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蓝色高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法对比]他们教孩子思考;而我们,让孩子服从。。。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6-20 16: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方教育,分别在中学和大学上的反差,某种程度就是精力和积累的问题。大学之前教育的阶段,中国学生往往牵涉的精力和时间更多,而且大学阶段则相反。造成的原因很多就不讨论了。

说白了,十几二十岁的学生而言,无知的部分是远远超出知道的部分的,所以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得到的东西也越多。当然,如果能偶遇几个名师指点,那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6-21 2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略看了一下,那篇文章里提到的中印对比数据,大部分和我所了解的差不多,少数细节不够正确(比如“中印同时在70年代末期开始经济自由化政策”,其实不是这样的,印度真正的经济自由化开始于1991废除许可证制度。也就是说比中国的改革开放晚了十几年。),但作者的许多结论却不敢苟同。

总结一下那篇文章的观点(因为只是粗读了一下,所以也许有理解不准确的地方):毛的教育政策导致了权力阶层的改变,统治权力因大规模基础教育和对精英教育的损毁而下移了,这得以保障改革的进行,同时给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腾飞储备了许多有一定教育基础的人才。

而印度的精英教育导致了大部分民众缺乏基本教育,难以融入现代工业社会,同时导致了印度统治的精英化——作者说半封建绝对是扯淡了,英迪拉甘地跟华盛顿和罗斯福一样,有机会独裁的时候都没选择独裁。

印度种姓制度也跟搞文盲率没必然联系,他们受教育阶层里同样没有主动放弃种姓制度的意思——即使他们中来自低种姓那些人。种姓制度这个太特殊,为什么跟现代社会看起来那么格格不入却可以维系其存在,这个原因无数人研究也没有完全让人信服的结论,一般而言的认为是,种姓制度所包含的经济分工色彩和阶层稳定性,确保了印度在过去一千多年里的相对稳定进步以及在很长时期内的高水平形态。

作者比较的普鲁士、日本包括中国等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导致其发展,都有一个公共点,那就是基础教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是有限的,能支撑普鲁士工业起飞,让日本进入现代国家,使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飞速超越印度,但却没法提供更高水平的发展,日本进入发达国家还是靠后来的精英教育(包括很多留学生)。而中国现在的问题,明显就在更高层次上有了许多瓶颈,目前只能停留在世界工厂阶段,更高层次的设计、营销、创造那套都被人家控制。

而印度的精英教育也给他们带来的相应的优势,比如他们目前在IT、生物等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以及诞生了一些世界级公司,他们91年之后也发展得很快,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平均寿命、识字率那些都飞速进步,而这两个中国目前进步非常缓慢了已经,像印度喀拉拉邦等发达邦已经和中国一般的省份相差无几。

印度精英教育、民主制度让他们领导阶层(印度官员的海归比例非常之高)拥有很高的决策水准、沟通能力、接轨世界的能力,而这些让印度融入全球化以及为全球所接受的能力太太超过中国——相对于印度,中国很多时候还处在被国际怀疑和敌视的阶段,更不要中国本身也缺乏与世界沟通的能力。加上印度的人口后发优势(中国都快进入老龄化了,今晚还有个做大学老师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开会说的五年后升入大学的学生人数就要彻底进入拐点),国际上有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有这样的看法,印度这个乌龟迟早要超过中国这个兔子。

中国的大众教育和印度的精英教育哪一个更好,众说纷纭,但我知道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精英治国的。

[ 本帖最后由 半生 于 2009-6-21 23: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6-21 23: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伪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一要看人数,因为讨论的前提已经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分子太小太小,那就没有讨论价值;而是要看质量,并且是平均质量,否则也没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22 10: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上兵伐谋 于 2009-6-22 09:48 发表


精英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是判断精英教育的条件之一

受教育的quote]

公平也是个很相对的概念,如果一部分家庭能够承担孩子上大学的开支,另一部分家庭却因为无法承担而不得不令孩子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叫不公平吗?很难说是。你说那个吉林的事情我不太清楚。

从大概八九年前大学大幅提高学费开始,中国教育确实有向精英教育转变的趋势,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这几年大众教育(包括义务教育)也在逐渐改善,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九年教育全免。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你说的那种农村基础教育的情况,很多孩子没法上学的,我相信有,还不是少数,但我可以这么说,更多数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更多数即使在可以选择上学的时候,很多孩子主动放弃了学业——在学校无聊度日和去出社会提前享受自由并且获取回报的时候,很多孩子选择了后者,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孩子的那种想法,而家庭往往也没有成为阻挠他们做出后一种选择的栅栏,甚至甚至鼓励其那么做。刚才回忆了一下,我有七个表弟表妹堂弟堂妹没有上大学,他们大多只上了初中,有的高中拿了一张毕业证甚至辍学,但他们的家庭我很清楚,供养他们上大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没能上大学的原因还是因为学业差,但这个也很难说他是他们自身造成的。既然支教通常是去困难和严峻的地方,但你去的那种地方,不是最普遍性情况。

独立思考能力的确永远是少数,素质教育也是国内制造的概念而已,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复杂了,说起来就没边了。另外,藏毒那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国人内部,也有不同看法,只是因为各种原因看法被统一了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6-22 1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印度文化没有所谓的崇拜,因为中国和印度很像,所以了解了一些而已。两个国家各有优点,我只是说了他们的优点部分而已。

这跟旅行差不多,如果你住在城市,你会向往乡村的风景,如果你住在乡村,又渴望去大都会走走。这些事情没那么严肃,也没那么重要。而且已经偏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6-22 12: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兵伐谋 于 2009-6-22 12:50 发表


新两个凡是
凡是世界主流承认,那就是民主
凡是世界主流不承认,民主也没用
有点断章取义,呵呵,开个玩笑


你这几句话很正确,事实怎样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看起来是怎样。

有的女人卸妆之后没法看,但是偏偏人都是先看到她美丽的样子,她会因此受益,所以女人才要去化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6-22 13: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怎么看很重要,对我朝而言尤其重要,从领导出访到奥运开幕式,从外资超国民待遇到全民学英语,所有对外交往里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6-22 14: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这个中国特色就会造成教育方式的非常不同。望子成龙的心理,会让很多父母有极强的意愿去塑造他们唯一的孩子。并且由于传统和经济原因,很多父母养儿防老的心理也是根深蒂固,这唯一的孩子身上承载的是感情和经济的双重回报。

中国父母和他们孩子这种史无前例的纽带感,会让一切培养独立、自由个性的发展企图变得不堪一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11 18:4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