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兔子过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天葬(晕血症状者慎入)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3-6-17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圖片很有提神作用[]

我的印象是要把屍體分解,把肉割碎再把骨頭也砸碎,混以糌粑抛灑給禿鷹(?)
藏人相信如果屍體被吃乾淨就代表靈魂能升天,如果沒吃乾淨就表示生前有罪過,所以天葬都儘早進行,免得鷹在其他地方吃飽了,把屍體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3-6-17 0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兔子过猪在2003-6-16 17:04:00的发言: 9、由正脊下刀,男左女右。这是一具男性尸体,因此第一刀须从左边割开。这是第一刀割开后的局部,可以清楚的看到刀割效果
好像過世好幾天了,都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3-6-17 0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home.kimo.com.tw/ponlotus/pon2/si.htm

藏族喪葬分為天喪、火葬、土喪、塔喪及水喪等五種,由於藏族居住地域分布很廣,因此各地喪法不盡相同。藏族的喪葬形式是經歷了歷史變化的,根據藏文史籍記載,在遠古的"七天曦"之時,諸王死時是"握天繩升天","如虹散失、無有屍骸",這反映了那時藏族尚不重視對屍體的處理,也就是說尚未出現喪葬問題,這種情況與藏族當時的認識有關,當時藏族認為其祖先來自天上,死後當然歸天。喪葬的出現應始自止貢贊普之時,在決鬥中止貢贊普被洛昂達孜所殺,其屍體被裝入銅篋投入大江,後被止貢贊普的兒子尼雅所撈取,遂於強多拉普建造陵墓,這是關於吐蕃為王建墓的最早紀錄。以後各代贊普建造陵墓,或建於石山、草原、或建於湖心、雪山,其陵形似土丘、如帳墓,至囊日松贊時陵形始為四方形,並於此時陵內外始有供葬之物。對陵墓及屍體處理最為隆重的當推松贊干布之喪。當時入吐蕃的唐朝使者沿途所見,"山多柏坡、皆丘墓",這說明當時吐蕃喪儀僅以土葬為主,但在今日的西藏則改變了認識,以為這是最壞的葬法,一般患惡性傳染病或夏季死的人才土葬,其目的是:一為防止傳病;二怕違犯"夏季法"而得罪神靈。這說明了在西藏對於土葬的認識變化很大。土葬之俗延至今日仍有之,主要分布在甘孜和阿珼兩自治州的部分農區,葬時除了少數以棺葬外,其餘多將屍體置於木箱內掩埋則可。

火葬多在僧人中進行,僧人死後火焚,其骨灰製成舍利寶塔供於殿內,俗人中,西藏大貴族亦施行火葬,認為是最好的葬法。

水葬是藏區的另一種葬儀,水葬在古代未見記載,在西藏很少用水葬,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某些地區卻認為施行水葬很好。水葬時將屍體以石塊緊綁,在一固定地點投入江河之中,也有的先將屍體剁成數塊後再投入江河之內,在阿珼州卓克基一帶,凡水葬者先將屍體裝入木箱或麻袋內,然後投江。水葬者各地不一,這同各地看法有關,西藏農區多認為水葬卑賤,只有乞丐、瘋子、赤貧或患傳染病者才去水葬,在阿珼州卓克基一帶,兒童死後一律水葬,普通僧人也有用水葬者,過去,無論水葬或土葬都需先經喇嘛唸經後再進行。現在西藏地區,以天葬最為普遍,藏語稱天葬為"杜垂傑哇",意為"送屍到葬場",或稱"恰多",意為"餵老鷹"。文中之"恰"是一種專門食屍肉的禿鷹,謂之"恰桂",據此可知"天葬"亦可稱為"鳥葬"。天葬之俗始自何時,未見具體而確切的記載,但出現時間較晚,並與佛教密切相關,這點是可以確定的。

天葬有天葬台,各地有各地的固定地點。藏人死後,先用白布將屍體包裹起來停屍數日,放在屋內一角,然後請喇嘛前來唸經超渡,擇定日期送葬,使死者的靈魂能早點離開肉體,投胎轉世。大約三五天之後,便挑個良辰吉日出殯。停屍到出殯的這一段時間,死者的家屬不得吵鬧喧嘩,談天嘻笑或洗臉。並必需在家門口懸掛一個圍有白色哈達的紅色陶土罐,土罐內放進食物以供死者的靈魂使用。

出殯當天,親友先將屍體的衣物脫掉,用白色氆氌包裹起來,然後背著屍體沿地上畫著的白線走到大門,交給天葬人員或請朋友運至天葬地點。因為懼怕死者的靈魂還會留在家中,出殯有許多禁忌,例如屍體離開大門後,必須將停屍的土塊丟到外面;家人為死者送行只能到村口,不得跟到天葬台,到天葬台途中,背屍體的人不能回頭看或停止腳步;天葬師在天葬後的兩天內不能拜訪喪家等等。在天葬台附近的寺廟院外,喇嘛們做完最後的誦經法事後,由各地專門"背屍人"或稱"助殯人",將屍體送到天葬台。到達天葬台後,天葬師將屍體放在台上,這時司葬者先煨桑供神,燒起火堆、冒起濃煙,遠處的禿鷹見到濃煙就會立刻飛過來,聚集於附近的山
巒等處。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以利刃由背、腹、….切成一塊塊,按著一定的解剖程序將屍體一一肢解,肉骨剝離,骨頭用石頭砸破並拌以 粑,繼之天葬師吹起海螺或仰天長嘯,聚集在附近的禿鷹聞聲而至,爭先吞食已經血肉糢糊、殘缺不全的屍體,飽餐一頓後才會離去。若有吃剩的屍體,必須燒成灰燼撒在山坡上,才能使死者升天。天葬雖然殘酷,但藏人相信它合乎"菩薩捨身佈施蒼生"的宗教涵義,能使死者的靈魂早日升天、投胎轉世。

另一種塔葬,多在大活佛中進行,也就是把屍體砌藏在塔中,以為永久保存。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屍體,就是經脫水和各種藥物、香料處理後安放在甘丹寺的靈塔中的。達賴、班禪的屍體也採取這種葬法,在塔身包裹金皮或銀皮,並鑲以各種珍寶,這種塔叫做"色爾東",即"黃金靈骨塔",布達拉宮內就保存有這種靈骨塔。

藏族喪葬多與宗教有關,遠古認為無須祭典,不需留屍,因為"死後升天",這與苯教的崇拜上天有關。火葬在佛教中釋迦牟尼死後是香木焚身,佛經中又有"藥王燒身後得升天國"等說法,藏族火葬與此有一定關係。天藏也有其因,在佛教中"佈施"是信徒的標誌之一,佈施有多種,而佈施的多少表示信徒對佛的虔誠程度,也直接關係信徒未來能否得到超脫。佈施中有一種是捨身,據敦煌發現的"要行捨身經"中記載,即勸人於死後分割血肉,佈施葬屍場中,在漢地隋朝之前已有此風,這種風俗對於共同信奉佛教的藏族或許是殊途同歸。又在佛教中還有"菩薩佈施、不惜身命","求道如此、及可得佛"。看來這些宗教對藏族有著深遠的影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3-6-17 0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想像中天葬很有意境,看了照片覺得太血腥了,無法接受
也不能接受土葬,光想屍體慢慢腐爛就受不了而且還會有很多蟲~~~~~~~[em15]
水葬未免太不衛生了吧!好像還是火葬好一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16 00:3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