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风暴

标题: 天王山(41楼最新数据统计出炉)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3 22:01
标题: 天王山(41楼最新数据统计出炉)
<p>足球是在一块草皮上进行的时间与空间的较量。</p><p>当一场一场像鸡蛋一样各不相同的比赛渐渐积累在记忆中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体会到这一点。</p><p>盘带是夺取空间创造空间的斗争,传球将两点之间的移动时间压缩,射门,传插,无不都是瞄准时间差,空间差......</p><p>德国与阿根廷的较量也是这场无止境的时间与空间较量的一部分。德国人习惯于用他们的冲击力压缩一切有效空间,阿根廷人一向则痴迷于在狭小的空间内依靠他们的技术和传球切割时间......</p><p></p><p>克林斯曼,“这场比赛值得称道,从第一分钟开始比赛就极具紧迫感。阿根廷队还是很畏惧我们,这从萨维奥拉和坎比亚索被搁在替补席上就可以看出。上半场我们的状态出的比较慢,中场时候我跟队员们说要咬紧牙关坚持住。最后的点球大战我非常信赖自己的队员,莱曼则用伟大的扑救为我们带来了胜利。”</p><p>佩克尔曼,“没能达成最后的目标(七场比赛)很遗憾。直面比赛,有些东西是预想之外的,最终只能主动替换两名球员,而德国人显得很有韧性。应该说我们主导着比赛的大部分过程,队员们也尽了全力,我们要比对手表现得更好,但还是没能拿下胜利。”</p><p>沃勒尔,“我们不怕意大利,还有谁能击败阿根廷?”</p><p></p><p>变阵与先算</p><p>这场比赛佩克尔曼采用了之前四场比赛只打过32分钟的路易斯岗萨雷斯占据中路主导地位,罗米则继续出现在偏左的位置上,虽然在世界杯赛场上里克尔梅的出球已经比在比利亚雷亚尔时候快了很多,但罗米毕竟是持球型队员,在有可能预料到的德国球员的凶狠逼抢下,使用出球型的路乔去打乱对手封闭的防线是个正确的思路。虽然最终的各项评分路乔得到了很高的分数,但再有可能改变比赛进程的情况下,他主要的贡献还是在于沉稳的防守和与队友的协作,尤其是上半场进攻方面显示出其作用的场面不是太多。整体来说这次变阵是比较有成效的,比较而言,巴西对阵法国的比赛中,佩雷拉为了最大程度激活罗纳尔迪尼奥,不惜撤下阿德里亚诺,换上儒尼尼奥,并用希尔瓦代替不能出场的埃默森,打起三后腰——一方面也是为了忌惮齐达内,也把小罗推向更前线。这次变阵就显得比较拙劣,不但孤立了罗纳尔多,小罗也没有找到这个位置的感觉——顺便说一句,罗纳尔多和鲁尼真的不适合单前锋。</p><p>德国方面波多尔斯基没有把之前比赛中利用自身有效扯动搅乱对手防线的特点表现出来,除了阿根廷的针对多人封锁之外,右后卫福林德里希完全被特维斯—里克尔梅—索林这条攻击线牵扯没有勇气前插协助也是一大原因,这场比赛,福林德里希的得分应该是最低的一个。</p><p>但在经历了几次混乱之后,梅策尔德和默特萨克的最后一条线基本保持住了稳定,这也是阿根廷没能拿下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门前中路部分始终找不到空隙。克雷斯波的状况没有达到最佳,也没能达到冲击对手最后一道防线给后排攻击手创造空间的目的,也许这也是下半场他被换下的原因之一,这不是克雷斯波个人的问题,德国人在一对一防守时候的强硬显露无疑。</p><p>整个上半场比赛场面较为沉闷,事实上是德国一直在试图利用之前几场比赛的方式先声夺人未果,阿根廷则选择了先立足防守,渐渐把敌人带入自己节奏中,这个角度讲上半场对于阿根廷来说是成功而有效的。无论是德国的禁区前沿配合还是赖以生存的远射都被化解在雏形中,马斯切拉诺是防守的总核心,两名中后卫都没有任何越轨前插行为,索林和路乔则投入了很多而自动削弱了进攻力量。绝对机会不多,但阿根廷每次攻入三十米区域都是风声鹤唳,包括几次定位球威胁不小,这是佩克尔曼比较明智的选择,看到这里不禁惊呼,如果克林斯曼没什么手段,下半场德国死定了。</p><p></p><p>变数定位球,争议换人</p><p>下半场开始不久,阿根廷就利用角球得分,这是一次争出来的机会,禁区内德国四点封三点,但阿亚拉力压克洛泽得分。这是一次定位球变化的成功,在防守组织越来越有效的今天,定位球在这届世界杯上作用极为明显,对阵墨西哥两次任意球被对手造越位成功化解,但里克尔梅还是用角球帮助克雷斯波得分,这场比赛上半场两次角球选择前点的索林,却在下半场改变线路仿效对阵科特迪瓦时选择中央的阿亚拉,罗米的这一变把头球威力较大的高个防守球员骗到了前点,应该是一次成功变招。</p><p></p><p>被领先之后还不能看到有效进攻,克林斯曼很自然的换上了奥东科尔,之前说过这名球员的特点在边路威胁较大,速度快传中很精准,对阵波兰他也很好的利用这一点为球队打开了局面。此后一段时间里,德国士气有上升趋势,阿根廷防守压力比较大,眼见里克尔梅已经不能在防守中贡献更多,佩克尔曼选择变阵。这个时候被要求热身的是坎比亚索和梅西。</p><p>暂时切断比赛流程,德国的三个换人基本属于同一位置不同类型球员的更换,所以没什么新意可言,比如诺依维尔上场后他的特点也没有发挥出来,不表。大家可以先回想八强中几场成功比赛的换人用例,法国和意大利在领先后分别选择了守—守—攻和守—攻—守的三个换人方式,尤其是里皮的出招很耐人寻味。本身已经大比分领先,里皮还是一定程度上投放了进攻棋子入场,保持一种均衡局势,而里皮在首发阵容中起用了多名可以胜任多个位置的球员,这在换人变阵时候是极为重要的,那场比赛的最佳球员赞布罗塔比较典型,开场是以右后卫身份出场,在比赛中有一段时间被调整为左后卫,最后又回到右后卫位置上,在扎卡尔多上场后,开始参与中场各项活动。而在调整阵容之后,意大利呈现出对比赛各种局面很高的应对能力,把胜局掌握在手中。里皮在解释换人时候甚至考虑了有可能进入加时赛的情况,这点很让人佩服。</p><p>回头看佩克尔曼,在领先之后他也应该是同样的思路,里克尔梅的确遇到了体力问题——这个过后再具体说——坎比亚索替换罗米继而充当半个组织者,梅西有可能是换下克雷斯波和特维斯担任攻击手骚扰对手防线继续施加压力——这大概也就是在对阵荷兰的比赛中,放弃克鲁斯首发转而试验特维斯和梅西组合的原因之一,这种变阵方式已经在对阵墨西哥的后半段比赛中再次试验过,最后一个换人名额就是最后时段根据场上局势选择是否投入攻击手,组织者,还是防守工兵,从思路上看应该是与里皮,多梅内克类似,不能说多么高明,但却是最合理的选择。这个时候发生的门将受伤意外不应该被忽视,也没必要夸大,取消梅西的替换而在最后换上克鲁斯的思路也确实是受到了影响。当只有一个换人名额的时候,梅西的上场意味着节奏的加快和一定程度上防守层面的削弱——这点需要说明,并非梅西本身防守如何如何,他的积极回追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防守球员,但在进攻时候梅西的前插即快又猛,中场队员不可能目送他一个人入龙潭虎穴,在上前协助时候一旦有突破失误,其酿成后果可以参照上半场路乔在德国禁区前被放倒后,巴拉克马上回敬了一个危险的头球一幕——介于淘汰赛的残酷性,削弱本身平衡的防守阵营不是一个良策,同样在大部分球员体力消耗过大的时候让梅西把全队提速,有可能最后时刻被身体条件出众又在开赛以来一直比所有球队都多休息了几天的德国队再下一城。所以说,克鲁斯的上场又无奈的成分,但不能说完全无理,何况在变阵之后,甚至是在进入了加时赛之后,阿根廷没有真正表现出劣势,加时赛的几次机会也险些得分,反观德国换人之后的攻防还是没有质的变化。</p><p>此外阿根廷阵中的三名球员路乔,坎比亚索,马克西也是让人联想到意大利比赛的要因,这三名同样是能够适应多个位置的球员在比赛中接受了许多位置变化的任务,德国的远射打不出来,中场传球成功率极低,与路乔三人的大量换位和跑动是分不开的,而在比赛后半时段,坎比亚索主动担当了组织者,路乔又一次接克鲁斯传球头球攻门险些得分,马克西更是创造了一个疑似点球,三人的出众表现足以让阿根廷球迷对未来充满期待。</p><p><br/>关于克鲁斯上场身高论</p><p>为什么佩克尔曼当初会选择这六名前锋?关键在于此六人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各自不同,阿古埃罗不是状态不到,经验不足也站不住脚,但小孩怎么看怎么像未成熟期的特维斯,虽然将来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至少这个时候,有了特维斯带上阿古埃罗就是一种重复投资。同样的情况适用于米利托,不表。梅策尔德和默特萨克的防守虽然不很华丽,但两人的“不动”跟阿根廷禁区前沿配合带来很大不便,克鲁斯与克雷斯波相比拉出禁区的时间更多,也就是说他有助于拉动两名中卫出巢,并非他可以跟两名中位比拼身高。很多次的外扯被破坏,克鲁斯只留下了一次精彩传中,遗憾路乔的头球被莱曼奋力扑出。</p><p></p><p>关于那个失球</p><p>整场比赛德国在之前使用并奏效过的各种得分手段几乎被很好的封杀,但是谁也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德国人还有老本行——把球硬生生吊到禁区里冲死你。之前也讨论过让对手轻易起球者死,防起球,尤其是两个边路,阿根廷做得比较成功。除了大部分被扼杀的起球,比赛中两次有威胁的冲吊中,第一次是路乔在前场突破至对方禁区被放倒主裁无视之,德国很快把球打到前场,这时候本属于进攻机会所以有两名本应到位的防守球员是失位的,虽然整条后卫线保持了迅速回收并且没有显示出明显破绽,但整个防守方阵是不完整的,德国球员在再次没有从边路找到起球空当后选择了偏中路位置起球,出现在禁区中路的是斜后插上的巴拉克,遗憾这球被顶飞,也许是伤病影响了他吧,事实上这更应该是一个失球,而非第二次机会。</p><p>第二次德国的有效起球机会也就造成了那个失球。这不该是个失球,这次防守上本身做得不错,是细节上出了问题。看球不听解说,但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在赛后大骂索林失位,骂索林根本不会争头球,又骂阿根廷后卫不会防高球,问之原来是解说员的台词。请大家看第一张图片,在德国起球斜传的一霎那,两名球员参与了围堵防止巴拉克传中,这时候科洛奇尼的上抢稍显冒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禁区内人员不足,不过在马克西距离巴拉克较远的情况下,这次上抢不是不可理喻也不是决定性的,此时禁区内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盯一,阿亚拉和海因策控制两名高中锋,坎比亚索很自觉地回收到禁区内预防后排插上球员,马斯切拉诺和路乔继续在大禁区前沿防止对方第二轮进攻尤其是远射,正常情况下这是应该被化解的一次攻势。也许有人发现了,这时候索林站在克洛泽身后干什么,这不是失位是什么?<br/></p><p>第二张图片,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就明确了,索林的左边还有一名德国球员为第二落点作准备,受索林的身高和头球特点限制,他的目的不是盯防克洛泽,而是破坏后点守候的德国队员的任何方式的得球,以及防止第二次边路起球。<br/></p><p>如果说除了科洛奇尼出迎稍微有点不妥之外布阵没什么明显破绽,那么失位的是谁?第三图,很不幸的是,这次是海因策。巴拉克传中时候,阿亚拉主动上前干扰了对手的第一点过渡,坎比亚索则自动换位封锁波多尔斯基,其实这时候第一点顶球的球员距离球门很远,直接攻门也很难有威胁,不过海因策可能是担心刚上场的弗朗哥,于是他前冲了,事实证明这次前冲上抢完全没有意义,也把克洛泽单独暴露在球门前,之后索林能做的只是尽力补位并在克洛泽身后干扰,但很这无力,就算克洛泽看起来再瘦,它也是个德国人。当然,所有人都不能否认海因策是个很棒的后卫,谁都会犯错,这次是在关键的地点和关键的时间,仅此而已。<br/></p><p><br/>点球</p><p>点球有技术因素,但这个成分太低了,主要还是心态和士气。比如看看葡萄牙的里卡多,看到点球眼睛都冒光,恨不得把球全没收,这种气势震慑了对手也有助于自己超常发挥。</p><p>在120分钟绝大多数时间里占据优势的球队很少有在点球时候胜出的,对于两个球队来说,占优势的一方是心理上逼到<br/>点球决战的,而劣势的一方是把对手拖到点球决战,这两种心态带来的士气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没有理由去埋怨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射门角度,他们尽力了。<br/></p><p><br/>佩克尔曼,传承</p><p>批评佩克尔曼是很正常的,但希望大家能看到几点,不至于佩克尔曼被骂的太冤。</p><p>大部分基调是在强调佩克尔曼的换人失误和他的保守,但通过几场比赛来看,佩克尔曼的所谓保守软弱我承认,但请恕我不同意其原因。换人的手段不想再多说,我很怀疑那些吹捧某教练换上某某,某某就进球了的人是否真的以为这是一种可以预想的东西,更换球员是战术思路的调整并在局部改变战局,谁进球不是教练能预算的,用这个评价教练的变阵应该说极为不客观。几场正式比赛尤其是不久前对阵墨西哥的比赛,佩克尔曼的阵容调整都很值得称道,这点个人认为应该平反。至于保守与软弱,姑且以为并非体现在变阵上,阿根廷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几乎每场比赛都根据对手的各种特点作出了很有针对性的布阵,在大赛中,这种方式很有效果,但我感觉佩帅保守的就是太执著于这一点,他忘了阿根廷也是有自己绝对实力的球队,在交战的时候,发抖的决不会是阿根廷,我们应该更多地打出自己的东西,抑制对手固然很有效,可是大家看到的阿根廷式传切镜头并不太多怎能不让人遗憾。</p><p>其次就是一个佩克尔曼的双刃剑,视时而动。这是一个教练好习惯,根据双方现场情况和对手的变动而做出反应。但佩克尔曼总是看得太久,思考得太久了,很多时机就这样被错过,多场比赛如此实在让人看着很是心急。一场比赛只有90或者120分钟,如果时间可以无限制延长下去,佩克尔曼可能永远笑到最后,但现实是需要你快刀快入的。个人意见。</p><p>还有一点可以指摘但不是他的错,经验。佩雷拉阴,里皮阴,斯科拉里阴,佩克尔曼也阴,可在杀人一样的世界杯这种重大比赛经验上,佩帅还是嫩。对阵荷兰比赛的几个处理就不太得当,受伤球员多次没有被及时换下,对换人押宝过重,等等。世界杯是那种所有球员都不惜踢断对方腿的比赛,这样的第一次经历也确实很难给佩克尔曼下定义。</p><p></p><p>暂且不谈佩克尔曼为阿根廷培养的很多优秀球员,佩式此次接手国家队的过程最令人振奋的就是为阿根廷足球找到了一条在马拉多纳之后相对正确的道路。如何抗衡欧洲,如何展现自我,如何融合快慢两种节奏,我们没有欧洲人巴西人的特点,阿根廷也有自己的特点,佩克尔曼的国家队在世界杯上展现出来的风貌,让我们看到了在许多利弊之间最合理的一种平衡感。阿根廷的下任主帅会是谁?阿根廷在里克尔梅之后会有谁站出来去控制在快慢中挣扎的球风?伟大的东西应该被传承,可是谁继续有这个勇气和信念?我们期待传承......<br/></p><p></p><p>王者何在,世界杯后话</p><p>里克尔梅的世界杯之旅可以说基本结束了,他不是球王,小罗也不是。罗米一直在苦恼争议中挣扎,我们也都一直期待着他能够在世界杯舞台上证明自己。罗米做得怎么样?好,不够好,但不能否认他的地位。</p><p>世界杯是个特殊舞台,真假金很容易在这个修罗场被验证。四次助攻,暂列助攻榜第一位,小罗没有进球只留下了一个助攻,或许这种数据很无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所有被称作球队核心的球员里面,除了里克尔梅,还没有人一接球必定遭受两三个人的贴身逼抢——很遗憾,冠军杯的大多数比赛对阵阿森纳的两场半决赛,让很多球队学会宁愿誓死用这种方法缠死罗米,也不让他轻易正面拿球——甚至齐达内和小罗都没有得到这种“待遇”。里克尔梅从前也说过,齐达内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每次拿球都能通过简单的触球,把球停好并顺利转入下一个动作,也许这就是罗米一直困惑的地方,他所谓的慢,还在于虽然每次都能调整好来球,但花费的时间单与齐达内相比几乎就慢了一倍。没错,对手死缠烂打的目的并不在于一定要夺下皮球——罗米护球成功率还是有的——而在于拖延时间消磨罗米的士气和体力,不需要有很丰富的职业足球经历的人都清楚地明白,不是奔跑冲刺盘带,甚至很费精,神,力的铲球,和对手身体接触才是最消耗体力和士气的。在一堆黑脚和推揉中,罗米渐渐垮下去了,我们看得见他的挣扎,看得见他渴望贡献更多的无奈。</p><p></p><p>齐达内在正面交锋中向世界宣布了小罗只不过是冒牌王者,我也开始希望法国能笑到最后,至少齐达内再次登顶不是别人会让心理更平衡些。不过世界杯还没有结束,不是下定论的时候。<br/>王者何在?渴望齐达内的完美谢幕,我也担心开始另一个人。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小罗,罗米,齐达内,托蒂,巴拉克甚至鲁尼他们的时候,有一个人也在用他看起来犹如弱智的表情虎视眈眈,谁在近年来每赛季都可以收获冠军,谁比西多夫的三次特别欧冠经历更令人害怕地两次获得欧冠和联赛双冠军,不错,是德科,是那个西甲最终中盘球员评分超过小罗的貌不惊人的小个子。并非排挤德科称王,但回想世界足球的发展流程,一个王者必定带动一堆模仿者,比如锋线王者时代,抑或前腰王者的时代。现代足球的优雅前腰已经很少了,德科这名球员的特点过于全面实用,倘若不幸言中,他的成功必定让兰帕德这样的球员大批量出现,并在球队中逐渐取代齐达内和罗米的类型,届时的足球会更像田径靠拢,进球也有可能更多地变成在密集防守面前无计可施的大量壮观远射,足球难道就只是这样吗...</p><p></p><p>阿根廷没有输,但也没能完成目标。也许2010,2014阿根廷学习94年巴西的防守,前面放着特维斯,梅西,阿古埃罗或者谁谁大肆挥霍天赋也能夺冠,些许还能比94巴西赢的更精彩。但像目前这支球队一样张弛有度,防守有效,而在整体战术上极具美感的阿根廷恐怕很难再出现了...</p><p></p><p><br/>天正十年六月二日,丰臣秀吉带兵出战中国地方,明智光秀趁近畿中央空虚反戈袭击京都本能寺,织田信长和世子信忠寡不敌众自尽,享年四十九岁,距他的梦想只有一年之差,史称本能寺之变。</p><p>明智光秀出身斋藤道三门下,身负盗国之任,在信长统一天下前夕自己做了天下人,史称天正之乱。</p><p>丰臣秀吉接到信长父子遇难而亡急报,立刻放弃放水围城同毛利方议和,开始撤退。而后马不停蹄地从冈山转移到京都郊外的山崎,一路上仅耗时四天累死战马落队士兵无数,史称中国大逆转。</p><p>始料不及的明智光秀只能在天王山与秀吉一战,兵败,在落难途中被野武士斩杀,只做了三日天下人,时年五十五岁,史称三日天下。</p><p>丰臣秀吉自天王山开始走上了霸主道路,天王山一战决定了天下人,从此也被用来形容王者之战。</p><p>天王山。</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4 23:54:33编辑过]

作者: 柳如烟    时间: 2006-7-3 22:07
沙发
作者: 龙行小邪    时间: 2006-7-3 22:10

板凳

然后慢慢的看


作者: Josef    时间: 2006-7-3 22:18
我看得太投入了居然忘了BS楼上2位,幸好现在还不晚。
作者: 柳如烟    时间: 2006-7-3 22:24

为了不破坏完美的沙发,我再开一帖,亲爱的和绅大人,您是伟大的。


作者: 柳如烟    时间: 2006-7-3 22:24

我转去自己的blog了,抗议无效。

[]
作者: 雪灵犀    时间: 2006-7-3 22:32

但像目前这支球队一样张弛有度,防守有效,而在整体战术上极具美感的阿根廷恐怕很难再出现了...

只为这一句动容……T_T


作者: 柳如烟    时间: 2006-7-3 22:34
大人存在的价值就是给我这种懒虫省事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3 22:45

把最后一部分改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天王山,没有原因,但是这届世界杯的每个人每支球队都影射着那场天王山之战的每个人每件事,让这个词在脑海中不断盘旋,或许2006阿根廷是我心中一座莫名的天王山


作者: 冬菇杂烩饭    时间: 2006-7-3 22:50

我面壁了3天,最终的结论是“意义”这个词是这世上最没意义的东西。

狗屁意义,好好活着,坦然面对一切就足够了。


作者: piyo    时间: 2006-7-3 22:54

丑陋的过程完美的结果也不错,

毕竟我们等这座金杯又等了24年...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3 22:56

伟大的帖子。

河口,感谢你这么给面子。对于约帖给你带来的痛苦,表示歉意。

另外你不要急,这样容量和质量的帖子,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消化,所以想出现有些质量的回帖和你切磋,需要等会儿。

我也再去消化一遍,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3 23:03:03编辑过]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3 23:05
哎,俺老是在想,完美的不存在性,86年以后,90年德国决赛实在乌烟瘴气,94年巴西踢得那还叫巴西?98年法国营中没前锋吉瓦什做先发,02年巴西一路没遇到敌手没有经典对决,06年阿根廷没拿到冠军...
作者: yaoyuan    时间: 2006-7-3 23:29

虽然楼主写的我都想到了,但就是没有这样的语言能把自己的思维组织起来~

拜。


作者: 上兵伐谋    时间: 2006-7-3 23:53

河神好帖。

罗米版的帖子,往往都能引起强烈共鸣。这届世界杯之后,尤其不会为爱上阿根廷而有什么后悔,反而更加自豪。只是,就像河神所说,像目前这支球队一样张弛有度,防守有效,而在整体战术上极具美感的阿根廷恐怕很难再出现了...

不知道四年之后、八年之后的足球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那时候的世界杯会黑成什么样子。真的希望足球如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能够停止啊!恢复美感吧!!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4 00:02

想到哪说哪吧。

看了楼主的帖子才想到克鲁兹上场的进攻方面的意图是这样。的确,整场比赛,德国人最大的成功可以说就是两名中后卫始终没有在他们的位置上露出破绽,使得罗米的传球也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就像赛后被人诟病的那个传给马克西的球。仔细看一下,德国后卫位置站得很好,传早点对方后卫也会封堵过去,效果也不会好,这才使得罗米不敢早传。他最后传的时间,其实还是不算晚。但是马克西没能迎球直射。

而换上克鲁兹后,他不断回撤拿球,以及往边路拿球让很多人诧异——一个身高1米9的队员去边路传中,其目的其实正像楼主说的那样,要把一直站位很好的德国中后卫拉出来一个。其实也确实得到了效果,就是路冈的那个差点得手的头球。

不过话又说回来,克鲁兹的动作频率和移动速度慢的缺陷也爆露出来。所以单从进攻上看,要打破德国的后卫线,用梅西带球往禁区里切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没有守门员受伤的因素,佩帅估计就会这么办(当时梅西都换衣服准备上场了)。不过楼主说的负面因素也存在:在全队体力下降的时候他的带球深入会带快节奏。

另外关于首发的路冈,他的防守做得很出色,但是进攻上楼主说得没错,“上半场进攻方面显示出其作用的场面不是太多”。当时罗米只要一拿球就被对手两个人包夹住,而且两个人是手脚并用。这种情况下罗米要给前锋传球已经很困难。但是路冈等人还是坚持不懈地将球往罗米脚下送。这就显得缺乏一点勇气和应变力。对比对墨西哥队上半场,罗米也被紧盯,但是当时首发的坎比和罗米有个纵向的换位。罗米往左拉,坎比从中路空档插上拿球直接给前锋送身后球。其中有一脚使得克雷破门差之毫厘。当时路冈缺乏的就是坎比的这种应变力。这不是能力问题。从能力来说,坎比能做到,路冈也能,大家可以想想3比1胜巴西那场,第一个进球怎么进的——罗米左侧拿球,对方两个人上来包夹,罗米横传右侧的路冈,正是后者空位直传形成反越位。可惜在对德国时,路冈没这么做。

另外谈谈罗米受到包夹的问题。那天和红酥手聊,他说两个包夹罗米的德国队员里,居然有一个是巴拉克。德国人居然用自己的中场王牌来和罗米兑子。其实看看2005年两场和德国的比赛,当时德国都是用弗林斯一个人盯罗米,看看那种情况下罗米是怎样的表现。德国人是很善于汲取教训的。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4 00:15

一直感觉路乔没有进入世界杯的状态,尤其是第一场,有点太老实了,在波尔图那个叫张狂

第一次参加大赛的成员过多,先天病啊,呵呵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4 00:21

是,有世界杯经验的球员太少了。这个弱点是难以克服的。

好在着眼2010,特维斯、梅西、坎比、马克西、小狮王、布尔迪索他们都有了世界杯的经验。


作者: heyfly    时间: 2006-7-4 02:30
帕萨雷拉一代还是非常出色,所以97届挑大梁时间来的太晚了,才开个头就结束了。

作者: heyfly    时间: 2006-7-4 02:33
一直觉得Cruz上去后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河神点明后才明白是什么原因。
作者: lxunhuan    时间: 2006-7-4 06:51

好铁呀


作者: argoal    时间: 2006-7-4 08:21

换cruz也为了防对方的定位球啊,上梅西的话,场上身高又要降低不少了

希望阿根廷能继续这种风格……


作者: Josef    时间: 2006-7-4 10:14
还是少了点赌博精神啊,虽然自己苦难,但也要想到敌人也快顶不住了呀……
作者: Rainman    时间: 2006-7-4 10:47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口之子在2006-7-3 22:45:00的发言: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天王山,没有原因,但是这届世界杯的每个人每支球队都影射着那场天王山之战的每个人每件事,让这个词在脑海中不断盘旋,或许2006阿根廷是我心中一座莫名的天王山

话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莫名其妙山。。。

6:0之后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断背山》

确切地说是想到其中的配乐,就是那么轻轻的拨两下琴弦,流淌出干净的、有节制的乐音

以及整洁优美的画面

然后想到凭作曲拿了奥斯卡奖的阿根廷人在获奖感言最后的那句“MUCHA GRACIAS!”……无限yy中……

可惜今年阿根廷人是拿不到金杯了

I don't want to say goodbye

a love that will never grow old

he was a friend of mine

king of the road


作者: pekerman    时间: 2006-7-4 11:36

野兽饰丰臣秀吉

巴拉克饰明智光秀

罗米饰织田信长

导演pekerman。


作者: 红酥手    时间: 2006-7-4 12:18

有的东西总是不可复制的,不管他是不是达到了我们理想中的最好.

按照手里最好的牌安排自己的打法战术是最合理的.后面的特维斯,梅西,阿圭罗都是这个年龄段上全世界最好的,不要说他们没有身高,对攻击手来说,这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以他们为攻击线,中后场的组合就该以防守,体能,斗志,拼抢为主了,并辅以一个能临时改变节奏和出球方向的人,就好象05世青赛一样.身高不必都高,但是185左右应该至少有三个人.调整年轻中卫后,基本能达到这一要求.阿队退出后,补充85段的新人如帕勒塔,加雷等等,加上现在的81左右的后卫,将是一个合理的阵容,而且实力绝对不弱.中场以小马为防守核心,辅以能够调整进攻的路冈和好用型的萨巴莱塔.另一个中场根据进攻和防守的变化合理调整.前面就在三人间不段调整,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度,而中后场将以血性和真正的疯狗精神来进行顽强的阻击.当然,以现有的人员也可以进行现在的控制打法,只是,我觉得以后我们最大的能力和最好的牌已经不是控制了,而是我们前场三个独一无二的超级小个子.

最好的永远在后面,对阿根廷的未来,我坚信不疑.


作者: 未央    时间: 2006-7-4 12:36

楼上说的真冷酷阿。

是啊,尽管多么恋恋不舍,也需明白,罗米的时代终将过去。


作者: peterhu    时间: 2006-7-4 12:51

多好的一个帖子。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4 17:02

法国对巴西一战,齐达内发挥得如此出神入化,其传球次数是67次,全队第一。

相比之下,罗米在几场比赛中,传球次数却动辄百次。这两个数字的背后,反映出多少的差距?两个人的,两支球队的……


作者: 刘什么    时间: 2006-7-4 17: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savicevic    时间: 2006-7-4 17:22
在对塞黑的比赛中,马克西居左,可是在后来几场比赛中都没有再现。

罗米在场上拿球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罗米的球传出去就回不来了,球很难连续的传到罗米脚下,队友看到罗米身边的空间不大就不敢传了,这不应该。这场比赛阿根廷队始终没有创造出很有效的进攻空间,和这个有很大关系。

作者: 刘什么    时间: 2006-7-4 17: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尤利西斯    时间: 2006-7-4 18:21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口之子在2006-7-4 00:15:00的发言:

一直感觉路乔没有进入世界杯的状态,尤其是第一场,有点太老实了,在波尔图那个叫张狂

第一次参加大赛的成员过多,先天病啊,呵呵

恩 路乔其实一直都很紧张 据说集训后好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需要问队医要安眠药才能睡着

不过下一次肯定不会的了 我看好路乔 他的位置感很强 虽然不能成为中场的核心 但绝对是核心旁边的最好帮手

另外很重要的是 路乔在阿根廷有一定的身高优势


作者: 未央    时间: 2006-7-4 18:30
QUOTE:
以下是引用好夺在2006-7-4 17:02:00的发言:

法国对巴西一战,齐达内发挥得如此出神入化,其传球次数是67次,全队第一。

相比之下,罗米在几场比赛中,传球次数却动辄百次。这两个数字的背后,反映出多少的差距?两个人的,两支球队的……

这个昨天和河神也聊到了。阿根廷整体虽然不输给法国,可是偏偏没有巨星。


作者: 未央    时间: 2006-7-4 18:31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什么在2006-7-4 17:38:00的发言:

那种规则下罗米的技术已经没用了,再不被换下就要废了!我注意到罗曼的后脚跟就是跟健部位已经快被踢烂了!而且连脚带球踢了

之后断下球就疯狂反击!所以那时侯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坎比上场!以爆制爆,给裁判出难题!说不定我们还能断球反击!知道吗,当

对方粗暴的时候,你只能更加粗暴!

以前是,现在仍然是,暴力的德国法西斯[]


作者: 蓝白风暴    时间: 2006-7-4 19:35
QUOTE:
以下是引用未央在2006-7-4 18:30:00的发言:

这个昨天和河神也聊到了。阿根廷整体虽然不输给法国,可是偏偏没有巨星。

可笑巴西有德国对鸡蛋抢的那么凶吗,简直像踢友谊赛的态度


作者: 旖风    时间: 2006-7-4 20:14

这界阿根廷队真的好强,,控制力一流,,可惜了!

现在的足球不再单纯!!


作者: bati5188    时间: 2006-7-4 21:12

不要说巴西法国了

那场球已经被证明是假球了

博彩公司赚了超过300亿欧元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4 21:27

呵呵,巴西就是牛,碰不得,不能输。别的队输是实力不够,咎由自取,就巴西输是假球。厉害!看来巴西应该是所有每一届的世界杯冠军。


作者: 阿夜蓝天白云    时间: 2006-7-4 22:13
好帖! []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4 23:53

本场比赛数据统计搞定!

比较重要的一些统计

控球率:阿根廷58%,德国42%

射门:阿根廷12次,中靶5次,其中科洛奇尼2次射门,1次中靶,阿亚拉1次射门,得分,海因策1次射门,中靶,马克西1次射门,脱靶,路乔1次射门,脱靶,马斯切拉诺1次射门,脱靶,里克尔梅1次射门,中靶,克鲁斯1次射门,脱靶,特维斯3次射门,1次中靶

      德国10次,5次中靶,其中默特萨克1次射门,脱靶,梅策尔德1次射门,脱靶,巴拉克3次射门,2次中靶,施维因施泰格1次射门,脱靶,波罗夫斯基1次射门,中靶,克洛泽1次射门,得分,波多尔斯基2次射门,1次中靶

角球:阿根廷6次,德国4次

任意球:阿根廷18次,德国30次

越位,阿根廷5次,德国6次

警告处分:阿根廷4张黄牌,1张红牌(库福雷赛后得到),德国3张黄牌

关键的一些统计

传球:阿根廷463次,德国443次

传中及过顶:阿根廷15次,德国7次

盘带突破:阿根廷8次,德国1次

进入禁区:阿根廷16次,德国13次

成功解围及解围式后场长传:阿根廷66次,德国19次

成功抢断:阿根廷5次,德国4次

成功阻挡传球路线及破坏:阿根廷21次,德国3次

八强战所有四场比赛,除了英格兰在人数占优时期压倒过葡萄牙之外,各场比赛此类数据均为等势互有长短,只有这场比赛阿根廷在数据上占居压倒性优势!


作者: 风已逝    时间: 2006-7-5 00:00

汗,拜河神的帖子

数据已经不重要了...按数据算晋级的就是我们了...

现在阿根廷这种打法真的很好,可惜佩老头不想坚持了.其实他交本届世界杯的学费来赢下届世界杯也并不亏本,主要的队员也都积累了经验.后备力量偶们不缺...可惜了...


作者: 未央    时间: 2006-7-5 00:01

换件衣服上来沙发就没了。。。

不甘心啊,真的不甘心……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5 00:03
不知罗米个人数据如何。
作者: 风已逝    时间: 2006-7-5 00:09

难得坐次强帖的小沙发还被抱怨...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本届世界杯再次教育了我:

1:只有有限的,相对的,利益面前的公平.

2:牌好打的也好不一定能赢.

[]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5 00:09

罗米数据太麻烦不好算,应该很平常

从数据上看阿根廷应该打得很流畅,但比赛流程却不特别美观,主要就是NND裁判太会中断比赛了,NND!越想越气!非法黑社会,靠!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5 00:10
还是小猪说得对,这要是业余足球比赛,半场不到就群殴裁判了。
作者: 风已逝    时间: 2006-7-5 00:15
我觉得不能不提裁判.比起他的一味偏袒,我真觉得经常中断比赛更要命.咱们主要就是靠配合扯空挡,他老人家一吹,好家伙,人家德国鬼子全刷刷刷各归各位了...这个也是这场比赛咱们的渗透打的不太好的原因之一.我不想过分夸大裁判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能忽视,再次BS+诅咒之~~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5 00:23

人家裁判水平够高了,如果按照“德国必须要过阿根廷这一关进四强”这个公平原则,咱们还不得谢谢人家没给红牌,没给德国点球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5 00:45
很多欧洲媒体用“撤退(断后)失败”来形容这场比赛阿根廷的失球和结局,感觉很形象
作者: Keroro    时间: 2006-7-5 01:16
这次对老马当年那句黑手党体会深刻。
作者: 风已逝    时间: 2006-7-5 01:21

我在宿舍友惊异的目光中大喊"不能回收的这么厉害,要出事"喊的嗓子都哑了,可惜关键人物听不见也听不懂,哈哈~~~

至于红牌和点球,我坚信,如果90分钟德国还没有扳平,就会有一名德国队员被空气绊倒在我们的禁区里头,然后吹点球.进入加时.我当时这么想,现在还这么想.

说句心里话这裁判黑的程度绝对不比02韩国意大利那个次~~只不过前者比后者聪明很多.人家通过判咱们犯规和判德国犯规打断咱们的腿,让咱们的配合流畅不起来.吹德国的某些犯规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拯救.给咱们的任意球位置又普遍靠后.吹一次哨,就意味着之前的穿插跑动全是无用功,人家站好位置,你从头来过.德国队不是垃圾,不会那么容易主动失误.这样的情况能靠配合进球我把名字倒着写~


作者: SOUSUO1984    时间: 2006-7-5 02:23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什么在2006-7-4 17:03:00的发言:

虽然分析的很好,但这都不重要了,我已经想不出我们还能做到怎样的“更好”,各种手段在我脑子里出现,以前的各种经典战例在

大脑中如过电影一般,最后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佩克尔曼所有的战术和换人都继承了那些经典的要素,最后之所以没成功我只能说:

我们被一种不可阻挡的命运慢慢的摧毁了。。无论你多么完美都没用。

顶!!!!
作者: 刘什么    时间: 2006-7-5 0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未央    时间: 2006-7-5 12:01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什么在2006-7-5 09:22:00的发言:

其实你根本没看懂人家说的话。

也许吧,不过你也没看懂我说的话,因为我没说全。


作者: 头也不回    时间: 2006-7-5 12:30

对罗米在国家队的前景不用太悲观。关键看下一任教练是谁,只要不是贝XX或者库珀,罗米继续背10号去南非的可能性超过80%。

而且,坚信现在的风格会得到延续和传承,这不是唯美不唯美的问题,而是阿根廷球员的特点和素质决定了这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打法。但凡还有点智商的教练都不会改变这一风格。

阿根廷的中前场以后要好好练练射门,禁区里禁区外各种角度各种来向的射门,要把射术练得越精越好,要多学学里瓦尔多,尽量射出贴草皮带弹地速度快角度刁的球。

路岗在加时赛有个凌空抽射,调整得很不错,就是没有用脚背包住,结果偏了。如果射术过硬,那脚抽实了,直奔莱曼的后角,又会是一个马克西式的世界波。


作者: bati5188    时间: 2006-7-5 16:17
QUOTE:
以下是引用好夺在2006-7-4 21:27:00的发言:

呵呵,巴西就是牛,碰不得,不能输。别的队输是实力不够,咎由自取,就巴西输是假球。厉害!看来巴西应该是所有每一届的世界杯冠军。

不是这个概念

不是说巴西输了就是假球

而是内幕消息如此


作者: peterhu    时间: 2006-7-5 16:49

。。。

FIFA。。。。汗


作者: 天下第一    时间: 2006-7-5 18:44
最欣赏的就是这种打法了。效率奇高,而且看着让人放心,知道自己不会丢球而且随时会给你一个惊喜式的进球!
作者: yaoyuan    时间: 2006-7-5 19:56

看完了河神提供的数据,有点感叹斯洛伐克裁判的高明,明摆着想偏袒东道主,还能做的不留痕迹。

一开始先把哨吹紧点,还给了波多斯基一张黄牌(其实那也是他应得的),给人个不偏不倚的印象。但越往后判罚尺度就越松了,让德国队员的身体优势有了肆无忌惮的发挥空间。看看强壮如野兽每次背身拿到球前,都得跟1米90的弗雷德里西来一段柔道,更不用说带球突破了。罗米的体力就在与巴拉克和弗林斯推推挤挤中的护球,消耗怠尽。特别记得他被巴拉克从背后挤倒,只能坐在地上向对方投向愤怒目光的表情。

印象中双方的犯规次数差不多,但因为阿根廷防守中很注意没有给对方禁区前的任意球和角球,很多次的犯规竟然是被裁判吹的进攻犯规!这就很明显的打断了阿根廷的进攻势头,这也就是阿根廷的进攻不够流畅的一个外界因素。

同时这个米歇尔在那些届于可判可不判,或者有疑问的判罚上(包括马克西的摔倒和没有电视慢镜回放的路乔被撞倒、德国队员在本方禁区内的疑似手球),最后的判罚结果都是有利于德国队,这也就使得阿根廷失去了一些潜在的机会。

这个裁判还有一点隐藏的很好,就是没有在那些关键的判罚上直接偏向德国队。例如阿亚拉在防守巴拉克时手打在了对方的肩膀上,那就象阿黄说的,很明显只是找自己防守对象位置的一个动作,所以虽然巴拉克很夸张的捂住了脸倒在地上,米歇尔还是没有敢直接吹罚点球,当然也没有吹巴拉克假摔。

说到这里,我就很欣赏执法德国对意大利时的墨西哥裁判。他也偏,但至少没那么阴。他的判罚尺度也比较松,但是因为意大利队员的身体条件对比德国并不象阿根廷那样吃亏,所以德国占不了太大便宜。德国在这场比赛中唯一受到照顾的只是少拿了三张应该很明显的黄牌而已。但对意大利的技战术发挥没有太大的阻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5 19:58:01编辑过]

作者: 上兵伐谋    时间: 2006-7-5 22:05

总有一天,布拉特会受到审判、惩罚!看看02年,世界杯成了什么样子?06年的分组,那叫什么玩艺?找一个有水平的黑哨,即使偏的再不留痕迹,能唬得住球迷,但能唬得住众多专业人士么?

只要做过的,就洗刷不掉!相信终有一天,布拉特这个混蛋会遭到报应的!


作者: 樱桃小玉    时间: 2006-7-5 22:45
恩,看看如今的莫吉吧![]
作者: 刘什么    时间: 2006-7-5 22: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风の流翼    时间: 2006-7-6 01:24
但是当初又不能故意输给荷兰...笑...天理啊!
作者: 樱桃小玉    时间: 2006-7-6 11:06

河口乌鸦嘴真厉害!把德科的葡萄牙又给黑掉了!!!

河神拜托!说一声“法国将夺冠”吧!

否则我真是会嫉妒到操刀杀人的地步!

罗米……

[][][][][][]
作者: Keroro    时间: 2006-7-6 11:23

宁愿法国夺冠。


作者: 樱桃小玉    时间: 2006-7-6 11:36
意大利是很强的。我早就说过。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6 14:51

河神兄弟,求求你说意大利夺冠吧!

当今足坛三大乌鸦嘴:

第三:贝利,事迹不用赘述;

第二:巴迷三青口水斋,事迹:巴西队小组赛亮相表现不佳后,公开声称巴西队是在控制状态,巴西队此次必夺冠云云;

第一:阿迷河神,事迹;看好谁谁被黑。


作者: 潘帕斯之风    时间: 2006-7-6 16:41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口之子在2006-7-3 23:05:00的发言:
哎,俺老是在想,完美的不存在性,86年以后,90年德国决赛实在乌烟瘴气,94年巴西踢得那还叫巴西?98年法国营中没前锋吉瓦什做先发,02年巴西一路没遇到敌手没有经典对决,06年阿根廷没拿到冠军...

我觉得94年老马在时的那支阿根廷队是相对完美的。你觉得呢?
作者: 阿夜蓝天白云    时间: 2006-7-6 21:54

巴西二比一阿根廷,不爽


作者: 上兵伐谋    时间: 2006-7-6 22:27
楼上,怎讲?
作者: Jerusalem    时间: 2006-7-6 22:38

里克尔梅决赛数据统计:传球41次,失误8次,助攻1次,被断球7次,射门0次

他和克雷斯波、佩克尔曼的秘密将被当事人永远带进坟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6 22:40:47编辑过]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6 22:42
看来楼上才是最狂热的罗米迷,直接送进决赛了。
作者: Jerusalem    时间: 2006-7-6 22:47
这场就是里克尔梅的决赛,不成功就成仁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6 22:51
“成功”和“成仁”都是褒义词……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6 22:54
QUOTE:
以下是引用Jerusalem在2006-7-6 22:38:00的发言:

他和克雷斯波、佩克尔曼的秘密将被当事人永远带进坟墓


留下的是脚后跟妙传的经典。


作者: 刘什么    时间: 2006-7-6 2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7 00:35

换人方面佩克尔曼还是得到了很多教练和报社的好评,批评者主要集中在球迷和媒体

对阵墨西哥比赛阿根廷全场传球511次,平均5分钟21次传球,换上梅西,特维斯和艾马尔后,直接表达了拿下的决心,传球更具深入性,加时赛开场后5分钟内,传球高达5次,其中集中在进攻核心几人,里克尔梅9次,艾马尔7次,梅西6次,进攻提速直接导致制胜球,领先后,球队立刻一定程度上减速,完全控制了节奏,这种指挥策略普遍得到欧洲很多报社的称赞。


作者: 好夺    时间: 2006-7-7 00:37
反正现在俺相信河口的评价,而不相信那些媒体的。
作者: 天娇天佑    时间: 2006-7-7 00:39
佩克尔曼是对的!
作者: 刘什么    时间: 2006-7-7 0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Ole    时间: 2006-7-7 02:44
支持一下天王山~沒想到在這裡還能看得到山崎合戰的故事...
作者: lmmwise    时间: 2006-7-7 11:28
经过一星期愤怒的沉淀,现在我觉得教练在最后一场比赛的指挥是非常精彩的,输给了裁判输给了老天
作者: 足球博士    时间: 2006-7-7 12:20
标题: 扯谈
QUOTE:
以下是引用未央在2006-7-4 18:30:00的发言:

这个昨天和河神也聊到了。阿根廷整体虽然不输给法国,可是偏偏没有巨星。

扯谈,罗米就是巨星。好夺在这个问题上不坚定。


作者: 河口之子    时间: 2006-7-8 15:39

冤枉啊,俺可没说过这话...


作者: Aimma    时间: 2006-7-8 15:55

看完一遍,我自然还没有消化掉。

也许我需要十遍二十遍来消化。

也许我所谓希望佩帅留下,只是因为我希望这样的阿根廷留下/


作者: 从紫土来    时间: 2006-7-8 16:09

博士怎么不说详细点?

在对罗米的依赖程度上,老佩成全了罗米也害了罗米。

野兽在场上的位置也同样有问题。


作者: isavicevic    时间: 2006-7-8 18:12
在刚开场的时候,虽然给了德国队一张牌,但还是明显手软了。
Lucho那次头球攻门,是因为判了越位就不记入统计了吗?

作者: tzenix    时间: 2006-7-10 04:22

楼主分析得好,但是为什么发在里克尔梅版呢?

如果不是在主论坛看到有人提起这帖,我都不知道……


作者: zebrahao    时间: 2006-7-11 13:24
从此只服河口大大!
作者: 如风如影    时间: 2014-2-11 21:58
好贴必须挖。看看前辈高人怎么评论06德国之战吧。随着06世界杯的离去,此论坛走掉一批高水准的球迷。




欢迎光临 阿根廷风暴 (http://112.124.1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