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风暴

标题: 因为这里是普罗旺斯 [打印本页]

作者: 早安阿根廷    时间: 2003-7-7 23:42
标题: 因为这里是普罗旺斯
到过普罗旺斯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地中海沿岸特有的干燥寒冷的风。平白的,从附近传来一种奇怪而巨大的声音,仿佛来自于飞泄的瀑布,又好象是熊熊燃烧的炉火。接着,周围的树木开始摇摆倾斜,脚边的尘土骤然旋起,整个世界在一瞬间变得狂乱失措。 几小时后,寒风犹如过路的列车,呼啸而去,留下凌乱的一切和出奇的宁静。如果要问一年中它会发生多少次,当地的人也说不清楚。当风翻滚而去,阳光再次从山顶倾泄下来,天空无比澄澈,空气清新而温暖,这是完美的普罗旺斯。 整个普罗旺斯充满了变化和矛盾。从广阔的旷野到险峻的山峰,从温和的天气到狂野的冷风。这里既有充满激情的都市马塞、尼斯,也有温文尔雅的大学城艾克斯、阿维尼翁,还有那些逃过世纪变迁的中世纪小村落。荒芜的峡谷、整齐的田野、原始的山脉…所有这些都被包围在不到150平方英里的普罗旺斯之中。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普罗旺斯就被列为其所属的省份。最初的普罗旺斯北起阿尔卑斯山,南到比利牛斯山脉,包括了现在法国的整个南部区域。随着古罗马的衰败,普罗旺斯又被其他势力所控制-----法兰克、撒拉逊人、封建领主,还曾被法兰西帝国与罗马教皇瓜分。 基此因素,历史上普罗旺斯的范围界限变化很大。18世纪末大革命时期,法国被分成5个不同的行政省份,普罗旺斯是其中之一。到了1960年代,行政省份又被重新组合划分成22个大区,于是有了现在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大区。 整个划分工作似乎有点太过随意,至今仍有许多争议,比如尼斯人就对于将他们归入这个以马塞为首府的行政区大为不满。由于复杂的疆界历史,在普罗旺斯人来看,地域概念不是以地图划分,而是以他们的习惯为准,就象上阿尔卑斯地区,在大多数人心里,它不属于普罗旺斯,但其实它是的。 尽管几个世纪的动荡,给普罗旺斯留下了一个混淆的疆界概念,同样地,也赋予普罗旺斯一段多姿多彩的过去。你很难找到什么地方能象普罗旺斯一样,将过去与现在如此完美的融合。 在奥郎日,你可以坐在罗马时代的圆形露天剧场看戏;在阿尔,你可以坐在Place du Forum的咖啡厅里消磨一个下午,那令人沉醉的景致,与一个世纪前凡高所画的几乎没有差别… 最戏剧化的是,就连那些美丽如画的小山村,也时刻提醒人们记起过去的血腥历史。莱斯德克斯、格底斯坐落在普罗旺斯中北部险峻的山区。中世纪时,封建领主的纷争,令整个法国南部陷入战乱之中。为了安全,这些山村结构紧密,而且往往修建在陡峭的悬崖边,仿佛要永远同危险世界隔离。 过去的几个世纪他们的隔离是成功的。但是60年代开始,一批新的入侵者迅速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他们是旅游者。 “夏天,为了买一点日常用品,我常常要排在一长队旅游者后面,等待他们逐个为一两张明信片付帐。这让人厌烦。”尽管当地人会有所抱怨,旅游旺季之后,这里又恢复了宁静。 在普罗旺斯,不要问"为什么",你得到的唯一回答将只能是惊讶。普罗旺斯人友善而耐心地遵循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些可能让你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的解释是:“因为这是在我的家,是我出生的地方,我了解的地方。因为这是在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glow][em1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6 13:38:37编辑过]
< url=http://www.057.cc"> [url=http://057.cc]@金@@@时@彩@ [url=http://2555.cc]@合@投@注@@ [url=http://bbs.607.cc]×

MrZOKJpv.jpg (51.6 KB, 下载次数: 15)

MrZOKJpv.jpg

作者: 早安阿根廷    时间: 2003-7-8 00:50
梁静茹的<美丽人生>也提到过普罗旺斯哦~~~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06
彼德梅爾筆下的奔牛村(Les Baux),全由灰白石板所建成的城砦

遠眺山城


山城一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8 2:32:04编辑过]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12


山城小徑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14


石窟


城頂石壁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16
石窟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17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20
斷頭台



投石器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22
水壺排排掛



商店
普羅旺斯可以買的東西太多了,精油、香皂、蜂蜜、桌巾,各種薰衣草商品、一個個色彩鮮豔、讓人恨不得全部搬回家的磁器製品.........依個人經驗精油之類薰衣草製品,奔牛村的價錢算是最公道,不過再怎麼樣的價差也比台灣便宜上三、五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8 2:26:28编辑过]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29
面具


畫廊擺設



陶瓷店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1:30



作者: 星空蜻蜓    时间: 2003-7-8 01:47
屋顶上的轻骑兵
普罗旺斯 的花香~
好饿~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2:04
魯伯隆山區(Luberon)塞南克修道院(Senanque Abbey)的花田是該區最著名的熏衣草觀賞地,號稱全法國最美麗的山谷之一。山上有一座12世紀的修道院,塞南克修道院前方有一大片的薰衣草花田,是由院裏的修道士栽種的,有不同顏色的薰衣草。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2:17
修道院裡賣的薰衣草蜂蜜超棒~
清甜不膩伴隨幽幽花香,味覺嗅覺都能得到滿足:)





作者: 早安阿根廷    时间: 2003-7-8 02:27
哇~!!!!!!!好漂亮!!!
我最喜欢15楼的这3张!
ciliachen ,还有没有啊???!!!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8 03:19
想睡了,明天再貼吧[]

作者: 早安阿根廷    时间: 2003-7-8 13:02
CILIACHEN你怎么还没有贴啊???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1:35
艾克斯(Aix-en-Provence)--追逐塞尚遺跡

在长长的夏日抵达艾克斯,它是普罗旺斯一个悠闲,游客气氛不浓但民风醇厚的城市。这地方最常让到过的人提起的,就是举目可见的各式喷泉,因此有“喷泉之都”的称谓。

这个以林阴大道闻名的城市,在12世纪时,是普罗旺斯的首府,有近百个喷泉和无数的广场。整个市中心就由一个巨大、花白的圆形喷泉撑开。车子和人潮在周围活动,还有喜欢靠到坐在长凳上神游的老太太、老先生身边的鸽子。

四处闲荡半天,发现艾克斯的面貌和刚离开的巴黎相去甚远。这里的生活很实在、很平民,人们的穿着也较随意,举止少了巴黎人的高贵优雅,却多了一分亲切,教人发现法国人也有不冷漠的。

  艾克斯除了有让游人不断按下快门的喷泉,在19世纪时,也出了一位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Paul Cezanne),如果你从没有注意到水果的美,或者常常抱怨阳光刺眼,那到这里时就要找机会“认识”塞尚。

  著名的米哈波大道上,有许多像巴黎一样繁忙的咖啡座。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在《山居岁月》中,就曾描绘了女学生在艾克斯的咖啡座卖弄风情的桥段,书中景就在白花花的阳光里立体化。


在大道的另一边发现了以塞尚和雷诺命名的两家电影院。由于正在放映的都是欧洲电影,单看海报,并不清楚是什么类型的影片,进售票处“游览”,一场电影是45法郎(约11新元)。塞尚电影院就立在巷子里,周围是一排民居,建筑倒没有什么特色,只是泥黄色的墙面,教人不经意的想起塞尚的调色盘。

两个世纪前造就了一个画家的光影

  到塞尚博物馆的交通并不是太难,在旅游局门口就有专线公车乘搭,只是下了车,来回在幽静的小山路走了几趟,探头探脑的往人家的院子里瞧,不时让院子里的布局和花朵扣住视线,待回过神来,还没有找到塞尚博物馆。一心以为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一定有一块至少像砧板那么大的牌子站在路口昭告游人。

  推开一扇暗红色的小门,看见一栋简朴的两层楼建筑,楼下有个售票柜,同时贩卖一些商品,买了票上楼去,走进了塞尚生前最后七年的画室。迎面的是一大片打着青绿色格子的玻璃窗,窗外有树影,还有阳光。别小看这一面“平凡”的玻璃窗,它透进的光影,在两个世纪前,造就了一个画家。开放让参观但不让摄影的画室,有新加坡五房式组屋的客厅那么大,塞尚生前所用过的颜料、画布、画架、写生背包,甚至是一些个人衣物,触目可及。室内也有一些半腐烂或已风干的水果,对塞尚来说,这其中以苹果最具特殊意义。


塞尚在念中学时与另个印象派画家佐拉(Zola)是同学,当年佐拉被同学“修理”时,生性沉默的塞尚帮了他一把,第二天,佐拉送了一篮苹果给他。

  画室里看不见的正是塞尚画作里的光线与色彩,虽然在夏天有一室同样的阳光。

  跟许多画家不同的是,塞尚生前生活富裕,因为父亲开了一家银行,但年轻时塞尚就坚持过淳朴的生活。在宽敞而没有什么华丽家具的画室里,看见了他的轻淡。画室外头有一片绿林,其中有好多是橄榄树,在小小的林里消磨一个午后,开始明白为什么门口没有一块大牌子。想想看,画布上一盘苹果,单用双眼要怎么“看出”它的色香味?



艾克斯街道上的塞尚噴泉



艾克斯的地標:這裡是塞尚。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地標。像尼姆是鱷魚,歐宏吉是橘子


艾克斯小街上的「大學」地標:上面寫著塞尚以前唸過的大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9 1:46:04编辑过]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11
米哈博林蔭大道(Cours Mirabeau)

一進入艾克斯即可見到兩排梧桐樹聯成的米哈博林蔭大道(Cours Mirabeau),林蔭大道的兩旁是18世紀的豪宅與餐廳、咖啡館、酒吧。艾克斯是普羅旺斯的首府,首府的氣派在這條林蔭大道上顯露無疑,展現出與其他古城缺乏的都會氣勢的令另一種風格。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13
喷泉之都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15
林蔭大道西端是旅客服務中心前的大噴泉(Fotaine de la Rotonde),建於1860年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19
街景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20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21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23
賽尚畫室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23
城郊的薰衣草田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47
胡西昂( Roussillion)

胡 西 昂  居 卡 隆 谷 地 ( Coulon Valley ) 最 高 點 , 地 質 屬 黃 土 岩 , 屋 舍 亦 以 此 建 造 , 因 此 皆 成 磚 紅 色 調 。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50
山城小徑


商店擺設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52
擺設之藝術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55
遠眺山城


紅色山崖


山城屋舍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57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58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2:59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3:00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3:00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3:14
嘉德水道橋(Pont Du Gard)

二千年歷史,高四十九公尺、長二七五公尺的羅馬工程,它的功能是將源自於于熱斯(Uz’es)的泉水輸送到五十公里之外的尼姆(Nimes)。水道橋的最上方是「引水渠道」,橋面上可以行駛人車,整個水道橋的結構展現出傳統羅馬式建築的特色-拱門、巨形石塊。水道橋的下方現在則是成為露營及泛舟的熱門地點。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3:47
亞維農(Avignon)

亞維農是普羅旺斯最熱鬧的城市。中世紀以來,他就有著不同的地位,因為教皇曾經搬離羅馬而長駐於此,因而造就亞維農特殊的文化背景。宗教至上的權威時代過去了,現在讓亞維農聞名於世的是一年一度的藝術節活動,8月的亞維農可是通宵達旦、光彩炫麗喔。

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
從隆河的對岸欣賞亞維農是最佳的位置,矗立在古城池頂的就是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以一種君臨天下之姿觀看他的轄區。

中世紀期(1309-1377)間,教皇克雷蒙五世因為派系鬥爭而出走羅馬,選定亞維農為駐在地,在這段期間經歷了7位教皇,歷任教皇將原有主教的府邸改建成教皇宮,內部極盡豪華奢靡之能事。城堡外圍則以宏偉的城樓以為防禦,並以重兵駐守,儼然皇宮的氣派,佔地達1萬5千平方公尺,10座塔樓雄據宮殿四周。

雖然教皇宮內當年的奢華已不復見,因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內部擺設幾乎完全被摧毀、洗劫一空,但是,從寬闊、挑高的會議廳與教皇臥室上方精雕細琢的天花板,依稀可以想見當年冠蓋雲集、夜夜笙歌的模樣。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3:49
14世紀初,法國國王和羅馬教廷發生激烈衝突,1305年,一位法國教士被推選為教皇,即克雷芒五世,從1309年開始,他便斷斷續續地居住於屬於教會領地的阿維尼翁。此後,法國的紅衣主教迅速在教會的決策機構紅衣主教團中佔據絕對優勢,這一局面使得一位原阿維尼翁的主教登上教皇寶座。羅馬動蕩的局勢,教會與羅馬豪門的矛盾令新教皇決定不前往羅馬即位,而是暫時居住於阿維尼翁原主教府。至勃努瓦十二世即位後,認為原主教府與教皇地位不配,於是將其推倒重建,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威嚴的堡壘式宮殿。後來的教皇又不斷進行擴建和裝飾,形成了現在這座雄偉壯觀的哥特式教皇宮。從1309年到1403年教會重新遷都羅馬,在長達百年的時間內,相繼有9位教皇在此居住,阿維尼翁在政治、外交、藝術、商業上繁榮一時,成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成為A ltera Roma(羅馬第二)。在教皇返回羅馬後,阿維尼翁在教皇特使的管理下,貴族和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在此建造了許多富麗堂皇的府邸。直至法國大革命,阿維尼翁一直為教皇領地。教皇宮是14世紀基督教征服西方世界的象徵。它始建於1335年,在將近20年時間內,在勃努瓦十二世和克雷芒六世在位時建成了現存的最重要的哥特式宮殿。教皇宮俯瞰全城和羅納河,它連同周圍古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阿維尼翁代表法國被選為歐洲文化之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1 2:36:15编辑过]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3:50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3:52
聖貝內澤橋(Pont St-Benezet)

隆河上那座顯著的斷橋─聖貝內澤橋(Pont St-Benezet)與教皇宮同為亞維農的正字標誌,不過,呈現的風格卻大相逕庭,這座橋因為法國民謠「在亞維農橋上」(Sur le Pont d'Avignon)而聞名,另外這座橋是牧羊人「貝內澤」受到神的啟示與差遣,瘋狂請求村民捐獻。終其一生辛勞所蓋成的一座橋連接河的兩岸,造福了當地的居民。現在因隆河氾濫沖毀,只剩下一小段了,橋上還殘留著祭祀著「貝內澤」的小禮拜堂,素樸的小禮拜堂與附近那座宏偉的教皇宮簡直是天壤之別,或許,這種差異顯現的真實與荒謬正是上帝的旨意吧!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9 03:53





作者: 玛尔斯    时间: 2003-7-9 09:06
现在总算是完全饱览了普罗旺斯的美丽风光
第一次知道这里还是通过有JULIJET BINOCH主演的屋顶上的轻骑兵
美啊
作者: 早安阿根廷    时间: 2003-7-9 09:48
大片大片的熏衣草......
作者: 贝丫头    时间: 2003-7-10 00:16
[quote]以下是引用ciliachen在2003-7-8 1:20:00的发言: 斷頭台 正好有两个,把贝壳和呕文拉出去斩咯~~[][]
作者: 早安阿根廷    时间: 2003-7-10 00:24
说得好!!!一个是人妖一个是大脖子!该斩!!!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0 00:37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0 00:39
夕陽下的教皇宮



yZXB6Y4X.jpg (112.09 KB, 下载次数: 16)

yZXB6Y4X.jpg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0 00:43
聖母院Cathedrale-Notre-Dame-des Doms

從教皇宮出來後,沿著右側的斜坡路往上走可抵達聖母院(Cathedrale-Notre-Dame-des Doms)。雖然上坡路走得有點辛苦,但是道路兩旁種滿香花,略帶甜味的芬芳瀰漫著這條道路。最高處是眺望隆河及聖貝內澤橋的最佳地點,聖母院有一個小小的美術館(Musee du Petit Palais),這裡收藏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畫作及亞維農當地的手工藝品。聖母院後面有一個秘密花園(Rocher des Doms),這是亞維農移民最早居住的地方。


隨著光影變幻流露不同風情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0 00:45
聖貝內澤斷橋(Pont St-Beneze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0 0:45:42编辑过]

br5r0DUS.jpg (31.6 KB, 下载次数: 14)

br5r0DUS.jpg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0 00:46

作者: 小阿    时间: 2003-7-10 00:51
向往那一片美丽的薰衣草田………………
作者: showfun    时间: 2003-7-10 11:52
塞尚的故乡。
作者: showfun    时间: 2003-7-10 11:54
阳光太好了,印象派是我的最爱。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那里写生。
作者: 早安阿根廷    时间: 2003-7-10 12:13
标题: 普罗旺斯
紫色的薰衣草迎风绽放
林荫下咖啡座间光影斑驳
牛排与葡萄酒的淡香在唇间流转
这一切交织成法国普罗斯旺
最令人难忘的气息 ......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19
亞維農街景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20
街頭藝人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24
一年一度的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是當今世界重要的國際藝術節之一,除了為觀眾提供世界級的演出節目以外,也是世界各重要藝術節節目總監及表演藝術經紀人挑選節目的地方。每年7月上旬開始,短短3週之內總是吸引包括法國國內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十餘萬名觀眾前往欣賞。

亞維儂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規模與重要性,必須從五十幾年前談起。創始於1947年的亞維儂藝術節,原先是一群人提出了在非劇院演出的構想。他們想到了邀請當時法國巴黎國立民眾劇院的導演尚.維拉〈Jean Vilar〉來擔任導戲的工作。一開始,維拉就選擇了遠離巴黎的亞維儂城來作為演出的據點,維拉在劇場藝術上面的要求,以及將亞維儂經營為全法國、全世界表演藝術重鎮的用心,使得這個藝術節逐漸成為每一年的世界劇壇盛事。

五十多年來,藝術節以推出富於實驗性、前瞻性的演出為特色,並因此發掘了許多新作,也吸引了年輕、廣大的劇場觀眾。同時,亞維儂在這幾年還有計畫地引進歐美以外的劇場節目,展開大幅度的交流,例如1992年的拉丁美洲專題、1994年的日本專題、1995年的印度專題以及1998年以「台灣藝術」為重點的「亞洲」專題,不但為法國劇場引進新的刺激,也提供各國向歐洲展示獨特藝術的一扇櫥窗。

除了藝術節正式邀請的節目以外,還有「OFF」亞維儂(OFF AVIGNON),提供給許多有潛力、有心投入的表演者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各個表演團體只要能租到演出空間,就能參與「OFF」的活動,但是盈虧及成敗得完全自負。為此,「OFF」的各式傳單及海報隨處可見,宣傳手法各顯神通,形成一種不同於「IN」亞維儂藝術節的獨特風貌。




藝術節宣傳海報



2000年藝術節logo


每年7月,號稱法國、乃至世界文化之都的巴黎在阿維尼翁面前也要相形見絀,因為7月恰逢法國全民度假期間,數十萬巴黎人、全法國的戲劇愛好者都朝聖般地雲集阿城,將平日平靜如水的小城攪得沸沸颺颺。阿維尼翁像是一位沉睡了11個月後醒來的美人,歡快地迎接著來自八方的賓客。2002年7月5日,隨著埃裏克·拉卡斯卡德所導演的俄國作家契柯夫的《普拉托諾夫》在教皇宮圍院的上演,第56屆阿維尼翁戲劇節拉開了序幕。碧波盪漾的羅納河從城下緩緩流過,如一條綠色飄帶蜿蜒伸向大海,高大斑駁的石頭城墻將小城內外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城內古老而熱鬧,城外現代而安靜。街上游人如織,操場、停車場、甚至教堂和修道院都被改造成臨時劇場,墻上、樹上、路燈上、櫥窗裏,各種演出的海報鋪天蓋地,街上不時有人向行人散發著演出的小廣告,穿著各種奇裝異服的演員或敲鑼打鼓地招搖過市,或找個寬敞的角落停下來為遊人表演一段。人們上午睡覺休息,下午參觀遊覽,晚上涌進戲院,午夜時分,街上仍是一片喧嘩,人們從劇院涌出,奔向咖啡館,家家爆滿,桌子擺到街面、廣場上,遊人圍桌而坐,把酒臨風,高談闊論,其樂融融。教皇宮前的廣場更是熱鬧非凡:這裡有來自大洋彼岸的南美印第安樂隊在演奏,有身懷絕技的藝人表演雜技,有造型藝術家一動不動地扮作或埃及法老、或自由女神、或受難耶穌等尊尊白色雕塑,更多人在此歌一曲或舞一段,這邊表演未畢,那邊鑼鼓已響。遊人席地而坐,欣賞開心之餘也會投下一兩枚硬幣,作為對表演者的酬勞。


亞維農的少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1 2:38:34编辑过]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26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29


亞維濃的天空


城門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32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42
屬於「檸檬」的嘉年華

在19世紀,蒙頓已經有舉行冬季嘉年華的風俗,蒙頓的嘉年華當年可是名聞遐邇,許多王宮貴族都聞名而來,連遠在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都曾大駕光臨。在1929年時,一位飯店經營者想出一個點子,在Hotel Rivera的花園把蒙頓的檸檬與花結合展覽。由於這次的活動辦得非常成功,於是接下來的幾年內,這項展覽擴張到街上,並增加了「檸檬與花裝飾的花車」及「可愛的當地少女」。終於在1934年正式為這項活動定名為「檸檬節」。由於時間與地點上的因素,使蒙頓的檸檬節常常與隔壁的尼斯嘉年華一起舉行,讓觀光客可以同時參與。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43
浸泡在柠檬汁中的小城——蒙顿(一)

风和日丽、水波不扬的地中海,溢彩流金、鲜活明亮的法国蔚蓝海岸,可能是世界上游客最神往的度假地。一串滨海城镇象一条华贵的珍珠项链,熠熠生辉。  从西往东数,它们的排列是:马赛——仅次于巴黎的大城市;土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完全重建的城市,法国军港,造船和修船业的中心;圣·托贝——一个三面临海、不通火车的小镇;圣·拉菲尔——1940年美法联军反攻登陆地;戛纳——高大的棕榈树摇曳于清风中,举世闻名的金棕榈奖诞生在戛纳电影节上;还有昂帝贝、尼斯、摩纳哥……

蒙顿,这串项链的最后一颗珍珠(蒙顿确实被人称为“法兰西的珍珠”),位于法国东南角的尽头,是一个不起眼的边境小镇。也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  

  蒙顿距巴黎960公里,距尼斯30公里,距摩纳哥10公里,距意大利0公里。公元11世纪,蒙顿有了固定的居民,那时它属于意大利。1346年,一个摩纳哥庄园主花16000枚佛罗伦萨金币向意大利买下了此地,于是它就划归摩纳哥王国。之后很长的一段历史期内,蒙顿一直被意大利和摩纳哥争来争去。1861年,摩纳哥大公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将蒙顿当作礼物送给了法国。从此蒙顿的市中心就由老城逐渐向西挪移,脱离意大利,并入法兰西的版图。

  蒙顿冬季居民人口不足3万人,而夏季人口则有8万多,这还不算数目更多的旅客。在柠檬节的高潮中,有时一天就有250辆大旅游客车,载来世界各地的旅客,将原来并不算窄的滨海大道塞得水泻不通。欧洲各国的许多王室成员,政界、财界、艺术界的要人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比利时国王、钢琴家李斯特、雕塑家罗丹都慕名而来,并在蒙顿小住或长住过,他们将蒙顿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小小的蒙顿现在一共有17所各类学校,1998年,法国和意大利联合开办了蒙顿的第一所大学。
  蒙顿四季如春,可以说是法国气候最好的地方。冬天,它比尼斯气温平均高4摄氏度,而夏天却并不比尼斯热。这里差不多每天都有太阳,下雨时间不长,但滂沱淋漓,雨量很大,非常适合植物生长。19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英、法和欧洲的植物学家和医学家最推崇的地方。这里有许多著名的花园栽培了欧洲和赤道以南的大量树木花卉,成了游客和疗养者必去的景点,因此,蒙顿也被称为“城市花园”。1996年它被评选为法国“鲜花最丰富的城市”。

  圣经上说,亚当和夏娃因为受蛇的引诱而偷吃了知善恶树的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临走时,他们带走了这枚没有吃完的“金色的果子”。后来,亚当说:你把它扔了吧。夏娃说:我要选一个好地方把它埋起来。他们果然选了一个好地方,挖了一个洞,把这枚“金色的果子”埋了起来,这个地方就是蒙顿。

  圣经上并没有说这枚果子就是苹果,也许是因为常见苹果的北方人比能见到柠檬的南方人多,于是北方人就想当然地将其演绎成了苹果。而按照蒙顿人的诠释,“金色的果子”别无所指,当然就是当地盛产的柠檬和柑橘了。

  由这个传说,引出了蒙顿柠檬节。人们感恩于自然的后待、先人的遗泽。

(撰文/摄影:王志平,选自《地理知识》1999.8)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45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47
浸泡在柠檬汁中的小城——蒙顿(二)


蒙顿人将柠檬节定在了每年的2月,这时候,人们刚刚欢度完了圣诞节和新年,然而意犹未尽,还想乐一乐。可是天依然冷,水仍旧凉,无需避暑度假,无法下海戏水。正好插空安排了一场更为欢快的节目——柠檬狂欢节。

  蒙顿柠檬狂欢节历史悠久,到2000年2月已是第六十七届。虽然没有巴西狂欢节那么豪放;没有威尼斯狂欢节那么诡异;没有尼斯狂欢节那么华丽,但蒙顿柠檬狂欢节却有它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柠檬!

  在齐整洁净的街心公园里,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的蒙顿人竖起了复杂的骨架,用万千只新鲜柠檬和柑橘非常有技巧地扎成一座座巨大而绝妙的雕塑,有人物、有动物、有器皿、有瓜果、有城堡、有教堂、有飞机、有跑车……每年一个主题,年年都是新面孔。

  这些新奇而新鲜的柠檬黄和橘黄“雕塑”在蒙顿温暖的地中海阳光下,显得格外亮丽夺目,它们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欣赏完了公园里的“雕塑”,人们又慢慢汇聚到滨海大道上。下午3点,三声炮响,狂欢节的花车游行开始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一辆接一辆的花车开了过来。世界各地的狂欢节花车全是由鲜花装点,而蒙顿的“花车”却没有一束鲜花 。柠檬,依然是柠檬,巨大的花车全是由柠檬和柑橘结扎而成。

今年这些花车的主题是在法国脍炙人口的、讲述古代高卢人和罗马人战争的童话“阿斯戴黑思”(Asterix)。你看,白胡子老巫师巴诺哈弥丝(Panoramix)在口中念念有词地搅动他那神秘的大药锅;梳小辫子的圆肚子大力士欧贝力丝(Obelix)像模像样地端坐在椅子上,他永远是那么笑容可鞠。  

  在花车的间隔中穿插着来自其他城市的各种乐队和舞蹈队,由于蒙顿和意大利接壤,来自意大利的乐队比法国的还要多,古罗马人的后代和高卢人的后代在这里尽释前嫌,放下刀箭,载歌载舞,欢聚一堂。那些黑头发意大利姑娘跳的桑巴舞充满了南美土族的豪放。

  中世纪的佛洛伦萨武士卖弄玩耍着手中绘有城市和家族徽纹的五彩牙旗。一支军乐队身披斑斓兽皮,头顶鬼怪的头盔,狰狞中透着妩媚,雄壮里显出笨拙,鼓声震耳,气焰慑人……一个小孩被吓哭了。

  人们如孩子般欢叫,每个人都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肆无忌惮地用手中的“武器”袭击着毫不相识的人。纸花、纸屑、彩带、喷沫满天飞舞,那些彩色的像意大利面条似的喷沫淋漓尽致地挂在太太、绅士、小姐、鼓手还有警察的头上。人们沉浸在欢乐中……

  节日的蒙顿沉浸在柠檬黄和橘黄的亮丽色彩中;沉浸在柠檬黄和柑橘的维生素汁液中。莫怕路途遥远,莫嫌地方偏僻,蒙顿实在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小城——尤其是赶在早春2月柠檬节的时候。

(撰文/摄影:王志平,选自《地理知识》1999.8)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49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50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51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52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54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55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56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57




白色薰衣草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2:59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03
以下是引用ciliachen在2003-7-9 2:47:00的发言:
胡西昂( Roussillion)

胡 西 昂  居 卡 隆 谷 地 ( Coulon Valley ) 最 高 點 , 地 質 屬 黃 土 岩 , 屋 舍 亦 以 此 建 造 , 因 此 皆 成 磚 紅 色 調 。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04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05
以下是引用ciliachen在2003-7-9 3:14:00的发言:
嘉德水道橋(Pont Du Gard)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09
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葛氏村(Gordes)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11
葛氏城堡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14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16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18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19





作者: ciliachen    时间: 2003-7-11 03:21



作者: Milk    时间: 2003-7-16 22:27

一个似乎与世无争的地方
作者: AshesAimar    时间: 2003-7-30 19:19
mei cuo.....................
作者: 蓝色高棉    时间: 2003-9-3 13:32
栽植熏衣草是为了什么,为了精油,为了蜂蜜, 她算是经济作物?[]

女孩子大都偏好紫色倒是真的,还有一份来自普罗旺斯的爱情[]
作者: 苍洛澈水    时间: 2003-10-10 13:48
好美的地方啊!!!

作者: 小阿    时间: 2003-10-10 15:28
呵呵,,,最爱紫色是由于我的佛罗伦萨^^^^^
作者: 蓝色高棉    时间: 2004-2-9 17:33
薰衣草雖名為草,但卻是一種馥郁的紫藍色的小花,又被人稱為寧靜的香水植物。英文名稱Lavender乃源自拉丁文的Lavare,其意為洗滌。薰衣草開花後形狀如小麥穗,有細長的莖幹,花上覆蓋著星形細毛,窄長的葉片呈現灰綠色,末梢上則開著小小的紫藍色花朵。
[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71677803.jpg[/attach]
這淡紫藍色的小花到暸開花時節,其香遠在十裏都能聞到。而更絕妙的是。站在一大片花田裏邊,嗅到的香依然還是淡遠溫和。不像其它的花香,急急地想要把人薰倒。閑閑地信步從花間走過,衣角就畱着一種冷香,悠遠得像初戀時的心情。據說,薰衣草就由此而得名。
[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82527403.jpg[/attach]
薰衣草幾乎就是憂鬱的一個註腳。喜歡薰衣草的人一定是情感非常豐富,對什么都畱有依戀的人。[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84274349.jpg[/attach]
那些嬌媚的在上海的淮海路上遊行的女子,太執著于人為的精緻,會讓薰衣草的香變味。而北方天的幹燥,將女人的柔情一點一點蒸髮掉。薰衣草就是畱在夢中,也跟生活離得遠暸。薰衣草該飄在麗江那樣的小城吧?山清水秀的揹景,悠閑地曬着太陽,淺飲慢酌的一壺清茶。
[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9531420.jpg[/attach]
薰香的爐,應該是紫砂或者銀器的,用卡通的香爐點不齣薰衣草的神色來。當爐中的水蒸氣開始氤氲上昇時,滴上兩滴薰衣草香精,氣味就賀心情同時化開生長。再點上隻藍色的蠟燭,火苗輕柔地跳躍着。然后,妳寂寞地窩在沙髮上,任凴前程往事繞上心頭。如果連囬憶都開始疲倦,就從書架上抽齣本宋詞,隨手繙到某一頁,讓心沉進大麵積的憂鬱中。
[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92372212.jpg[/attach]
在林林總總的薰香中,它沒有玫瑰那樣濃烈的情緒,也不像百閤那樣淡然,卻怎么樣都抹不去……
   是風過后還在心中的香,是清朗夜中淡淡的月光。是從小提琴中流淌齣來的音樂。是櫃底繙齣來的舊時衣裳。是少年時那片三月天的桃花。連陽光的顔色都開始剝落,而在情竇之外的那個男孩子的笑依然燦爛。更是未完成的夢,醒來隻有化夜化不開的惆悵……
[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94096574.jpg[/attach]
或者,與其說薰衣草是開在田野中大片大片的紫,飄在空中的香,不如說是屬于記憶的芬芳。
[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10094822.jpg[/attach]
神祕。濃重。纏繞。魅惑。薰的顔色。戀的顔色。
   在夢中,藍紫色的薰衣草一望無際地開到天邊……
[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101643768.jpg[/attach]
后記:薰衣草的花語-等待愛情。
[attach]http://bbs.chinesejia.com/UploadFile/20042616103754601.jpg[/attach]
作者: 早安阿根廷    时间: 2004-2-9 17:42
在现在我可以轻松得到的花类中,只有"勿忘我"和它最像呢.[]

不过我这个人好象只喜欢看紫色的植物,不怎么使用紫色的东西...[]
作者: Aimma    时间: 2004-2-11 21:35
全世界都有哈法情结,光这个熏衣草就迷死人
作者: 天使的羽毛    时间: 2004-2-14 19:45





作者: 天使的羽毛    时间: 2004-2-14 19:47



7JREIodL.jpg (23.44 KB, 下载次数: 16)

7JREIodL.jpg

作者: 天使的羽毛    时间: 2004-2-14 19:49

作者: edenlee    时间: 2004-2-15 01:08
普罗旺斯是薰衣草的海洋~~
记得曾经看过一张照片
满是紫色~~
很美~~





欢迎光临 阿根廷风暴 (http://112.124.1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2