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1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帕潘斯草原上吟咏、吟歌、甚至吟啸[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22 23: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子
在遥远的地方,我忽然想起祖国就是一双双眼睛、手和脚。美洲、欧洲、阿根廷都失去了边界、失去了旗帜,只剩下历史地理加代尔、马拉多纳和贝隆夫人、博尔赫斯、格瓦拉和风情,只剩下眼泪、微笑、足球和舞蹈……
                                                                                 ——鲁比尼·《祖国阿根廷》

在帕潘斯草原高远的天空中,永远都能看到展翅翱翔的雄鹰。挥动着强劲的臂膀,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地上的万物无一能逃脱它犀利的眼睛,它就象上帝一样俯视着整个大地!
在足球的天空中,也永不缺少那些来自草原的雄鹰:风华绝代的马拉多纳、狂野不羁的肯佩斯、飘逸如风的卡尼吉亚、刚毅勇猛的巴蒂斯图塔、孤傲叛逆的里克尔梅……
那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我不止一次地梦见过她,但她却离我的所在地最为遥远;那是一个时髦而又质朴的国度,城市的夜景可以媲美巴黎,而那儿的人民会带给你最坦诚的笑容;那是一个拥有蓝天、白云和金色太阳的国度。这就是阿根廷,一个梦幻而又神秘的国家。
接触阿根廷缘于足球,后来当我抛开足球的范畴,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地理、历史、民族风情、文化艺术时,我惊讶于展现在我面前的画卷是如此的神奇和瑰丽!而当我又把这些再和足球放在一起时,突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太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与足球一起,构成了一首绵延百载的长篇史诗,一阙亘绝古今的雄浑歌吟,甚至是一声穿透历史云烟的或清亮或浑厚、或欢快或悲怆的长啸……
高乔神话与蓝白英豪
夜间孤独的过客,你是谁?我是一度笼罩这里的诗; 我这最后远去的高乔人, 就此永将祖国的心带离。
                                                            ——何塞·埃尔南德斯

在阿根廷2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一半是草地,茫茫的,一望无垠的草地。而这片长满青草的大平原,就被称作为潘帕斯草原。在这片草原上,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桀傲、善良、叛逆、坦诚、粗鲁、无畏、迷信、仗义、无知、无羁。他们身披篷秋,腰跨弯弓,他们就是潘帕草原上的浪子——高乔。
在阿根廷,如今又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狂野、叛逆、奔放、潇洒、飘逸……他们的血管里依然流淌着高乔人的血液,他们从博卡、河床、圣洛伦索走出来,远赴欧罗巴,去证明自己,去征服世界。他们就是潘帕草原上孕育出的足球天才。
不是骑马飞驰,就是对歌、吟咏、赌博、以及带有野性色彩的格斗,这就是高乔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桀骜不驯,无拘无束同样影响了阿根廷一带又一带的球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马拉多纳为何视国际足联如草菅,为何阿根廷不少球星会去吸毒,会如此潇洒地放浪形骸。
战争是高乔成为民族英雄的必要条件。高乔们骨子里头充满着好斗的精神,而且他们还个个无畏死亡。为了胜利,他们会不惜任何代价和手段,这就注定了高乔军队在独立解放运动中战功赫赫。
世界杯也是战争,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阿根廷人同样找到了自己的民族英雄。阿根廷人有着极其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在马岛战争中,他们输给了英国人的军舰和大炮,但是在足球场上,他们狠狠的教训了英国佬。虽然阿根廷人为胜利而作出的某些行为一度遭到人们对这个国家球员的怀疑,但仅仅是他们为国家而作出自己人体极限的挑战,这就是伟大!你还记得电视里播放的那个经典镜头么:1986年阿根廷3:2胜西德后,马拉多纳和队友们在更衣室里赤裸着上身挥舞着球衣高呼“ARGENTINA!ARGENTINA!……”那是能够给整个阿根廷带来振奋的欢呼啊。
阿根廷人远不满足于机械枯燥的现代化生活,他们需要英雄,他们内心的冲动渴求英雄。而高乔就是英雄,马拉多纳就是英雄,他们是阿根廷民族的象征,高乔和足球已经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在阿根廷人人皆有的精神。
通过高乔,我们看见了一个民族,一个向往自由,勇往直前的民族。
通过足球,我们看见了一个民族,一个坚毅不屈,奔放狂野的风之帝国。
格瓦拉与马拉多纳
我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切·格瓦拉

                                 
多少年来,我一直疑惑,马拉多纳和格瓦拉的眼睛为什么这样相似,那双痛苦而坚毅的眼睛为什么如此清晰的震撼着我的心灵。马拉多纳在很早的时候就喊出了"像切一样战斗"的口号,现在他的手臂上又文上了切的头像。这两个伟大的阿根廷人给当时的权贵留下了惊恐的回忆,也给现在的人民留下了惊艳的遐想。多少年来,我一直想在这种回忆与遐想中去聆听他们的脚步声。
他们的人生轨迹的起点都是潘帕斯草原,我到今天还在惊讶,这片风灵的草原上到底藏着的是一种怎样神奇的魔力和一种怎样隐秘的激情,能够前后滋润出这样两个独立而相似的灵魂,孕育出这样两代火爆而壮烈的神圣?
马拉多纳和切·格瓦拉从草原上走出来后,都成了革命者。虽然他们革命的图腾不同,但他们收割的革命主题是一样的。格瓦拉用他那游击战士带血的脚印,走出来的更是一条人世间自由的个性文化的追梦道路。马拉多纳给足球带来了一种具有更深层意义的革命,他以他那天真,狂野的性格在足坛掀起了另类的狂飙,他使得足球进入了一种自由释放的个性时代。从他开始,足球场上才开始赋上了那种绚丽多姿的个性色彩和风情魅力。 就像红色阵地应该感谢切·格瓦拉一样,足球也应该感谢马拉多纳!如果没有他那次天真的革命,足球要变得单薄的多,枯燥的多。
格瓦拉和马拉多纳都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在那两双眼睛里,你便可以读出那永不放弃对理想的执著,对浪漫的追慕。他们革命奋斗的脚步在生命的旅程永远不会停止,作为一个革命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他们注定不会是欢乐英雄,他们注定就是悲剧的主角。就像那个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格瓦拉的躯体和灵魂早在1972年被玻利维亚军人的子弹洞穿。
足球的上帝也早在1994的那个夏天死去。
一切都已经谢幕了,那个时代真的离我们远了。
博尔赫斯与巴蒂斯图塔
我的寂寞,由于有了这样美好的希望,竟然变成了快乐。
                                         —— 博尔赫斯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弄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同时喜欢上文学和足球,在我看来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直到我碰触到两个阿根廷人,我终于改变了过去的看法。
   
大概有半年时间的全部子夜,我始终与一个叫博尔赫斯的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耳鬓厮磨。这个人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他的玄思几乎抵达了人类智思所拓展到的极限,我昏厥在他叙述的花招里不能自拔,惟一的念头是想把自己涂鸦过的每片纸每个字立刻销毁;大概有十年的时间,我始终伴着一个叫巴蒂斯图塔的阿根廷足球巨星或喜或悲,这个人的名字同样响彻云霄。他在球场上的动作几乎将人类的激情张扬到汹涌澎湃的极至,我沉迷在他进球后张扬的庆贺动作里不能自拔,惟一的念头是希望伟大的战神永远也不要老去。
和托尔斯泰一样,博尔赫斯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永世的遗憾和耻辱;和鲁伊科斯塔一样,巴蒂斯图塔是对世界足球先生评委会最大的嘲笑和讽刺。
 
博尔赫斯的世界和巴蒂斯图塔的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可当你同时走进一个幽冥和一个阳光的世界里,你却体会到两个不一样的世界却像一面相同的镜子,以有限的形式忠实地重复着整个世界的无限性。为了解决自己面临的巨大困难,博尔赫斯惟一的办法是“有条不紊地写作”,在写作中获得超脱;为了释放自己一身的力量与激情,巴蒂斯图塔惟一的办法是“兢兢业业地踢球”在踢球中寻求快乐。虽然他们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却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写作和踢球取消了人的世俗存在,让心情的故事光芒四射,他俩游走在文本语言和肢体语言之间,体验的巨大的幸福和绝望同时到来。
  
初读博尔赫斯,你总感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作为实体而存在的人,而是一个幽灵。初看巴蒂斯图塔,你同样感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作为实体而存在的人,而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斗之神。 博尔赫斯的作品实难区分出哪些是诗歌、哪些是小说或者散文,写作已经成为了他的存在姿态。巴蒂斯图塔的进球已记不清哪些是大力轰门、哪些是优美的弧线挂死角,进球已经成为了他的存在姿态。
  
如果说博尔赫斯心怀文学之本,完成了对纯粹文学形式的再造,那么巴蒂斯图塔则心怀足球之本,完成了对纯粹足球形式的诠释。 在我看来,博尔赫斯和巴蒂斯图塔已超越了他们的职业范畴,让我们直接抚摸着文学和足球之外的枪炮与玫瑰。
  
如果没有博尔赫斯,套用博尔赫斯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将会贫乏得多。”
   
如果没有巴蒂斯图塔,套用巴蒂斯图塔的一句话:“有时我怀疑我对足球的热情。”
长发·探戈·足球
阿根廷足球的历史是用长发书写的。
                          ——迭戈·马拉多纳

阿根廷足球从来都不缺乏个性鲜明的天才,从肯佩斯到卡尼吉亚,从雷东多到巴蒂斯图塔、克雷斯波,在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原始的勃发的生命力。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一头张扬的飘飞长发。于是,绿茵场上平添了一份飘逸、风动、轻灵与狂野的美。
世界足坛从来都不乏长发球星,从古力特到巴乔,从瓦尔德拉玛到依基塔,但没有一个国家像阿根廷那样将长发视为足球的一种标志性“语言”,甚至是一种图腾!关于长发,在1998年世界杯前被演绎到极至。铁血的帕萨雷拉发出削发令,对此,战神屈服忍痛削发;对此,老马嗤之以鼻,他说阿根廷足球的历史是用长发书写的。而孤傲的雷东多宁可悲壮地告别世界杯,也拒绝落发,阿根廷人的叛逆这次在一向温文尔雅的王子身上,再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长发也许只是阿根廷足球的一个很感性的体现,而要深层次地挖掘阿根廷足球的激情与艺术,只能从民族气质上寻求答案。欧洲白人后裔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阿根廷,一直以来在南美大陆有很强的优越感,在文化归属上更倾向于欧洲。这种气质也渗透到足球领域,使同样拥有华丽技术的阿根廷人,天生就要比南美其它国家具备更高的战术素养。
而阿根廷的探戈更多意义上可看作一种绅士行为,奔放不失优雅,这样的气质融入他们的足球之后,便给绿茵场平添了一份无法阻挡的激情,来自帕潘斯草原上的探戈风暴,足以淹没全世界的眼……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如果我为阿根廷而死,请记住: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
                                    ——贝隆夫人

1994年美国世界杯,马拉多纳因服用违禁药物被禁赛,在1/8决赛中,被抽去主心骨的阿根廷在与罗马尼亚人的对峙中,以2:3败下阵来。当晚央视制作了一档阿根廷专辑,背景音乐正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看到狂妄的马拉多纳,飘逸的卡尼吉亚,潇洒的雷东多,奔放的巴蒂,失望的阿根廷球迷,我真的为阿根廷队感到惋惜。
阿根廷人有着张扬的个性的同时,又蕴涵着飘忽的洒脱,这从巴蒂和卡尼吉亚身上,便可透析出来。阿根廷人还有着坚毅不屈的精神,贝隆夫人便是杰出的代表。这位阿根廷第一夫人有着非凡的演讲才能,这来自于她顽强的意 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她为女工及工会的权益问题奔波,也为了 民众的健康贡献出心力。进入50年代后,她在阿根廷民众中 的声望甚至超过了她的丈夫,无数人将她视为偶像。在一次演讲中,贝隆夫人曾经这么说:“如果我为阿根廷而死,请记住: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
后来,我看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电影为我们描绘出了阿根廷的美妙画卷。当远处热情奔放探戈舞曲渐渐模糊的时候,我仿佛听见一缕忧伤的音乐缓缓响起,仔细聆听,原来正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再次听到《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是在2002年6月,那是个不堪回首的日子,强大的阿根廷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就惨遭淘汰,足球就是这样的残酷和匪夷所思。当晚央视又制作了一档阿根廷专辑,背景音乐还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只是八年后已物是人非。沧桑的巴蒂老泪纵横,和克雷斯波相拥而泣,那一刻,所谓的中锋之痛,在瞬间已化作过眼云烟;艾马尔哭得像像个受伤的孩子,令我欣慰的是他还有明天;卡尼吉亚则在红牌中用一个背影告别世界……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但是,请允许我为你感动。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突然想起斯迪法诺、肯佩斯、马拉多纳这些在历史长河中闪现在华丽光泽的名字,已多多少少沾上岁月的灰尘了,而巴蒂、卡尼、雷东多那一代十年来纵横驰骋的天才也渐渐隐去,这不免令人伤感。幸运的是我们还有里克尔梅、艾玛尔、达历桑德罗、卡维纳吉……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明天。潘帕斯草原在一般中国人的心中,也许只不过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地理名词,但在我,却是一个朝圣者心中的耶路撒冷,是一个不小心一脚踏入后便不再愿意出来的神秘的庭院。
最后,还是在一句老掉牙却很经典的话中结束这篇冗长无趣的东西吧:蓝天,白云,ARGENTINA。亘古不变的神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3-10-23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与阿根廷足球一样,狂野、叛逆、奔放、潇洒、飘逸同样是阿根廷文化艺术的精髓。
有时侯我们已经区分不清,究竟是因为这群阿根廷人而爱上其祖国的文化,还是因为那瑰丽的风情而爱上驰骋在这球场上的血性男子?或者两者兼有?
谈古论今,言之有物,仿如一卷古老而动人的史诗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感谢七狼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3-10-23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老弟弄点酒就能出好东西。哥哥这老怪物这几天闷得慌,等你来煮酒论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3-10-23 21:4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等七狼的新文章可是等了很久了呢。

爱上阿根廷足球,就一定会爱上阿根廷。高乔人给我的感觉已经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述——

感谢阿根廷的存在,也感谢七狼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10-23 22:52: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寂寞,由于有了这样美好的希望,竟然变成了快乐。

真喜欢这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3-10-24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博尔赫斯的世界和巴蒂斯图塔的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可当你同时走进一个幽冥和一个阳光的世界里,你却体会到两个不一样的世界却像一面相同的镜子,以有限的形式忠实地重复着整个世界的无限性。

镜子   这个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3-10-24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几天没上来了…………最近一直很闷……
很高兴当我再次上来时看到了七狼GG的美文…………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但是,请允许我为你感动。”

很喜欢这句话…………我想关于阿根廷的点点滴滴是我们心中永远都无法释怀的……
她已经变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马拉多那,卡尼,巴蒂……的身影离我们远了…………
克雷,大头,兔子,艾马尔……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梦想…………

让我们微笑着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3-10-24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杨七狼
你教教我,怎么可以写出那么那么好的东东来。。。。。。
感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3-10-24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如此美文,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蓝天,白云,ARGENTINA。亘古不变的神话”,每次想到这句话,都会觉得心中尘俗顿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11:35: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多谢各位捧场。
PS:4楼的,没有正宗的绍兴花雕,就别喊偶去,上次你那破洋酒喝得太败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3-10-27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听到《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是在2002年6月,那是个不堪回首的日子,强大的阿根廷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就惨遭淘汰,足球就是这样的残酷和匪夷所思。当晚央视又制作了一档阿根廷专辑,背景音乐还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只是八年后已物是人非。沧桑的巴蒂老泪纵横,和克雷斯波相拥而泣,那一刻,所谓的中锋之痛,在瞬间已化作过眼云烟;艾马尔哭得像像个受伤的孩子,令我欣慰的是他还有明天;卡尼吉亚则在红牌中用一个背影告别世界……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但是,请允许我为你感动。
——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单我可以为阿根廷哭泣。
马岛战争阿根廷不是败给英国。而是败给整个世界,不会忘记战争中世界对阿根廷的禁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3-10-31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又细品了一次,写的真是有点绝版的感觉了。我想至少我以后不敢写关于阿根廷的抒情性文章了。

思路真是天马行空,开阔无比,而且对比应用的也很绝,不仅让我看到了阿根廷的巨星风采,也让我回味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文化精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3-11-2 20:04: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我怎么写不出来那么好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3-11-9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来美文前就寻思七狼最近是否又有极具思想的文字  来了 果然
帕潘斯草原 拉普拉塔河畔  高乔 长发 探戈 足球 都牵系着每一根神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3-11-10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也是描写阿根廷众球员美文中的极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3-11-10 17:05:00 | 只看该作者
狼兄真是心马无缰,小弟我五体投地。
强烈赞成绝版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3-12-4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感觉,这样的阿根廷
想象中的蓝天白云,博尔赫斯的阿根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3-12-17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写的这么好!!!大哥!真是~~~~~~~~哎!不说了.难以用语言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3-12-22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既然表达不出那就多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3-12-23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多读的!
看一千遍够了吗?》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3-12-25 02:53:00 | 只看该作者
七狼,向你提个建议,为卡尼补一段。
哎,提又有何用,来年春天,仿佛有一个世纪之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5 2:54:3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3-12-26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3-12-27 22:03:0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把阿根廷诠释到了及至,就像那片草原一样的旷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4-4-17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8 13:55:0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4-5-11 17:36:00 | 只看该作者
又看了一篇,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7 12:0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