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一个股票楼

[复制链接]
76#
发表于 2007-6-21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mlgb,召唤豆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7-6-27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这些人啊,好自为之吧。

利息税的事情可能会引起市场波动,但仅限于心理层面,并无实质影响,所以下来应该是买入,而不是卖出。

现阶段主要关注指标股的动向和量能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7-7-17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忙着搬家和其他事情,一直都没写东西。从波动结构上分析,6.5上来的反弹只是个b浪,从6.20开始进入c浪。
由于7.19国家统计局要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所以在此之前市场还是以观望为主。国家信息中心刚出炉的一份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预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但由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仍然较弱,因而报告认为不会引起全面通货膨胀。报告同时预测,2007年全年GDP增长将达到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24.2%,全年外贸顺差将达2750亿美元。
报告认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仍然较弱。1-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仅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3.6%,比上年同期还下降了1.9个百分点。在我国cpi指标体系中,农产品核燃料都不属于核心cpi,而我国目前cpi的上升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因素引起的,所以3.3%仍属于可控范围。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预计,2007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6.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06年第1、2季度该指标同比增长分别高达29.80%、32.02%,第3、4季度同比增长明显减缓,分别为24.03%、17.84%。由于我国对年度信贷实行额度管理,所以会呈现出前松后紧的状况。
7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269.1亿美元。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达到1125.3亿美元,同比猛增83.1%。国家信息中心的这份研究报告预计,2007年全年外贸顺差达2750亿美元。但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已采取多种积极措施对顺差过大问题进行调整。从7月1日起我国对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调低了出口退税率,同时,利率水平有可能上调,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其它涉及资金、劳动力和资源价格的各种政策都有调整余地。报告认为,“外汇顺差不断扩大的趋势在下半年有可能减缓”。“预计2007年全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增长26%,进口总额增长19.5%;预计全年外贸顺差将高达2750亿美元,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55%,增幅比1-5月下降2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对于即将公布的宏观数据,市场有着强烈的调控预期,最快可能下周末就会公布新的调控政策,包括取消利息税、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根据某权威机构预计,年内至少还会两次加息。再加上由于4000点上下存留大量筹码,以目前的成交量要想逾越基本没有可能,因此下周可能还会延以缩量小幅调整为主。本级别调整从空间上可能还有几百点的空间,时间上可能还有一两周,但中期趋势仍时明确的,所以操作上还是要耐心等待,观察成交量变化和指标股的动向。如果宏观经济数据出来后真的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基本就是最后一支靴子落地了。
宏观经济高位稳定,专家排除通胀危险性。7.15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07年二季度经济形势研讨会上,众多经济学家对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及发展方略达成了两点基本共识:中国经济仍将高速稳定增长;国家应摆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直接融资。中国经济是否走向过热,与会专家不约而同的给予了乐观的回答。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专家建议大力发展直接投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6月cpi会达到4%,足以震撼市场脆弱的心灵,等着周末的左勾拳右勾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7-10-6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mlgb,写了好几天,想弄点钱花花还不让,侧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7-11-4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行业地位
    中国石油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市值的公司。在由全球能源领域权威机构普氏能源公布的“2006年全球能源企业250 强”中,公司名列第六位,连续五年居亚太区第一位;并当选《亚洲金融》杂志公布的“2006 年亚洲最盈利公司(第一名)”。
    中国石油是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与销售商,拥有大庆、辽河、新疆、长庆、塔里木和四川等多个大型油气区,是我国最大的油气一体化世界级企业,是我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2005年实现盈利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亚洲最盈利公司。
    在全球油气上市公司中,中国石油的油气储备量位居第二,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在亚洲油气公司中油气储量最大。在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中,中国石油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在总量上均远超出中石化和中海油。截至2006年底,原油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分别占我国三大油气公司合计的70.8%和85.5%,有2个千万级炼油厂,成品油零售量的市场份额为34.7%,乙烯市场份额为22%,天然气管道长度为20590公里,占全国的77.8%,天然气销量占全国的73.6%。比较而言,中国石油的优势在上游勘探开采领域,中石化在下游炼油加工领域有一定的优势,而中海油业务集中在海上石油勘探与开采。
二、国内外能源形势
    我国的一次能源供应主要来自于煤炭、原油、天然气和水电,其中煤炭占绝大部分,比重达到70.2%,原油占比为20.6%,天然气为2.9%;而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28.4%,原油占35.8%,天然气占23.7%。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日益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天然气作为一种更加环保和清洁的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对象之一。所有这些都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市场潜力巨大。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必须认识到实践技术的局限性使这种替代性大打折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油气资源的高稀缺性。
    根据国际国货基金组织(IMF)数据,预计2007年及2008年全求的GDP增长率会维持在4.8%以上,世界经济在未来两年保持高速平衡增长将继续带来石油产品需求的持续稳步攀升。 预计未来高油价将是今后的总体趋势。2004年以来,受石油需求、剩余产能不足、美元汇率政策、中东局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油价快速攀升。由于储量的限制,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能增加的潜力有限,欧佩克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上升,其市场控制力将进一步加强。在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环境下,预计欧佩克将努力维持60美元以上的油价。
    国际能源署在日前发布的石油市场中期报告中强调指出:2010 年以后的石油供应将越发紧张,OPEC 剩余产能在2012 年将降至最低水平。此报告是基于各国GDP 增长预期做出的,并假定全球GDP 年均增长4.5%。按照报告预测,全球原油产品需求平均每年增长2.2%(或每日增加190 万桶),在2012 年达到每日9580 万桶。而这一增长主要来源于非经合组织国家,特别是亚洲和中东的强劲需求。
    非OPEC 国家液体燃料(原油、冷凝液、液化天然气和生物燃料)供应将在2007~2009 年强劲增长,但与需求相比,2009 年以前仍会相对紧张,2009 年之后增长则可能趋缓,2012 年以前供应总量将以每年260 万桶的速度增长。总体上看,2007~2012 年间非OPEC 国家的年均供给增长1.0%,比前7 年低0.4%,约是需求增长预期的一半。OPEC 剩余产能将会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伊朗、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的产能不会有净增长,并且尼日利亚一年来维持每天50 万桶的产能在预测期内也无法实现稳产。尽管OPEC 原油产能受到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日益显现的安全和投资问题的影响,但其产能将从2007 年的3,440 万桶/日上升到2012 年的3,840 万桶/日。其中大约70%的增加将来自沙特(增长180 万桶/日)、阿联酋和安哥拉(增长50 万桶/日)。
    高油价仍将是今后的大趋势。本月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甚至曾一度突破90 美元/桶大关,随着冬季的来临,国际原油需求有望进一步提高,短期下降空降不大。长期来看,在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石油的供应的增加却将非常有限,同时由于美元汇率、地缘政治,国际投机以及气候状况等等一些列不确定因素,预计明年的原油平均价格将在60~70 美元附近高位震荡。
三、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以下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板块——从事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炼油与销售板块——从事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化工与销售板块——从事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它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与管道板块——从事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公司的四大业务板块中,油气开采和天然气管道业务在国内处于绝对霸主地位;炼油销售和化工业务排在国内第二,仅次于中国石化。虽然未来将面临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国际石油巨头的冲击,但公司目前的行业地位不会受到影响。。2006年上述四大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8.6%、50.3%、7.4%和3.6%,毛利比重分别为83.4、9.1%、4.5%和3.3%。目前阶段,勘探与开采构成公司的最主要盈利来源。
    公司的经营涵盖石油石化行业的各个关键环节,从上游的原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到中下游的炼油、化工、管道输送及销售,形成了优化高效、一体化经营的完整的平衡业务链,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率,降低了成本。公司目前炼油厂所需原油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中石化的原油70~80%须进口),这种一体化的优势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特别是在对未来油价高位震荡判断之下,中国石油整体抗风险能力突出。
1、勘探与生产
    中国石油是我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油气资源在国内占显著优势地位,拥有大庆、辽河、新疆、长庆、塔里木、四川等多个大型油气区,其中大庆油区是我国最大的油区,也是世界最高产的油气产地之一。中国石油的原油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分别为116.2 亿桶和15140.6 亿立方米,分别占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合计的70.8%和85.5%,2006 年中国石油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8.3 亿桶和449.5 亿立方米,分别占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合计的66.4%和78.5%。从油气储量上来看,中国石油不仅是国内最大的公司,在世界排名中也仅次于埃克森-美孚(XOM),居世界第二。随着冀东南堡油田的逐渐建成投产,中国石油09 年以后有望掀开产量增长的新篇章。
    公司在我国境内拥有的勘查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184.0 万平方公里,拥有的采矿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6.6 万平方公里。为了进一步开拓公司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公司已经向国土资源部申请我国南海南部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查和采矿许可证,以进行海上的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工作。
    油田方面来看,长庆油田、新疆、塔里木和吉林油田是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大庆、辽河油田则是产量逐年递减,大庆油田的产量年递减率平均在3%左右,辽河略低一点,也在2.6%左右。气田方面,除了大庆气田产量保持稳定以外,其他气田产量都保持了较快的增加,塔里木、长庆和四川是天然气产量主要的增长来源,尤其是塔里木,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投产,产量出现了飞速的增长。
    目前石油勘探以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等主要沉积盆地为重点,加强精细勘探和甩开预探力度,寻找优质高效储量接替区,努力实
现新的突破和发现。天然气勘探以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四大气区为重点,寻找大发现,为天然气持续快速发展奠定资源基础。最近一年的勘探发现不断,包括06 年4 月的英买力气田,探明地址储量为656 亿立方米,07 年5 月的南堡油田,地址储量达到10 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400 亿立方米,另外还有龙岗气田,潜在天然气储量7000 亿立方米。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国内油气储量进入了发现高峰,中国石油作为中国石油行业的旗舰,将显著的受益于这一过程。随着储量的增长,产量的增长也将加速,预期2006-2010 年中国石油的油气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显著高于2001-2005 年的3.5%。
2、炼油与销售
    中国石油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已形成了多个大规模的炼厂,其中包括3 个千万吨级炼厂,并具有覆盖全国的成品油终端销售网络。目前中国石油一次蒸馏总能力为9.4 亿桶,占全国的37.7%;生产的汽油、柴油和煤油约为6831.8万吨,占全国的38.6%,并销售7490.4 万吨以上产品,约占全国的43%。截至2007年6 月30 日,中国石油拥有加油站共18630 座,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中国石油的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04 年、2005 年和2006 年,中国石油成品油零售量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0%、31.8%和34.7%。
    中国石油目前旗下三个千万吨级炼油厂分别为大连石化、兰州石化和抚顺石化,它们均地处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大型油田附近,兰州石化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在中石油拓展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成品油销售市场的计划中具有战略地位。中国石油通过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已进入了西南地区市场。2006 上述三家炼油厂一次蒸馏能力合计约为每年3.0 亿桶,约占中石油所有炼油厂一次蒸馏能力的31.7%。中国石油目前新建的广西石化和扩建的独山子石化也均为千万吨级炼油项目。
    2005 和2006 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滞后,导致炼油业务连续两年亏损。未来该板块能否盈利要看国际油价走势和成品油价格改革,但关键还在于后者。成品油价格向市场化方向改革是大势所趋,同时,我国仍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过去16 年中国的汽油柴油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6%和9.6%,成品油的消费增速今后仍将保持在6%左右,这将给炼油业务带来可观的利润。据测算,公司销售的汽柴煤油平均价格每上涨100元/吨,将提高每股收益约0.02元。
目前,公司加油站数量急速扩张,与中国石化的差距越来越小。假以时日,将可与中国石化并驾齐驱。
3、化工与销售
    中国石油也是我国主要的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旗下化工厂绝大多数为炼化一体化企业,有利于确保原材料供应,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的灵活性,从而增强成本竞争力。中国石油生产的乙烯、合成树脂等化工产品在我国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石油的乙烯产能为263 万吨,占全国的26.6%;2006 年中国石油生产乙烯206.8 万吨,占全国的22.0%。
    2007 年7 月,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无偿并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与中国石化相比,中国石油在精细化工领域比较薄弱。精细化工具有技术密集程度高、设备投资小、产品附加值率高等特点,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成熟能源公司的主要竞争领域。中纺院对中国石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将有实质性帮助。2006 年,中纺院五套国产化聚酯装置均实现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其中包括印度JBE 大型聚酯工程总承包项目。该公司还在福建佳龙、济南化工、重庆蓬威、逸盛大化等重点项目中取得突破。通过重组中纺院,中国石油将弥补精细化工领域的短板,未来股份公司有望从中获益。
    目前,国内外有一批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大型装置在建,这些装置一旦建成并完全达产,将对化工产品的未来价格构成较大压力。2006 年,中东地区乙烯总产能超过1,200 万吨/年,到2008 年将增至2,047 万吨。其中,沙特阿拉伯为888 万吨/年、伊朗为641 万吨/年、其他国家,包括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等,为518 万吨/年。预计到2010 年,中东乙烯总产能至少将达到2500 万吨/年。届时中东地区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将从目前的9%上升至19%。由于中东石化产品产量的70%~80%将用于出口,且主要目标市场为亚洲,因此,届时将对亚洲,包括中国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4、天然气与管道
    中国石油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运输和销售商。中国石油拥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在我国天然气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基本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天然气骨干管网,在我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区域天然气供应网络,有利于抓住我国天然气市场迅速增长的市场机遇。中国石油拥有并经营的天然气管道长度为20590 公里,占全国的77.8%。2006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量约384.2 亿立方米,较2005 年增长29.0%,占全国的73.6%。此外,公司在原油和成品油管道运输方面也处于市场领导地位。拥有并经营的原油和成品油管道长度分别为9620 公里和2413 公里。
    目前中国石油拥有7 条天然气管网干线,分别为川渝环网、西气东输、陕京一线、陕京二线、忠武线、涩宁兰线和连接西气东输与陕京二线的冀宁县。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逐步增加,中国石油的天然气管网资源的价值将得到提升。
    中国天然气市场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受益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2005年年底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保障了未来天然气价格上涨的趋势;二是主要气田的开和输气管线的建设将使公司天然气的产量迅速上升。2006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仅为3%,根据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这一比例将在2010年提高到3.5%。
    预计公司的天然气销量在未来五年能保持15%以上的增长,到2011年产量达到534.9亿立方米,2011年以后仍能保持10%的增速。由于天然气产量增速远高于原油,天然气在油气产量中的比例将迅速上升,从2006年的22.9%上升到2010年的36%,到2015年有望上升到44.5%。同时天然气占油气销售收入的比例也将上升,从2006年的6.3%上升到2010年的16.4%。
    和国际大型一体化公司相比,中国石油具有很大的潜力去提升天然气的产量和价格。2006年天然气仅占全部油气产量的22%和油气销售收入的6%,远低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价格为2.46美元/千立方英尺,也远低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5美元左右的水平。而中国石油目前的天然气储采比为39年,远超过国际同类公司15到20年的水平。高的储采比意味着公司可以快速地增加天然气的产量。
    据媒体报道,中国石油已经在四川发现了一个比普光气田规模更大的天然气田。该气田名为龙岗气田,预计储量达7000 亿立方米。这一消息虽然未经官方正式确认,但可信度较高。原因在于,中国目前已有三个比较大的天然气盆地,分别是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其中,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达3.6 万亿立方米,可探明地质资源量为3.5 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2.28 万亿立方米。另外,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在8 月10 日股东大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天然气业务发展良好,2006 年四季度在四川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第一口井,数据显示非常好。但要得到国家储量委员会的审批,大概需要一段相当长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07-11-4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财务分析
    公司近三年负债71.76%以上都是流动负债,公司资产负债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公司截止2007 年6 月31 日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8、0.73、29%,显示公司有非常强的短期、长期偿债能力,财务结构稳健。公司2007 年1 月-6 月及2006 年、2005 年、2004 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11,217,700万元、20,544,200 万元、20,954,800 万元、14,550,600 万元,显示公司有大量的经营性现金流入。
    2006 年末公司在与中石化的对比中,流动比率为0.91、0.68,速动比率0.49、0.24,资产负债率30.37、53.43,长期、短期偿债能力特别突出,财务结构稳健,偿债能力特别优异。
    2006 年、2005 年和2004 年,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05.04、151.46 和131.18,2004-2006 年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一直保持在较快的水平。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发生的应收账款大多是在客户信用期内,回收情况良好,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低。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23、5.10 和4.82,2004-2006 年存货周转速度较快,存货的流动性较强,资金占用水平低。
    公司2006 年、2005 年、2004 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7.37%、49.91%、53.71%,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上游勘探生产业务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收入下降,此外生产规模扩大以及原材料、燃料、水、电等价格上涨导致勘探与生产板块支出增加,对利润的贡献率降低;但未来随着人民币升值,炼油销售部门的采购成本下降,将有望逐渐扭亏为盈。
    公司在与中国石化的对比中,综合毛利率和主营利润率都大幅领先。近3 年来,公司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资产负债率较低,财务状况安全,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成长性,公司未来天然气及下游业务的快速发展将成为公司利润的长期增长点。公司2006 年的净利润达到1362 亿元,是亚洲盈利最多的公司,显示了公司强大的盈利能力。公司一直保持了45%的分红比例和一年两次的股利分配,至2007 年中累计分红达到3055 亿元。公司稳定的分红将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现金回报。
五、募集资金项目
    本次A 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包括:
约68.4 亿元用于长庆油田原油产能建设;
约59.3 亿元用于大庆油田原油产能建设;
约15.0 亿元用于冀东油田原油产能建设;
约175.0 亿元用于独山子石化加工进口哈萨克斯坦含硫原油炼油及乙烯技术改造工程项目;
约60.0 亿元用于大庆石化120 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
    若实际募集资金数额(扣除发行费用后)多于以上项目资金需求总额(377.7 亿元),则多出部分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其他一般商业用途;若募集资金数额(扣除发行费用后)不足以满足以上项目的投资需要,不足部分公司将通过银行贷款或自有资金等方式解决。
    从募集资金的金额和投向来看,此次募集对中石油的经营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到400 亿左右的融资额计划只占到了公司06 年净利润的26.7%。此次发行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大国内优质股票的供给,以及使国内广大的投资者能够有机会分享这种优质公司成长带来的价值。
六、海外扩张
    国内相对贫油的状况促使石油上升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截止到2006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储量1.2万亿桶,其中61.5集中在中东地区,其次是欧洲及欧亚的12.0、非洲的9.7、中南美的8.6、北美的5.0以及亚太地区的3.4。可见国内储量地位之贫乏。因此,中国大力发展与俄罗斯、哈萨克、苏丹、伊朗、土库曼、委内瑞拉等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国家的外交关系,并普遍建立了油气合作的政治经济基础,公司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公司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劳务成本以及大型一体化项目运作经验,已经充当了国家能源外交的先锋。尤其是在国外石油资源国有化风险加大的趋势下,公司的项目运作技巧,已经给国内外同行树立了典范。 
    公司的海外业务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油的海外原油及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到其相应总储量的5.5%和1.5%。在产量方面,2006年,海外原油产量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当年原油总产量和天然气总产量的6%和3%。预计到2010年境外油气产量比例将上升到10%左右。预计2010年前公司海外业务油气当量总产量有望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17.3%。公司海外业务的布局有利于公司获取可持续的油气资源和稳定的市场,并提高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公司已获得的海外业务主要有四次重大收购项目。2002年4月完成收购代文能源印度尼西亚公司(Devon Indonesia),2003年4月收购赫斯印度尼西亚控股公司(Hess Indonesia Holdings),2005年8月收购中国石油集团部分境外勘探与生产业务,2006年12月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简称“PKZ”)。这些收购在中国石油的海外扩张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非洲:全面拓展业务。主要在苏丹、阿尔及利亚、乍得、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突尼斯和利比亚等9个国家执行24个项目。苏丹是公司在非洲最重要的产区,其主力区块为1/2/4区块和3/7区块。其中1/2/4区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亿吨,建成年产1500万吨大油田;3/7区项目为千万吨级油田。在乍得:2003年12月,中国石油与瑞士Cliveden公司就乍得“H”区块风险勘探签订购股协议。2004年在乍得Bongor盆地钻探的第一口探井Mimosa-1井获得重要发现。在利比亚: 2005年12月7日,中国石油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17-4区块风险勘探合同。
中亚地区:哈萨克是重点。主要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家执行16个项目。原油产能1800万吨/年,天然气产能50亿立方米/年,炼油能力600万吨/年。主力油田有哈萨克斯坦PK、中油阿克纠宾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哈萨克斯坦PK产量达到了1000万吨,中油阿克纠宾股份有限公司为590万吨。此外2006年8月30日,与乌兹别克斯国家油气公司等5家公司,签署了咸海水域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产品分成协议。咸海项目勘探面积在乌境内为1.2万平方公里,属乌斯丘特尔盆地,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美洲地区: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秘鲁和厄瓜多尔。主要在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加拿大等5个国家执行16个项目。公司在委内瑞拉拥有卡拉高莱斯油田和英特甘博油田开发项目、奥里乳化油合资项目,以及苏马诺油田开发合资经营和奥里诺科重油带胡宁4区块开发合资经营等项目。公司在秘鲁拥有塔拉拉油田6/7 区、1-AB/8 区生产项目和111/113 区块风险勘探项目。其中1-AB/8 区全年生产256 万吨。在厄瓜多尔,公司接管了加拿大Encana 公司在厄瓜多尔的资产,2006 年全年原油作业产量522万吨。
中亚和亚太地区:中东地区主要在叙利亚、阿曼、伊朗等国家执行7 个项目。主要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蒙古等国家执行7 个项目。
七、盈利预测及估值
07、08、09、10年每股收益及估值分别为0.718、0.785、0.815、27.6-31.6(申银万国)0.85、0.92、0.92、28-32(招商证券)0.807、0.845、0.896、23.4-29.3(长江证券)0.81、0.89、0.95、26.40-30.80(海通证券)0.77、0.84、0.89(齐鲁证券)0.89、1.00、1.10、33.64-37.18(银河证券)0.92、1.00(东方证券)0.82、0.87、0.93、20.63-35.56(德邦证券)0.84、0.86、0.90、30-35(广发证券)0.85、0.92、0.92、28-32(方正证券)0.83、0.90、27.31-35.36(国盛证券)0.79、0.90、0.99、39.50-43.45(平安证券)0.813、1.008、1.133、27.81-32.64(国金证券)0.846、0.964、1.125(江南证券)0.86、1.06、1.13、16-21(国都证券)0.84、0.97、1.02、26.20-32.01(天相投资)0.761、0.866、0.9190.990、1.066、36.76-41.36(长城证券)
八、主要风险
1、炼油与销售板块继续亏损的风险
    公司炼油与销售板块所用原油的绝大部分为勘探与生产板块按照市场价格供应,所炼制的成品油是以国家发改委规定的价格对外进行销售。但是2005 年及2006 年原油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虽然国家发改委多次提高成品油的价格,炼油与销售板块实现的收入仍低于其营业成本及相关费用的支出,从而导致公司炼油与销售板块分部利润2005 年与2006 年分别亏损190.51 亿元和267.89 亿元。
    国内汽柴煤油的零售中准价由国家发改委控制,近年中国石油的炼油业务亏损就是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所致。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中国石油的炼油毛利抵御国际一体化公司。由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还没有明确的预期,因此成品油定价政策风险是影响公司业绩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从中长期来看,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将不断加大。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成品油的需求增速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成品油销售业务的增长前景良好,原因如下:我国农村人均消费量偏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将大幅提升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汽车消费在我国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汽车保有量在未来若干年都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将对成品油需求构成有力支撑;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得农用柴油需求快速增长。
2、国际原油价格波动
由于公司业绩支撑主要来源油气开采,如油价大幅回落,则公司利润将有所降低。从业绩对油价的弹性来看,公司的业绩弹性比较中庸。如果原油价格继续上涨,则中海油的收益更大。如果看好成品油价格和国际接轨,中石化收回程度明显高于中石油。但在成品油价格不变和原油价格在60以上的背景下,较低的特别收益近起征点是中国石油不能分享到原油价格上涨的机遇,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净利润会减少16.5亿,折合EPS为0.009元。
3、汇率因素
人民币持续升值虽然可以降低公司的原材料和设别的进口成本,但将不利于公司的下游产品定价。
4、国外政治风险
由于公司在海外有5800万吨的作业当量油气,一旦遭遇国有化浪潮、武装攻击等,公司可能被迫减产甚至关停部分权益产量。
关于豆丁特别关注的特别收益金
特别收益金在公司实现原油价格超过40美元时,即对超额部分征收20%,每升高5美元,征收比例分段上升5%,到60美元以上时征收40%,意味着油价涨幅的40%将收归国家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7-11-4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狐狸快来设精,忙了大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4-6-9 00:07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