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白胡子老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那么烂的导演还能在中国那么火

[复制链接]
26#
发表于 2011-12-22 09:0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与蓝之舞 于 2011-12-22 09:07 编辑

转一段史料:12月12日傍晚7点,唐生智却突然向各路守军发出撤退的命令,自己也背弃了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于12月12日傍晚8点,乘坐为他保留的最后一条小汽艇北渡长江逃走。唐生智的带头出逃引起了南京守军的哗然,本来大家都准备战死到最后一个人,可是自己的司令却在最关键时刻首先背信逃走,还有谁愿意继续拼命抵抗?南京守军一下就发生总崩溃,完全失去了组织,官兵们开始各自设法逃命。

    由于南京三面被日军包围,唯一可以逃跑之路就是北渡长江。于是大量士兵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蜂拥向挹江门,试图北渡长江而逃。但唐生智并没有解除他对守卫挹江门发出的三十六师的不准任何人出城逃跑的命令,所以三十六师开枪阻止试图出城逃跑的守军(金陵十三钗的原著里也对退兵被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自己人打伤有过记述),于是中国军队双方发生了交火,最后城内的守军动用准备进行街巷战的坦克,击破挹江门出城,随后的大量逃兵和试图逃跑的难民也乘势冲出城外。但渡江的船只已全部销毁,很多人就抓一块木板、一条树枝试图游水渡过近2公里宽的长江。但12月份的江水十分寒冷,绝大部分试图渡江的人全冻死在江中。一些逃兵看见无法渡江,就再次返回城中。他们扔掉武器,脱掉军装,抢夺老百姓的服装穿在身上,逃入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12月13日一早,日军吃惊地发现曾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忽然全部退走,日军轻易冲入南京城内。下午2点左右,日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挹江门,发现挹江门外有成千上万的逃兵和难民挤杂在一起试图渡江,于是日军向逃兵和难民们开火,造成血染长江的大惨案。由于南京城内四处都是中国士兵脱扔的军装和武器,日军认定有大量的中国军人化装成平民潜入“安全区”。由于在上海战役中日军多次遭到平民和学生组成的“便衣队“的袭击,所以日军在“安全区”以外见人必杀,而后又开始对“安全区”进行大搜捕,抓捕“便衣队”。一旦抓捕到隐藏在“安全区”内的逃兵就处死,很多无辜的平民也因此被杀。此外,日军还以缺乏粮食为由,杀害了很多投降的中国士兵。

    日军12月13日进城后,在南京进行了大量的杀人、强奸和抢劫,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12-22 09:05: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军队原准备用来巷战的坦克就这样仅仅在撤退时发挥破门的作用了,据其它一些记载一些坦克沉入江底,还有一些被弃后来成了跟日军炫耀战利品合影的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12-22 09:10:09 | 只看该作者
http://img8.itiexue.net/1223/12236708.jpg



片中的小股国军还是一支机枪到班的德械师,虽然国军有大范围撤退和投降(最终被耻辱屠戮)的事实,但也不乏勇猛抵抗者,虽然电影夸张了其作战水准,但我绝不否认誓死 ...
白与蓝之舞 发表于 2011-12-22 08:38
你也当过兵的,那个一条长龙反坦克有多么荒谬。有很多种手法来歌颂和表达勇士们的不屈,但是导演选择了秀智商下限。
张艺谋仍只有一部《活着》给他充台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12-22 09:15:08 | 只看该作者
打坦克那里是很弱智的煽情,本来一个强大特效团队制作很好的战斗场面被这一幕毁了,当然这电影也不是给军迷和战争迷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12-22 09:27:02 | 只看该作者
当然,观影时虽然心情沉重,但是12(14?)个风尘女子齐刷刷旗袍在舞台上唱小曲那段一出来,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苏沪烟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1-12-22 09:33:33 | 只看该作者
齐齐一排唱秦淮景那段在我看来也是个败笔,看得我头皮发麻,却不知为何有人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09:36:04 | 只看该作者
你也当过兵的,那个一条长龙反坦克有多么荒谬。有很多种手法来歌颂和表达勇士们的不屈,但是导演选择了秀智商下限。
张艺谋仍只有一部《活着》给他充台面。 ...
Josef 发表于 2011-12-22 09:10


强顶,这点和我观点完全一致。

不否认金陵的剧本剧情不错,但是导演的水准真的太………………

这种片子给他拍,说实话真的挺浪费的。还投资六个亿,用屁股想都不认为这部片子会需要6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09:37:39 | 只看该作者
齐齐一排唱秦淮景那段在我看来也是个败笔,看得我头皮发麻,却不知为何有人叫好。
白与蓝之舞 发表于 2011-12-22 09:33



他的很多安排都很牵强,他不是一个懂得取舍和有整体感的导演。只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觉得这个好了就一定要用了,但是不知道其实西装是不能搭配比基尼的。

虽然单看,都很美,放一起未必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1-12-22 11:08:1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当时看预告发现张艺谋搬出来的是德械师时,我还是挺欣喜的,看样子是花心思下功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12-22 11:16:02 | 只看该作者
我则是看中了94超轻……
不过不论德械还是美械,比起正宗的德国师和美国师来还是差得十万八千里。
想起一个笑话:
志愿军准备对美军作战:美械有什么了不起,国军的美械还不是那回事……
美军准备对志愿军作战:中国人有什么了不起,国军还不是那回事……
开打……
志愿军和美军:哎呦,我的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12-22 14:24:10 | 只看该作者
齐齐一排唱秦淮景那段在我看来也是个败笔,看得我头皮发麻,却不知为何有人叫好。
白与蓝之舞 发表于 2011-12-22 09:33


妓女大合唱有啥奇怪的?

现实中大合唱不是常常有吗?

偶没看电影,但在网上有这个片断,这不同于以往老上海电影中场景,也不同于张艺谋《摇呀摇摇到外婆桥》那个交际花兼黑老大的女人(巩俐扮演)舞台亮相。

偶觉得楼上几位除了挑刺外,谈不出什么来着。

因为你若作为黑子的话,总能谈出你一二三四五六七乃至十的不是来


其实,当初看张艺谋的《红高粱》,就觉得有与众不同之处的。你说,就其故事完整性来说,能跟《地道战》《地雷战》等比吗?当然不行,但是他就是带来视觉冲击,和形象记忆的冲击。到今天为止,他的电影里,台词让人记忆没有几个,但是视觉记忆肯定不少的。

当然,红高粱那首歌曲,是中国电影新时代以来第二首让我记忆深刻的歌曲,第一首是《小花》主题曲(还是片尾曲?)妹妹找哥泪花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4:32:16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挑刺,明眼人自然明白,真正懂电影的,还真没遇到一个会说张艺谋好的。

他是摄影师出生,他的强项是能把画面弄的很美,但是对电影,他没多少艺术表现力细胞。只要稍微看几部片子,就能完全看出这个导演的水准真不怎样,根本就没什么感觉。

不是贬低影片,只是对这样水准的导演,当真无法恭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12-22 14:32:29 | 只看该作者
嗯,一条龙反坦克的视觉和形象记忆冲击那岂是《地道战》《地雷战》能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12-22 14:34:08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恐怕地雷战地道战不管是台词还是影像,让人记住得更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12-22 14:40:5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恐怕地雷战地道战不管是台词还是影像,让人记住得更多吧?
Josef 发表于 2011-12-22 14:34


侬比样册那,看到妓女唱歌为啥提我?
另外问下,这帮妓女唱的是《天涯歌女》还是苏州评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1-12-22 14:44:29 | 只看该作者
嗯,一条龙反坦克的视觉和形象记忆冲击那岂是《地道战》《地雷战》能比的。
Josef 发表于 2011-12-22 14:32


偶说的是1987《红高粱》所涉及抗战内容和《地道战》相比,给人印象与众不同的,日本鬼子形象也就是活剥人那个场景,但欧们记住却不是日本人形象,而是那个猥琐到不能再萎缩中国男人,在日本人淫威下拿着杀猪刀活剥同胞。。。当然这个不是主题了

但你把正在上演这个片子中你所认为是败笔的判断与《地道战》等扯到一起,也太不合时宜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12-22 14:44:42 | 只看该作者
侬比样册那,看到妓女唱歌为啥提我?
另外问下,这帮妓女唱的是《天涯歌女》还是苏州评弹?
苏沪烟雨 发表于 2011-12-22 14:40
不要骂人,我是看到旗袍和琵琶想到你,不是妓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12-22 14:47:29 | 只看该作者
偶说的是1987《红高粱》所涉及抗战内容和《地道战》相比,给人印象与众不同的,日本鬼子形象也就是活剥人那个场景,但欧们记住却不是日本人形象,而是那个猥琐到不能再萎缩中国男人,在日本人淫威下拿着杀猪刀活剥 ...
pedro 发表于 2011-12-22 14:44
其实我还是觉得《金陵》总体上来说蛮好,逢人就说这片子值得看。但是战争戏实在让人吐血,不是军事爱好者不能体会看到一条龙反坦克时的震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12-22 14:49:2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骂人,我是看到旗袍和琵琶想到你,不是妓女。
Josef 发表于 2011-12-22 14:44


嗯,最近一年多经历比较坎坷,粗口多了。
主席一说歌女,我倒有点想看看这部电影了。
对于夏主席所说的这种旗袍、琵琶、吴语、嗲囡构成的画面,我还是比较欣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12-22 14:51:31 | 只看该作者
偶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谈问题吧

张艺谋以力推女主角出名,各位不妨谈谈这次十三钗头牌倪妮,与巩俐、章子怡当初形象,对于一个男性观众内心引起何等冲击?

例如谈谈冲动也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12-22 14:59:27 | 只看该作者
偶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谈问题吧

张艺谋以力推女主角出名,各位不妨谈谈这次十三钗头牌倪妮,与巩俐、章子怡当初形象,对于一个男性观众内心引起何等冲击?

例如谈谈冲动也行 ...
pedro 发表于 2011-12-22 14:51


我想问问,这小囡唱了啥歌?还是评弹或者戏剧之类的?
南京秦淮河,这地方还是比较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12-22 15:02:59 | 只看该作者
姜文在高粱地干巩俐,以及李保田在染布时干巩俐,以及《卧虎藏龙》那个啥干张子怡所扮演玉娇龙,等等判断让俺yy不少天的。当然,《色戒》中汤维扮演的女学生,那个闷骚劲也是令人浮想联翩的

这次,这个倪妮,电影还没看,不过看片花和宣传,似乎与前二任谋女郎形象有大大不同,前二任角色,都是首次以村姑形象示人的如《红高粱》中的“我奶奶”和《我的父亲和母亲》中的我娘。

是不是倪妮脂粉气太重,直接奔到《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时代的巩俐形象上?但是也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12-22 15:03:23 | 只看该作者
姜文在高粱地干巩俐,以及李保田在染布时干巩俐,以及《卧虎藏龙》那个啥干张子怡所扮演玉娇龙,等等判断让俺yy不少天的。当然,《色戒》中汤维扮演的女学生,那个闷骚劲也是令人浮想联翩的

这次,这个倪妮,电影还没看,不过看片花和宣传,似乎与前二任谋女郎形象有大大不同,前二任角色,都是首次以村姑形象示人的如《红高粱》中的“我奶奶”和《我的父亲和母亲》中的我娘。

是不是倪妮脂粉气太重,直接奔到《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时代的巩俐形象上?但是也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12-22 15:04:2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问问,这小囡唱了啥歌?还是评弹或者戏剧之类的?
南京秦淮河,这地方还是比较灵的。
苏沪烟雨 发表于 2011-12-22 14:59


《秦淮景》吧?

网上有的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12-22 15:05:51 | 只看该作者
偶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谈问题吧

张艺谋以力推女主角出名,各位不妨谈谈这次十三钗头牌倪妮,与巩俐、章子怡当初形象,对于一个男性观众内心引起何等冲击?

例如谈谈冲动也行 ...
pedro 发表于 2011-12-22 14:51
啊,我满脑子是德式钢盔和三流的日本陆军装备。
对了,还有个重大的吐槽点,狙击步枪,国产抗战影视剧狙击步枪满天飞,简直是无狙不成戏,去TMB。
女人?那2个回去找东西的死得好惨,真可怜,干死小日本!还有个养猫的小姐有点像潘帕斯小猪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11 05:5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