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5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4-7-19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喂,楼主。提个建议,说昆德拉就说昆德拉,别拿其他的人事物说事。

《布拉格之恋》了解吗???菲利浦.考夫曼是谁???
又有几个人有资格评论他?

从某种意义上讲你很难比较电影与文学之间的艺术价值的高低,或者说到底是电影成就了文学,还是文学凌驾于电影之上。某些人一句话就把菲利浦.考夫曼和他的电影给否了,用以衬托出原著本身的价值。这种做法实在有点过份。

学过编剧学的人都应该明白,在对一本文学作品进行电影剧本创作的时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本就是两种艺术框架。怎么能进行比较呢???那么,用某些人的观点。我还可以这样说说,菲利浦.考夫曼选择《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是看得起他。昆老头背地里不定多TM高兴呢。你觉得这样好吗?

再说捷克最伟大作家——谁告送你的?这样说未免太过招摇了吧?问问他自己敢这么说吗?昆老头在世,还没不朽呢。晚几年在替他吹牛逼不行吗?
另外我觉得法国文学宽容博大的艺术氛围,多多少少成就了昆德拉。

是啊,不容质疑昆德拉是一位优秀的作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是一本优秀的小说。能够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的确不同寻常。我想当今的阅读昆德拉作品的人们,心态上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好象没有读过的人便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昆德拉以及其作品,被当代的人们一味的追捧与渲染(包括楼主这样的)。已然使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变为一种文化消费时尚。对文学阅读来讲,这一现象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也与本类特征在宣传的意义上有所出入。
一直认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只适合小众。然而更多的人观赏与熟知,就象提倡全美国的运动员都去练乒乓球一样,既没有意义也不符合实际。那就让更多的人去看看吧。看过一个少一个,之后忘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昆德拉啊,昆德拉。瑞典人不喜欢你,我看全世界又要有无数的人(包括楼主这号的)为你喊冤了。然而,你真的冤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7 01: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