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64|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紅樓十三本[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24 1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本學歷來是紅學中一大分支,脂本又是其中的主要研究内容。然而近世常在書店遇見某些自稱十分喜歡紅樓的年輕朋友,不知脂本爲何物,讓我在慶幸紅樓讀者層出不窮之時,不禁啞然:不識脂評本,連真正的脂砚斋重评石頭記都未曾讀過,不知這喜讀紅樓從何而來? 脂評本,簡稱脂本,多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是紅樓傳世諸多版本中面貌最接近雪芹原著的一個系統,其分枝複雜,上面紀錄有脂硯齋,畸笏叟、棠村等人的批語,通稱脂批。 脂硯齋何人?眾家大致有四種説法:一、堂兄弟說。這是胡適的最初看法,認爲脂硯齋是曹雪芹的堂兄弟。二、曹雪芹本人說。後來,胡適自己又改稱“脂硯齋即是那位愛吃胭脂的賈寶玉”。三、史湘雲藝術原型說。週汝昌先生否定胡適的本人説時,據脂評内容口氣等,認爲作批者是一位女性,即曹雪芹的續弦夫人。四、叔輩說。吳世昌先生根據瑞裕《棗窗閑筆》中的記載,及脂批口氣,斷其為雪芹叔輩,後世學者據此發展,認爲脂硯齋即雪芹叔叔曹頫。 脂批另一重要作者:畸笏叟,是雪芹長輩,此點諸家多無分歧。因此也有很多學者認爲畸笏叟為曹頫。 棠村為雪芹弟。 另有梅溪、松齋等於作者同時代的批者,鍳堂、綺園、立松軒、玉蘭坡、左綿痴道人等晚於作者的批者,其中左綿痴道人可確定為咸豐同治閒人孫桐生,餘者身份未定。 通常所說的脂批,不單是指脂硯齋的批語,它廣泛的包括了脂硯齋、畸笏叟、棠村、孔梅溪、松齋等與雪芹關係十分密切的親友的批語。這些人都知道曹家的興衰更替,對此有切身之痛,都明白雪芹筆下的任一曲衷,可以說,他們不單單是紅樓夢的閲讀者、批者,其實就是紅樓夢作者的一部分,他們是紅樓夢的一個創作小組,有時甚至是直接指導了雪芹的寫作(批語中多處可證明),此書的校訂等工作,更是由脂硯齋親身躬行的。脂批的内容,有很多是點睛了雪芹筆墨中的煙雲模糊處,對讀者明說了其所未說,而有的又是為雪芹在創作動機上打政治掩護,雖語詞模糊不清,然其意欲蓋彌彰。所以說,完整意義上的紅樓夢,並不是回數的問題,而是包括了脂批的,也就是說,脂批是紅樓夢内容的重要部分,是紅樓夢情節不可分割的組成,脂評本的底本,就是雪芹創作的手稿。因此,不研究脂硯齋等人的批語,是無法充分了解紅樓夢的創作動機,及情節背後所隱藏的深層歷史含義的。 現世所存的脂評本,都是當年脂硯齋等人手批本的過錄本,並非原稿。由於過錄過程中的各種現實或歷史情況,同一底本的過錄本也不盡然相同。但因爲它們能比較真實的反映雪芹的創作原意,因此都把它們歸為“脂評本”,準確的說,是脂評本系統的各衍生本。存世十三個脂評本之間關係複雜,對此的研究有助於挖尋《石頭記》的真正面目,也就是當前版本學所致力於的工作。 接下來用一張圖表列出紅樓十三本的名目,以便窺其概略: 编号 版本 别名 收藏 一 甲戍本 脂残本、脂铨本 胡适 二 己卯本 脂怡本、脂馆本、脂配本 北圖 三 庚辰本 脂京本 北大 四 梦稿本 脂稿本 中科院文学所 五 戚序本 有正本、脂戚本、戚本 1921年毀於火 六 甲辰本 脂梦本、脂晋本 北图 七 靖藏本 脂靖本、靖本 1964迷失 八 列藏本 脂亚本 俄亚研所 九 蒙府本 王府本、脂蒙本、脂府本 北图 十 舒序本 巳酉本、脂舒本 中科院文学所吴晓铃 十一 戚宁本 脂宁本 南图 十二 郑臧本 北图 十三 2000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曹立波,在该校图书馆善本室发现了一部《红楼梦》旧抄本,不同于以上十二个版本,使脂本体系扩充为十三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4 17:12:41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4 17:28:00 | 只看该作者

zt传世一十二种脂砚斋评石头记钞本之版本概况

這是我看到爲數不多的值得一讀的紅樓愛好者而非專家對脂本研究的論述,推薦給大家,但其中有很多主觀的看法,並不是完全客觀的描述版本情況,對研究不深的朋友來説讀起來可能有點困難,只作爲給諸位的一個參考意見,過兩天有空我會把總結出來的十三種脂本情況附上,更爲詳細的平實地作一個介紹 作者:振振公子 原来这篇文字我是贴在悼红轩BBS,篇幅大约只有现在的一半.经过不停的收集资料和改写,前前后后搞了半个学期,同屋都以为我有毛病了.在四通原来我用的名字木瓜和人重了,我使现在这个名字.声明一下.我还是我.文中无书名号,参考书目的顺序由于不时增加新的,弄乱了.这些都无伤大雅.红迷朋友,如果想着找人聊红楼梦(不仅仅关于版本)的时候,寒假里我不在学校,请email to:taotao_chen@hotmail.com 谢谢.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u! 传世一十二种脂砚斋评石头记钞本之版本概况 诗曰 自执金矛又执戈 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 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 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奈我何 乾隆中(一七五四年顷),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十数年而盛行,然皆写本。时传抄面世,即为脂砚斋之评本。惜乎书犹未就,雪芹曹先生为泪尽而逝。诸本止八十回矣。藏书家抄录传阅,纸贵京都,几三十年。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比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乃有程伟元、高鹗之百二十回刊印聚珍版问世,改题红楼梦,字句亦时有不同,不明何人续撰。程本既出,风靡天下,势力影响,莫与之京。钞本遽日渐湮埋,不为世人所晓。其后伪本垄断,几至一百二十年,千亿坊间本俱其化身,遂成定本。一时海内哄传,士人争读,谓之历代小说中之无上上品,曰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直至清季民元(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方有沪上狄平子石印戚本行显于世。脂本始得重见天日,此举于红学界中不啻石破天惊。迨民国十年(一九二一),胡适先生为亚东图书馆之新式英文标点排印本(世称亚东初排本即是)作序,题红楼梦考证,为新红学滥觞,令学界震动。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俞平伯先生红楼梦辩改定,顾颉刚先生序之曰,胡俞二著标识着「旧红学的打倒,新红学的建立」云云,始有新旧红学二者之分辨。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甲戌本出,归胡适。庚辰本随之继现。新红学遂凭借此等新材料,借助新方法,破中见立,颇有建树,成就较之旧红学不可以道里计。红楼梦之版本研究亦由是肇始。 自此以降,七十年来,世间幸存之脂砚斋评石头记古旧钞本相继重现人间,迄今凡一十二种,实如凤毛麟角,弥足珍贵。脂本留存未经旁人改动之曹雪芹原文面貌,可供校雠,更兼有脂砚斋(或曰雪芹乃其亲侄)等人评批三千余条,散见诸本,间或透露作者身世,或指示写作意图,或论及八十回后佚稿及作者修改删却的情节,其文艺批评自身亦独具只眼,颇是精到,历来为方家所重。是为天下红迷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然各钞本版本不一,互有出入;历经二百余载,蠹祸难免,实无完璧。 公子闽人,性耽红楼。今受业西郊燕园,得傍规模居国内第三的北大图书馆,古籍庋藏只让北图,与上图比肩。馆藏脂系中最为重要的庚辰本,并有名藏书家冯隅卿先生所遗之九部古版红楼梦,内有大陆仅存的三部程甲本之一,九部程乙本之一,以及最早的雕版刻本东观阁本一部。时值大四,公子功课骤弛,更喜都门连降大雪。夫天下至乐,莫若雪夜拥被读红。公子心血来潮,入库翻书,搜罗脂本点滴资料,并细加梳理,述其大要,开列于下,盖「以公同好」 耳。 注:文首之题红楼梦七律止见于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评。 目 次 脂评石头记八种: 壹 甲戌本;贰 己卯本;三 庚辰本;肆 列藏本; 伍 戚 本;陆 戚宁本;柒 蒙府本;捌 靖 本; 脂评红楼梦四种: 玖 甲辰本;拾 梦稿本;壹拾壹 己酉本;壹拾贰 郑藏本。 说 明 脂砚斋评本石头记系统的传世写本依据底本年代,所存原文与脂评情况及后人窜改多寡,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较为正规,为最早期的脂本。多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保存着最近于曹雪芹原文的正文文字和大量较可信的脂评。研究价值最高。如上之壹至三,可包括梦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余回未改前的原文。对列藏本的版本价值有较大争议,但公认不如前三种。 第二类:经加工过。批语全无署名。多题为石头记。出现了许多早期脂本所无的批语,不能确认是否脂评。价值稍逊。如上之伍至捌,且此四种为同一祖本,属戚本系统(或称立松轩本系统) 。 第三类:经增删窜改。大都以红楼梦为题。以脂本为根据,大量删改原文或删弃脂评。如上之玖,壹拾壹,壹拾贰,以及梦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余回改后的面貌。 甲戌本第一 又称脂残本,脂铨本。 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见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 因第一回第八页楔子正文中 「出则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句上,比他本多出「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 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叶,第十三回上半叶缺左下角。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 一、此本祖本可能是脂砚斋的编辑本。理由是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有些地方虚以待补,如若干回的回前诗,仅有「诗曰」空悬。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语系从另本移录。 一、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抄录时间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后。 一、第一回第一页第一行顶格题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行 「凡例」二字,第三行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陈毓罴认为这一段是脂批,正文当从 「列位看官」起。其中第一至四则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凡例之末诗前横书「诗曰」二字,脂系钞本题诗多这种格式,下七律一首:「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 一、第一回第四页下第一行 「丰神迥异」 句下至第五页上末行 「大展幻术,将」句之间,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两页,四百余字。 一、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无署名及日期。其中朱墨抄录双行批是此本一大特色。有九回无批。此本独出的批语都在第六、第八回。 一、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如第一回「满纸荒唐言」 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这条批语是持曹雪芹卒于壬午年(一七六三)论者的首要依据。 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本不避康熙帝的 「玄」 字讳。 一、书中有刘铨福几条跋,又有其友濮文暹、濮文昶兄弟跋。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在其上亦有批跋。 一、纸黄脆,已经一次装裱。第十三回首页缺去小半角,衬纸与原书接缝处,钤有「刘铨福子重印」章。 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得之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孙桐生批语三十余条,署「左绵痴道人」。之后流传不详,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现于上海,为刚刚归国的胡适先生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胡适根据上述第一回中文字称此本为甲戌本,开以干支年份定名红楼梦各钞本之先河,并且认为甲戌本「为世间最古又最可宝贵的红楼梦写本」,所以适之先生视此本为平生秘本,向不轻易示人。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胡适南下,临行匆忙,一生藏书俱皆抛下(由北大图书馆收得),只随身带走了这一十六回的甲戌本和他另藏的一部程乙本。一九六二年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Cornell大学图书馆。 一九六一年五月,胡适始决定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央印制厂影印行世,止五百部。为朱墨两色套版印刷,附胡适的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缘起及跋。次年六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朱墨套印出版,两种:甲。线装一函两册,保留胡适的序和跋;乙。依原大四册,去尽胡适手迹,附有俞平伯先生的后记及红楼梦年表,大陆发行。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六二年版重印,删去后记,线装四册;一九七五年五月出平装一册。一九八五年九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据台湾商务版。 己卯本第二 又称脂怡本,脂馆本。 题石头记,见于封面。每回卷端题有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 字样。 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云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 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其中第一册总目缺,第一回开始缺三页半,十回末缺一页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十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 一、此本第三十四回末题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为脂本石头记第一个出现 「红楼梦」标名的本子。如果不是后世藏书家所加,则说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过「红楼梦」 为书名。 一、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目,第十九回无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原缺,此与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系据另一种钞本抄配,文字与程高本系统相同,见第六十七回末注云「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钞本武裕庵补抄」。 一、此本无复杂的眉批侧批,面貌乾净。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七百一十七条,除多一条单字批外,与庚辰本全同。只有十二处写在正文右侧。这些侧批为别本所无,见于第六回和第十回。 一、此本正文始自 「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陶洙抄补了前三页半。正文避国讳 「玄」 和「[礻真ZHEN音]」,避两代怡亲王胤祥和弘晓的名讳 「祥」 和「晓」。据此判定为清代怡亲王弘晓府中的原钞本。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无批语,为白文本。 一、此本中夹有六张笺条,补此书批注不足。第一张为第一回正文 「昌明隆盛之邦」 批注「伏长安大都」 ;第二张为第四回 「护官符小注」;第三张为第五回题诗一首;第四张为第六回题诗一首;第五张为第二回前指示将总批低两格抄;第六张为第十九回一条批注,连所属正文,另纸记在回前。 一、此本曾由陶洙于丁亥年(一九四七)、己丑年(一九四九)据甲戌本和庚辰本份别用朱蓝二笔校过,有校记二则。 一、此本讹夺字很少。公认与庚辰本渊源极深,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庚辰本确切。尤其以前五回文字差异较大。底本可能早于庚辰本,为庚辰本同祖之本。 一、所用乾隆竹纸,薄而稍粗,有罗纹,土黄色,颜色深暗。周边褐色,多磨损。夹条比书纸黄暗。朱笔校补文字新旧之分明显,红者时深,紫者时浅。夹条批语朱色颇鲜。 己卯本当为清怡亲王弘晓府中原钞本。怡府是有清一代名闻海内的藏书大家,世代相传百余年。宋元精刻,叠床盈架,且多完帙孤品。弘晓之父怡亲王胤祥为康熙第十三子,曹家与之关系非浅,故所据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此本约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为名藏书家董康所得,董在抗战中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瘐死狱中。此本归其友陶洙所有。后来陶洙将书让与北京图书馆。 已卯本残卷 一九五九年冬出现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得。现藏于此馆。 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即第五十五后半回、五十六回、五十七回、五十八回以及五十九回前半回。共余五十二页,装订为一册,行款格式同己卯本,且和己卯本一样,避「祥」字和 「晓」 字讳。据此判定此当为已卯本的失散部份。然此本一体墨色,并无朱批。 该残卷仅有夹批三十条,与庚辰本这部份内容的批语类型和条数一致,其中十一条小有出入。 一九八零年五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线装五册,计四十一又两个半回,首有冯其庸序及凡例。 庚辰本第三 又称脂京本。 题石头记,见于封面。各册卷首标明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每回卷端题有 「脂 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 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 「庚辰秋月定本」 或 「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庚辰年,是乾隆廿五年(一七六零)。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底本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十回一册,共八册,每半叶十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底本年代相当早,应该是曹雪芹生前最后的一个本子。保存曹雪芹原文及脂砚斋批语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在于此本。面貌最为完整,文字比较可信。 一、此本第十七与十八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目,第十九回无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原缺,此同己卯本。另,此本无第八十回回目。回目双行并列,唯此本与郑藏本如此,诸本皆是单行直书。 一、此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并记曰 「此后破失,俟再补。」 另页写明「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等文字。后人续补了宝玉及宝钗两首谜诗,就将此谜错改属了黛玉。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回前单页记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 第十九回 「小书房名」下空五字,「想那里自然」 下空大半行。这些残缺可用以鉴定他本后人补缀之处。 一、第六十八回脱去约六百余字,估计失去一页。 一、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夹批及回前回后批多种。批语之多为各本之最,总计两千余条,包括了己卯本双行夹批的全部(除一条单字批外)。其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批语,如第二十回朱笔眉批「茜雪至 『狱神庙』 方呈正文。袭人正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 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 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除偶将回前总评与正文抄在一处外,都无批语,为白文本。朱笔批语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 一、此本抄手不止一人,水平参差不齐。最后一册质量尤差,讹文脱字,触目皆是。在后世流传中,曾经读者旁改过,多属于臆改。后人加批的,有署鉴堂、绮园、玉蓝坡。 一、纸色黄,周边褐色。批语朱色与燕大图书馆章色几同。已经 「金镶玉」 法精心装裱。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一九三三年初于北京东城隆福寺地摊以八银币购得,格外珍视。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经郑振铎先生介绍,燕京大学图书馆折价黄金二两购自徐氏后人之手,与原藏之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厢记(此书最古刻本)及百回钞本绿野仙踪(刻本皆八十回)并称燕大馆藏「三宝」 。一九五二年北大燕大合流之后,始入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朱墨两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脂本,所缺二回据己卯本补入。十月出精装二册,十二月出线装八册。一九七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换用蒙府本文字补入。二月,出尺寸依原大的线装本八册;十月,出大三十二开本四册。 列藏本第四 又称脂亚本。 题石头记,见于各回回前所题,无书前题页。 因藏于原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回未完止于黛玉谜,缺半页。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 下脱半页。共三十五册。每半叶八行,行十六、二十、二十四字不等。 一、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则题作红楼梦,可见当时此名既已通用。 一、第十七与十八回共用一个回目,但两回文字已经分开,中有 「再听下回分 解」一句。第二十二回缺文,止于惜春谜。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未分开,只有一个回目。 一、此本有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其中六十四回回目之后,正文之前有一首五言题诗,为别本所无,回末有一联对句,是早期钞本的形像;又推究题诗的内容,此回应是曹雪芹手笔。六十七回近甲辰、戚本一系。 一、此本共计批语三百余条。有眉批一百一十一条,侧批八十三条,与其他脂本完全不同。疑多为后人所批。在前四回集中了五分之三。另有双行夹批八十八条,几乎全部与庚辰本相同,其中第十九回占了四十二条。 一、此本另有一种特殊批语是接着正文写的,字体也相同,在起讫处加方括号,并于开头右侧空行小字写有「注」字。出现于第十六、六十三、七十五回。当是过录时误将批语抄作正文,后校对时发现,加以标明。 一、为竹纸抄写,纸薄而稍粗。浅黄色。有包角。经后人重新修补装订,残留装订线洞眼,且有装错顺序处,反折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纸。 列藏本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由随第十一届俄国传教使团来华的大学生Pavel Kurliandtsev传入俄京,书首有其墨水签名及两个笔画拙劣的汉字 「洪」字,当是他的中文姓氏。原存外交部图书馆,一九六二年苏联汉学家B。L。Riftin(汉名李福清)于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中重新发现此本,一九六四年撰文介绍,始为人所知。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图书馆。 一九八六年四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会同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编定,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精装六册。次年一月出线装本,二函二十册。首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序,次李福清、孟列夫二人文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的发现及其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4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接上文


     戚本第五
     又称有正本,上石本,戚序本,脂戚本。
     题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见于封面。中缝则题曰 「石头记」 。
     因卷首有戚蓼生所作石头记序,故世称戚本。此本为石印本,由上海有正书局印行过三次。 「大字本」清末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石印前四十回,民国元年壬子(一九一二)石印后四十回。民国九年(一九二零)用「大字本」 剪贴缩印了一种 「小字本」,于是有大小字本之分。 「小字本」又于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再版。存八十回,全。「大字本」 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缩印「小字本」 为十二册,每半叶十五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抄写工整,石印精美,清楚有条,是脂本系统中面貌颇为精良的流传本。抄手虽楷书整齐,但语文水平不高,文中时时可见错讹字。
     一、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十九、八十两回回目,二十二回末等缺文都已补齐,十七、十八两回已分开。凡此种种,以下诸本大同小异。此本除第七十八回 「芙蓉诔」后缺回末收尾一小段外,无残短。如正文文字比之程高本所改,大都同于脂本原文;比之其他脂本,又有个别细碎异文。第十七与十八回分回之处不同于今本。
     一、此本有句下夹批、回前回后批的形式。回前回后批俱已补齐。批语较多,几乎都在前四十回。不少为独有,有一定的价值,如第四回前的「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一诗,但已不好判断是否脂批。
     一、此本眉批前四十回为狄葆贤所加, 「小字本」后四十回中也有眉批,为狄葆贤徵求他人所加。价值不高。
     一、此本底本付印前经整理,有改动失真之处,描改过个别字迹。批语有不少移位,如将原文眉批和侧批俱改成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都删去原署的年月名号。
     戚本为乾隆年间德清戚蓼生收藏并序。桐城张开模藏有过录本,光绪年间为俞明震所得。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平子)据以摄影付诸石印。鲁迅先生一九二零年创撰中国小说史略时第一个予以重视。在第二十四篇论述红楼梦专章清之人情小说中,所引红楼梦原文全用戚本。这是当时他能见到的唯一的脂本。戚本是最早传印的八十回脂本,突破了延续一百二十年的程高本垄断的局面,首次将一个真的(或接近于真的)曹雪芹原文的红楼梦行显于世,意义非同寻常。
     原本黄绫装面,存上海时报社。曾传闻已于一九二一年毁于火。一九七五年冬,上海古籍书店整理旧库,意外发现迷失多年的底本前四十回半部。白色连史纸抄写,有蛀蚀。版框界格系木版水印,版心书名手写。乌丝栏,版框高十八点八厘米,宽十一点六厘米。序文和目录是浅色丝栏,微黄略带青,近于隐格。字体为乾嘉时期流行的馆阁体,有朱色圈句,色陈暗略紫。无书名页。据鉴定,约在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抄成。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称戚沪本。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 「戚大字本」影印出版,线装二十册;一九七五年六月出平装八册。一九八零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五册。

     戚宁本第六
     又称南图本,脂宁本。
     题石头记,见每页中缝。
     今藏于南京图书馆,卷首有戚蓼生之石头记序,故称戚宁本。
     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行款格式与戚本全同。但无格栏。
     一、此本抄写字迹,有的较工整,有的很幼稚。文字几乎与戚本全同,凡有正付印改过的地方,此本保存原貌。
     一、据高一涵分析,此本约在咸同年间抄成。
     一、今存书上有标签 「泽存书库藏书 子部 小说家类 平话之属 清曹雪芹撰 石头记 八十回 二十册 抄本」。
     一、钞本所用毛太纸,黄软。几一色,不暗。蛀痕有无及大小不一。
     戚宁本有谓在一九三零年前后曾属昆山于氏,后归伪内务部长陈群 「泽存书库」。日本投降之后,陈群畏罪服毒自尽,其藏书移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即清b南京图书馆前身,收藏至今。

     蒙府本第七
     又称王府本,府本,脂蒙本。
     题石头记,见于目录页及版心。
     疑为清蒙古王府旧藏,故名。
     存百二十回,全。分装四函,函八册,共三十二册。十回一卷,共十二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补配部份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四字。版框高十九厘米,宽十二点五厘米。
     一、此本前八十回大体同戚本,版式相近,为同源之本,但无戚序。
     一、此本中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第十八册四回和十九册前二回),以及后四十回(第二十五至三十二册),乃后人据程甲本抄配。
     一、此本抄写书法端正,书首程伟元序则抄写拙劣,显系抄配。
     一、此本共计批语七百一十四条。双行夹批和回前回后批大多同戚本,有多出之,无署名。另有六百二十三条侧批此本独有,因第四十一回回前诗署名立松轩,故疑为其所加。可能内有部份脂批。
     一、此本第七十一回末总评后半版有 「柒爷王爷」 字样,一般据此推测此本是清蒙古王府旧藏。
     一、此本抄录时间颇晚。在总目中六十七回与其它各回似为一色笔墨,故当迟于程甲本刊印的时间,即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一七九一)。
     一、版框界格及版心书名系雕版印就,精美考究。朱丝栏,朱色浅暗,双边。粉色连史纸抄写,纸色黄白不等,周边黄,比己卯本庚辰本新。补配部份系素白纸。有总目。外黄绫装面。
     蒙府本据赵万里先生所述出自北京蒙古旗人之手,原为清蒙古王府旧藏,一九六零至六一年间出现于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即由北京图书馆重金购藏。
     一九八七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按原规格影印出版,全六册。

     靖本第八
     又称靖藏本,脂靖本。
     题石头记。
     原藏于扬州靖氏,故名。
     存七十八回。缺第二十八与二十九回,自别本抄配,附于八十回后。第三十回残失三叶。原本份十九小册,合装成十厚册。每半叶行数字数未察。
     一、此书一九五九年夏由毛国瑶先生发现,并借去将书中批语与戚本对勘,共计有一百五十条批语为戚本所无,散见于共计四十一回中,经他过录在横行练习簿上。撰文脂靖本红楼梦批语首次发表于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一九七四年八、九月号(总第二十一、二十二合刊)。一九五九年秋末将钞本归还靖氏。一九六四年毛国瑶将批语寄交俞平伯,俞平伯发现此本价值,商借原书,而靖家已遍寻不获。
     一、此本正文不缺第一回石头求情,僧人大展法术将其变为美玉的四百余字及
「西帆楼」(即天香楼)一节。
     一、此本有眉批、行间批、句下夹注批及回前回后批。朱墨杂出。
     一、其间共三十五回无批,即第十一、十九至二十一、二十五至二十七、三十一至三十六、三十八至四十、四十四至四十六、五十一与五十二、五十五至六十二、六十八至七十七回。疑为抄配。
     一、此本中独有一些极重要的批语。如第十三回命作者删去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遗簪、更衣诸文」的人是畸笏叟;如第二十二回畸笏叟所加的批语「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只余朽物一枚,宁不痛杀!」,拓清了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当是三个人。此外,批语中还提供了许多先前不知道的八十回后的佚稿情节。
     一、此本第十三回有一署名 「常村」 的批注。此批于甲戌本中为眉批,无署名。周汝昌认为即 「棠村」之误。
     一、此本有疑为立松轩所作的 「旺族都中吾首门」 诗(亦见于戚本)和戊子孟夏长批。
     一、不少批语文字错乱讹误较甚,有的难以寻读。
     一、此本每分册皆有 「明远堂」 及 「拙生藏书」 篆文图记。
     一、保留有首行书 「夕葵书屋本石头记卷之」 过录残页一纸,次录批语一条。
     一、第一册封面下黏一长方形纸条,墨笔抄写曹寅七言诗题楝亭夜话图
     一、竹纸抄写,书页黄脆。因保存不善,骑缝大多断裂,多处蛀蚀。蓝纸封面。抄手不止一人,字迹尚工整。
     靖本为扬州靖应[昆鸟KUN音]所藏。一九五九年在南京浦口出现,一九六四年尚在,后迷失。文革中,靖氏后人因失去此本受牵连。迄今尚未寻回。风传八十年代曾见人在一往南京的列车上阅读此本,书上胡乱写着「此是大毒草」等字样。或许犹存人世。因靖本只有毛国瑶先生一人亲见过,部份研究者怀疑此本并不存在。
     此本原藏者为先人八旗辽阳某氏,因军功赐姓,始迁江都,乾嘉之际移居扬州,清末复迁南京。在扬州时与吴[才鼎ZI音](夕葵书屋主人)交游。吴应藏有另本。据考,吴之一生富收藏,精校勘,故其本当非属一般,然不知尚存于天地之间否。

     甲辰本第九
     又称梦本,梦觉本,梦序本,梦叙本,脂梦本,晋本。
     题红楼梦,见于书端总目和回前回后及版心。
     因卷首有序一篇,序末云 「甲辰岁菊月中浣梦觉主人识」,故名甲辰本或梦本。甲辰年,是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
     存八十回,全。分装八函,函五册,共四十册。二回一册。第八十回缺末页。每半叶九行,正文行二十一字,序文行十八字。版框高二十点三厘米,宽十二点五厘米。
     一、此本工楷精抄,字划美好。仅缺末叶。
     一、此本第四十九回回前总评曰「原本评注过多,未免旁杂,反扰正文。今删去,以俟观者凝思入妙,愈显作者之灵机耳。」故此本中脂批为大量删弃。
     一、此本仅有双行墨笔夹批,计二百三十余条。绝大多数在前四十回,第一回尤多,达八十八条。后四十回仅见第六十四回一条。
     一、书中凡目录之后,每回前后,每叶中缝,明标 「红楼梦」 字样。是为最早正式题名红楼梦。
     一、底本近甲戌本。正文经大量删改,出现大批异文,为程高本所沿袭。第十七与十八回已经分开,分法同于今本。第二十二回已补全,与各本皆不同。第十八回回末七绝为独有。
     一、书首梦觉主人序中试释红楼梦书名,起首云「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事有真有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借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序末云「说梦者谁?或言此,或言彼。既云梦者,宜乎虚无缥缈中出是书也。书之传述未终,余帙杳不可得。既云梦者,宜乎留其有余不尽,犹人之梦方觉,兀坐追思,置怀抱于永永
也。」
     一、米丝阑纸,朱丝栏,暗粉色。纸黄暗,天头染褐色。地脚第二字处,横向断裂破损,断断续续,几贯全书,已经装裱。纸较蒙府本、戚本为旧。
     甲辰本一九五三年出现于山西,曾藏于山西文物局,后归北京图书馆。
     一九八九年十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冯其庸序,全六册。

     梦稿本第十
     又称科文本,脂稿本,杨藏本,高阅本。
     题红楼梦稿,见于蓝面封皮。
     首页书签题 「红楼梦稿本 佛眉尊兄藏 次游题」,下有 「次游」 印,复有 「文云密笈」 印。次页题「红楼梦稿 己卯秋月 口口(草书难以辨认,疑为「堇堇」)」,下「又云印口(不可辨认)」 印。第三页题「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二十卷 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 据摆字本补足 继振记」,下 「又云」印。第四页朱丝栏内题 「红楼梦稿 咸丰己卯古花朝后十日 辛伯于源」,下 「于源私印」章。第二第三页又有 「猗欤又云」 「江南第一风流公子」 等印。故名梦稿本。
     存百二十回,全。十回一册。共十二册。每半叶七行,行三十八字,皇皇巨册,在各本中开本最大。
     一、此本前八十回中有十五回是据程高本抄配。另各册起首或末尾佚去数页,由杨继振抄配。杨抄据程甲本。余六十余回根据早期脂本过录后,又用墨笔删改,文字与程高本同。后四十回中有二十一回据程乙本,另十九回文字简练而通畅,非删节而成,当据另一个初稿本,后以程高本校改。故此本来源不一,是个百衲本。至少有四个底本。
     一、此本前八十回原钞本所据底本相当早,不少异文可以订正他本之讹误或提供新的研究线索。前七回公认属己卯本系统。最明显之处是王熙凤眉目描写,此本与己卯本为「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无 「三角」「掉稍」 数字。故可补己卯本首三页半缺文。
     一、此本第七十八回回末有朱笔写的 「兰墅阅过」四字。兰墅,高鹗字。此本是否为高鹗付印前稿本,此四字是否为高鹗手迹,各家观点不一。
     一、杨继振入藏此本时残缺太甚,以程甲本补足时在咸丰五年乙卯(一八五五)秋月。
     一、竹纸,色黄暗,质地已脆,易破碎。天头地脚及书口黄褐。第一册周边残损,扉页书口残缺,已改浅黑色。朱章暗,很是破旧。
     梦稿本原为杨继振(字又云)道光己丑年(一八二九)收藏。一九五九年春北京文苑斋收得此书,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线装十二册,后有范宁先生的跋。一九八四年六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精装十六开一册。

     己酉本第十一
     又称舒序本,脂舒本。
     题红楼梦。
     卷首有落款「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由此得名。己酉年,是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
     存四十回。原本八十回。十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八行,行二十四字。
     一、此本正文属脂本系统。有拼凑现象,舒序曰筠圃主人「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抄胥。」有 「元炜」「董园」 印二方。
     一、文字经过窜改,属白文本,无批语。
     一、首舒元炜序,次舒元炳沁园春词,后总目。所存四十回为拼凑本,纸张字迹均有不同。
     一、总目偶存第八十回之目。总目与各回分目不尽相同,是此本特异之处。
     一、与各本相比,多处回目及正文有异文。如第一回太虚幻境牌坊对联作 「色色空空地,真真假假天」;到第五回仍作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十三回异文特多,第十六回结尾、第十七回分回皆与各本不同。似都是经过后人整理。
     一、纸张黄脆敝旧,序文多处残文。
     己酉本原为清嘉庆年间姚玉楝号筠圃收藏。今只存半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铃先生藏,吴先生家藏图书中小说戏曲善本颇富,此本是现今所知唯一尚由私家收藏的脂系写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朱南铣录副本。
     己酉本一九八八年已由中华书局列入 「古本小说丛刊」 第一辑影印出版。

     郑藏本第十二
     又称脂郑本。
     题红楼梦,见于版心中缝。后世藏者加有封面题 「石头记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
回」。
     原郑振铎藏,故名。
     仅存残卷两回。原回数不详。装订为一册。每半叶八行,行二十四字。版框高二十一点四厘米,宽十二点七厘米。
     一、此本残存第二十三与二十四回两回,凡三十一页。两回抄手不同。第二十三回回目首联缺二字,回目双行并列,唯此本与列藏本如此。
     一、正文属脂本系统。经窜改,无批语。人名有特异处,如贾芸做贾义,茗烟、焙茗两名等。两回结尾与各本异。二十三回末自「只听墙内」 至 「细嚼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八个字的滋味」二百余字脱去,与回目失去关合。二十四回末无红玉改名小红原因及身世遭遇一段,有梦见贾芸描写。列藏本、梦稿本则无遭遇及梦境。
     一、乌丝栏,双边。白皮纸,质地细腻,薄似蝉翼。边角残损过甚,全部加衬纸装裱。色灰黄,边缘黄褐色,上下经水浸。皙庵章朱色较西谛章浅淡。在各本中最是陈旧残破。
     郑藏本原为郑振铎珍藏。现藏于北京图书馆。西谛先生是民国时期屈指可数的藏书家,小说戏曲版画类收藏独步天下。先生身后,全部图书九万余册捐赠北京图书馆。北图出有西谛书目,其中小说类即达六百八十二部,内含明刻本四十四部。
     郑藏本于一九九一年二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首以俞平伯先生一九五四年旧文旧抄红楼梦残本两回代序。
     --- 终 ---

参考书目
     一、红楼梦版本简介 蔡义江著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附录 一九九一年七月团结出版社
     二、红楼梦版本小考 魏绍昌著 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三、红楼梦研究资料 一九七五年七月北师大学报丛刊之三
     四、脂蒙本石头记侧批选辑 见于红楼梦研究资料 一九七五年七月北师大学报丛刊之三
     五、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摭谈 陈仲篪著 图书馆季刊一九六三年第三期
     六、谈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陈仲篪著 文物一九六三年第六期
     七、读新发现的脂怡本石头记残卷 文雷著 理论学习一九七五年三月
     八、红楼梦版本浅谈 文雷著 文物一九七四年第九期
     九、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 的构成,年代和评语 吴世昌著 红楼梦探源外编
     一零、残本脂评石头记的底本及其年代 吴世昌著 文学研究期刊第一册
     一一、红楼梦稿的成份及其年代 吴世昌著 图书馆季刊一九六三年第四期
     一二、「己卯本」石头记散失部份的发现及其意义 吴恩裕 冯其庸著 光明日报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一三、梦觉主人序红楼梦的特点 周祜昌著 光明日报一九六三年三月十七日
     一四、扬州靖氏藏钞本石头记的概况 周汝昌著 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二期
     一五、红楼梦版本常谈 周汝昌著 红楼梦版本论丛
     一六、红楼梦版本源流概说 郑庆山著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八年第四辑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一七、论列藏本石头记 郑庆山著 蒲峪学刊一九八九年第一期
     一八、谈郑藏本红楼梦抄本 郑庆山著 北方论丛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一九、列宁格勒藏钞本红楼梦考索 潘重规著
     二零、列宁格勒藏钞本石头记印象 冯其庸著
     二一、红楼梦要籍解题 冯其庸著 古典文学知识一九八九年第一期 第三期
     二二、谈高鹗手定红楼梦稿本 范宁著
     二三、靖应[昆鸟]藏钞本红楼梦发现的经过──兼论靖本批语的特点和重要性 毛国瑶著 红楼梦集刊一九八五年第十二辑
     二四、谈南京图书馆藏戚序钞本红楼梦 毛国瑶著 红楼梦版本论丛
     二五、有关红楼梦版本上的问题
     二六、郑振铎藏残本红楼梦 余力著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二年第三辑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二七、庚辰本的转手过程 冀振武著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五年第四辑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二八、有正书局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底本补正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八年第一辑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二九、列藏本石头记某些章回中「只」改「这」现象的启示 李思敬著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八年第二辑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三零、论石头记庚辰本 应必诚著 一九八三年八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一、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一九七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二、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有正大字本) 一九七三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三、脂砚斋评批红楼梦 黄霖校理 一九九四年七月齐鲁书社
     三四、重论庚辰本 冯其庸著 脂砚斋评批红楼梦前言 一九九四年七月齐鲁书社
     三五、绣像本红楼梦后记 刘世德著 绣像本红楼梦 一九九八年二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三六、八家评批红楼梦 冯其庸纂校订定 一九九一年九月文化艺术出版社
     三七、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 陈庆浩著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三八、红楼梦书录 一粟著 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七、红楼梦考证 胡适著 胡适文存卷三 一九二一年亚东图书馆
     三八、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缘起 胡适著 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一九六一年五月台北商务印书馆
     三九、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 胡适著 胡适文存卷五 一九二一年亚东图书馆
     四零、胡适文存索引 童世刚编 一九六九年三月台湾学生书局
     四一、红楼梦序 高鹗著 见之程甲本
     四二、红楼梦引言 程伟元高鹗著 见之程乙本
     四三、枣窗闲笔 裕瑞著 一九五七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稿本
     四四、名家解读红楼梦 张宝坤选编 一九九八年一月山东人民出版社
     四五、红学世界面面观 胡文彬著 红学世界 一九八四年北京出版社
     四六、红学六十年 潘重规著 一九七四年七月幼狮文艺第四十卷第一期
     四七、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鲁迅全集第九卷 一九七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八、质变:从 「旧红学」 到 「新红学」 刘世德著 文学评论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四九、红楼梦辩序 顾颉刚著 红楼梦辩 俞平伯著 一九二三年亚东图书馆
     五零、红楼梦小史稿 郭豫适著 一九八零年一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五一、红楼梦研究文选 郭豫适编 一九八八年四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子部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五三、影印善本书录一九一一至一九八四 北京图书馆善本组编 一九九二年六月中华书局
     五四、 古籍整理图书目录一九四九至一九九一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编 一九九二年五月中华书局
     五五、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调查评估报告集 庄守经主编 一九九二年十月北京大学图书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4 17:30:1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3-10-25 01:51:0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
要是我把红楼研究到这个份儿上,活着的脑细胞大概不会超过100了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5 1:54:3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10-25 01:5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天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3-10-25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繼續昨天未完成的工作,下面是我匯總的各脂本基本情況,均為描述性語言,不加任何推斷和評價,有助於諸君自己去體會各本優劣異同。雖然簡單了一些,但可能比較一目了然,對於研究不深的朋友來説可能更平易近人幾分。

介紹方面的次序如下:
1、該本名稱
2、該本異稱
3、定名根據及底本來源推測
4、原收藏者
5、現存回目情況
6、正文及批語特點
7、影印本出版情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甲戌本

又稱脂殘本、脂銓本

第一、五、十三、廿五回第一葉行首題爲《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底本為脂硯齋於乾隆十九年甲戌(一七四五年)“抄閱再評”的《石頭記》原稿本,朝於乾隆卅九年後

原同治閒大興劉銓福藏

存一~八、十三~十六、廿五~廿八,共十六回

甲戌本是目前發現的脂本中所據底本最早的一本,早期批語幾多,獨有“凡例”五條,題詩一首,基本保存了早期手稿原貌

1962年,中華書局影印五百部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己卯本

又稱脂怡本、脂館本

書内有“己卯冬月定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字樣,底本可能直接來自曹家或脂硯齋之手。乾隆廿四年己卯(一七五九年)

為清怡親王府的原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己》

存一~廿(一回缺三分之一)、卅一~四十、五十五回後半回、五十六~五十八、五十九回前半回、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六十六、六十八~七十,共四十回和三個半回

正文上有諸多文字因批判鋒芒太露而被刪去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7月,一版一次,125,000冊,上下冊,¥5,20,書號:10186.27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10:55:00 | 只看该作者

庚辰本

又稱脂京本

每冊卷首都標明“脂硯齋凡四閱評過”,自第五冊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樣。此本根據己卯本整理過錄,十七、十八會尚未分回,廿二回末惜春所制燈謎後迷失無文。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回目、正文及批語保留著作者與整理評著者自存本的不少痕跡

原本八十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

從兼具比較完整的面貌和比較可信的文字兩方面看,較爲突出。但全書抄寫非出自一人之手,抄手水平不高,流傳過程中,又經讀者肆意添改

1974、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依夢府本補入六十四、六十七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列藏本

又稱脂亞本

各回所提書名作《石頭記》,另有一些回首、回末題作《紅樓夢》,由四種不同筆記抄寫。十七、十八回回目相同,文字已分開。其底本應遲於己卯庚辰系統,早於其他已完成分回的本子。另因先後抄配的複雜原因,底本也有早於庚辰的部分

原前蘇聯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藏

八十回本,共存七十八回,缺第五、六兩回

有眉批一百十一條,夾批八十三條,雙行批八十八條。眉、夾批與其他脂本無一相同,雙行批幾乎全與庚辰本相同。另有特殊批語,字體大小均與正文相同,用括號括起,開頭右側空行,寫有小字“注”。其特殊性確定其價值,完整性與可信性不亞於庚辰本的早期抄本

1986年4月,中華書局,一版一次,¥5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3-10-25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欠安,暫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3-10-25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JJ歇会吧,连我看的都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戚序本

又稱有正本,脂戚本,戚本

面目比較完善,其整理的底本不止一種,別本殘缺處皆已補齊

原由清乾隆時德清戚蓼生所藏並序

八十回本。七十年代,上海古籍書店發現半部有正本底本,一~四十回

匯集批語較多。經整理後,文字有改動失真處,批語亦有不少移了位置,刪去了原署的年、日、名、號,音訛形誤的錯別字時有所見

有正書局於1912年石印“大字本”《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1920年縮印為“小字本”,1927年“小字本”再版
1973、7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戚廖生序本石頭記》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五冊
1988年,文學古籍刊行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14:41:0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4:46:00 | 只看该作者

戚寧本

又稱脂寧本,南圖本

戚蓼生序本石頭記,由不同抄手抄寫完成。是戚本的同宗同輩本

現藏於南京圖書館

八十回本

文字基本與戚本全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4:57:00 | 只看该作者

蒙府本

又稱王府本,脂蒙本,脂府本

卷首有程偉元序,書口有“石頭記”字樣。抄寫字跡十種。底本與戚本同源

清蒙古王府抄本《石頭記》,内有“七爺王爺”字樣

原為八十回本,程序、五十七回、六十二回及後四十回均據程本後補而成

其文字有與戚本十分相近之處,不同處多為後人所改。其中批語也被作了整理,加入了一些後人批語

1987年,書目文獻出版社,陸冊,¥900.00,灰底紅紫色勾畫封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靖藏本

又稱脂靖本,靖本

有卅五回全無批語,其他各回附大量朱墨批語,可知經抄配。封面下原有“夕葵書屋石頭記卷一”字樣紙條

原揚州靖氏所藏乾隆時抄本《石頭記》,1964年迷失不知下落

八十回本,共存七十七回餘,缺廿八、廿九兩回,第卅回殘失三葉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有讀者偶見此本,其閒朱墨批多不見於他本,遂抄錄其中批語寄給北京幾位紅學專家,其中批語解決了紅學中如雪芹卒年等許多死結,但及至專家欲親訪親見之時,此書又復不知去向。加之其中所錄批語文字錯亂訛誤甚多,有些根本無法理解其語義,該本真偽遂成紅學中一大公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5:20:00 | 只看该作者

夢稿本

又稱脂稿本

名《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前八十回中,有十五多回是據程甲、程乙本抄配的,非抄配的六十餘回,為塗改前的文字據早期脂本過錄,屬己卯庚辰系統,所據底本是相當早的脂本,多為收藏者據程高本塗改原抄的脂本而成的

原清楊繼振收藏

百二十回

多經塗改

1984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一次,印18000冊,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行,¥11.45,開本787*1092,書號10186.47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15:26:3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甲辰本

又稱蒙稿本,脂夢本,脂晉本

底本接近甲戌本,但正文作了大量刪改,是程甲本底本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一七八四年)夢覺主人序本《紅樓夢》

八十回

其所據底本大量脂批被刪棄

書目文獻出版社,全四冊,紅色封面,¥17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5:31:00 | 只看该作者

舒序本

又稱己酉本,脂舒本

經多底本拼合

原舒元煒乾隆五十四年己酉(一七八九年)序本《紅樓夢》

原本八十回,存一~四十回

由中華書局列入“古本小説叢刊”影印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鄭藏本

書口題《紅樓夢》,内文題《石頭記》

原鄭振鐸藏殘抄本《紅樓夢》

僅存第廿三、廿四兩回

廿三回聽戲文一段,較他本少270多字。廿四回小紅出場陳述,亦與它本皆不同。賈薔作賈義,賈芹之母袁氏作週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北師大新發現的脂本

2000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曹立波,在该校图书馆善本室,查阅有关《红楼梦》东观阁本的资料时,发现了一部《红楼梦》旧抄本。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有脂砚斋的眉批和侧批,有朱批,也有墨批。
北师大图书馆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回抄本共两函16册,粉连纸抄。半页10行,每行30字左右,于1957年由琉璃厂书店购入,1961年被收入北师大图书馆编《中文古籍书目》。
这是一本由两名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抄手,以现存庚辰本为底本工楷精抄的过录本,除在字迹工整、格式更加讲究以及对庚辰本一些疑点作了合理的取舍校订之外,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庚辰本过录而成的。此本与庚辰本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改变了庚辰本以10回为一卷并按卷装订成册的原貌,改为按不同篇幅以4—6回装订成册。
此本的过录年代可能较晚,但其所據底本較早。

鄧隧夫研究後認爲該本估计是在庚辰本原藏主徐星署1938年过世之后,被人携往天津保存的那段时期。当然也不排除在五十年代初经郑振铎介绍将庚辰本交燕京大学收藏的前夕,由徐氏后人请人抄存的,同时,清末过录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依据此本的种种特征,绝不可能是庚辰本的姊妹。
曹立波導師张俊教授查阅了庚辰本收藏及经手人的相关材料,認爲該本抄錄者的焦点最终聚集到两人身上:周绍良与陶洙。周先生精通《红楼梦》版本,抗战期间,庚辰本曾被周家收藏过,周有过录的可能性;此外,陶先生曾将甲戌本和庚辰本上的文字,抄补到他收藏的己卯本上,也有可能过录一个完整的庚辰本。

目前對此本的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3-10-26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颦儿是人吗?偶现在极度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6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偶算是正常的缩,你去看看霍国玲霍纪平两姐弟的《红楼解梦》,你才见识到什么叫超人。从数量上看,简直不敢相信两个专业和文学完全不相干又有各自工作的人,仅仅凭借着对红学的热爱和执著,完全用自己的业余时间,9写出这么厚厚的两本洋洋万言来。从内容上看,他们的逻辑思维方式更叫人惊叹不已,甚至让我感觉,怀疑这两个人是不是都有点走火入魔了。他们似乎总是先入为主的给读者树立一个他们推测的近乎疯狂的概念判断,然后再用这个判断来证明支持这些判断的证据是合理的,最后在用这些证据说明他们的推断是对的,简直有循环论证的嫌疑。我不敢同意他们的索隐方法是正确的,也许他们的思路部分是合理的,但方法,起码表述的方法有问题。问题不在于是索隐还是考证,而在于是推测还是确证,可是推测和确证的概念原本就很难区分,更何况二百四十年后现在我们所能作的只有。推测。。。。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1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郑庆山:《红楼梦》版本源流概说




笔者自一九八○年三月撰写第一篇《红楼梦》版本论文以来,迄今已达十载。在这十年中
,陆续完成了现存所有版本的考察工作。《红楼梦版本考证》一书的出版尚须时日,及早
把我的研究成果报告给红学界同仁是很有必要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原本
早已不知去向了,就连脂砚斋四次评阅的抄本也不复留存于人间。现有的乾隆抄本都是辗
转过录之本。探讨这些抄本以至于刻本的源流和系统,就是考证它们的母本及祖本,首先
要由其底本入手。同时,也离不开抄本或刻本自身抄写刊刻年代的确认。本文不拟对版本
作泛论,而是侧重于抄刻年代及底本方面的综合叙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系列有所分析。



各本的底本与年代

甲戌本创作缘起的结末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记载,明示甲戌本
的原本为脂砚斋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抄阅再评本。从书口下部每页都有脂砚斋的署名
看,此本即由脂砚的自藏本过录。残存十六回,无目录。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册回首题
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刘铨福说八卷。或曾两回一册,后经重装,如胡适藏本第二册
三回,第八回误装在第三册之中。又《王雪澄日记》说:“闻此稿仅半部。”或当有三十
二回。甲戌本林黛玉的眉目描写尚未成文,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虚以待补的还有若干回
的标题诗,回目前仅有“诗曰”之类空悬。这说明甲戌本仍然处于稿本状态。此稿本既然
是再评本,那么它的底本自然是初评本。甲戌本是一个保存批语最多的本子。第十三回末
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这个过录本共十一页,所谓
十页盖取其整数。这说明此本的抄录仍保存甲戌本原本的行款和样式。每半页二十行,行
十八字。(从第二回回前总评重文三十八字看,原来亦可能每行二十字。)更加重要的是
,这条批语还表明了甲戌本是删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后的第一稿。未删此节之前的
初评本应该题名《金陵十二钗》,由“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
,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可证。然此本亡佚。甲戌本虽仅残存十六回,但有
独存的僧道与石头对话的四百二十九字以及“凡例”,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也很少修改
,与其它各本相比质量最高,因此最为宝贵。然而,过录本的部分批语系从另本移录,其
中第一回有畸笏“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此本的抄录时间
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1767)以后。

己卯本目录页有卷端题记,曰:“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其原本系乾隆二
十回年己卯冬脂砚斋抄阅评定。虽说定本,实有残缺。现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其中三
十八回藏北京图书馆,另三回又两个半回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第一回首残缺三页半,约三
分之一回。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尚未分回。第十九回无回目,宁国府一小书房也没命名。
原缺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已补配。第六十四回与程甲本是一个系统,第六十七回与
程乙本同源。这说明己卯本仍然是个稿本。己卯本虽是四阅评本,仍名曰《脂砚斋重评石
头记》。每册十回,仅有分册目录。其行款已改作每半页十行,行三十字。有大量双行批
,回前总评已单占一页。己卯本原本的底本当为丙子脂砚斋三阅评本,即庚辰本第七十五
回题记所谓“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本。此本已佚。残存第七十五回回目:“开
夜宴发悲音,赏中秋得佳谶。”丙子本已删去“凡例”,而把“凡例”的第五条并入“楔
子”。脱漏了僧道与石头对话文字,以“来至石下,席地而坐,长谈,见”补缀。第五回
末贾宝玉误入迷津有较大修改。第十六回末都判与小鬼对话也有修改等等。总之,我们可
以从己卯本和庚辰本窥见丙子本的概貌。过录己卯本避清怡亲王允祥和弘晓的家讳,冯其
庸先生和已故吴恩裕先生论定此本为怡亲王府弘晓抄本。或以为避家讳并不严格,乃怡府
本之传抄本。因急于峻事,前十一回没抄批语,并非底本有拼凑现象。然对正文,主持者
妄加删改,如改“成则王侯败则贼”为“成则公候败则贼”,即是显例。损害了原本的价
值。笔者近来发现,此本前五回多了一次修改,确系怡府本的过录本。

庚辰本目录页卷端题记则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有的研究者说,脂
砚斋己卯冬评定了前四十回,庚辰秋评定了后四十回,因此一律标明“四阅评过”。这是
不无道理的。然而,评则评过,定则未定。庚辰本的批语基本同于己卯本,然而另有大量
朱笔批语。存在于第十二回至第二十八回,与甲戌本现存终止回数相合。其眉批中有署“
己卯冬夜脂砚”者,反而不见于己卯本——己卯本无眉批。庚辰本也是未定稿,其稿本现
象同于己卯本。此外,如第二十二回末止于惜春诗谜,附宝钗诗谜。脂砚斋说:“此后破
失,俟再补。”丁亥夏畸笏叟说:“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
回仍付阙如。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俟雪芹”。第八十回无回目。庚辰本实存七十八回
,比现有己卯本完善。己卯一庚辰本的原本出于丙子本,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前关于乾隆二
十一年对清本及其残目的记载便是确证。然而,现存的己卯本和庚辰本倒的确是两个本子
。虽然二者的前十一回都是白文本,但是前五回二本有异同。同者,如“英莲”皆作“英
菊”。异者,庚辰本不尽从己卯本之改笔,而是另有修改文字。自第六回以后,庚辰本方
从己卯本,虽然仍有自己的修改。庚辰本的修改也不是脂砚斋的改定,而是其过录本的主
持者。此本第七十八回《芙蓉诔》的末句“成礼兮期祥”,“祥”缺末笔。季稚跃同志发
现,该抄手在己卯本中抄写了“昌明隆盛之邦(批)伏长安大都”的夹条,也是一个与怡
亲王允祥有血缘关系之人。过录庚辰本的抄录时间与过录甲戌本相近,如第二十二回末墨
书畸笏附记,系年为丁亥夏。

庚辰本与己卯本之相近,曾使人误以为庚辰本即抄自己卯本。应必诚同志以为己卯本和庚
辰本出于同一祖本,即怡亲王府原抄本。两本为一系版本是毫无疑义的。

王府本第七十一回回末总批页的下半版有“柒爷王爷”字样,疑此本出于清王府旧藏。又
赵万里先生说,这本子系一清代蒙古旗王府的后人所出,故又称蒙古王府本。目录页和版
心题名《石头记》。此本原八十回,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后人以程甲本抄配了这
六回及后四十回目录、正文,并在全书之首冠以程伟元序。有总目,十回为一卷。然而,
每册四回。依违于甲戌与己卯、庚辰之间。前八十回粉纸,朱丝栏,双边。每版十八行,
行二十字。补配部份系素白纸,每页十八行,行二十四字。王府本也是一个附有脂砚斋批
语的本子,回前回后总评亦单占一页,然而从此本开始,各本一律删去所有脂砚斋的名字
。它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特有八百三十四条不见于早期脂砚斋评本的评语。这些批语补
齐了回前回后总批,又有侧批和双行批。有散文,还有诗、词、曲等韵文。在第四十一回
前的那首七言绝句之下,署名立松轩。立松轩把他的批语写入双行批注,可证王府本的底
本为立松轩手抄本。松轩本的底本则有三个,依次为庚辰本、己卯本和杨藏本(皆非今本
)。此本前五回文字属于庚辰本。第十六回末,都判与小鬼的调侃世情,己卯本有残文。
此本正是己卯本残文的连缀。第五十六回改“时宝钗”为“识宝钗”,即从杨藏本。诸底
本经过立松轩的整理和修改。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已分开,第十九回有了回目,第二十二
回末已补齐,第六十四回,补入一个有批语的稿子,第六十七回亦补入,第八十回也有了
回目。——凡此种种,以下各本皆大同小异。如无特殊情况,即不再赘述。王府本的抄写
时间颇晚。它的第六十七回据程甲本抄补,用预留纸张,由前八十回抄手之一书写。在总
目中,该回与其它各回似为一色笔墨。这说明王府本的过录时间是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
1791)之后。

戚蓼生作序的本子为戚序本。戚本与府本同源。连版面与行款都相同。戚本仅八十回,不
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其主要区别是第六十七回用一个繁于府本的稿子抄补,更加
接近于原著。它删去了府本所有的侧批:脂批和松批。松轩本是一个经过立松轩修改整理
的本子,王府本和戚序本又分别有所修改。因此,这两个本子是松轩本的两个支系。松轩
本抄写的时间在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他在靖藏本上有一条戊子年写下的长批,可
以间接地证明此点。第二年己丑,戚蓼生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乾隆四十二年出
任云南学政。戚氏录得此本即在京城任职这八九年间。戚序本的原抄本已佚。现有的两个
过录本为戚宁本(藏南京图书馆)和戚沪本(藏上海图书馆),还有一个上海有正书局石
印本。戚宁本与戚沪本是姊妹本,两者的文字只有极细微的差别。沪本乌丝栏,宁本无格
栏。戚沪本是有正本的底本。有正本据戚沪本照相上石刷印,然有个别贴改。宁本抄写时
代约在清咸、同之间,是高一涵的意见。(毛国瑶《谈南京图书馆藏戚序抄本〈红楼梦〉
》,见《红楼梦版本论丛》。)沪本,据上海古籍书店的同志所鉴定,“从纸张墨色来看
,约在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抄成”。(魏绍昌《新发现的“有正本”〈红楼梦〉底本概述
》,见《红楼梦版本论丛》。)有正本于清末民初印行。宣统三年(1911)印行前四十回
,民国元年(1912)印行后四十回。有正书局老板狄楚青给前四十回写了眉批。与此相应
,沪本被分作两部份,直至目前只在上海古籍书店发现了前四十回。宁本则是完整的八十
回。

立松轩本补齐了所有各回的正文及回前回后批语(第六十七回原残缺,除外),以极其完
备的形态出现。由它派生的版本居然有两种四本之多,在十二种抄本中占三分之一,地位
重要,影响亦大。

郑振铎原藏《红楼梦》残抄本两回,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四回。世称郑藏本。乌丝栏,双
边。每版十六行,行二十四字。回目双行并列书写。书仅两回,而抄手却为二人,虽然书
法颇相似。《红楼梦》是版心所标书名,而回首则题作《石头记》。此本与列藏本、杨藏
本有相同底本,而列、杨二本又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如郑本第二十四回“谁要错了这个,
就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还赶出铺子去”,列、杨无“这个就”三字,而其它各本则无
最后一句。再如郑、列、杨此回的结尾,郑本删去了红玉改名小红的原因及其身世遭遇的
叙述,改写了小红梦见贾芸的描写,而列、杨二本则无小红的遭遇及梦境。郑本与列本的
回目改上下两句为并列书写,与诸本单行直书不同。这特殊款式也反映着它们的版本渊源
。列藏本回前题名《石头记》,杨藏本则名曰《红楼梦》。郑藏本虽然兼有二名,其底本
显然为《石头记》。《红楼梦》是此名开始风行的标志,其抄写时间当在梦觉本《红楼梦
》之成书,即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前后。此本大段删改正文,削除批语,虽表现出
晚期抄本的特征,但从其文字看来,毕竟近于列本和杨本,而且有独特的文字,甚可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1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杨继振原藏《红楼梦》抄本百廿回,题名曰:《红楼梦稿》。又有卷端题记一则“兰墅太
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其实,此
本前八十回为脂本系统,后四十回是程乙本的删节本,全书又曾经人以程乙本改补,并非
高鹗“手定《红楼梦稿》”。称杨藏本则免生误解。杨本每十回一册,不分卷。以下各本
皆不分卷。原来仅存第八十四回至第一百二十回之目。行款与己卯、庚辰二本不同。每半
页十四行,行三十八字。是开本最大的皇皇巨册。前八十回的底本构成颇复杂。据林冠夫
同志考证,首七回为己卯本,已为国内外所熟知。最显著的例子是王熙凤的眉目描写。各
本:“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稍眉。”杨藏本和己卯本删去了“三角”、“掉稍”
数字。与府本、戚本和郑本的关系已如前文所述。此外,还跟列藏本、舒序本和梦觉本有
相同底本。例如第八回,各本:“竟不知系何香气。”杨、列、舒作“竟不知从何处来的
”。第三十五回,各本:“不防廊上的鹦哥。”杨、列、舒作“不防廊檐上的莺哥儿”。
第三十九回,平儿和袭人谈凤姐拿大家的月钱放高利贷的事,己、庚、府、戚各本简净,
而杨、列、舒、梦四本细腻,显然属于两个系统。杨本文字一向被认为较早,但因底本有
拼凑,删改正文也很厉害,只有残批数条,出现了很晚的迹象。至于它的抄写成书则更晚
,第二十二回、第五十三回和第六十七回系采用程乙本,自然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
1792)以后了。杨继振入藏此本时残缺太甚,以程甲本补足的时间在咸丰五年乙卯(
1855)秋月。

列藏本,是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的《石头记》抄本的简称。此本回前
题名《石头记》(第十回则题《红楼梦》),但同时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等三回回
末题署“红楼梦卷×××回终”。列本原为八十回,三十六册,每册二至三回不等。后来
缺失第五、六两回一册。用乾隆《御制诗》第四、五集为衬纸重新装订过。书前无总目。
每半页八行,行十六、二十、二十四字不等。回目两句并列书写。列本第十七回和第十八
回虽然分开,然而后者尚无回目。第二十二回末至惜春诗谜遂止,而无宝钗之七律诗。第
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不缺,前者有总评和独出的标题诗。第七十九回和第八十回未分回
。这些都是它近于己卯本和庚辰本而又较其完善的地方。因此最初对它估价很高。当它在
国内出版发行,经过与各本对读,才发现其所包含的晚期版本成份。固然,全书的大部份
从己卯本和庚辰本,然而也有跟府本、戚本、郑本、杨本、舒本、梦本有相同母本者。如
第七十一回,府本戚本和列本有混入正文批语一条:“人非草木,见此数人,焉得不垂涎
称妙。”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四回从郑本。第六十四回从杨本。第十六回末秦钟之死的描
写从舒本。第六十三回删去芳官改名耶律匈奴和温都里纳情节,则与杨本、梦本相同。第
六十七回戚本、梦本与列本有共同底本而比列本文字为晚;梦本回目并列书写,与列本相
同。极其特殊的是,前四回和第十七回、十八回,列本依违于己、庚、杨、舒之间。如第
四回,杨本独有的标题诗,唯列本有之。列本之底本由多种版本凑合而成,当中有不少晚
期抄本,亦经窜改,其价值自不如当初估计的那么高。它又有独出的脂批及非脂批,也是
此本的特异之处。其过录时间应与梦觉本、舒序本相当,即在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
至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之间。府本、杨本成书在程高本之后,但是,列本并非直接
从这两个本子抄录来的。

舒元炜本《红楼梦》残存四十回,吴晓铃珍藏。有朱南铣过录本,归北京图书馆。此本原
为八十回抄本,总目中偶存第八十回之目。后来散佚第四十一回以下部份。每五回一册,
共八册。然从抄写者转手的情况看,其底本为每册四回。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独与
郑本相同。从舒序得知,此本之原藏主为姚玉楝号筠圃者。他曾与当廉使(当保,先后担
任河南按察使和直隶按察使——“廉使”为廉访使的简称)并录过八十卷,然遭故散失二
十七卷;复借邻家之本,合付抄胥,因成新本。他虽然没有说抄配的到底是哪几回,但是
,与它本对校,舒本确是一个拼凑本。其来源尚不止于两部份。它的前五回与庚辰本有相
同底本。如第五回,各本:“自较别个不同。”庚、舒改“较”为“觉”。再如第二十七
回,甲戌:“得了玉的宜似的。”府、戚:“得了玉的益似的。”列本:“得了玉的济是
的。”梦本:“得了玉的便宜是的。”庚、舒:“得了玉的依似的。”舒序本跟己卯本也
有相同底本。如第三十七回,庚、杨:“我宁可不要。”己、舒:“我能可不要。”府本
、戚本自第十二回以后与己卯本有共同底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诗谜以下不缺。舒本此回
结尾文字与府本、戚本相同。舒本与杨本、列本、梦本有相同底本,前文已有论证,不赘
。舒序本和庚辰本多有与甲戌本相同之文,但并不早于甲戌本。其总目与各回之分目不尽
相同,是此本的特异之处,也在证明着它的底本并非一种。又有长短不等的增文,最令人
疑惑,盖亦抄写者所为。它又几乎是一个白文本。自是晚期抄本无疑。舒元炜序的落款是
:“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有“元
炜”、“董园”印二方。为舒氏作序的原本。其新抄本之告成亦在此时,这是舒序中说得
很清楚的。

郑、杨、列、舒有相同祖本,可算一系。

梦觉本《红楼梦》,因有梦觉主人序言得名。《红楼梦》一名则题写在此本总目和每回前
后及版心。因山西文物局旧藏,故又称晋本。现归北京图书馆。八十回,二回一册,共四
十册。有总目,不分卷。朱丝栏,每版十八行,行二十一字。梦觉本被人普遍窜改,俞平
伯先生断其文字介于脂评本与程刻本之间,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此本出于何种底本,
却尚未见人言及。从全体上看,它非常接近己卯本和庚辰本。如第十六回末,己卯本都判
的话残缺,梦觉本即将其毅然舍去。第二十二回庚辰本止于惜春诗谜,附宝钗七律诗。梦
觉本无惜春诗谜,把此七律移给黛玉,另替宝钗、宝玉各补一诗。随即写贾政佯作不知,
夜阑席散,戛然而止。如此窜改杜撰草率收场,皆因所据底本只有残文而已。第九回则与
舒序本有相同底本,如改“塾掌”、“塾长”为"塾师”,而且舒序本文字有早于梦觉本
的倾向。再如第十二回,两本改“太虚幻境”为“太虚元境”。第六十三回,杨、列、梦
、程四本删节了芳官所唱《赏花时》曲子词,只保留了首二句。第六十七回梦觉本与列藏
本同源,如“平儿见凤姐淌着”列、梦讹作“平儿见凤姐渗着”。第六十四回与府本、戚
本相近。梦觉本也有它的特色,如有独出的尾联及绝句。此本第十九回前的总评主张删弃
原本批语,但却自撰了少量批语。第十九回前的批语仍然很多,第十九回后也并未删削净
尽。梦觉本序言的落款是:“甲辰岁菊月中浣梦觉主人识。”故原抄本即当抄于乾隆四十
九年甲辰(1784)之前。今本为甲辰本的过录本。

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用木活字排印《绣像红楼梦》,萃文书屋出版
,世称程甲本。一百二十回,二十四册。有总目,不分卷。双边,乌丝栏。每版二十行,
行二十四字。绣像并图赞二十四幅。此本前八十回与梦觉本出于同一底本,但是掉换了第
六十七回书稿,采取了一个简本。又对全书进行了大规模的窜改,删去了所有的标题诗和
尾联以及批语。后四十回盖为高氏所续。辛亥前三年,舒元炜为《红楼梦》作序时,已知
有百二十回本,其成书自非一日之工。杨本前八十回与梦、程并非一系版本,后四十回则
系程乙本的删节本。全书又以程乙本改补。至今仍有红学家误认为杨本是程高排印本的稿
本之一,这是须要特别加以澄清的。仅过七十天,经再次修改,于五十七年壬子(1792)
印行第二版,今称程乙本。近年又有程丙本的发现。程高的续貂和窜改受到很多批评,其
实它的底本早已经肆意涂改了。合梦觉与程高为一系,即着眼于它们的修改文字。

南京浦口靖应鵾藏旧抄本,是为靖藏本。已迷失。据目验者毛国瑶同志回忆,此
本未标书名,亦无序文,中缝亦无页码。初称《红楼梦》,嗣后也有称《石头记》者。原
有八十回,存十九册,蓝纸封面。钤有“拙生藏书”和“明远堂”篆文图章。一九五九年
发现时,已分十厚册装订,缺失第二十八回和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尾部残失三页。竹纸
抄写,抄手不止一人,字迹尚工整,而不及有正本。每页行数及每行字数未察。有三十九
回为白文本。“明远堂”系靖氏堂名。靖应@①祖籍辽阳,旗人。始迁江都,乾嘉之际移
居扬州,清末自扬州迁南京。一九六四年发觉靖本迷失。现存毛国瑶抄录的有正本所无批
语一百五十条。从批语所附正文看,靖本不缺僧道与石头对话那四百余字,与甲戌本相当
。毛氏所忆《红楼梦曲》中有“箕裘颓堕皆荣玉”之文,“荣玉”,己卯本作“荣王”,
杨藏本作“莹玉”,靖本从己卯本。存第二十二回畸笏丁亥夏批语:“此回未补成而芹逝
矣,叹叹!”复近于庚辰本。第三回《西江月》词,靖本“贫时那耐凄凉”,杨本“贫穷
那耐凄凉”,戚本“贫时难耐凄凉”,靖本依违于杨本、戚本之间。据笔者考察,靖本更
近于戚本,如第六回凤姐“手内拿着小铜火柱儿”,独戚本、靖本作“手内拿着小铜火筯儿”。介绍妙玉在第十八回,跟威本的分回并无不同。至于重要异文,莫过于“
西帆楼”,是早于“天香楼”的稿子。第六十四回有独出批语一条。第六十七回有四条批
语,亦为此本所独有。与它本互证,这两回都是作者原稿。底本虽系拼配,然其宝贵可知
。经比较分疏,靖本批语应为一百六十条。这些批语有的为此本所原有,亦有从它本过录
者,朱墨杂出,颠倒错乱,难以寻读,以至无从考得其致乱之由。但对批者、作者、原稿
和佚稿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批语经人作了提要式删改,不见脂砚斋之名,值得注意。其
中有立松轩“旺族都中吾首门”诗(亦见于戚本)和戊子孟夏之长批,他或者曾是此本底
本的早期收藏者。果然如此,其抄录时间即在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之后了。三年
后,辛卯冬日畸笏有批语。八年后,“丙申三月 录”存曹寅题《楝亭夜话图》改稿于此
本。丙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即其抄写时间的下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1 17:20:3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5 09:46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