括四愆,其
  一是“比顽童”。假如“顽童”所指的就是后世所称的“男风”,或“南风”
  ,这无疑的是关于同性恋的最早的记载了。历史的注疏家当然不用这种眼光来
  看,例如传统的孔安国传就说“耆年有德疏远之,童稚顽嚣亲比之”,不过一
  般的看法大都承认顽童就是娈童,纪昀就是这样承认,他所怀疑的是这一部分
  的《尚书》既出梅赜伪古文,所以也许不足为据,好比娈童出黄帝之说不足为
  据一样。
  
  [注:“三风十愆”为: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
  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
  风。]《战国策·秦策》,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所引荀息的一段话和我们的
  题目也有关系。晋献公(676-651 B.C.在位)“欲伐虞,而惮宫之奇存。荀息
  曰,《周书》有言,美男破老。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宫之奇以谏而不
  听,遂亡。因而伐虞,遂取之。”这《周书》是所谓《逸周书》,或汲冢《周
  书》,全文是“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武之毁也。”宋代所辑《太平御览》引
  《逸周书》,又作“美男破产,美女破居。”无论如何,这里所说的美男,既
  与美女相提并论,是一个同性恋的对象无疑。
  
  “比顽童”成为乱风的一种,以致伊尹(c.1500 B.C.)对太甲的训诫里不得不
  特别提出;降至周代,“美男破老”或“美男破产”居然成为一种谚语,可见
  在商周两代,同性恋的现象不但存在,并且相当地流行,说不定在有的地方和
  有的时期里还成为一种社会的趋势。
  
  这在周代,我们还可以找一些佐证。就春秋的一个段落说,一部《国风》里说
  不定有好几首诗是歌咏着同性恋的,特别是在《郑风》里;“郑声淫”是一向
  有名的。
  
  清代某人笔记说程廷祚(绵庄)注《郑风·子矜》一章,谓是两男子相悦之词。
  程氏有《青溪诗说》一种,不知是否即为此注所从出。《子矜》一诗是这样
  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矜:衣领;嗣:给
  予)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
  不见,如三月兮!(挑兮达兮:跳跃;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据《诗序》说,这是一首刺学校废坏的诗,何以见得是刺学校废坏,我们固然
  看不清楚,但何以见得是指二男子相悦,我们也看不明白,不知程氏还有什么
  别的依据没有。如果没有,而只是就辞气推论,那末,《郑风》中这一类的作
  品实际上还不止一篇,例如《山有扶苏》、《狡童》、《褰裳》、《扬之
  水》。前三诗再三提到狂且、狡童、狂童,而《褰裳》一诗的序里更有“狂童
  恣行”的话;《扬之水》一诗则有“终鲜兄弟,维予与女”、“终鲜兄弟,维
  予二人”等句,只从辞气推论,又何尝不可以说有好几分同性恋的嫌疑呢?
  《郑风·子矜》,信如程绵庄所说,是一首两男相悦之词,孔子(551-479
  B.C.)删诗也没有把它挑剔出来,扔在字纸篓里。
  
  [注:《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
  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扶苏:小树;隰:低湿之地)《狡
  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
  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
  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褰:用手提起)
  《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迋
  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女:
  汝;迋:诳,欺骗)《郑风》里还有一些诗写到人们的相思之情:《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夷:怡,喜悦)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瘳:乐)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零露:
  露水)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不过春秋时代(770-476 B.C.)的第一个同性恋的实例,也是记载上所见到的
  第一个实例,是出在齐国。《晏子春秋》里有如下的一段记载:
  
  景公(547-490 B.C.在位)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
  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也。公曰,合色寡人
  也,杀之。
  
  晏子(?-500 B.C.)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
  将杀之。晏子对曰,婴闻拒欲不道,恶爱不祥,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公
  曰,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汉刘向(77-6 B.C.)校定《晏子春秋》的时候,就把这一段极有趣的故事,列
  入“不合经术者”的“外篇”,又别作说明,说:“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
  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即今“外篇第八”,
  而这段故事便是外篇中的第十二章。元人刻此书,在这一章下注着说:“此章
  不典,无以垂训,故著于此篇。”
  
  第二个实例是卫灵公(534-493 B.C.在位)之于弥子瑕,这在韩非子(280-
  233B.C.)的《说难篇》里和刘向的《说苑》里均有记载。《说难篇》里说: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
  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
  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
  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
  之变也。
  
  世称同性恋为“余桃断袖”之癖,一半就以这故事做典据。
  
  [注:《战国策·赵策》: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
  右。复途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
  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
  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人之炀,则后
  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
  
  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疽、弥子瑕而立司空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637
  B.C.):晋公子重耳(697-628 B.C.)及曹,曹共公(652-618 B.C.在位)闻其
  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
  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
  盘飨,置璧焉。公子受飨反璧。
  
  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636-628 B.C.在位),因其父立其幼弟为嗣,曾出奔在
  外十九年。“骈胁”大概是胸腹肌发达。曹共公不顾礼节而观其浴。僖负羁向
  重耳馈赠美食,盘子上放了一块玉璧,重耳吃完饭把璧还给他,这是当时的礼
  节。(盍:何不;蚤:早;贰:叛)
  
  《国语》卷十:(重耳)自卫过曹,曹共公亦不礼焉,闻其骈胁,欲观其状,止
  其舍,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言于负羁曰: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
  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首诛也。子盍蚤自贰焉。
  
  僖负羁馈飨,寘璧焉。公子受飨反璧。(寘:置;反:返还)
  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
  
  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
  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
  常也。
  
  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
  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不
  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
  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
  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玉帛酒食,犹
  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五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
  公弗听。
  
  《左传》中有一段记载,颇有SM的意味:
  
  (襄公六年春,567 B.C.)。宋华弱与乐辔(子荡)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
  也。子荡怒,以弓梏华弱于朝。平公见之,曰:司武而梏于朝,难以胜矣。遂
  逐之。夏,宋华弱来奔。司城子罕曰:同罪异罚,非刑也。专戮于朝,罪孰大
  焉。亦逐子荡。
  
  子荡射子罕之门,曰:几日而不我从?子罕善之如初。
  
  《左传》成公十七年(574 B.C.):晋厉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尽去群
  大夫而立其左右。胥童以胥克之废也,怨郤氏,而嬖于厉公。郤锜夺夷阳五
  田,五亦嬖于厉公。郤犫 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
  既,矫亦嬖于厉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2#
发表于 2005-9-9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549 B.C.):晋侯嬖程郑,使佐下军。
  
  《左传》定公十年(500 B.C.):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
  与之。
  
  公子地有白马四,(宋景)公(516-476 B.C.在位)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
  朱其尾鬣以与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
  肿。母弟辰曰:“子分室以与猎也,而独卑魋,亦有颇焉。子为君礼,不过出
  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弗听。辰曰:“是我廷
  吾兄也。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向魋(亦称桓魋)最终也背叛了宋景公,逃到曹、卫、齐、吴等国,《左传》
  哀公十四年(481 B.C.)有记载。
  
  《左传》哀公九年(486 B.C.):郑武子剩之嬖许瑕求邑,无以与之。请外
  取,许之。故围宋雍丘。宋皇瑗围郑师,每日迁舍,垒合,郑师哭。子姚救
  之,大败。二月甲戌,宋取郑师于雍丘,使有能者无死,以郏张与郑罗归。
  
  《左传》哀公十一年(484 B.C.):(鲁)师及齐师战于郊。……师入齐军。
  ……齐人遁。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
  稷,可无殇也。
  
  公为即公叔务人,是鲁昭公(541-510 B.C.在位)之子。孔子(551-479 B.C.)
  于鲁定公十年(500 B.C.)曾短期作过鲁相。孔子说公为“可无殇也”,是赞
  扬的话,由此也可知他对公为及其嬖人的态度。
  
  墨子(468-376 B.C.)曾说:“昔者楚灵王(540-527 B.C.在位)好细腰,故灵
  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君臣以身材相视,为了细腰,以至一天只吃一顿饭,大概距同性恋不远吧。
  
  《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298-263 B.C.在位)曰:“君王左州侯,
  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
  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祆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
  敢以为国祆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
  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
  
  襄王流掩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
  曰:
  
  “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
  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
  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
  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
  其类为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酉”加“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鰋鲤,仰啮(
  “草”字头加“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
  人无争也。
  
  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莽”去“犬”加“付”)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
  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用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
  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
  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
  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
  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
  也。]《郑风·子矜》一诗所歌咏的是不是同性恋,我们不敢断言,不过晋人阮
  籍(210-263 A.D.)的诗里,确乎有专咏战国时代(475-221 B.C.)两个同性恋
  的例子而藉以寄兴的一首诗。阮氏有《咏怀诗》十七首,第三首是: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
  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愿为双飞鸟,比翼
  共翱翔,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安陵与龙阳便是战国时代的两个同性恋的实例了。前者出《战国策·楚策》,后
  者出《战国策·魏策》,亦均见刘氏《说苑》。安陵君的故事是这样的:
  
  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
  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曰:王过举而色,不然无以至
  此。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色不敝
  席,宠臣不避轩。
  
  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曰:
  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曰:谨受令。
  
  三年而弗言。江乙复见曰: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
  复见矣。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
  
  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霓,兕虎嗥之声
  若雷霆。有狂兕(“牛”旁加“羊”)车依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一发而
  殪。王抽旃旄而抑兕首,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
  后,谁与乐此矣?
  
  安陵君泣数行下而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
  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王大说,乃封坛为安陵君。(说:
  悦)宋鲍彪注说安陵君名坛,失其姓。《说苑》,坛作缠。唐人所辑的《艺文
  类聚》也作坛。楚王,《说苑》作楚共王(590-560 B.C.在位),而今之《楚
  策》则次于楚宣王(369-340 B.C.在位)之后。
  
  [注:安陵在河南鄢陵西北,为楚、魏相交之地。278-241 B.C.,楚都于陈,即
  河南淮阳,距安陵不远。魏襄王(318-296 B.C.在位)曾封其弟为安陵君。楚
  王所封之安陵君在楚“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看来本不是楚人,不知与魏
  之安陵君有无关系。魏之安陵君,有一生死之交,名为唐且,《战国策·魏策》
  有如下著名的一段记载,故事发生在224-221 B.C.之间 :
  
  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259-210 B.C.)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
  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
  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230 B.C.)亡魏(225 B.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
  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
  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
  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龙阳君的故事则见《魏策》: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
  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
  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臣直欲弃臣
  前之所得矣。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避
  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大王,臣
  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有是心
  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龙阳君姓名均不传,所称魏王又不知究属是哪一个,惟《策》中则次之于安厘
  "王(276-243 B.C.在位)后。无论如何,后人称同性恋为“龙阳”,源出于
  此。
  
  [注:从《墨子》之《尚贤》篇可知,当时王公大人喜好“面目佼好”者是普
  遍现象,且常封之以官爵:
  
  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
  故当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
  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夫无故富
  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
  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且夫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其心不察其知
  而与其爱。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
  之官。此其故何也?曰处若官者爵高而禄厚,故爱其色而使之焉。
  
  荀子(313-230 B.C.)在其《非相》篇则说: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
  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
  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
  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
  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庄子(369-286 B.C.)认为爱美是人的本性,《庄子·则阳》篇说:
  
  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
  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
  
  这时代里还有一个美男子叫子都,一说姓冯。孟子(372-289 B.C.)也说到
  “不识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后世引用到子都,有但以为美男子的代表
  的,也有以为同性恋的对象的。
  
  [注:《孟子·告子》篇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
  者,无目者也。”子都或为郑庄公(743-702 B.C.在位)时的公孙阏,其字为
  子都。《左传》隐公十一年(712 B.C.)记载:
  
  夏,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也。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受兵于大宫。公孙阏
  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
  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
  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
  
  对于子都不顾大局射杀友军将帅颍考叔的行为,郑庄公竟不追究,其有宠可
  见。
  
  屈原(340-278 B.C.)的《九歌·少司命》一诗,也有古人认为是写男性的。
  
  少司命是楚人所崇拜的送子之神。清代陈森所作的同性恋小说《品花宝鉴》中
  就作如是观。后世因此将“少艾”一词作为美少年的代称。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夫:发语词;荪:对少司命的敬称)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女:汝)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此诗中的少司命似暗指屈原所爱恋的楚怀王(328-299 B.C.在位)。1944年,
  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屈原是同性恋
  者,在文坛引起哗然。孙次舟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朱自清同情孙
  次舟的观点,并请出楚辞专家闻一多主持公道。闻一多次年在《中原》杂志发
  表《屈原问题》,说:“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桩历史
  事实……”他认为,在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
  们只有依附于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当时盛行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
  
  屈原的《离骚》、《九歌》、《九思》、《远游》、《卜居》、《渔父》等
  诗,都可看作他与楚怀王的爱情由亲密到疏远过程的艺术记录。] 
  
  摘自潘光旦(1899-1967)译霭理士著:《性心理学》之附录,“注”为吧噗所加。
  

不过诗经是民间诗歌,翻译白一点的话,其实有时也是挺粗的。
  试着翻一个看看,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
    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如果你爱我思念我,就应该撩起衣裳,涉水过来看望我。你不肯来,你不想我,难道就没有别人爱我么?你这狂小子狂个鸟!
  
  “且”字最初的象形含义,就是指的性器官,周朝时仍旧沿用此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3#
发表于 2005-9-9 14:57:00 | 只看该作者
之二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同性之爱,常为人们所异视,然而同性之爱自古有之。在东方文化历史中,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国,同时也是同性性文化的先祖之大国。
  有语云:“杂说称娈童始黄帝。”(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中国同性恋的开端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到商周,就有“比顽童”、“美男破产(老)、美女破居”之类的说法。在周朝的民间诗歌中,也有许多赞美男风之词,如《诗经》中的《郑风》一章中有不少内容经后代学者考证,都认为是“两男相悦”之词。可称为楚辞的开祖的千年前战国越地著名的《越人歌》,也是同性情歌中的典范。至于历史上的同性之爱的记载,则举不胜举。在宫廷中,有龙阳之好、安陵之幸、余桃之爱、断袖之恩,有男皇后韩子高,唐称心与李承乾;在社会上,春秋有潘章和王仲的罗浮山共枕树,战国有鄂君子皙与渔夫的《越人歌》,魏有潘安,晋有周小史……不胜枚举。还有许多为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名人,也崇尚这种男风,如明代著名文学家,三袁之一的袁中道,有名的戏曲作家张凤翼,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明代最大的海寇,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清初诗词大家陈维崧,清初文学家林嗣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清代著名学者毕沅,太平天国杨秀清等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大多属于双性恋,即是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接受的类型,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同性恋。这种行为表现在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妻室家庭,只是崇尚男风而已。
从现有的史籍资料来看,中国汉以前“狎昵娈童”仅为君王贵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渐渐普及于士大夫及社会民众,并且多有歌咏之词。至唐朝与五代期间,男色之风渐衰,但至宋朝又兴盛起来,男子公然为娼,聚集于风月作坊,招揽生意。元代男色之风又衰,到明清时期又复盛,尤其是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蓄养相公成风。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称“男风”,小孩被称为“相公”或“象姑”。当时北京有本叫《朝市丛载》的类似于旅游指南的书上,载有吟咏相公的诗:“斜街曲巷趋香车,隐约雏伶貌似花。应怕路人争看杀,垂帘一幅子儿纱。”这种“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议而被废止。
  由于男风盛行,在社会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些怪现象,如夫妻同爱妾童就是一个例子。《晋书·海西公纪》记载:“帝在藩,夙有痿疾。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而二美田氏、孟氏生三男,长欲封树,时人惑之。”《晋书·五行志》云:“海西公不男,使右有相龙与内侍接,生子以为己子。”这情况似乎和春秋时的卫灵公和宋公子朝相似,海西公有一些嬖人参侍内寝,他自己有阳痿症而
不能生育,可是妻妾竟生三男,海西公还视为己出,这实在是太乌七八糟了。
  由于男风之盛,也引起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例如,由于失恋(同性恋)就侮辱对方,或动杀机。如《南史·长沙宣武王传》记载:“王韶昔为幼童,庾信弃之,有断袖之欢,衣食所资,皆信所给。遇客,韶亦为信侍酒。后韶为郢州刺史,信过之,韶接待甚薄,信不能堪,因酒酣,乃径上韶床,又践蹋肴馔,直视韶面曰:‘官今日形容大异畴昔。’宾客满座,韶甚惭耻。”这是庚信乘酒兴揭王韶的老底,当众侮辱,王韶是很难忍受的。还有,《南史本传》记载:“王僧达族子确,少美姿容,僧达与之私款甚昵。确叔父永嘉太守休属确之郡,僧达欲逼留之,确避不往。僧达潜于所往后作大坑,欲诱确来别埋杀之。从弟僧虔知其谋,禁诃乃止。”为了对方不再和自己搞同性恋了,竟掘大坑要埋杀对方,这真是狠毒之至。从古代至今有不少因失恋而杀人事,看来在同性恋这方面也是一样。这也说明了,同性恋“除了对象的转变为同性而外,其余一切用情的方法、过程、满足等等,可以说完全和异性恋没有二致。”
  世上发生过不少男子因有新欢而与妻断绝或累杀妻的现象,这是指异性恋,而同性恋也会造成这种恶果。《宋书·五行志》上记载:“自咸宁太康以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咸相仿效,或有至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说明这种现象并非个别。《魏书·汝南王悦传》云:“悦妃阎氏生一子,不见礼答。有崔延夏者以左道与悦游,令服仙药松术之属。又好男色,绝房中,轻忿妃妾,至加挞楚。”《晋书·石季龙传》记:石季龙“聘将军郭荣妹为妻。季龙宠优童郑樱桃而杀郭氏。及娶清河崔氏女,樱桃又谮而杀之。”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像石季龙这样的人有权有势,对家人和劳苦大众握生杀予夺之权,为了好男色而杀两个妻子,司法律的也不敢加以制裁。至于汝南王悦为了好男色而任意挞楚虐待妃妾,就更不算一回事了。
  对男风的态度,还可以明显地从当时公开的诗词歌赋、言论著述中看出来。例如咏晋代绝色美童周小史的诗歌,晋张翰的《周小史诗》:“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请车随风,飞雾流烟……和颜善笑,美口善言。”刘遵的《繁华应令》:“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腭脸若桃红。……腕动飘香拂,衣轻任好风。……剪袖恩虽重,残桃看未终。……”梁简文帝的《娈童诗》云:“……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揽裤轻红出,回头双鬓斜。……”还有公认的同性恋文学史上最具文彩的一首词,清代诗词大家陈维崧的《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飏。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休为我,再惆怅。” 如泣如诉、哀婉凄伤,蕴满了作者满腔深情。其他如,刘孝绰咏《小儿采菱》,无名氏的《少年》,昭明《伍嵩》,包括后来有名的戏剧《男皇后》等,对于男风描声绘色,极力摹写,淋漓尽致。沈约有一起《忏悔文》说:“汉水上宫,诚云无几,分桃断袖,亦足称多”,说明了当时男风之盛。又《北史·北齐·废帝殷本纪》记载:“天保九年,太子监国,集诸儒讲《孝经》。令杨诸传旨,谓国子助教许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资?’对曰:‘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简册,不知老之将至’”。许散愁这一番话,颇有自诩清高之意,这也说明当时“登娈童之床”之风很盛,所以“不登娈童之床”的许散愁反而显得鹤立鸡群。历史上对这一时期的男风还有大量记载,如魏始兴王浚的杨承先、魏齐王芳的郭怀、袁信,秦苻坚的慕容冲,石宣的甲扁,陈宣帝的陈子高,隋炀帝的王蒙等等,很难胜数。
当然也有女性同性恋者,只是比起男风,数量要少得多,也很少被记入正史。《汉书-外戚赵皇后传》记载,“房(宫女名)与宫(宫女名)对食。”东汉人应劭解释说:“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很显然,“对食”即当今所谓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性反常行为,它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性意识变态。在古代,封建帝王荒淫无耻,三宫六院,粉黛三千,牺牲了大量少女的青春。这些幽禁的宫女因不得与异性接触,性意识发生变态是不足为怪的,“对食”作为同性恋的隐语千百年来也一直在宫中流传。 “对食”开始专指女子同性恋,到后来,女子与阉者的不正常行为也称“对食”。另外,在统治阶级的女性中,这种现象也层出不穷,汉朝时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武帝时,陈皇后宠衰,使女巫着男子衣冠巾帻,与后寝处如夫妇,情爱弥笃。武帝开始怀疑,继而下狱究治,始知“巫女男淫”,遂废皇后于长门宫。这就是西汉时有名的“巫蛊之祸”。其实,以今日的观点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女同性恋,而且是境遇性同性恋,其中,陈皇后扮演主体的角色,女巫扮演客体的角色。发生这类问题,很可能是由于陈皇后因失宠而产生严重的性寂寞与性饥饿,企图另辟蹊径以渲泄性欲或聊以自慰所致。
  中国古代同性性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甚至,还影响到了周边国家。
古人眷养娈童,自有其标准与方法。同性做爱(主要是男同性恋者)一般是后庭之欢,通俗地说,就是肛交。因此对娈童的培养也着重一个“臀”字。臀要香臀,即不臭、不脏、不松、不过僵、弹性好、无味,甚至有香味最好,此可谓极品之臀。
  培养这种“香臀”自有其独到之法。传说在调养后庭的弹性时,常用熟牛肉切成条填充后穴,润滑熏香则用加过特制香熏调制的精油,包括食物、饮水都有要求,往往要很长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上好的“香臀”,然而,必须要特别注意身体,在此期间,一旦腹泻,就前功尽弃。
  中国的同性恋文化还影响到邻近国家,日本大概是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了。日本古代武士社会中的“众道”(男色)现象 ,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众道”,简单点说,就是好男色。用日本崇尚美的传统说法就是“菊花之盟誓”。日本男性少年在十五岁以前额前留前发(即“浏海”),这种少年正是被称为“若众”。但一般来说,能够参与修习众道并得到青睐的“若众”,首要的条件要是貌美如花的美少年--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当的。 这种少年多为将军、大名乃至武士身边的侍童,也称“小姓”,其实质地位即男宠,或用中国古代古雅的说法就是“娈童”。所以再准确定位一下的话,日本古代武士社会中流行的男色其实应该是一种“恋童癖”。但细细观照日本古代的娈童现象,你又很难说它究竟能否归到同性恋大营里。日本向来高蹈标榜的是男人与男人间的情义,在武士道精神的数百年浸渍下,男人与男人间(姑且不论其阶层如何)的奇特情义是超乎外人想像的。异姓兄弟之情、主仆忠诚之义乃至众道精神,往往和志之情混淆不清。这种感情在日本男人眼中似乎向来不被称为“爱”,而更多的表示为“忠”、“义”。就好像外国人看三国,总把刘备当同性恋,就是因为这家伙看到他欣赏的人物(当然是男人),为了表示亲密和尊敬,往往就“同榻而眠”。
  文化现象上有时候总是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日本、中国、希腊等国家在古代都很盛行男性之间的爱恋(据说古印度也很盛行,但我不太了解),算是比较典型的国家。这里简单做一个比较。西方的古希腊流行长者与少年间的爱恋,被王尔德称为“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的一种伟大感情”,比如说苏格拉底和阿西比德——据说后者是当时雅典最美貌的男子。“花儿般的年青”的少年,是古希腊人理想的同性恋情人。而古希腊军营中盛行的这种同性恋情也起到了激励军心的作用。古希腊曾有过一支“神圣军团”,就全部由一对一对的男同性恋组成——因为人们相信爱情能够激发人们的勇气。
  究其共性,很明显的有三点,一是三个国家当时都是把男同性恋当作一种时尚而趋之若鹜,社会舆论也并不认为丑恶;二是感兴趣的大多为年轻貌美的男子;三,往往男男之爱与男女之爱是并行不悖的,且一般而言男人都是要娶妻成家的。或者还可补充一个共同点:三个国家当时的妇女地位都不高。但现象上的相似并不等于实质上的一致。回过头看一下三个国家的同性恋现象,概括一下,或者可以说,古希腊的同性恋情是最神圣的,日本古代的同性恋情是最暧昧的,而中国古代的同性恋情是最狭邪的。
  但无论如何,中国古代同性恋现象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关于中国古代同性之爱种种,还需多方考证、研究。也许,同性之爱被大多数人异视,在认识上也有很大分歧,但其仍然不能够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决定其正误及其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不容忽视的影响。它也是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之一。希望人们也可以用一种平和的态度来看待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发表于 2005-9-9 14:57:00 | 只看该作者
在古往今来的人类中间,绝大多数人都实行异性恋,而且以性交做为满足性要求的主要方法。可是在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却有许多例外,例如有些人的性爱对象是同性,或性爱对象不是人而是物,或满足性要求的主要方法不是性交,这就出现了不少性异常或性变态的现象。这些现象历史上多有记载,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消失。
同性恋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性现象。这种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的散布面很广,无论在历史的哪个文明发展阶段,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有这种现象存在。二是人数很多,根据现代性科学的分析研究,同性恋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以此推断,全世界的同性恋约有一亿人至二亿人左右。三是世界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有同性恋的经历。

在形形色色的性现象中,同性恋是很能表现出文化因素的影响的。在许多未开化或半开化的民族中,同性恋是一种重要的风俗,而同性恋者往往得到别人的尊敬。在西方的古代文明中也是这样,亚述人中间有这种现象,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则都把同性恋看得相当神圣,例如古希腊人崇尚武德,他们认为男性比女性美得多,同性恋比异性恋尊贵。

  中国历史上对同性恋最早的记载是《杂说》中所谓“娈童始于黄帝”。

  《商书·伊训》中有所谓“三风十汾’,“乱风” 是 “三风” 之一,“乱风” 中包括“四愆”,其中之一就是“比顽童”。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至今还有轩辕庙,人们供奉不绝。

  如果“娈童始于黄帝”是事实的话,可以说同性恋是和中国的历史共存了。

  以后,《周书·周逸书》中有“美男破老,美女破居,武之殷也”的话。

  在著名的《诗经》中,经后代学者考证,有不少内容都是“两男相悦”之词,例如“子矜”、“狡童”、“山有扶苏”、“褰裳”、“扬之水”等章,其中有“狡童”、“狂童”、“狂且”、“恣行”、“维予二人”之类的词句,大都和同性恋有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有崇尚美男之风,记载也更详细了,这些记载有许多以后都成了成语典故。例如魏王和他的男宠龙阳君、楚共王和安陵君、卫灵公和弥之暇,以及汉朝的文帝之与邓通、哀帝之与董贤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同性恋故事。“安陵”、“龙阳”“分桃”、“断袖” 等,都成为同性恋的代名词了。

  古代的历史,往往是记载帝王将相的历史,对同性恋的记载也是如此,多记载帝王将相的男宠,这种现象往往反映出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玩女人玩腻了,就玩男人,可是真正有感情的也不少。例如汉哀帝十分爱董贤,甚至于要把皇位禅让于他,大臣们为此十分惊慌,极力劝谏方罢。有一次哀帝和董贤午睡,哀帝有事起床,但袖子压在董贤身下,哀帝不忍惊醒他,就用剪刀把袖子剪断了。同时,哀帝还叫人在自己的“万年冢”旁另筑一个墓留给董贤,使他们死后还能朝夕为伴。汉成帝和张放是另一个突出的例子,张放因为受宠幸过多,引起了许多贵族的忌恨,在太后面前进谮,以致太后将张放放逐至远地。成帝与张放涕泣而别,因为思念不已,常写信给张放,从未间绝。直到成帝驾崩,张放也哭泣至死。

  晋朝的阮藉有一首歌颂历史上有名的同性恋者的《咏怀诗》云: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

  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

  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流盼

  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

  欢爱,夙昔同衾裳,愿为双飞

  鸟,比翼共翱翔,丹青著名

  誓,永世不相忘。

  这首诗既描写了这些男宠的容貌,又描写了两个男人之间的真挚感情,还是颇为动人的。

  同性恋一直流传后世,经久不衰。

  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处于黑暗的中世纪,同性恋者往往被处死甚至被施以火刑的时候,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相当宽容,而且从宫廷到民间不少人是沉溺于此的。

  例如,明代皇帝好男风的就很多,其中明武宗朱厚照是很突出的一个。

  清代毛奇龄的《明武宗外记》记述,他每个月和后妃同寝不过四五天,其他时间都和所宠幸的小太监一起玩,流连往返。他最宠幸的男子有江彬、写亦虎仙、钱宁等。他常在“豹房”进行同性恋活动,不理政事,睡觉常以小太监钱宁的身体为枕,可见这是多么亲密的关系。

  在明武宗以后的明神宗朱翊钧也好男风,他宠爱十个俊美的小太监,这十个人被称为“十俊”。明熹宗朱由校也是搞同性恋的,他征美妓于不夜宫,征召娈童于长春院,而这些女院和男院就分别处于北京城中的花柳街与胡同巷,他时常行乐其中,其中美妓赛施和娈童少弥都是他的最宠幸者。

  除了皇帝以外,一些贵族、大臣也好男风,例如明世宗时的权臣严嵩和其于严世蕃就是如此。蒋瑞藻所编的《小说考证》中说到严世蕾热恋一个名叫金凤的优童,即男少年演员,“昼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寝”。以后金色衰而不演戏了。严家破败之后,金凤又重新登台,扮演严世蕃,演得惟妙惟肖。

  当时社会上的男风也很盛。士人除妻妾外,还有年少俊美的书章,这些书童伴主人出外或远游,往往也是主人的性伴侣。清代的名士郑板桥就和身边的几个僮仆都相好过,到老了还有这种嗜好。他在《板桥自叙》中说自己“酷嗜山水,又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这一段话说得很坦率,他也看透了,他已经老了,还愿意和他搞同性恋的人不过是为了骗他的钱罢了。他十分宠爱一个名叫五凤的僮仆,五凤后来死了,他十分悲伤,曾写过一首《县中小皂隶有似故仆五凤者每见之黯然》的诗,其中“口辅依然性亦温,蹉跎吮笔墨无痕,可怜三载浑无梦,今日与前远返魂”等句,很有感情。

  在明代,士人和士人之间相好叫“外交”,把男子与妻妾的性行为称为“内交”,而“外交”之例甚多。如清人钮 在《觚胜》中就提到明代书生吴生和姜郎相好,比一般伉俪还要情深,可是,他们却被一李姓巨公所拆散,并且把姜郎带到北京。吴生不愿离开姜郎,也克服了许多困难赶到北京,而其他朋友也捐助吴生此行,促成他们俩的见面。

  到了清代,不少达官巨贾迷恋男伶。其中有不少人是一种玩弄、侮辱与欺凌的行为,但也有情真意挚的。如乾隆年间有名的才士、状元与陕西巡抚毕秋帆,在政治、军事、文学和考证方面都很有成就,他也是个同性恋者。

  据《 罗延室笔记》记载,他贵为总督,妻妾不少,但他却把妻妾冷落一旁,而朝夕为伴的则是伶人李桂官。他们俩朝夕相对,形影不离,以致人们称李桂官为“状元夫人”,一般趋炎附势的人有事纷纷去找李,以致李成为当时京中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明、清两代,民问的同性恋之风也很盛,在有些地区,甚至于形成了一种风俗。例如“契”这个字在福建就是指男性间的性关系。中国传统的同性恋的关系,当要受社会承认时,就要举行一种“契”的仪式,建立“契父”和“契儿”、“契兄”和“契弟”等关系。在福建地区,这类关系很多,它和广东孤婆庄的妈祖阶层,都是中国传统的问性恋关系的表现。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十分重视家庭关系和家庭形式,所以同性恋关系也要以父子、兄弟、姐妹相称。《敝帚斋余谈》中说:

  闽人酷重男色,无论贵贱,各以其类相结,长者为“契兄”,少者为“契弟”。其兄入弟家,弟之父母抚爱如婿,弟日后生计及娶妻诸费,俱取办于“契兄”,其相爱者,年过而主者,尚寝处如伉俪。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关于女同性恋的记载,汉朝有个梁皇后,叫另一个女子穿着男人衣冠,同寝如夫妇,后为帝所觉,这个女子被视为妖巫而处死,梁皇后被罢黜,这可能是史书上对女同性恋的最初记载。历代宫女中,因为遭受性禁锢,搞同性恋者较多。文学作品中对女同性恋也有一些描述,如明末清初李渔所著的《怜香伴》中的崔笺云和曹语花等,都明显地表现出女同性恋的关系。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和清初的丁耀亢所著的《续金瓶梅》都不仅有女同性恋的描述,还有女性对女性施虐的情节,这都是当时社会风情的反映。清末民初,在广东、福建和上海等地都出现了一些女同性恋的组织如“金兰会”、“自梳女”等,与会者成双结对,情如夫妻,誓不和男子婚嫁,这也许是对男于性压迫的一种反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5#
发表于 2005-9-9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附图:
一、唐代《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中关于同性恋的记述
二、瓷花瓶:汉哀帝的男宠董贤的画像





————————————————

以上就素姐夫找的东西了
我觉得我基本没什么好补充的了……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6#
发表于 2005-9-9 20:24:00 | 只看该作者
喷了
小鱼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7#
发表于 2005-9-9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8#
发表于 2005-9-12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此姐夫非彼姐夫~

没我想要的东西,不过例子颇多,勉强作资料看能否推断出来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9#
发表于 2005-10-13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冬天到了,准备做饭~~~

这个帖子里的连接有不少家常菜:http://house.focus.cn/fviewmsg/1295/34603829.html

瑞士华人菜谱,绝对DIY:
http://www.ruishi.info/forum/read.php?tid=21852&fpage=1

北方人的家常菜,挺好做的:http://www.qingyun.com/column/yinshi/tanchi/2004032503.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0#
发表于 2005-10-13 15:54:00 | 只看该作者
近日我总发现一到下午就有姐妹嚷嚷不知道晚上该做什么,发愁吃什么,例如川川班长哈。昨天临下班前我跟树丛丛在旺旺上聊, 我说我想哪天把我家每天的菜谱贴上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得,还没等我说完, 她大小姐就在坛子上给我呼悠成大厨了。大厨不敢当,只是爱做菜, 贪吃而已。其实结婚以前也没碰过锅碗瓢盆,但结婚后,现实的生活来了,必须自己做饭了,而且是在北京,生活节奏快,单位离家远,怎样在下班后用最短的时间做一顿还算丰盛的晚餐呢,对此我用过一定的心思, 好在我有一个好搭挡,那就是我的LG。我和他,一个湖南人,一个重庆人,都来自美食之乡,口味和爱好差不多,所以我俩在做家务,尤其是做饭上没有发生冲突,谁有空谁做。我今天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是如何在周末做好准备工作,为平时五天既花很少的时间又能吃到丰盛的晚餐打好基础的。至于具体的菜谱,我想大家都是高手,也很容易找到,而且我认为做菜是很讲究感觉和天性,具体该加多少盐,放多少水,火侯怎么把握,还是要多多实践和练习。好了, 费话少说, 言归正传。

我认为一顿还算丰盛的家常晚餐一定离不开一锅好汤,荤菜,素菜、开胃的小菜。在具体讲怎么做这四样之前, 我先说说原材料储备、处理和保存,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平日要上班,周末就一定要做好采购工作。

一、??储备:我家冰箱常备的有柴鸡两只(推荐德青源的,现在还有半只装的, 适合吃一顿的)、猪蹄一盒、排骨(推荐肋排)三盒、五花肉三盒, 后臀肩两盒,鸡中翅两盒、黑山猪肉馅两盒,鸡鸭血两盒,肥肠和猪肚各一盒。素菜多备茎类、果类, 如苦瓜、丝瓜、胡萝卜、白萝卜、西葫芦、西芹等,绿叶蔬菜不易保存, 现买为好。还有就是各类干货。
二、??处理和保存:买回以上物品后,排骨冷水浸泡后,用开水抄(驱除污血和骚腥味),分成每顿需要吃的量装入保鲜袋或盒,猪蹄处理方法相同,五花肉(主要用来做回锅肉和盐煎肉, 炒菜也行)冷水浸泡后,用开水抄后煮成五分熟后,切成每顿需要吃的量装入保鲜袋或盒。后臀肩直接切成每顿需要做菜的量装袋;我特别想说一下肥肠和猪肚的处理方法,这可是我家祖传的秘诀哦, 肥肠和猪肚先用水洗净(推荐华普超市买的不错,干净又新鲜),控干水后用盐揉搓后放置10分钟(杀菌),再用水清洗后控干,然后将炒锅烧干将冒烟时放入肥肠或猪肚,这时就听见锅中嘶啦的声音,肥肠或猪肚也迅速缩小,肥肠或猪肚表皮粘液就粘到锅上,继续一边烫一边把水从锅中取出,待粘液烫完,取出,用水冲净, 即可将肥肠或猪肚切成几大块, 放入干净的锅中加适量的水、姜片、葱段、2勺料酒、花椒大火开后,小火煮一小时收汤。 煮熟的肥肠可以切片,做红烧,爆炒、酸菜炖均可, 猪肚可以切丝爆炒、凉拌,煲汤均可。而且经过我这样方法处理后的肥肠和猪肚绝对没有猪的骚臭味。

三、??做法:
A、??汤
1)??鸡汤
我家吃饭离不开汤,常备的是鸡汤。具体做法把鸡处理干净,剁成块,沥干水,
放油、姜片,几颗花椒在锅中炒, 炒到鸡肉收紧,鸡皮由白变黄,放入热水,再一并倒入砂锅,放几颗冰糖,少许盐(若要补可放天麻或人参之类的), 大火开锅后, 小火炖一个小小时即可。鸡汤做好后,可以分成几份,根据情况可冷藏和冷冻,在每天做晚饭时, 可在鸡汤中添加如下菜品即可做成不同的汤:1、海带结和粉丝;2、大白菜和粉丝;3、豆腐类4、蘑菇等。常喝鸡汤的好处就是增强免疫力, 加入菜类可以让鸡汤清淡些,也让晚餐菜品种类丰富些。
2)??十全大补汤(我瞎取名哈):
猪骨、猪蹄、猪肚用我上叙方法处理好,墨鱼干、干贝等干货先用水提前半天泡发后切1-2CM的条,将砂锅放水,最好根据原材料的量一次水加足,水开后加入处理干净的猪骨、猪蹄、猪肚、姜片、花椒几颗,大火开锅后,小火炖一个小左右放墨鱼干、干贝,再继续炖半小时即可,这个汤特别咸鲜香浓,妈妈们喝了还下奶。汤做好后,可以分成几份,根据情况可冷藏和冷冻,在每天做晚饭时, 可在汤中添加如下菜品即可做成不同的汤:1、冬瓜;2、白萝卜3、莲藕
3)??鸡鸭血汤
锅烧热后放油,油热后加水, 水开后放鸡鸭血块, 再沸腾后小火焖两三分钟,放盐、鸡精、小香葱末出锅

B、??荤菜类:
1)回锅肉:
五花肉按上述二中处理后,直接切薄片, 锅中放油烧热后,加入郫县豆瓣炒香后放肉片。肉片稍变弯曲后加如青蒜或水灼后(方便熟)的蒜苔或水灼后的胡萝卜,再翻炒几下,放点酱油、蒜片、鸡精 即可成各种类别的回锅肉。

2)盐煎肉:
五花肉按上述二中处理后,直接切薄片。尖椒一切两半,不怕辣整个也行。锅烧热后小火干锅煸尖椒,直到尖椒爆皮,变软, 加盐继续煸的同时放入肉片,若肉较肥不放油也行,大火翻炒,同时放盐,炒到肉片变弯曲、出肉香味即可出锅。此菜特别咸鲜辣,下饭。如家中有干豆豉也可在最后加几粒提味。

3、干烧五彩排骨。
排骨飞水后,放油锅中加姜末、花椒翻炒至排骨表皮焦黄后加入料酒没过排骨,开锅后小火炖,可先放一两勺酱油,等炖到八成熟时, 在另一锅中翻炒预先准备好的一小盘胡萝卜粒、青、红辣椒粒,炒到五成熟放入排骨锅中,大火收汁翻炒, 放盐即可出锅,此菜颜色搭配鲜亮,味道也很浓香。

4、香辣鸡翅
每块翅中分两半,放油锅中加姜末、花椒翻炒至焦黄后加入料酒没过鸡翅,开锅后小火炖,可先放一两勺酱油,等炖到八成熟时,放入辣椒块,大火收汁翻炒, 放盐即可出锅

5、啤酒仔鸡:切成块的鸡,下锅加蒜片和姜片过油炒,然后加一罐啤酒小火焖十来分钟,加些盐,再放青蒜小段小段的那种,要斜切,能吃辣椒的加几棵切碎的青尖椒进去,煮半分钟倒点酱油加几颗味精,一碗香喷喷的啤酒鸡就做好了。那汤汁绝对下饭:

6)剁椒鱼头:
原料:一个胖鱼头、剁椒、姜、小葱、味精、食用油。先将胖头鱼头处理、洗净控干水后,用盐抹匀放入盘中(注意找稍深一点儿的),盘底放姜丝,取四五勺剁椒铺在鱼头上,剁椒的量根据个人口味的轻重决定,口轻的少放些儿,口重的多放点儿。再浇几勺料酒,即可放入已上蒸汽的锅中蒸15分钟后,放入小香葱段,油锅煎油,浇在鱼头后闷两分钟出锅。

还有肉菜如珍珠丸子、干烧羊排、干煸牛肉丝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哈。

C: 素菜:素菜谁都会做,我不多说,做几个有特色的

1、??清炒菜心:油锅烧热先放盐再下菜心,丢几粒蒜进去提提味。如为了保证青菜的清新,先用开水把青菜焯一下,快速出锅,然后再下到油(盐)锅里过一过油就快速捞出,加点鸡精。

2 辣椒炒空心菜杆
先将空心菜的叶与杆分离,再去掉杆较老的那一段,洗净;码在案板上,用刀背将菜杆拍扁;再码齐切成碎沫,取青尖椒两三棵,同样先拍扁,切成碎沫;蒜拍扁切碎沫。 炒锅油热后,先放入一勺盐,将空心菜杆和辣椒的碎沫共同下入,翻炒一分钟,加入蒜仔沫,如有干豆豉也可加小把进去,再翻炒至熟,放少许鸡精或味精即可装盘。很下饭!!
3、豆豉辣椒
辣椒切成碎末,干豆豉先用水泡十五分钟以上。蒜切成末,。
起锅上油,先放盐,将以上所有东西同时下锅,炒熟以后再加一点醋、酱油、味精,混合均匀,即可。

D、??开胃的小菜
我家常备的开胃的小菜有自制的四川泡菜和酸豆角。等我有空再单独写明做法。

E、卤菜(可以卤鸡、鸭、五花肉、肝、鸡胗、翅等,卤好后切好,平时微波一下即可),等我有空再单独写明卤水的做法。

以上就是我家常做的菜,如还不够,或想吃面条, 就是常备一碗咸菜或芽菜肉末,,吃饭或面条时浇在上面. 总之我认为,在周末做好功课, 该买的买,该炖的炖,该切的切,平时下班回家就能从容些, 先把汤加热放菜, 肉菜配上素菜翻抄, 再备点小菜,卤肉,30分钟内搞定四菜一汤EAS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14 15:4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