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专用帖]  高乔餐厅开业!

[复制链接]
1001#
发表于 2005-7-17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狐狸吃起来味道应该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2#
发表于 2005-7-17 22:11:00 | 只看该作者
吐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3#
发表于 2005-7-18 03:22:00 | 只看该作者
红烧那只很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4#
发表于 2005-7-18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累啊,新赛季从备战开始就要到各家坛子上松土施肥浇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5#
发表于 2005-7-18 23:07:00 | 只看该作者
蝶啊同时打几份工呢?怎么看上去比咱当家的还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6#
发表于 2005-7-20 19:12:00 | 只看该作者
小蝶吃饱了撑着啊。。很辛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7#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01:16:00 | 只看该作者
死猫怎么叫的这么暧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8#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01:20:00 | 只看该作者
怀念下我刚被偷的手机,还有那个手机链都挂了好久了,唉~昨晚上又手欠似的多栓了一个玩偶上去:( 存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5 0:38:0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发表于 2005-7-29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嘿嘿。。。我第一个手机丢的时候,上面挂了四个乱七八糟的东东。。。。。。

所以,之后,偶的手机什么也不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0#
发表于 2005-7-29 22:18:00 | 只看该作者
手机链和钥匙链已经好多个用不完了,但是看见可爱的还是想买。。。没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1#
发表于 2005-8-10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我手机挂的东东经常换
质量太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2#
发表于 2005-8-20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玉凉王道,广告一下:
http://bbs.argstorm.com/dispbbs.asp?boardID=2043&ID=1945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3#
发表于 2005-8-20 19:44:00 | 只看该作者
有米有收录偶勤奋di插足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4#
发表于 2005-8-20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看在你二房的份上,特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5#
发表于 2005-9-1 00:15:00 | 只看该作者
“在战斗中不退缩,在胜利时不自满,在失败后不气馁,永远洁身自好——来自父亲的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6#
发表于 2005-9-1 00:58: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狐狸这话出自哪位革命前辈之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7#
发表于 2005-9-1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8#
发表于 2005-9-1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西格弗里德·克林斯曼(Siegfried Klinsmann)在很多年前给他还是青年球员的儿子足球教材上的赠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9#
发表于 2005-9-1 14:26:00 | 只看该作者
綠黨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多個國家都有的政黨。各個國家的綠黨的內容多少有些不同,但一般它們也有相同的目標。一般來說綠黨在他們的黨政中多多少少有下面四個基本目標:民主、和平主義、社會公義(許多綠黨尤其強調原住民的權利)和環境保護。他們往往為建立生態保護區出力,反對經濟對生態的破壞。


廣義
廣義地說,任何(暫時的)的目標為環境保護的政治運動可以被稱為是綠黨。但這樣的廣義的綠黨不一定支持上述綠黨的其它目標。

綠化
在過去數年中「綠化」這個詞往往被政治家和廣告人士用到政治方面去。比如為了吸取一定的選民一個政治家或一個政黨可能「綠化」,就是說在他們的黨章中加入一些支持生態保護的條例,或在他們的演說中假如一些支持生態保護的詞語。

綠色運動
綠黨是一個廣泛的政治運動中的一部分,這個政治運動一般被稱為綠色運動,但綠黨並不是這個運動中唯一的一部分。這個綠色運動的主要目標是改革社會來讓它不象現在這樣濫用自然的財富。

一個不屬於綠黨,但非常知名的綠色運動的成員是綠色和平組織。它與許多其它綠黨一樣是在1970年代成立的,與綠黨分享一定的目標,但使用其它的手段和組織方式來達到他們的目標。

綠黨
有些國家中的綠黨並不稱自己為綠黨,但一般他們也被列入綠黨的範疇。綠黨一般有以下兩個特徵:首先綠黨的黨章中有下述四個目標:環境保護(保存生態平衡)、公正(社會責任感)、民主(在取得決議時使用民主手段)和和平(無暴力主義)。其次綠黨一般採納共識決策法來決定他們的政治目標。一般來說狹義的綠黨與廣義的綠黨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要求社會公正和世界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0#
发表于 2005-9-1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歷史
1972年3月在澳大利亞第一個綠黨成立:聯合塔斯馬尼亞組,幾乎與此同時,在加拿大成立的「小黨」有類似的章程。1972年5月在紐西蘭惠靈頓成立的價值黨是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的綠黨。綠黨的名稱來自於德國綠黨,德國綠黨是1980年正式成立的。這些早期綠黨的章程逐漸地演變為今天全世界綠黨的章程。

綠黨的成長和成熟
一般綠黨都是從基層開始發展的,從一個區發展到一個市,發展到一個地區,一直發展到全國性的。他們一般維持這個發展過程中所必要的共識決策法。他們往往在地區佔據其它黨派沒有佔據的題目而獲得選舉勝利。

德國綠黨是第一個在國家性選舉中進入國家議會的綠黨。他們反對核能、反對中央集權和支持和平主義。1983年他們進入德國聯邦議會,在州政府中他們從90年代初開始就已經是聯盟執政黨了。從1998年他們與德國社會民主黨一起組織了一個聯邦紅綠聯盟政府。2001年他們達到了在德國廢棄使用核電站的目標。同年他們決定保持在聯盟政府中支持德國加入2001年阿富漢戰爭。這使得他們與自己的和平主義的目標發生了衝突,但同時也顯示了他們擁有一定的政治靈活性。

其它參與國家級政府的綠黨有芬蘭綠黨、比利時的比利時綠黨和生態黨以及法國綠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1#
发表于 2005-9-1 14:28:00 | 只看该作者

綠黨的政治


價值觀和道德觀
綠黨參加競選並試圖在他們的國家內影響法律制訂。因此他們不提倡消除法律或國家的權力機關,他們也不反對使用暴力來維持法律的執行。但他們認為通過和平、非暴力的方式來維持法律的執行比通過暴力的手段要好。

與許多「左派」政黨不同的是,綠黨一般不要求中央集權地管理一個國家的資本,綠黨一般要求將公共財富與私人企業徹底分開。他們認為高的能源和原材料價值可以迫使私人企業尋找更有效的生產方式。綠黨一般反對對私人企業的資助。只有在提供科研資金來研究更有效的生產技術的方面他們贊同國家對私人企業的資助。

一些「右派」的綠黨提倡地理自由主義的觀點,他們強調自然資本。他們提倡不對勞動和服務所產生的產值提稅,而對人對自然財富的消耗提稅。也就是說,綠黨內部對生物之間競爭配偶、地盤、食物、對生態學、對政治科學的看法也很不一樣。這些不同的看法造成了對道德觀、政治決定的爭論。事實上在不同的綠黨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綠黨道德」。

在國際上,全球綠黨宣言中提出所有綠黨應該遵守的六個基本原則。

對綠黨政治的批評
綠黨往往因為它們強調對生態平衡的保護作為保護人類的必須條件而受到批評。有人認為它們過分強調這一點使得它們的政治有時非常專制,尤其它們對於生產方式的政治非常專制。這些批評認為綠黨的政策中有社會主義或法西斯的元素。綠黨人士反駁說這對綠黨來說不存在。這更加適合一些綠色運動中不提倡民主的派別。

另一個批評是綠黨成員主要是已開發國家中比較受良好教育的人,而他們的政策則既涉及到已開發國家也涉及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比如綠黨提倡對他們認為造成污染的產品提稅。從全球的角度上來看,綠黨對重工業的反感被看作是反對一些發展比較快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或泰國的利益的。再比如綠黨參加反全球化運動,在一些國家如美國綠黨是反對自由貿易的最積極的黨派。有人批評綠黨的這個政策是反對開放富有國家的市場向發展中國家。綠黨自己則更強調它們是要求貿易公正。

最後綠黨經常被批評為反對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比如綠黨對基因工程和生命科學持比較悲觀的態度。在綠黨早期它們的確是相當反對技術的發展的。今天它們強調它們鼓勵發展「干淨」的技術如太陽能和反污染的技術。

平臺
綠黨的科技平臺是生態學,他們的政策平臺是女權主義、左派自由主義和自由社會主義,有時甚至自由生存主義。

一般來說綠黨反對低的化石燃料價格、無標誌的基因工程生物和使得被保護的生態區域失去其保護的稅收、貿易和其它收費。

聯盟
綠黨的特點是它們對生態學的重視和它們非中央集權的組織方式。隨地方特性的不同它們的重點、平臺和聯盟也可能不同。

一般來說它們與當地的生態學家、環境保護者和左派政黨以及和平組織和人權組織聯盟。

一個紅綠聯盟是一個綠黨與一個社會民主黨的聯盟。這兩個黨可能在選舉中聯盟,或在選舉後聯盟組織一個政府。

綠黨聯盟的原因和內容有:
選舉
土地改革
貿易安全
原住民
物種滅絕
雨林摧毀
生物工程安全性
生物工程保密性
健康保密性
自然資本主義
在生態學、物種滅絕、生物工程安全性和保密性、貿易安全和健康保密性方面所有的綠黨多少意見相同。但不同的國家和文化的綠黨按其生態環境和需要得不同也有非常大的差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2#
发表于 2005-9-1 14:29:00 | 只看该作者
全球化
在過去30年中在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民主國家中都有綠黨成立:從加拿大到秘魯,從挪威到南非,從愛爾蘭到蒙古。許多國家中的綠黨參加國家、地區或地方政府或議會。即使在中國這樣的非民主國家中也有綠網之類的非政府組織成立。世界各國的綠黨的網站聯繫在這裡。

大多數綠黨是為了贏得競選而成立的。但這也有例外。

全球性的集會
世界各地的綠黨不斷加強它們之間的合作。2001年在澳大利亞坎培拉舉行了第一次全球性的集會。在非洲綠黨的建議下它們決定在2006年前在非洲進行下一次聚會。

最早的綠黨網路在1990年就已經建立了。1992年5月30日至3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就已經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聚會。在這次聚會上決定成立一個綠黨指導委員會,每個洲派2名委員。1993年這個指導委員會在墨西哥城第一次聚會。會上決定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綠黨網路,包括全球性的綠黨年曆、BBS和目錄。這個目錄在此後數年中多次被擴大。1996年全球69個綠黨一齊發表聲明抗議法國在南太平洋進行核武器試驗,這是綠黨第一次全球性地發表統一的聲明。1997年12月它們再次統一就京都氣候協議發表聲明。

2001年的坎培拉聚會上70個國家的綠黨代表通過了一個全球綠黨章程。這個章程包含六個基本原則。此後每個綠黨可以討論和採納這六點。有些綠黨將它們放在自己的新聞公報中,有些放在自己的網頁上,有些將它們加入自己的章程和聲明中。這些過程都是逐漸進行的,在網上各個綠黨之間也在互相討論它們的進展過程。

聚會上也通過了組織性的問題。在聚會上一致決定建立一個全球綠黨網路(GGN),每個綠黨派三個代表參加全球綠黨網路。與此同時還成立了一個輔助性的組織:全球綠黨協調(GGC)。這個協調由每個綠黨聯合(非洲、歐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派三名代表。在坎培拉聚會前一些綠黨就已經開始討論組織問題了。全球綠黨協調主要以電子信件的方式來交換意見。全球綠黨協調的決定必須代表所有綠黨的一致意見。全球綠黨協調的任務是確定所有綠黨可能可以參加的全球性的運動。全球綠黨協調可以認可單個綠黨的聲明。比如全球綠黨協調曾經認可過一個美國綠黨就以色列-巴勒斯坦爭端的聲明。

全球綠黨集會為各地綠黨提供了一起組織運動的機會。比如新喀里多尼亞綠黨、當地原住民領袖、法國綠黨和澳大利亞綠黨一起為保護新喀里多尼亞的珊瑚礁發動了當地珊瑚礁列入世界遺產的運動。

全球綠黨會議
除全球綠黨集會外綠黨還組織全球性的會議。比如在約翰內斯堡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邊上來自澳大利亞、臺灣、韓國、南非、茅利塔尼亞、烏干達、喀麥隆、塞普勒斯、義大利、法國、比利時、德國、芬蘭、瑞典、挪威、美國、墨西哥和智利的綠黨開了一次會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3#
发表于 2005-9-1 14:30:00 | 只看该作者
全球綠黨網站
全球綠黨協調負責組織的全球綠黨網站是其加深各地綠黨之間的聯繫和建立全球性的運動的一個平臺。

綠黨聯盟
全球綠黨的成員按四個洲組合成聯盟:
非洲綠黨聯盟
美洲綠黨聯盟
亞洲和大洋洲綠黨聯盟
歐洲綠黨聯盟
2004年2月22日歐洲的綠黨在歐洲議會中結合成一個歐洲綠黨,它們共同以一個黨的形式參加2004年6月的歐洲議會競選。

對綠黨網路的批評
綠黨的全球化和全球綠黨章程對綠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因為這些東西是從一個「中央」發佈給基礎的。綠黨的精神是地區化、「人民的力量」。這個批評主要是針對綠黨章程的,而不是針對全球綠黨協調的,後者只能在意見一致的情況下發表公告。一般它的任務只是協調各地的綠黨的活動。

綠黨章程的確是一種中央集權。對許多綠黨來說,這是獨裁的開始。但還是有不少綠黨認為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權是現實政治的一部分。

各國或地區的綠黨
以下列表並不完全,列表是按英語國家或地區名稱字母順序列的。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綠黨(Australian Greens)
奧地利—奧地利綠黨(Die Grünen - Die Grüne Alternative)
比利時—綠色宴會(Ecolo)
比利時—比利時綠黨(Groen!)
加拿大—加拿大綠黨(Green Party of Canada)
英格蘭和威爾士—英格蘭和威爾士綠黨(Green Party of England and Wales)
歐洲聯盟—歐洲綠黨/歐洲自由陣線聯盟(Greens/EFA)
芬蘭—芬蘭綠色聯盟(Vihreä Liitto)
法國—法國綠黨(Les Verts)
德國—90聯盟/綠黨(Bündnis 90 / Die Grünen)
愛爾蘭—愛爾蘭綠黨(Irish Green Party / An Comhaontas Glas)
以色列—以色列綠黨(Ha-Yerukim)
日本—日本綠黨(みどりの會議)
荷蘭—荷蘭綠黨(De Groenen)
荷蘭—綠色左派(GroenLinks)
紐西蘭—紐西蘭綠黨(Green Party of Aotearoa New Zealand)
菲律賓—菲律賓綠黨(Green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
波蘭—波蘭綠黨(Zieloni)
葡萄牙—葡萄牙綠黨(Partido da Terra)
蘇格蘭—蘇格蘭綠黨(Scottish Green Party)
南非—南非綠黨(Green Party of South Africa)
西班牙—西班牙綠黨(Los Verdes)
瑞典—瑞典綠黨(Miljöpartiet de Gröna)
瑞士—瑞士綠黨(Grüne Partei der Schweiz / Les verts - Parti écologiste suisse)
臺灣—臺灣綠黨
美國—美國綠黨(United States Green Party)
世界—全球綠黨(Global Green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4#
发表于 2005-9-1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德国绿党 (字面意思(直译): '90联盟/绿党), 是一个德国政党,whose regional predecessors were founded in the late 1970s as part of the新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In 1980 the party was founded as "Die Grünen" on a federal level in West Germany. It is the oldest and thus far most politically successful of the world's many green parties. In 1989 and 1990 numerous civil rights groups in East Germany combined to form "Bündnis 90", which merged with "Die Grünen" in 1993. Since 1998, Bündnis 90/Die Grünen have been part of the coalition government on the national level.



1970年代: 创立
在70 年代晚期, 环境保护者和和平活动家政治上被组织作为绿色(Die Grünen) 。反对对核能的膨胀的用途, 北约战略, 和生活的某些方面在一个高度工业化社会是主要竞选问题。重要图在第一岁月是- 在其他人中-Petra Kelly 和Joseph Beuys。

1980年代: Parliamentary representation on the federal level
In 1982 parts of the party broke away to form the Ecological Democratic Party. Those who remained in the Green party were more strongly anti-military and against restrictions on immigration and abortion, while supporting the decriminalization of marijuana use, placing a higher priority on working for the rights of gays and lesbians, and tending to advocate what they described as "anti-authoritarian" concepts of education and child-raising. They also tended to identify more closely with a culture of protest and civil disobedience, frequently clashing with police at demonstrations against atomic weapons, nuclear power, 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runway (Startbahn West) at Frankfurt airport. Those who left the party at the time might have felt similarly about some of these issues, but did not identify culturally with the forms of protest in which Green Party members took part.

After some success at state level and the vote for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party first won seats in the Bundestag, the lower house of the German parliament, in the 1983 election. Among the important political issues at the time was the deployment of Pershing II IRBMs and nuclear-tipped cruise missiles by the U.S. and NATO on West German soil, generating strong opposit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at found an outlet in in mass demonstrations. The newly formed party was able to draw on this popular movement to recruit support. Partly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Chernobyl disaster in 1986, and to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threat of air pollution and acid rain to German forests ("Waldsterben"), the Greens increased their share of the vote to 8.3% in the January 1987 West German national election.

Template:Greens

1990年代:两德统一, 放弃议会
在12月1990 日竞选, 发生在新被重新统一的德国, 绿色在西方没有通过5% 极限必需赢取位子在Bundestag 。它只归结于德国竞选法律的临时修改, 分开地运用5 百分之"障碍" 在东德和西德, 绿色获取了所有议会席位根本。这发生了因为在前GDR 的疆土, 绿色, 在共同努力与B5undnis 90 (联盟90) (一宽松编组民权活动家以不同的政见), 能获取超过表决的百分之5 。某些人民归因于这恶劣的表现竞选的勉强迎合民族主义和爱国心流行心情, 反而集中于主题譬如气候变化(竞选海报骄傲地当时陈述: "大家谈论德国; 我们谈论天气!", 释义德国全国铁路公司的一个普遍的口号) 。在1994 年竞选, 然而, 党的西部分支回到了Bundestag 当绿色得到了7.3% 表决全国性和49 个位子。

1998-2002: 绿党作为执政党, 第一届

摄于2001党会1998年, despite a slight fall in their percentage of the vote (6.7%), 绿党获得了联邦议院47个席位并且与德国社民党组成了联合政府。Joschka 菲舍尔成为新政度的副总理和外交部长,除此之外绿党还在其他俩个绿党成员在政府中担任大臣(Andrea 菲舍尔, 后来是Renate Künast和Jürgen Trittin).

Almost immediately, the party was plunged into a crisis by the question of German participation in the NATO actions in Kosovo. Numerous anti-war party members resigned their party membership when the first deployment of German troops in a military conflict abroad occurred under a Green government, and the party began to experience a long string of defeats in local and regional elections. Disappointment with the Green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increased when anti-nuclear-power activists realized that shutting down the country's nuclear plants would not happen overnight, and numerous business-friendly SPD members of the federal cabinet opposed the environmentalist agenda of the Greens, necessitating far-reaching compromises.

In 2001, the party experienced a further crisis as some Green Members of Parliament refused to back the government's plan of sending soldiers to help with the 2001年美军入侵阿富汗战争. 总理施罗德 called a vote of confidence, tying it to his strategy on the war. Four Green MPs and one Social Democrat voted against the government, but Schröder was still able to command a majority.

2002-...:绿党作为执政党, 第二届
Despite the crises of the preceding electoral period, in 2002, the Greens increased their total to 55 seats (in a smaller parliament) and 8.6%. This was partly due to the perception that the internal debate over the war in Afghanistan had been more honest and open than in other parties, and one of the MPs who had voted against the Afghanistan deployment, Hans-Christian Ströbele, was directly elected to the Bundestag as a district representative for the Kreuzberg-Friedrichshain constituency in Berlin, becoming the first Green to ever achieve this in Germany. Certain lobby groups which had benefited from Green-initiated legislation in the 1998-2002 term, such as the environmental lobby (Renewable Energies Act) or gays and lesbians (Registered Partnership Law), also rewarded the party with their votes. Perhaps most importantly for determining the success of both the Greens and the SPD was the increasing threat of war in Iraq, which was highly unpopular with the German public, and helped gather votes for the parties which had taken a stand against participation in this war. Despite losses for the SPD, the coalition government with the Social Democrats commanded a very slight majority in the Bundestag and was renewed, with Joschka Fischer as foreign minister, Renate Künast as minister for consumer protection, nutrition and agriculture, and Jürgen Trittin as minister for the environment.

One internal issue in 2002 was the failed attempt to settle a long-standing discussion about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members of parliament should be allowed to become members of the party executive. Two party conventions declined to change the party statute. The necessary majority of two thirds wasn't reached by a very small margin. As a result, former party chairpersons Fritz Kuhn and Claudia Roth (who had been elected into parliament that year) were no longer able to continue in their executive function and were replaced by former party secretary general Reinhard Bütikofer and former Bundestag member Angelika Beer. The party then held a member referendum on this question in the spring of 2003 which did change the party statute. Now members of parliament may be elected for two of the six seats of the party executive, as long as they are not ministers or caucus leaders. 57 % of all party members voted in the member referendum, with 67 % voting in favor of the change. The referendum was only the second in the history of Bündnis 90/Die Grünen, the first having been held about the merger of the Greens and Bündnis 90. In 2004, after Angelika Beer was elected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Claudia Roth was elected to replace her as party chair.

The only party convention in 2003 was planned for November 2003, but about 20% of the local organisations forced the federal party to hold a special party convention in Cottbus early to discuss the party position in regard to the Agenda 2010, a major reform of the German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planned by chancellor Schröder.

The November 2003 party convention was held in Dresden and decided about the election plattform for the 2004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s. The German Green list for these elections was headed by Rebecca Harms (then leader of the Green parliament party in Lower Saxony) and Daniel Cohn-Bendit, previously Member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for Les Verts, the French Green Party. The November 2003 convention is also noted because it was the first convention of a German political party ever using an electronic voting system.

The Greens gained a record 13 of Germany's 99 seats in these elections, particularly on the back of the perceived competence of Green ministers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the unpopularity of the SPD.


Daniel Cohn-Bendit and Rebecca Harms at the "olitical Ash Wednesday" 2004 in Biberach/Riss

当前事件
The Greens are currently the target of the German Visa Affair 2005, a discussion instigated in the media by the CDU. At the end of April, 2005, they celebrated the decommissioning of the Obrigheim nuclear power plant. They are also continuing to support a bill for an Anti-Discrimination Law in the Bundestag. In May, 2005, electors in North Rhine-Westphalia will decide over the future of the only remaining red-green coalition at the provincial (Länder) level of government, after Heide Simonis failed to win a majority in the Schleswig-Holstein parliament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Green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the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5#
发表于 2005-9-2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1 16:0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