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0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晋清谈玄学[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1 1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谓清谈玄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大夫,多手执尘尾,不谈世事,尚论玄理。其实,所谓清谈, 原是清议、谈辩、雅谈、正论的意思。其来源与先秦以来的谈辩风气及东汉的清议 有关。 先秦诸子好谈辩、以争论辩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说。如孟子与告子之辩、庄子 与惠施之辩,这种辩论发展至魏晋,则变为以道家经籍为依据的谈名辩理。 另外,汉代地方清议流行,喜品评人才的才能和本性,发展至魏晋,则变为引用名 家分析概念以及道家哲理来品评人物,成为清谈的另一渊源。 而玄学,即玄虚之学。「玄」的概念源于老子,《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即认为现实世界以外,有一纯粹抽象的世界,是为「玄」。玄学家以抽象的 「无」,作为思想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天下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无」。 「无」便是老、庄心目中的本体。 魏晋玄学寻求顺时应变的处世之道,在乱世中保存自己,甚至重建或再创社会秩序。 魏晋时期的学者,大多从老子、庄子的学说,甚至从《周易》的理论中,寻找「玄」 的道理,促成玄学流行。 清谈与玄学相互配合,遂出现支配魏晋时代的新思潮。玄学便是道家思想及《周易》 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而清谈则是这种特殊思想的表达方式。 清谈玄学盛行之原因 1. 东汉的「党锢之祸」,不少名人才士,身罹政祸。魏晋时,曹氏及司马氏先 后篡位夺权,亦大杀名士。士人遭此大劫,感到心灰意冷,为了明哲保身,便纵情 物外,转而清谈老庄以避世。他们寄情于酒,玩世不恭,谈玄说理,助长了清谈玄 学的流行。 2. 汉末以来,经学研究已见僵化,士人对章句训诂,已无兴趣,遂趋向讨论义 理,重视微言大义,开启了游谈之风。善谈的士人,每获盛名,于是学术风气为之 一变。 3. 东晋以后,佛教日渐流行,因为《老》、《庄》之学,与佛学有互相表里的 共通处,不少佛教高僧都加入清谈行列,助长了玄谈的发展。 魏晋玄学发展概况 1. 东汉未年至曹魏末年 曹魏放弃东汉以来的察举制,选才标准由「用人唯德」变为「用人唯才」, 代表着儒家传统理论衰落,名家之学抬头。学者就人的德行与才能间的关系展开辩 论,这种清谈后期配合了道家思想,认为有名(不完全、有限制的)是臣道,无名 (无限制的)才是君道,渐展为玄言之学。 2. 魏正年间 何晏发挥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认为「道」是无名的,而圣人深得「道」的 精髓,故圣人便能「无名」。此外,何晏及王弼却主张现实世界之外,是有一个无 形及本体的世界(称「无」),亦即宇宙的本源。何、王二人也不反对名教,但认 为名教应与自然配合。 3. 西晋元康年间 竹林七贤认为名教只是统治者用以统治的工具,遂尊奉老庄,反对礼教,驳 斥何晏┃王弼「名教合于自然」的贵无论,提倡「超名教而任自然」。这时期对儒 学的反动,亦由单纯的学说辩论,变为行为实践。 4. 西晋永嘉年间 裴□不满竹林七贤的放诞,又不认同何、王「名教合于自然」的主张。他认 为万物皆自然而生,主张「名教即自然」 5. 东晋南朝 这时清谈成为政治上的特色,论题包括声无哀乐、养生等。加以当时佛教 盛行,佛理渗入学,人们多以老庄释佛,或以佛释老庄,成为一种佛学化的玄学。 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 何晏 字平叔,三国时魏国大臣,玄学家。以秀才知名,好老庄,提倡玄言。和夏侯玄、 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为士大夫所效,一时风气。他援老入儒,宣称「天地 万物以无为为本」,主张君主无而治。还提出重自然,轻名教。 王弼 字辅嗣,三国时玄学家。素好论儒道,辞才逸辩。他把「无」作为万物之「本」; 同时认为「无」是天地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最后根据。认为「无」就是「道」。 阮籍 字嗣宗,三国时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他反对虚伪的名教而崇尚自然,以天地、 万物自然存在的观点,否定了在自然之另外有主宰。他认为万物出于自然,「道」 即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们要学习自然了解自然。阮籍还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体和谐的。 他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要完全顺应自然。他既反对「名教」,又把「自然」和「名 教」调各起来。因他只是反对司马氏借名教来拢络士人,内心是要维护真正的名教 的。 嵇康 字叔夜,三国时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他崇尚老庄,反对虚伪的礼教和礼法之 士,还发表过离经叛道、非薄圣人的言论。他否认世界的本源是「无」的说法,认 为万物都是由元气产生的。嵇康还强调「自然之理」,反对「古义」出发。人们进 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首先要求得「自然之理」。前人的「古义」对于自己的认 识只起辅助作用而矣。 清谈玄学对后世之影响 玄学与佛观念,如有、无、静、真实、虚无等,颇有相通之处,东晋以后,高僧亦 多尚清谈,玄学家与高僧互相论难,佛教典与老庄释义趋于本土化及哲学化,中国 思想界得的内涵遂得以扩大,有助儒、释、道三教合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3-11-23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这样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2-19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杨七狼,小文一篇在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4-29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竹密岂防流水过。。山高难阻野云飞。。。。心无樊篱。。。哪来的什么名教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4-29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就像那天有个人非要拉着我到金山海边帐篷里去找隐居的感觉,懒得搭理他,自己在家弹琴品茶为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4-29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巨隐隐于心。。楼上看来功德圆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4-29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两个精神病的对话 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4-29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欧阳一休在2006-4-29 18:48:00的发言: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巨隐隐于心。。楼上看来功德圆满了。。。

俺的功德有自己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em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4-29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我是钱在2006-4-29 21:39:00的发言:

两个精神病的对话 有点意思

小丫头片子~老夫说话你快点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4-29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二奶  越来越没规矩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9 22:46:1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4-29 22:52:00 | 只看该作者
[]两口子慢慢拌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4-30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不好...中埋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4-30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哀家发这帖本来就是用来套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4-30 16:07:00 | 只看该作者
不高我感觉此帖更像香香的肉包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4-30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肉包子那就是假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7-7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谭贝勒在2006-2-19 19:36:00的发言:
杨七狼,小文一篇在此。

看到了

王弼

字辅嗣,三国时玄学家。素好论儒道,辞才逸辩。他把「无」作为万物之「本」;
同时认为「无」是天地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最后根据。认为「无」就是「道」。

这个人死得太早了........是他的早逝成全了向子期和文贼郭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7-8 00:22:00 | 只看该作者
何晏、夏侯玄,都不过沽名钓誉之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6 13:3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