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玄武水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异族输血令大唐兴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1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这篇文章不是支持其观点,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下 历史上的汉族就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到今天,她仍然在血统和文化上继续与各民族融合。不断汲取各民族的新鲜血液,才能使汉族更为繁盛。 从民族历史来看,也只有不断汲取其他民族的新鲜血液,使它融入汉族之中,才能使汉族文化保持强盛,一旦缺少了民族融合,汉族就会走向衰亡的下坡路。汉族的祖先到了东周后期,列国纷争,战火蔓延中原,眼看中华将分裂为几个独立国家,作为西戎的秦人统一了六国,在古夏族的血液中渗入了西戎和南蛮(楚)的血液,奠定了汉族的基础。秦汉以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族。 到了晋代,汉族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却颓废虚妄,崇尚清谈,不务实业,汉道中衰。北方新崛起的强大的游牧民族鲜卑趁汉族衰弱之际大举入侵,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晋政府只有在长江以南,依靠长江天险在得以苟延残喘。其后,匈奴,鲜卑,羯,羌,氐纷纷逐鹿中原,史称“五胡乱华”,五胡在争夺中原统治权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汉化的代表,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改说中原汉语;禁穿胡服,制定了官员的汉族式冠服,同时模仿南朝的样式,规定了妇女的服饰;令鲜卑人都自称河南洛阳人,死后葬在邙山,不得还葬北土;重用南朝士族王肃厘定官制,在模仿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清除了官制中鲜卑成分;在律令方面,孝文帝两次改变北魏的律法,废除了自十六国以来的一些残酷的刑罚。 禁用鲜卑姓氏,全改为汉姓,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最贵。魏孝文帝又定汉士族的门第高下,承认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姓为最高门,与鲜卑八姓地位相等,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门第也很高。汉族士族中有汉魏以来拥有清望的名门旧姓,也有十六国以来声势盛大的坞主豪强。 魏孝文帝实行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自已取卢崔郑王及陇西李氏女入宫,又指定六个兄弟元禧聘陇西李辅女、元干聘代郡穆明安女、元羽聘荥阳郑平城女、元雍聘范阳卢神宝女、元勰聘陇西李冲女、元详聘荥阳郑懿女,原来的正妃降为侧室。魏家公主也嫁给汉族名门,如卢道裕娶献文帝女乐浪长公主,卢道虔娶孝文帝女济南长公主,卢元聿娶孝文帝女义阳长公主。皇族和士族开通婚的例,一般鲜卑人和汉人也自然要通婚,少数的鲜卑人很快被融化了。 魏孝文帝修建洛阳街坊,501年,魏宣武帝调发民夫 5.5万人,筑洛阳323坊。529年,梁将陈庆之入洛阳,战败逃回,对人说:“我从前认为大江以北,无非是些戎狄居住的地方,这次到了洛阳,才知道衣冠人物全在中原,江东及不了它。”这说明迁洛的鲜卑人,已经完全汉化,洛阳城的繁华景象超过了建康城。洛阳富贵人的腐朽生活,吸引着留住平城一带的鲜卑人。他们陆续内迁,504年,魏宣武帝拨苑地牧地公田分给内迁户。513年,又分苑地牧地给无田的内迁户。正是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和开拓精神又一次输入汉族的血液中,才有了隋的统一和唐的兴盛。 隋文帝杨坚是个具有很明显鲜卑特质的汉人,其父杨忠,是北周的功臣,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隋国公。杨坚继承了父爵,他的妻子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杨坚直到上台后才恢复了汉姓,隋朝二品以上官员少数民族血统的有63人。 唐代也是个有很强鲜卑血统的王朝,高祖李渊,自称为李广后人,其母是鲜卑贵族独孤氏之女,娶鲜卑贵族窦氏之女为妻,生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娶鲜卑贵族长孙氏之女为妻,生高宗李治,鲜卑人长孙无忌在太宗、高宗时期长期掌权,位在机枢。唐代开创了中华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而且她的兼容并蓄,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也是后世所无法企及的,正是由于吸收了北方以鲜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血液,才是汉文明重新跃上了一个文明的颠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的回帖

不同意这种说法,偶认为唐的兴盛和汉一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原因。 隋为唐的崛起做的铺垫甚至超过了秦为汉的崛起做的铺垫。秦虽修了万里长城,但其意义仅限于军事。而隋开凿大运河,对后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长城和大运河耗尽了秦隋的国力,却给汉唐的兴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强汉以长城为依托,北击匈奴,解除了游牧民族数百年对中原的威胁,而盛唐更是凭借大运河带来的便利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奢侈品消耗最多的国家(后来的宋也是如此)。 盛唐的崛起与血统有没有关系?有,盛唐的包容性为历代单纯汉人政权所不及,这种包容性在单一民族国家很难见到。美国的包容性就比日本韩国甚至德国要强得多,也是明证。但是否该把血统作为盛唐所以为盛唐的根本原因?那北齐的高氏家族也是鲜卑化的汉人,怎么那么荒淫残忍民不聊生?血统决定论是荒唐的,无论是鼓吹纯血优越还是混血优越其本质都是一样的。中国在古代史上一直领先世界,盛唐只是其中一位接力者,如果抹杀前朝的巨大领先优势而把所有成就归于自己的血统,岂不是太荒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切的说。。。。。是汉文化的同化能力太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赞成从血统和文化两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民族,日本有有不少汉学家对汉文化的精通程度可以让国内许多学者汗颜,对汉文化的认同程度比国内很多“哈日族”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们终究还是和族而不是汉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1 15:42:0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爷爷没有否认民族融合的积极作用啊。。。。。。。。都说了唐的包容是单纯的汉人政权所不及的。。。。。。。。。
而且我不同意输血这种说法,谁是输血者谁是受血者?民族融合是相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ifi在2005-3-22 19:01:00的发言:
融合就是就进化来说也是有利的啊~
融合就是进化吗。。。。。。。。。。。。。。。。未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虽然是个昏君,但张居正主政时,也是主昏于上,政清于下,这和制度也有关系。唐高宗也类似,不过他不算昏君,顶多算没什么政治才能。
如果有好的制度,可以冲淡昏君的负面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死的回车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箱箱。。。。。。。。偶是对你的观点的小小的补充。。。。。。。偷颗白菜。。。。。。。。。至于用炮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到底是对督师感兴趣还是对崇祯感兴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兼而有之吧。。。。。。。。。。。。。。不过偶觉得他不是明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不是没想过以议和来拖延时间,但当时的看法是:议和=秦桧。所以崇祯只能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密谋此事,败露之后还不得不杀陈新甲以谢群臣。这也算是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吧,苦笑

百足之虫虽可以暂时死而不僵,但僵是迟早的,从万历开始明的结局就不可挽回了,差的只是时间而已。杀督师确实是自毁长城,但别忘了明是亡于李闯而不是满清。督师死了十多年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仍然能让清兵不能越山海关一步。当然如果没有外患,朝廷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农民起义,但也只不过是把亡国的时间推迟十几年几十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死的时候才34岁。。。。。。。。。。我估计明王朝撑不到他寿终正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可以迁都,在崇祯的时候提到迁都就会被说成偏安,即使你想的是东山再起。没办法,有南宋的前车之鉴在那,大臣百姓都过敏。而且南宋的存在有运气成分,要不是金国和蒙古死掐无暇南顾,要不是钓鱼城运气实在好飞石击毙蒙哥导致蒙古内乱,就那自毁长城的壮举,早就灭了
要说起来,南明也有很大的机会存活下来的,依长江天险以图半壁不是太大的问题。历史上南北对峙虽南方大多数时候处于劣势,但在长江上却有几次著名的南方以弱胜强。要是运气好出个岳飞或者刘裕,北伐复国也不是没有希望。倒霉的是内讧又开始了。而且汉奸兵确实TMD多,虽说有一部分是看督师冤死冷了心的,但大部分还是只能唾弃。
至于到了郑明,那是没救了,虽然海峡比长江宽多了,但实力悬殊太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幻梦冰翔在2005-3-23 20:58:00的发言:
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被闯贼干掉,但总觉得实际上还是辫子颠覆了朱明天下,萨尔浒一战,明军13万丧师大半,从此在稣辽再无进击的能力,转而成为与后金相持,可长期打仗要钱啊,钱从哪里来?于是开始加税,什么辽饷,练饷,变着花样出新的赋税,百姓不堪重负,自然造反~~~

自成祖以来,崇祯或许是最能干的一位皇帝,可惜啊,他面对的是一副烂摊子,压力何其之大~~~

做一个假设,若当时不是杨镐这蠢驴挂帅,萨尔浒之战也不会输地如此之惨,若这一战能将后金打地丧胆,明朝或许能迎来一次中兴,只不过,没有什么假设~~~
。。。。。。。。。箱箱,这证明了偶的观点,制度还是很重要的。要不是文官带兵这破制度,也不会有萨尔浒之败,至少,不会败得那么惨。搞得只能碰运气希望能有懂带兵的进士,也不是没有,一个斩首传示九边一个被北京城的老百姓生吞了。
萨尔浒对后金来讲是决战,但对底子厚实的明王朝来讲只能算大战。虽说败得很惨,但关宁铁骑稳住了阵脚。就连督师死后十多年辫子兵都还是只能在关外晃荡,因为战术对头了。要说起来,关宁铁骑的数量比在四处与农民军作战的官军少多了,明朝的国力更多的是消耗在镇压农民军身上而不是与满清对峙上。明朝没钱吗?崇祯是舍不得动用内库而已,只想到征税。由于各级官员的腐败,一两银子的税收到了老百姓头上就是十两,难免激起新的民变,激起了民变又要出兵去镇压,镇压又要花钱,花钱又要征税。就算没有满清,这么恶性循环下去明朝也撑不了多久。
所以我以为,明亡于农民起义是必然,顺亡于满清是偶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3 21:25:0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愿闻其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3-25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满万不可敌”的清兵直到崇祯上吊了还在山海关外晃荡。满万不可敌没错,但那是指野战,骑兵具有先天优势。而攻坚战骑兵是天生的低能,尤其是轻骑兵。要不是李自成太过分,吴三桂就投靠他而不是满清了。
别忘了,清兵是吴三桂放进来的而不是打进来的。
督师之死不怪崇祯怪谁?只要他不那么固执老百姓再恨督师又能怎么样?私自议和这事,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崇祯自己后来也干过。其实督师真正犯了大忌的是擅斩毛文龙,不过对崇祯来讲这也只是借口之一。永远不要怪敌人多么凶残狡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不过,督师之死决不是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明朝是亡于内乱而不是外敌。如果1644年督师尚在,最多也只能力保拒清兵于国门之外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5 14:33:4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3-25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员的损失不是最主要的,以明朝的人力,只要内部安定,多输几次又如何?只要总结出了对敌经验,清兵的威力就会大减。而且督师确实办到了。清兵和蒙古兵不一样,蒙古军队中有大量工匠制造攻城利器,可以说南宋对蒙古没有什么技术优势而明朝对满清的技术优势相当明显,而且明清的国力对比也是大大占优。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绝对具有战略眼光,不过功夫没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3-25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转折点迟早会出现,因为明朝就这个文官带兵的破制度,不残败才怪了

你说的后期是指什么时候?至少关宁铁骑直到明亡还有相当战斗力。萨尔浒之败后明军士气低落到极点,但只有有一次哪怕小胜,士气又会马上提高。

后金攻入北京那次,是被督师弄得没办法了想来一口大的。用我党的话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军事冒险行动。本来那次有机会彻底消灭孤军深入的整个后金领导集体,只是糊涂皇帝下的糊涂命令断送了满桂这样极富抗清经验的猛将不说,还把前敌总指挥下了狱,估计这是连皇太极都没想到的战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3-25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宁铁骑野战不如清兵,但当时的情况有特殊性。9000对100000,换了你我可能早就吓破了胆。但对于那些出生入死的职业军人,这种情况反而能激发他们的斗志,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何况在这首批到达的9000精骑是关宁铁骑最精锐的部队,王牌中的王牌。
对于清兵,孤军深入有如惊弓之鸟。更重要的是他们昼夜兼程敢到北京城下,满以为能打明朝皇帝一个措手不及,却发现眼前的是他们的克星,士气肯定大受影响。

要抄清兵老家的说法,那是痴人说梦。但消灭这股孤军深入的清兵,并不是幻想。不指望那朝廷能有什么对策,但军人不一样。督师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命令部下侯世禄,尤世威分兵截断清兵退路,而不是守卫北京城,考虑十分周全。各地勤王兵马陆续赶到,关宁铁骑可以从北京城的防务中解脱出来寻求与清兵决战。可惜皇帝是脓包,十二月初一督师下狱,而初二初三关宁铁骑的大股主力就能赶到,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3-25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不是没想到啊,还瞒着众大臣偷偷议和来着。。。。。。。。。。可惜大臣百姓都认准了议和=汉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3-25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女在干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3-25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aise5hao在2005-3-25 19:23: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玄武水星在2005-3-25 14:28:00的发言:
你说的“满万不可敌”的清兵直到崇祯上吊了还在山海关外晃荡。满万不可敌没错,但那是指野战,骑兵具有先天优势。而攻坚战骑兵是天生的低能,尤其是轻骑兵。要不是李自成太过分,吴三桂就投靠他而不是满清了。
  别忘了,清兵是吴三桂放进来的而不是打进来的。
  督师之死不怪崇祯怪谁?只要他不那么固执老百姓再恨督师又能怎么样?私自议和这事,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崇祯自己后来也干过。其实督师真正犯了大忌的是擅斩毛文龙,不过对崇祯来讲这也只是借口之一。永远不要怪敌人多么凶残狡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不过,督师之死决不是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明朝是亡于内乱而不是外敌。如果1644年督师尚在,最多也只能力保拒清兵于国门之外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5 14:33:45编辑过]

清兵真去打山海关也未必打不下来——老吴外无援兵内缺粮草,就算不降也得输。。。说来说去还是闯贼可恶。。。
袁崇焕之死应该说是明朝的一大转折点,本来崇祯还是一副明君相的,自从督师死后大明的将领就开始心寒了。。。另外,崇祯的议和跟袁的议和完全不同——抗日的时候,虽然老蒋也在私下里和日本人谈但他照样恨透了殷汝耕,汪精卫。。。
唉,如果甲申年督师尚在,一边是家仇君恨,一边是华夷之分,他能选择的恐怕只有自尽一条路了。。。
[/quote]吴三桂在崇祯上吊后就向李闯示好并表示愿意归附,如果成功就不会出现无援兵缺粮草的情况,满清入关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可惜李闯把人家老爹扣起来勒索钱财,难怪吴三桂冲冠一怒。不过汉奸就是汉奸,有什么理由都该唾弃。最不能忍受的是他替清兵打下了几乎半个中国,说他是有史以来第一汉奸都不为过,秦烩好歹没对南宋反戈相向。
督师和崇祯都是想靠议和来拖延时间继续力量,蒋介石也是,但汪精卫那叫投降。这么类比崇祯-督师和蒋介石-汪精卫不大合适。
崇祯的明君相只表现在铲除阉党那会,后来就越来越不成话。说他是明君会把明太祖,成祖都再气死一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6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三桂比关宁军其他将领怎么说呢,拖到最后才投降,好象比其他人更忠心。但他反戈攻打南明之卖力又是其他投降的关宁军将领所不能比的,更别说和祖大寿这样终生不为满清打一仗的降将比。估计是忠义之名没全成,就破罐子破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5-23 21:44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